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廉。同样是东汉人许武,自己做了官,为了使两个弟弟也取得做官资格,在分家的时候故意欺负两个弟弟,把家产都据为己有。而弟弟们尊重兄长,毫无怨言,成了“悌”的典型,名声远扬,也被举为孝廉。之后,许武才公布了自己私藏的分家文书,说明是为了使弟弟们成名才这样做的。结果许武也受到了赞扬。原因是他为了弟弟们的前途,自己甘愿被人误解,承担骂名,于是他也被举为孝廉,一门三孝廉,美名遍天下。
王莽:从先进模范到乱臣贼子(2)
这个故事充分说明了英模机制的尴尬。许武给中国人的逻辑思维出了一道难题,而答案是这样令人啼笑皆非。往往是,一个人的行为越突出、越超乎寻常、越不近人情,他的社会声望就越高,所得到的官位就越显赫。
四
不管怎么说,王莽早年的恭俭孝顺出自天性,并非伪装。
而系统的儒家教育,无疑引导王莽强化自己性格中的这些品质,并且形而上之。在他的时代,道德在正统观念中是超越一切的最高价值,道德完善被认为是人生的最终目标。就像他为自己的学业感到自豪一样,他也希望通过良好的品质获得人们的肯定。
而在意识深处,他的道德完善热情,则是出于在道德上压倒其他王氏子弟的隐秘愿望。他要用自己出众的德行,来反衬自己诸多表兄表弟的放纵;他要凭道德资本,战胜这些平日视他如无物的人。这是他唯一的优势,他不能不充分发挥。
然而圣人的教导在一定程度上是不现实的。圣人错误地认为人的本性是完美无缺的,要求人严格克制自我的欲望,把自己装到“理”的牢狱,修炼到一举一动都符合“天理”。
按照儒教理想色彩浓郁的礼仪规范去为人行事,在现实生活中必然会遇到种种障碍和尴尬。青春期的王莽和所有的愤怒青年一样单纯倔强,他把这些障碍当成了对自己定力的考验,当成了“为贤作圣”路上必然的磨难。他认为这个人人放纵苟且的社会是不合理的,和庸人的信念不同,圣人之徒必须让社会适应自己,为此他就要带头克己复礼。被圣贤之道折服的他立下宏誓大愿,要以古人为榜样,特立独行,做一个错误世界里正确的人。他事母至孝,对长兄的遗腹子视如己出。他为人慷慨,经常周济别人。他恪守古礼,路上遇到年纪比自己大的人,一定要退避三舍,躬身等长者走过,才直起身子。每次去见师长,他都郑重其事地沐浴,然后穿戴整齐,带上礼品。这些礼节只见于古书的记载,在上古实没实行无法考证,反正在王莽所处的西汉末年早已失传了。所以当王莽必恭必敬地躬着身子躲在路边给人让路时,别人投向他的目光,更多的是惊诧。然而王莽不以为意,经典的力量使他的脚步充满自信。
所以他的行为自然就很“出位”,很引人注目。然而,王莽的真诚和单纯也一目了然。西汉末年,人心还古朴,赞扬者毕竟多于指指点点者。以当今皇帝亲表兄之尊,王莽“勤身博学,被服如儒生”,谦恭孝友,确实与他那众多不知天高地厚的表兄形成了鲜明对比。在那个十分关注人的道德品质的时代,王莽年纪轻轻,就确立了优良的社会形象。而这一形象被他的那些骄奢淫逸飞扬跋扈的至亲反衬,显得更加光彩照人。
五
虽然受到忽视,王莽毕竟是皇帝的至亲,这一社会关系使他拥有普通人无法企及的潜在优势,一旦机缘巧合,优势就会转化成巨大的现实利益。
成帝阳朔三年(前22年),大司马王凤病重。王莽遵从孝道,赶到王凤府上去照顾病人。王凤所患大约是脑血栓后遗症,偏瘫在床。王莽代替仆人,亲自给王凤端屎端尿,“亲尝药,乱首垢面,不解衣带连月”,尽心竭力。(《汉书·王莽传》)
疾病使王凤感觉到了异常的虚弱和无助,他没有想到是这个平时没怎么关照过的侄子给了自己最需要的亲情。而自己平日里提携备至的子侄,从小娇生惯养,谁能吃得了这样的苦。不要说收拾秽物,就是探望一次都是待不一会儿就匆匆离去。相比之下,王凤不禁为自己以前对王莽的忽视深感愧疚。弥留之际,王凤郑重地把王莽托付给太后,要求多加关照。
根据王凤的遗愿,朝廷任命王莽为黄门郎。以前,每次王氏子弟入仕后,经常能听到各种风言风语,而任命王莽后,王政君听到的却是由衷的欢迎之声。大家都觉得,这样出众的人才早就应该进入仕途了。太后对王莽不禁刮目相看,她没想到这个几乎被自己遗忘了的侄子居然拥有这样的影响力。老谋深算的她立刻看到了王莽的价值:他有助于挽回王氏家族不佳的名声。不久,又升王莽为射声校尉,进入中级官员行列。
王莽给官场带来了一股新鲜空气。王莽一点也不因身为外戚而有任何骄气,对任何人都是和和气气,谦恭有礼。王氏子弟大都不学无术,而王莽却精通典籍,学问出众;王氏子弟争相揽权纳贿,王莽却清廉自守,一尘不染;别人处理政务难免掺杂私心,王莽却不偏不倚,处事至公。大家提起王莽,有口皆碑:对王莽不遗余力的赞誉实际上就是对其他权贵行为的批判。
这一年王莽二十四岁,达到了心智完全成熟的成年。谦恭和气的外表下隐藏着说出来会吓任何人一跳的雄心:他要彻底改变这个不合理的社会,为天下立万世太平之基,使自己跻身孔孟之列,被后世永远景仰。
这是一个真诚的儒家式的雄心壮志。
要达到这个目标,他首先要一步步攀登到权力的顶峰,成为王凤那样的人物。
从自己的晋升之路中,他已经切实体会到了声誉的重要性。在以后的攀登过程中,他下意识重复自己的成功经验,他的道德热情被进一步激发,行动也更加有力。
他俸禄不多,却经常倾囊资助别人,特别是自己以前的同学。
他倾其所有,把长兄的遗腹子的婚事办得隆重盛大。侄子婚礼那天,正好王莽的母亲身体不适,在婚筵上,王莽屡次离席,进入后堂。客人们不解其故,询问仆人,才知道是王莽不放心母亲的病体,去服侍母亲用药了。
他买了一个漂亮的女子,放在家中。此举引起了人们的纷纷议论:王莽也这样好色?在众说纷纭之际,王莽对朋友公布了答案,原来,这个女子是他为朋友朱博买的。这位朱博,政绩卓异,可惜一直没有儿子,王莽此举是为了帮助朋友延续后代。
王莽的行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像所有乱世一样,西汉末年也是个道德沦丧的年代。越是污浊的空气中人们越渴望清新。
不知不觉,王莽入仕已经六年,可是由于洁身自好,不结交权贵,不请托送礼,官位升迁得很慢。
终于有人出来发言了。成帝永始元年(前16年),王莽的叔叔成都侯王商向汉成帝上书,要求把自己的封地分给王莽。这实际是为王莽讨封。有人带头,众多儒学名士也趁机上书,颂扬王莽的品行。于是,在三十岁这年,王莽被封为新都侯,封邑一千五百户,晋升为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由此,王莽经常随侍在皇帝和太后左右,成为一个颇有影响力和权势的大臣。虽然如此,他的作风依然不改,居官恭谨有加,地位越高,为人越谦和。他把封地上的贡赋全部用来资助儒生和名士,自己依然简朴度日。他是个工作狂,工作起来通宵达旦,把自己任内的事处理得井井有条,非常符合儒家标准。太后和皇帝都庆幸选对了人,不断委以重任。又过了八年,深受舆论支持的他接替退休的叔叔王根,成为大司马,社会舆论终于把他推上了权力的高峰。
王莽:从先进模范到乱臣贼子(3)
六
汉朝时候,流行天人感应论。董仲舒说,国君受命于天,如果称职,上天会让他江山永固;如果荒淫无道,就会更换代理人。当然,上天是讲道理也讲策略的,给犯错误的人出路,在改朝换代之前,会降下种种异常的自然现象来警告皇帝,直到确认这个人不可救药了,才会从他手里收回成命。反之,如果皇帝任务完成得出色,上天就会降下种种祥瑞,鼓励他再接再厉。
董仲舒说,皇帝轮流做,然而,这种轮流是有顺序的,这个顺序就是“五行”,即金木水火土。比如秦朝是水德,那么,继承秦代的汉朝就是火德。
西汉末年,社会上经常流传着改朝换代的传说。每年,都会出现一些小道消息,说是某地某地出了什么怪事,预示着将要改朝换代了,汉朝的火运已经到头了,土德皇帝将要出现了。
大汉王朝的气数看起来也确实快要尽了。
西汉末期,贫富分化达到了社会不能承受的极点。贵族拥有土地动辄几十万亩,而常年有数百万流民无家可归。上层社会风气奢侈,靡费巨大,而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土地,卖身为奴。灾异频发,饿死者的白骨相望于道。人民的不满情绪越来越浓,整个社会充斥着紧张不安的气息,起义的烈火在四野蔓延。
皇室也惶惶不安,汉成帝自己在诏书中也不得不痛心疾首:“变异数见,岁比不登,仓廪空虚,百姓饥馑,流离道路,疾疫死者以万数,人至相食,盗贼并兴。”(《汉书·薛宣朱博传》)
皇帝一次又一次下罪己诏,到天坛去跪拜上天,承认错误,可是形势丝毫不能好转。
汉昭帝元凤三年(前78年)正月,泰山脚下突然降下一块巨石。一位儒生上书昭帝,说泰山乃神山,泰山坠石,预示将有匹夫而为天子。他劝皇帝顺天应人,择天下贤者,让出帝位。
理所当然,这位天真的儒生被砍了头。
可是,后继者居然络绎不绝。宣帝之时,当时的一个小官盖宽饶又上书,建议皇帝传位于贤者。
这次皇帝没敢动手杀他,而是迫令他自杀了。
汉成帝时,一个叫甘忠可的普通儒生写了一本《包元太平经》,宣称汉朝天命已终,应该重新受命,这样就能延续汉朝的命运。他还组织了许多学生,到全国各地去宣传自己的理论。甘忠可被关进了监狱,但他的弟子锲而不舍地继续宣传,到了哀帝时期,居然得到了皇帝的认可。建平二年(前5年),汉哀帝真的举行典礼,宣布重新“受天命”,改号为“陈圣刘太平皇帝”。
可是改号之后,天下甚至比以前更乱了。建平四年(前3年),有传言说大祸将要降临,关东各地的人民“无故惊走”,数十万人手持麻秆在全国各地奔走祈祷,据说这样可以避免天崩地裂的大祸。几万人聚集到长安城里,半夜三更祭祀“西王母”,点火游行,“击鼓号呼相惊恐”,弄得整个长安城彻夜无眠。(《汉书·哀帝纪》)
看来,文字游戏骗不了上天,上天改朝换代的决心是已经下定了。
七
登上了权力顶峰的王莽俯视天下,看到的是一片末世衰败的景象。
混乱他不怕,他甚至希望再乱一些,那样,他的能力才会更好地体现。他要让奄奄一息的大汉王朝在他手里重新强壮起来,他要让流离失所的百姓重新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他相信自己的雄才大略,相信自己已经掌握了圣人之学,他用《周礼》和《论语》为指导,澄清天下,应该指日可待。
他兴致勃勃地开始了改造帝国的计划。
他首先希望以自己为表率,扭转社会奢侈的风气。他要求政府工作人员刹住浪费之风,自己上下班坐的马车、穿的衣服,都俭朴得不能再俭朴。
做了大司马之后不久,王莽的母亲病了,达官贵人纷纷到王莽家探望。出来待客的妇人穿着粗布衣裙,脸上也不施脂粉。贵夫人们都以为是王家的女仆,及至介绍才知道竟然是王莽的夫人,轰动效应可想而知。一时间,王莽家的俭朴作风传遍长安,奢侈之风果然大减。
第二步,王莽通过艰苦的斗争,动员政府通过了著名的“限田令”,禁止豪强大户占有过多土地。
上任第二年,王莽又以王太后的名义,宣布把王家的所有土地,除了坟园之外,全部捐给贫民,以此带头推动“限田令”的实施。
这几把火烧得非常漂亮,一时间,王莽为首的政府获得了极高的支持率,整个下层社会欢欣鼓舞,以为天下大治的时候终于就要到了。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极权政治中,每个人的政治生命都是脆弱的。汉成帝的死打乱了王莽的整个计划。
成帝绥和二年(前7年),王莽上任不到六个月,汉成帝去世。由于无子,诏定陶恭王子继承帝位,是为汉哀帝。
哀帝上台的第一件事,是大搞自己的裙带。他违背礼仪规定,擅自尊自己的祖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