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开个飞机去明朝-第2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臣弟遵旨!”

多尔衮带着手机走下了大殿,然后,稍微收拾行装,扮作一个商贾,从沈阳出发,一路朝朱常渊修筑的“长城”骑马而去。

第174章大构想

两日后,多尔衮来到了朱常渊所修筑长城的地方。

不过,他是不敢明目张胆的跑到锦州,或者大凌河这种大地方去看的。

多尔衮选择的地方相当好,也可以说是隐蔽:地点选择在阜新和锦州中间一处靠近山脉之处。

这样拍照的话,一旦被别人发现,随时都可以逃走。

免得引起明军的误会。

作为一个成熟的军事将领,多尔衮的眼界和见识肯定不是一个地方小官能够比拟的,在看到朱常渊铁路路基的第一眼,他就敢确定:这不是长城。

长城是具有防御功能的工事,这玩意算什么防御功能?

不但低矮无比,还尼玛带着一个大大的坡度,这是建好了故意给敌方将士往上好爬坡么?

这显然不是什么长城,至于是什么玩意,他就不知道了。

多尔衮将手机隐藏在手中,装作农民工一样的走到整个路基上,顿时被眼前的一幕惊得掉了半个下巴。

“这,这!”抑制住吃惊的表情,渐渐的将自己的呼吸压低,然后喃喃自语的低声说道:“这么平坦,朱常渊这是要干什么?”

后面的一个领工的小头头,看见路基上竟然有人闲着不干活,马上跑过来朝多尔衮喊道:“那个,你,干嘛呢,还不去干活?”

多尔衮缩了缩头,努力挤出一个便秘的笑容,用不太熟练的汉语说道:“大人,我,我,我马上就去。”

不过,东北这旮旯,本来就有很多人汉语说的不咋地,倒也没引起别人的注意。

“快点!”

那名监工呵斥着将多尔衮推到取土场中。

多尔衮和大多数人一样,领了个口袋,在取土场中装半口袋土。然后费力的抗在背上,和其他的农民一样,朝路基走去。

多尔衮身材魁梧,力气也大。

但是。也仅此而已,如果要比谁能杀人,估计十个人也近不得他身,可是要比干活,特别是这种出力的活。他就不行了,甚至还不如一个身材瘦弱的小伙子。

累的哼哼嗤嗤的将半袋子土抗到路基上,倒在指定的地点,趁机偷拍了几张照片。

其实大多数的路基段都已经完工,多尔衮所在的这里,只是一些小型的缺陷修复而已,所以,这活干了才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就干完了。

然后,有人开着压路机“轰隆轰隆”的将刚刚堆上的土给压下去。整个路面最后一点缺陷修复完整。

多尔衮顿时被这这震撼的情形给雷到了。

看到压路机的第一眼,他仿佛看到了怪兽一样,在人群中将自己的身子往后撤了撤,好像怕被怪兽吃掉一样。

然后,看着其他人面无异色,他也渐渐的平静了起来,还偷空拿出手机,给面前的这个大怪物拍了个照。

“哎,兄弟!”

多尔衮拍了拍离自己最近的一个小伙子的肩膀,悄声说道:“这个东西是什么玩意?”说话间。指了指压路机。

“啊?”小伙子声音挺大,说道:“压路机啊,你不知道么?”

“嘿嘿!”

多尔衮干笑两句。

“你是刚来的吧?”小伙子一副我懂了的表情。

多尔衮点点头。

“我就说,这两天人多了不少。”小伙子嘟嘟囔囔。“不过也是,干一天活给三天的粮食,谁听说这好事不过来?”

“你别害怕!”小伙子很真诚的对多尔衮说道:“很多人,第一次看到这东西的时候,都吓得不敢看,你比他们强多了。”

多尔衮似乎找到了一些自信和优越感。顿时听了听腰杆。

“你不知道!”小伙子说话间笑了起来,“这压路机还好,当时第一次见到挖掘机的时候,很多人直接就吓的尿裤子了。”



多尔衮和那小伙子慢慢熟络,从他嘴里套出了不少的东西,不但知道了什么压路机、挖掘机、推土机、平地机,还知道朱常渊修筑这个“长城”的主要目的。

当得知这只是一条比较高级的道路的时候,他终于松了一口气,在暗处给皇太极打了个电话,汇报了一下情况。

当然了,至于朱常渊为什么要修筑这条路,他还是一无所知。

就连大部分参与建设的人,也不知道这条路到底为何而修。

这就是属于高层的秘密了,没那么容易打探出来。

多尔衮也不多做停留,偷空回去了。



一个月多一点的时间,全部路基完成,并且碾压平整,高度和线路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这种速度,朱常渊是没有想象到的,接下来的时间,就是要干另外一件事情了:铺石粉。

一般来说,铁路土路基上面,要铺筑一层五十公分的石粉,作为防水料和保护路基的保护层。

其实准确的说,这层料子也不能称作是石粉,应该是石粉和细小瓜子片(就是像瓜子那么大小的石子)石子的掺合料。

这玩意虽然不厚,两层就可以干完,但是很耗时间,原因就是:这种料子不像土或者石块那样随地就可以取出来,而是要从山上开采石头,然后把石头磨成粉,和预制好的瓜子片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

用句专业点的话来说,工程量不大,但是工序麻烦。

而且,这玩意并不说人多就可以干的。

没办法,这种东西,只能在日月岛上预制,预制好以后,然后由朱常渊通过大船,运送到现场,然后在碾压铺筑。

这都是后话,目前阻碍整个工期的东西,应该是:桥梁。

对,整个路基虽然修筑完成了,可是严格来说并不是一条完整的路基,因为在大凌河的位置,有一个长约二百多米的缺口。

这个缺口就是桥梁。

建设桥梁这东西,虽然也可以尽量压缩工期,但是并不像土石方那样可以无限压缩,而是有个限制。

原因就在于:混凝土有凝固期限。

比如说,按照大凌河桥的工序,先打钻孔桩,然后将打好的桩孔中放入预制好的钢筋笼子,最后,将混凝土浇筑到钻孔中,然后一个桩便形成了。

桩形成以后,按道理来说下一步工作应该是建设柱子(有承台的除外。),可是,建设柱子最起码要在整个桩的混凝土强度上来。

最迟,四个周,二十八天后才可以进入下一道工序。

然后是柱子、然后是盖梁,最后才是桥上的主梁。

当然了,主梁可以预制吊装另说。朱常渊哪怕是节省再节省时间,这中间的工期再怎么压缩,至少也需要三个月。

桥梁不通,什么都是扯淡。

然而,他并不会停止,这边建桥的同时,那边我可以铺石粉,石粉铺筑完成了以后,我还需要在石粉上铺筑一层道砟。

时间一天天而过。

朱常渊每天都去工地,但是现在不像之前一样,在整个工地巡查,现在他只专注于一个点,那就是大凌河的桥梁建设。

大凌河桥,是整个工程的控制性工程,也是最受朱常渊重视的工程。

倒不是因为它影响整个工期的缘故。

而是,朱常渊想要通过这个大凌河的建设,实实在在的打造几个桥梁建设队伍,为以后在全国各地建设桥梁打下一些哪怕是很薄弱的基础。

因为,按照朱常渊的构想,现在的这个阜锦铁路,充其量也仅仅是个试点,并不是他向全天下推广科学技术,带领整个大汉民族进入现代化进程的关键。

他脑海中还有个更大的构想,那就是放在祖国****就是年代的时候那样,横贯南北修筑一条古往今来之未有的大工程。

前世的时候,这个工程的名字叫做京九铁路。

在就是年代,就是这么一条铁路的兴修,给中国南北提供了一条物资输送的大动脉,硬生生的将南部、中部、北部的发展联系在了一块。

毫不夸张的说,在当时来看,京九铁路最少让祖国的发展提前了十年甚至更多。

而朱常渊的心中,也有着一个这么大的梦想。

那就是,修筑一条从南到北的大铁路,然后上面跑满了蒸汽机牵引的火车,将整个中国的物资从南到北的串联起来。

然后,如果有可能,在河南之地往西,接一条东西方向走向的大动脉,就仿照后世的陇海铁路修筑。

如此,日后很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比如陕西大旱颗粒无收,没有关系!江南富庶之地,所产的粮食不计其数,如果能及时的运送到陕西,就不会存在今日大明王朝之窘迫状况。

然而,虽然愿望很伟大,可惜,前路也很艰难。

尤其是,从南到北的这条铁路。

土石方工程可以说没有什么难度!

但是,桥梁呢?

太难了。

除去无数的小的连名字都没有的河流,还有黄河、长江、淮河等等一系列的大江大河。

怎么办?

这些桥梁的架设,如何才能完成?

单靠现在他手中的这些器械、条件、哪怕是资金,都不可能完成。

建设大桥,工程难度很大,大到难以想象。

不但要有足够的电力配置、各种资源配置,还要有各种人才、机器,要在长江之中打造围堰,要在黄河里钻孔打桩。

有时候,甚至要截流改道。

最关键的是:保证桥下通航的大跨度,要使用世界预应力混凝土。

缺一不可。

第175章一个时代的开启

这些东西怎么办?

现在让手下人去建造?

三个字,不可能!

所以说,虽然能起的作用并不大,可是总体来说,大凌河桥的建设,也能积累那么一些经验,至少可以保证下次在修桥的时候不犯最低级的错误:比如断桩、工期安排、交叉施工的控制等等。

大凌河桥不大,放在现代社会来说,一个哪怕是最小的包工头老板带着几个人都能完成,然而,朱常渊还是调集了所有日月岛岛上的建筑师、设计师、勘探人员、施工人员,甚至是老江,过来观摩,学习。

这也是不多的可以学习的机会之一。

甚至朱常渊自己,每天都跑到现场学习一段时间。

但是,他身上的任务艰巨,肩上的胆子太重,事情繁忙,不可能在一个地方吊死。

他还有另外一件事情要做:炼钢!

按照目前的工期进度,再有一个多月的时间,除了大凌河桥之外,整个阜锦铁路其余的地方都可以安装轨道了。

但是现在,炼钢厂才刚刚调试完毕,还没有生产出哪怕是一公斤的钢铁。

从古至今,从落后到发达,炼钢的阶段大概可以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古代的炼钢方法,中国人也叫做冶铁之术。

这种方法,说白了就是从山上采集下来铁矿石以后,放在一个专门的容器中,用木炭或者是煤炭鼓风加热,当温度达到一千二百度的时候。铁就变成了半熔融的状态。去除一些杂志之后。便可以得到古代人所说的铁。

古人也叫这种铁为熟铁,其实,在现代社会的观点看来,还是生铁。

不但其中的含碳量高,杂质也高的要命,而且,很脆,若是用这种铁制成了刀枪。延展性很低,容易折断。

所以,古代人的剑,要在这种冶炼出来的铁的基础上,反复敲击捶打,将其中的大部分杂质都剔除出来,才能变成质地稍微好一点的铁。

这种经过反复敲击捶打的铁,才能制作出很好的兵器。

第二种炼钢的方法,是土法炼钢。

怎么练?

很简单,将铁矿石开采出来以后。在土炉中加热,其温度当然要比古代高的多。直接将铁矿石融化成含有杂质的铁水。

因为杂质和铁元素的熔点不同,由此分离出来,如此,则可以剔除大部分的杂质,从而只保留铁元素,还有其他的一些难以去除的杂质,比如锰、磷、硫等。

当然了,其中的磷和硫属于有害杂质。

总体来说,这种方法炼出来的钢要比古代第一种方法炼出来的钢要好一些,然而,一般来说也很难达到要求。

比如,“******”时期,中国一年生产两千万吨钢材,就是靠这种全民式的土法炼钢得出来的,结果就是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和森林,钢材还不合格。

第三种炼钢的方法,也就是现代社会的炼钢方法。

首先将铁矿石破碎,融化,得出生铁。

再将生铁经过第二次的炼化,去除其中的的有害杂质,并且将其中的碳含量降低到2%以下,甚至加上一些特有的锰等有益元素以提高含量,最终制成各种所需的钢材。

这种钢材,也就是现代社会经常用的钢材,比如钢筋、钢板、铁轨用钢等等。

朱常渊的这种炼钢炉,基本上介于第二种和第三种之间,而且,靠近第三种。

也就是说,虽然他能炼出基本上合格的钢,比如做个铁轨什么的绝对够用,做建筑钢材也基本可以,但是,要做那种高强度的预应力钢绞线之类,恐怕就不行了。

“王爷!”

丹尼斯操着一口并不怎么熟练而且可以说是极其生硬的汉语,朝朱常渊说道:“所有一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