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6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藩之乱前。他是坚定撤藩派;三藩之乱时。不少朝臣顾及军费开支。建议不动八旗铁骑。而是就近调绿营抵御把守。米思翰这边。则是提出:“贼势猖獗。非绿旗兵所能制。宜以八旗劲旅会剿。军需内外协济。足支十年。可无他虑。”

有了他这个户部尚书的保证。八旗铁骑主力才南下。随后在户部往下给各省运送军需时。他又上了折了。请旨禁止的方官员因战事加派苛捐税累民。

在三藩大军一路北进。南中国已经乱成一团的情况下。朝廷最终还是挺下来。这其中米思翰居功至伟。

因这个缘故。米翰在康熙朝众名臣中。始终有一席之的。

只是他活了四十三。就病故了。要不然的话。少的封阁拜相。不让会索额图与明珠专美于前。

不过。米思翰虽没有成宰相。他儿子却是四十出头。就授了武英殿大学士。那就是现下署理总理内务府大臣的马齐。

正是因是名臣之后。自己又有功。使的康熙对马齐颇为青睐。即便他当时掺和进夺嫡之事。康熙对他也多有优容。

五月初八。署内务总管马齐。因复授为大学士。至热河谢恩。

同日。康熙传下旨。马齐著留热河办事;前几日奉旨回京的大学士嵩祝。著在京办事。

颇出十六阿哥意外的是。马齐空出来的内务府总管缺。康熙并没有叫人添补之意。

如今内务府总管。有三位。既和硕额驸曹颙与宗散大臣观保。还有工部尚书赫奕。

这其中。又是一系列人事变动。转户部右侍郎傅尔〃纳为左侍郎。内阁学士郭为户部右侍郎。右副都史阿锡为刑部左侍郎。左副都统史刘相为刑部右侍郎。

不晓的是不是这番化带来新气象。还是十六阿哥透了什么风。终于有官员想起热河米价之事。上了折子。请调常平仓放米平价。

待五月十三。曹假满。重新回到衙门当差时。常平仓已经放米。寻常白米。官卖的价格…石五钱。按户领取。

这几年。北方粮食价恒贵。就是平常每石米的价格也在一两银子上下。

这次平价。是因圣驾在热河。才有这样的价格。

在官粮的冲击下。没几日市面的粮食价格已经大跌。渐渐恢复到旧日的价格。

因有折子提及热河的米价。加上之前京畿粮价上涨。康熙又下旨。八旗官民下半年八月应领的禄米。全部现下就开始发放。

这样做的原因。是怕祈到雨后。又担心多雨。若是雨水过多。道路泥。运输不便。那米就要发霉用不了了。

虽然热河这边的王公贵人。在悠的避暑。但是西北边陲。已经开始预备秋冬军需。

西北气温比京城这低。进了八月就是深秋。九月就是初寒。

康熙这边还在为想着西北的银子。那边十六阿哥。已经扯出大旗。准备清查内务府账目了……

第十一卷定风波第六百七十二章人事(上)

署总管内务府大马齐既以官复原职。还兼了户部尚书,自然然卸了内务府的差事。然而。在众人揣中。康熙并没有指出新的内务府人选。

十六阿哥这边。则是挑出了内务府账目的漏洞。

自康熙五十年至今。因逢登基五十载还有康熙六十万寿。加上北方水涝旱情等缘故。北方诸省。都有恩诏。减免银钱赋税。

内务府管辖北五省的皇庄。没有赋税。百姓们自然也就沐浴不到浩荡皇恩。并没有什么恩旨下去。

然后。在并未减租的年份下。入杂项出入颇大

有些的方。每年需要交纳多少入内务府库。都是有额度的。

多数情况下。这个度不仅有水分。而且还好重复支出。意思是。内务府不仅没有收到相应杂项。反而需要另外再支出一份银钱。采买这些。

这只是个开头罢了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其他支出。林林种种的。多有重复。就能盛京矿山来说。从康熙四十五年至今。就有三笔大的支出。用于开矿事宜。

至今十年过去。没有任何银钱进账。但是每年用于支付矿工银米。却都是一笔不费的数字

那么多人。守着一个大矿。难道是看着矿山玩?

因为是铁矿。不是金矿与铜矿。所以留心的人少。要是不留心核对历年账目也不会在众多产业中发现这个。

“怨不的都说。内务府这边。是一辈人当差。几辈子吃穿不愁。这油水也忒太了。”伊都立看出这其中猫腻。感叹不已。他是内务府本堂郎中。曹颙的左右手。十六阿哥查账之事。并没有瞒他。

“十六爷曹大人。要不然行个方便。让卑职也外放。做个庄子总管去?”伊都立想起妻子曾提过。这起今年雨水不足。庄子收成怕难见好,到了年底怕是要不敷出。看是不是将热河宅子这边收藏的古董字画变卖一些。

十六阿哥没好气的横了他一眼。道:“父母在。不远游。伊郎中要做不孝子?”

伊都立这才叹息一。止了羡慕。过头来。看着曹颙道:“大人折腾一趟招投标。将内务府商道卖了三年不过入了内库几百万两银钱。瞧着这北五省的皇产册子。怕每年这样不明不白的就这个数儿。”

虽说曹颙晓如官场贪墨成风。内务府衙门这边也清白不到哪儿去。但是其中种种。也让人触目惊心。

别的不说。就说内务府之前的采单子。有几种常见之物。例如蛋鸡鸭等物。这采买价格。就是市价的小十倍。

十成里贪墨八九成。这是什么胆子?

蒋坚为曹颙幕僚。看着曹颙跟着十六阿哥查账心里却是放不下。

晓的事情由十六阿做主。曹颙改主意也没有用。所以他就没有规劝曹颙。只是私下里。已经开始想法子。看能不能让曹少担待干系。

就在十六阿哥与曹颙查的不亦乐乎之时。内务府又有了大变动。

内务府总管赫奕因上错了请雨折子。引的康熙震怒。

不晓的是康熙有心发作还在赫奕真的疏忽。起因是这样的康熙五月十三批的折子中。有个是驻留在京的赫奕的折子。

是赫奕奏报祈雨雨折子的意思是从黑龙潭井草桥水头庄这四处。五月初八开祈雨至十日满七日。如今经礼部具奏。求雨停止。那内务府祈这四处。是继续祈雨。还是停止祈雨。请上旨。

折子内容没什么。但是坏旧坏在下边的日期上。康熙看折子时。是五月十三。这折子下边曙的日期。也是五月十三。

京城到热河的折子。除了标注八百里加急六百里加急的。其他折子都是由在京大学士当日下晌汇集整理。由专人快马送往热河。次日到抵。

赫奕这折子。当日就到了。这不是大稀奇。是什么?

康熙震怒。下旨让在京的大学士严查此事。结果查出什么外人并不知。只是到五月十八。康熙撤了赫奕内务府总管的缺。

署理内务府的十六阿哥。内务府前总管马齐。内务府总管曹颙与观宝。都被传召到御前。让他们从内务府属官里举荐人选。补赫奕的缺。

曹颙的位置。排在诸人之后。

众人都晓。赫奕仕途。怕是差不多到头了。

帝王垂暮。最受不的。就是臣子的糊弄。这会使的他越发多疑。

“伴君如伴虎”。不管出于什么理由。“欺君之罪”。别说是断送仕途。就是掉了脑袋。也不稀奇。

“嗯?”康熙说完。见大家都不开口。不由皱眉。看着马齐道:“难道偌大内务府。就没有当用之人?”

“回皇上的话。总管内务府慎刑司郎中董殿邦在内务府当差多年。老成持重。奴才举荐此人。”马齐躬回道。

康熙点点头。视线从十六阿哥曹颙等人身上扫过。问道:“尔等意下如何?”

董殿邦是内务府老人。说起来内务府众属官里比他更适合的也没有几位。马齐举荐的也算是公道。

十六阿哥与观宝曹他们三个也没有其他举荐都附议马齐。

除了观宝年过而立。曹颙与十六阿哥委实年轻了些。康熙想着十六阿哥最近正查账查的环视。心里叹了口气。看来有个稳重之人补此缺也正好。

命董殿邦署总管内府大臣的谕旨。当日便在邸报里。明发天下。

曹颙想起尚在京;府里的董素芯颇感棘手。

回到别院时。曹颙就对父亲提及殿邦署理内务总管之事。

曹寅点头。道:“他的资历。这个内务府总管早就该当的。去年若不是你升了内务府。他应该就提了。”

“别的还好说。这个董大人儿子接触几遭。算是通达之人。只是。咱们府里那位小姐。何时能回董家?”曹问道。

曹寅同董素芯舅家尚家关系更亲密,对曹寅说道:“我已托了尚家人为媒。将董姑娘说给你小五为妻。已经给你二弟去信了。”

“啊?”曹颙听了。不免惊讶。

曹家小五今年才十五。董素芯已经二十。两人年龄实是差的远了。

再说。曹畛ぷ磐蘖场S忠蚴切《印K祷盎勾胖善欢匦救词鞘此昃驮谇骞辈钗戎馗瞿就啡怂频摹A饺舜找豢椤J凳遣黄ヅ�

“皇上那边?”曹颙想起素芯还在内务府的册子上。问道。

“皇上早就私下吩咐我。素芯是个老实稳重的姑娘。为媳为女可自专。”曹寅瞥了一眼曹颙道:“换做平常还好。在咱们府里养两年。还能嫁到别人家去?就是你媳妇心里不愿意。毕竟是宫里出来的人。也说不的什么。偏生媳妇为你所累。险些送了性命。再生事端。怕是七阿哥那边也要生怨。既不能为儿媳。做侄媳也好。你膝下虽有两儿。但只有长生这点血脉。等过几年你到而立之年。是媳妇再无所出。你也要想着血脉延续之事。京里人家。兴旺发的。多是子弟众多的人家;血脉稀少的。经不起变故。多少家族就此陨落。”

听曹寅教训起这个曹颙忙岔开道:“对。父亲大人怎么听说赫奕还罢了尚书衔儿?”

曹寅白日已经听说赫奕之事。现下提及亦是颇为唏嘘。赫奕不仅革了内务府总管。还有工部尚书。连之前恩诏所的萌生。亦著革退。

丢了自己的顶戴花翎不算。连儿子的前程也一并断送。被皇上厌弃至此。想要复职谈何容易?

“赫奕虽有些求名。但是比起其他人来。操守还算好。”曹寅叹了口气。说道。

关于赫奕被罢职。曹颙原没想别的。

既然有胆子模糊康熙。就要有所觉悟。也不算是冤枉。更不要说。两人同衙为官。曹颙这边对赫奕还没什么。赫奕却总是提防的紧。好像曹颙时时刻刻都会想设计他一把。为父报仇似的。

他也不想想。若是真如此。曹颙就不用干别的了。整日里盯着御史衙门那些御史的了。毕竟这些年。因事小情。弹过他们父子的御史也不是一个两个。

御史是什么?都察是什么?真是监察百官。肃清吏治的?这才是空口白牙的大谎话。

都察院就是枪库。那些自诩为“铁骨铮铮”的御史们。就是权贵手中的枪。目标所指。后头都有人提线。要自专。谈何容易。

那些腐儒。鲜少有的百姓疾苦的。就张了一张自以为是的嘴。惯会的就是笔头功夫与斗口。

赫奕是从都察院出来的。酸腐与清高已经入骨。就爱个名儿。曹颙哪里会同他计较。

就父亲如此肯定赫奕。曹颙颇为意外。

当年赫奕弹劾曹寅修江宁园子时贪墨。闹的沸沸扬扬。因这个曹寅还专程上了请罪折子。也因这个缘故。京城官场将曹寅贪墨之事说有鼻子有眼。

曹寅进京后。同赫奕也是疏离的很。并不因儿子在内务府当差。就同赫奕亲近。

曹颙不禁感叹。父亲的毫无私心的“为国分忧”。不知该无语。还是佩服。

他心里有心矛盾。许是受到的教育不同。他真的无法理解三百年前士大夫的忠君爱国之心。

他也是想要为这个国家有所贡献。却不是为了康熙。不是为了大清朝。而且为了中国人避能开鸦片这个恶魔。不必背负“东亚病夫”的耻辱。

只是。这烟片至今尚未流传开来。现在提这个。委实太早了些。

“父亲希望儿子有何作为?”曹颙忍不住开口问道。

曹寅见儿子这般发问。不禁一怔。看了他半晌。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为父萌家族余荫。前半辈子过的太容易。养成自以为是的毛病。儿你强过为父许多。未来成就必定是为父仰不及。”

“父亲。儿子不敢当夸……”曹颙没想到父亲会夸自己。闹的有些不好意思。他并不是想听这些。而是希望父亲能给自指引一个方向。的他老觉的犯迷。

曹寅慈爱的看着长子。有一句却是没有说出来。

龙生龙凤生凤。儿子骨子里。也有些自以为是。倔强的很……

京城。安定门内。雍亲王府。

前几日来了旨意。传召四阿哥去热河随扈。因明就要起行。衙门里还有差事需要料理。所以四阿哥天黑才回。

四福晋这边。已经将随行人选行李都预备妥当。

见丈夫面带疲色。福晋服侍他更衣。随即亲手捧盏。道:“爷。妾身叫人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