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6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六阿哥听提及此事。直觉的浑身难受。“嘿嘿”了两声。道:“好了。好了。不敢让四哥操心。四哥是刚见了皇阿?过几日要巡畿。四哥随扈么?”

四阿哥摇摇头。道:不知。皇阿玛没提这个。”

十六阿哥犹豫了一下。道:“四哥。曹颙那小子去户部了。

往后您可的多照应应他。说起来。他不够让人操心的。虽说能干些实事。但是却总不好。不会抢功。也不会在皇玛面前多说两句好话。这六科的差事是好当的?要出点纰漏。这官岂不是越做越小。”四阿哥见十六阿哥一付“恨铁不成钢”的模样。不禁失笑。看着他道:“看来十六弟是大了。都晓的操心旁人了。”

“曹颙不是旁人…不是……”说到这里。十六阿哥讪讪的。道:“不是侄女婿么?还是外甥呢……”后边一句。却是压低了音量。

虽说四处无人。但四阿哥仍是皱眉。瞪了十六阿哥一眼。板着脸道:“不用听风就是雨,就算是皇阿玛宠你。这当晓的分寸。有些话。只能烂在肚子里……”

十六阿哥说完。也晓的失言。

他“嘿嘿”笑了两。道:“过几日我们小四满月。虽说不能摆满月酒。但是这满月礼,四哥可别拉下。弟弟还指望借这个机会。往各处打打秋风。”见他这嬉皮笑脸的样。四阿哥反而怪不起来。“嗯”了一声。道:“还用你专程说。你四嫂早就预备好了。还是双份。希望弟妹这回跟李氏似的。也给你个儿子。”

“还是四嫂疼弟弟。”十六阿哥笑着说道。

虽说他对侧福晋李氏情义颇深。对弘普也多有疼爱。但是想到十六福晋两个嫡子都没站。也是不忍。盼着她偿所愿。生出嫡子。只是。有了嫡子。李氏与弘普母子如何自处?

想到这些。十六阿哥的笑容僵住。只觉的头疼。实想不到两全之法……

几日下来。曹颙渐渐熟悉户科的;事。

说起来并不难。户只对皇帝负责。但凡牵扯到部差事的折子。由皇帝发下来后。到户科。户科这边。送到户本堂。将这些差事。五日一清。

户部这边本职差事。也是五日往户科报一次。

其中有什么疑问不清之处。由户科整理。报到御前。

说起来。有点承上启下。也有点监督作用。

这日。又发件大事。察院左都御史兼翰林院掌院大学士揆叙病故。

同阿灵阿的缠绵病不同。揆叙前些日子的病情已经有所好转。皇帝亲自遣人传:“疾初愈。思食何物。可奏朕知。朕此处无物不有,但不知于尔相宜否。故不敢送。”

这谕旨中有“不敢”字。唬的叙魂飞魄散。拖着病体。到畅春园跪求。奏称这谕旨内“不敢”二字承受不起。

康熙到底是没有召见,只叫人将他扶下去。

这一番这趟下来。叙就受不住。没两日就病故了。

因有中间这插曲。就有这种传言出来。有说揆叙因之前“党附”八阿哥畏罪自尽的;有说的他是失了圣心。郁郁而终的。

纳兰富森去已经放了外任。携眷出京。纳兰府边。只揆叙的两个嗣子。长子永寿。次子永福。

永寿虽说经成亲当差,不过十六七岁哪里能料理丧事?

他虽出身显贵,但在侍卫处从来不摆架子。与僚们关系都融洽。大家乐意上门照应。

其中曹颂因纳兰森与曹颙的关系。同永寿两个格外亲近。

这几日正好休沐。曹颂就往纳兰府。

曹颙早就晓曹颂永寿关系交好。原还有些担心。怕弟弟牵扯到八爷党中去。但是中间还有纳兰富森关系。也不好弟弟叫疏远永寿。

如今八阿哥已死。八爷党早已时过境迁,曹颙自然没有拦着弟的道理。相反想到纳兰富森。曹颙还多问了几句。

曾显赫一时的明珠府,随着明珠父子众人的相继离世。已经门庭渐稀。

曹颂只在纳兰府待了半日。下晌就意兴阑珊的回来。刚好曹颙从衙门回来。在家门口遇到他。见他穿着青衣。就叫他进来说话。

原来。曹颂还有侍卫处的几位同僚。一道往纳兰府帮忙。本是好好的。各人都随着纳兰氏几位本家爷分了差事。四下帮衬。

结果。到了中午。九阿哥带人过来。将丧仪接手。

虽说都是帮忙。但九阿哥端着皇子爷的架子。众人就少了自在。熬了半日就回来了。

曹颙闻言。有些奇怪。

自打八阿哥逝后。九阿哥料理完八阿哥的丧事。就“抱恙”。这出面的第一件事。又是操办纳兰府的丧事。他就不怕犯忌讳?

“九阿哥说了。永寿他阿玛临死前。将他们兄弟托付给九阿哥了。所以往后就有他照应那边府。”说到这里。曹颂皱眉道:“不晓永寿阿玛是怎么想的?亲子信不过。偏要信外人。富大哥为人和善。待永寿永福也的说。”

还能有什么。不就是出身闹的么?

揆叙之母是宗女。其妻是安郡王岳乐的外孙女耿氏。说起来。耿氏同八福晋是表姐妹。且她母亲自幼养育宫中。得封“和硕公主”。身份比八福晋之母更为尊贵。

只是因耿氏之父是靖南王耿继茂之三子。虽说忠于朝廷。没有受到三藩之乱的牵连。但是也是多年沉寂。

永寿永福的生母。是康王府出来的郡主。身份越发尊贵。

而纳兰富森。不仅是妓女的庶子。生母还在纳兰容若死后逃离纳兰府。改嫁江南士子。若是没有曹寅的斡旋。纳兰富森连认祖归宗。都是妄想。

能容下这个侄儿在京就不错了。叙怎么会将妻儿相托?

曹颙叹了口气。这个揆叙是不是读书读傻了。九阿哥没别的爱好。就爱金银。明珠做了半辈子权相。加上相继与皇族宗亲联姻。这家底定是十分丰厚。

揆叙这哪里是托孤。这是引狼入室。

曹颙心里透亮的。却也没兴趣插手。就算纳兰富森没有携妻儿出京。揆叙也不会将家产分给这个庶出侄儿。

至于永寿永福兄弟是否委屈。那就不需要曹颙操心。有安郡王康亲王府的关系。九阿哥也不好的太过。再说。永福是他的女婿。他这个做岳父的也没脸将女婿生吞活剥。

除了这些肮脏事。最近还有一件喜事。那就是曹调离内务府后。经曹颙保举。伊都立委署内务府总管,虽没有马上升任。但是他已经是心满意足。正经预备了一份重礼。亲自送到曹府上……

就在十六侧福晋李氏;所出的四阿哥满月前两日。十六福晋平安诞下五阿哥。

四阿哥由康熙给这个皇孙圈了个名。赐名弘皓。四阿哥满月这日。就是五阿哥“洗三”之礼。

还在八阿哥孝期。没有大操办。但是至亲好友。还在都往宫里道喜。初瑜这边自然要去了。

热闹了半日。下晌她才出宫来。

瞧着两位小阿哥。她心里存了心事。坐在马车上。她想了一路。是不是请个太医过来好好查查自己个儿的身子。若是真的调养无望。那自己当如何?

越想越是心烦意乱。一会儿告诉自己。老爷太太膝下已经添了长生。天佑也不能说是独苗,一会儿又是愧疚。公公婆婆虽没有说什么。但是老人家谁不攀着子孙繁茂。

无奈她劝了自己个儿几回,也是贤惠不起来。

初瑜回到府里,紫晶得了消息。来梧桐苑。她是为王莺来的。王莺同寄居曹府的七娘不同。按照初瑜与曹颙的说法,王莺的终身事。也是要这边府里给安排。

王莺今年十六。待出了孝。就十八。到了出阁的年级。她却是孩提时失母。跟着父兄在乡下长大。对于女红厨艺等半点不知。

这样的丫头就算收拾一份丰厚的嫁妆,寻个人家嫁了。也不叫人放心。

对于王莺,初瑜与曹颙特别交代紫晶,好生照看的。紫晶瞧出其中的不妥当。就来找初瑜商议。看是不是给她安排个教养。好好教导些女孩儿的规矩。

初瑜听了。才晓的自己疏忽。说起府里的教养。哪个比的过罗姑姑常姑姑的?二房刚分府时。兆佳氏曾央磨数次。终于借了常姑姑过去。

因常姑姑是王派过来的人。只听初瑜一个的。兆佳氏摆了几次架子。心里觉的不畅快。只是为着姐四,姐五儿两个。强忍着罢了。

待与董家说。因董素芯也在宫里当过差。兆佳氏怕她见到罗姑姑不方便。就从外头聘了个教养。让罗姑姑回东府了。

东府里两个女孩儿。妞妞有恩典。不用参加小选;天慧有眼疾。也不用选秀。加上她们两个还小。都是同兄弟在一处学规矩。

“是了。正该如此。还姐姐有心。要不然就让姑姑过去教导个一年半载的。左右也不是选秀。不用太严厉。”初瑜说道。

罗常两位供奉中。罗姑姑性子有严厉。就是天佑恒生他们见了这个教养。都带畏惧;常姑姑要和气许多。对孩子也有耐心。既是初瑜这般安排。紫晶自是无话。且在她心。也觉的常姑姑是合适人选。

常姑温柔和气。要是王莺能磨性子。学了这待人接物的本事。也是获益终身。

没想到。这一番安排。却促成王莺与常姑姑的缘故。

王莺自幼没有母。进府之后。有七娘为伴。不过跟她一样。是个假小子。初瑜与紫晶虽说都是温柔和善人。但是平素忙着料理家务。隔三差五同她见上一遭。也说不上几句话。

〃姑姑也是孤身一。十来岁进宫当差。出宫时父母早已亡故。只有个兄弟。前些年也没了。

王莺虽说在山野长大。不懂规矩。却是天真烂漫。保持赤子之心。加上常姑姑晓她是孤女。父母双亡后投奔到曹家的。心里越发添了怜惜。

王莺这边。见常姑姑温柔教导。也乐意同她亲近。一来二去。两人相处的甚是融洽。连七娘见了都觉的眼红。不过她心里只念着拳术。肯安静陪着王莺在内宅猫了两个月。已经是浑身痒痒。

见这边有常姑姑相陪。她也放下心来。不是往校场找妞妞他们耍。就是寻了曹甲曹乙“切磋”。日子倒也过的意……

二月初一。圣驾出京。巡幸畿。随扈皇子为三哥十五阿哥十六阿哥。

自打八阿哥病故。往三阿哥府走动的人越发多了。这储君册立。分“嫡”“立长”“立贤”。二阿哥两立两废。“子党”烟消云散;最有贤名的八阿哥在沉寂两年后病故。“八爷党”的中坚份子也死的死。改投门户的改投门户。

剩下的。似乎只有“长”一条。

被圈的大阿哥与二阿哥不算。三阿哥就是诸位皇阿哥之长。剩下的皇子阿哥中。十四阿哥虽活跃。但是到底年轻。文治武功不显。一时半会儿难同兄长们匹敌。

连带着三阿哥。也不禁自得起来。自当自己真得了圣心。要不然为什么皇父要钦点他随扈。

这日。到了赵北口登舟。岁数二月春寒。但是站在御舟桥头。三阿哥还在意气风发。拉了十五阿哥在这边看风景。

见三阿哥志的意满。十五阿哥撇了撇嘴角。状似无意的说道:“看来皇阿玛真是器重四哥。每次都留四哥坐镇京城……”

三阿哥闻言。笑容经僵在脸上。

他看了十五阿哥一眼。道:“是么?十五弟这样想?”

“嗯。”十五阿哥点点头。道:“这几年只要皇玛出京。都是有三哥与四哥坐镇京城的。这两年。是三哥出来的时候多。我们陪在皇阿玛跟前不过是给皇阿玛解闷。三哥随扈却是要累着四哥了……”

三阿哥面上讪笑两声。心里已经打翻了五味瓶。不晓的什么滋味儿。

“还好。曹颙调到户部去了。都他是能干的。四哥算是添了助力……”十五阿哥接着道。望向远山。似乎没有瞧见三阿哥的脸已经耷拉下来。

身后。十六阿哥站在不远处。着十五阿哥的背影。神情有些复杂……

京城。户科官署。

曹颙坐在书案后。入沉思。十六阿哥出京前。曾找过他。内库有金十几万两。趁着京城金价高。年前年后已经放出来一半。兑换了几十万两白银。

这金子放出去几万两后。京城金价已经回落。剩下的十万两金子。内务府想要做本金生利。所以。十六阿哥才找到曹颙……

虽没有摆出圣旨。但是曹颙心知肚明。这是康熙给自己派差事了……

第十一卷定风波第七百三十九章第一关(中)

国库若真的那么富足,怎么会等到曹颙去年招投标凑出修缮热河行宫、修建汤泉行宫?

从年前内务府往外兑换金子起,曹颙就晓得,这其中的弯弯道道。若不是机缘巧合,方种公带回了王莺,就算曹颙晓得风吹草动,也不会想到“盗陵”上。

十万两黄金,相当于白银百万余两。

曹颙想起王莺拿出来的地图,忙摇了摇头,收了自己的贪婪之心。

从年前开始,他就琢磨“生财之道”,这毕竟不是千八百两生意,哪里能说想到就想到?

曹颙正想着,就听到有人隔门禀告,是户部的公文到了……

外间,蒋坚却有些神情恍,抬起头来,望了望里屋的门板。

大人是什时候知道的?还是压根不知道?之前缺银子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