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剑桥中国秦汉史-第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宫内的保护人和同伙。在类似惊慌失措的情绪的支配下,他采取了谋杀或 
  策划谋害一些他担心的人的手段。皇帝决定消除梁党的时刻来临了。他必须 
  谨慎地行事,因为梁冀雇佣一些宦官在监视他。在认定了他能够信任的宦官 
  后,皇帝在9月9日下令守卫皇宫。同时一支约一千余人的部队奉命去包围 
  大将军的宅院。梁冀被削职,并与他妻子在当天晚些时候一起自杀。他的财 
  产被没收。梁党党羽被围捕并公开处死。梁氏家族再也没有从这次屠杀中恢 
  复过来,从此桓帝在没有大将军的情况下施政。① 
       桓帝是后汉唯一的有三个配偶的统治者。他的第二个皇后邓猛女出身的 
  大族已经出了一个皇后。她是邓禹的玄孙女,和帝的配偶邓绥是她祖父的堂 
  姐妹。随着她在公元159年9月14日被立为皇后,又轮到南阳人输送皇后了。 
  虽然选她是出于政治目的,但邓猛女在晋升时已受皇帝的宠爱。这种情况没 
  有持久。公元165年3月27日皇后被废,并被控求助巫术和酗酒,然后打入 
  诏狱和奉命自尽。她的亲族被处死或降职,邓氏家族丧失了全国性的重要地 
  位。② 
       桓帝的第三个配偶来自西北氏族并是窦融的玄孙之女窦妙。章帝的皇后 

① 《后汉书》卷六,第264、271 页。关于梁商和梁冀,见《后汉书》卷三四,第1175 页以下及1178 页以 

下。 
② 《后汉书》卷六,第274—275 页;卷十下,第439 页。 
③ 《后汉书》卷六,第276、282 页;卷三四,第1179 页。 
④ 《后汉书》卷七,第287—296 页;卷十下,第440 页、443 页以下。 
① 《后汉书》卷七,第304 页;卷十下,第444 页;卷三四,第1185 页以下;卷七八,第2520 页以下; 

毕汉斯:《东汉的洛阳》,第93 页以下。 
② 《后汉书》卷七,第305、314 页;卷十下,第444 页。关于邓禹,见前文。 

… Page 186…

  是她祖父的堂姐妹。她也许是作为垮台的梁党的对立面而中选的,梁党自公 
  元83年以来一直是她氏族的死敌。窦妙在公元165年12月10日被立为后。 
  她丈夫在公元168年1月25日死后,她成为太后;不到几天,她任命她父亲 
  窦武为大将军。③ 
       桓帝无子,死前也没有指定继承人。与她父亲商量后,窦太后按常例不 
  考虑成年的候选人而选生于公元156年的章帝的玄孙。他就是灵帝。他刚在 
  公元168年2月17日登基,一场空前规模的危机开始出现了。 

                                      宦官的作用 

       在整个后汉时期,宦官的人数和权力已在缓慢而稳定地增长。他们在和 
  帝朝开始发挥积极的政治作用;在公元92年,中常侍郑众帮助和帝消除了窦 
  党。公元102年郑众被封为侯,以酬谢其功。当他在114年死去时,安帝准 
                            ① 
  许他的养子继承封地。公元 125年宦官们拥立顺帝和清除窦党后,他们的 
                            ② 
  18名为首者都被封侯。顺帝在公元135年3月18日正式批准所有的宦官有 
  权把他们的爵号和封地传给其养子,以表示他的深切感谢之情。如果没有宦 
  官,桓帝在公元159年不能为自己清除梁党,于是他封他们的五名为首者为 
  侯。在桓帝的整个在位时期,他依靠宦官为他出谋划策。 
       职业官僚及其候补者对宦官的权力深为嫌恶,这部分地是因为他们蔑视 
  那些受过阉割的人,部分地是出于一个不那么理直气壮的理由:他们需要为 
  自己取得势力。但是尽管这些人发表了种种无根据的言论,事实是宦官们从 
  未取得过完全的控制。汉代的政制包括了制约和平衡的因素。政策是在合作 
  或有冲突的情况下,由皇帝 (或代表他的人)与职业官僚一起制订的。宦官 
  们尽管内部有宗派斗争,他们的大部分人都捍卫皇帝的权力,因为他们把生 
  存的唯一希望寄托在皇帝的保护上。他们的作用与敌对的职业官僚的作用是 
  合不拢的。不管是出于正派的动机,还是出于腐化的或是追逐权力的目的, 
  宦官们不得不与皇帝一起行动和为他行动。 
       如果说宦官们从未完全控制政府,反而有助于保持必要的分权,这并不 
  是说平衡因素从未被破坏过。权力在皇帝和官僚之间,有时或在太后、大将 
  军和官僚之间消长。在桓帝的后半期,对梁党专权的反应,使皇帝和宦官的 
  权力得以增强,同时削弱了职业官僚。当窦武任大将军时,他面临的就是这 
  种形势,于是他想出一个新招来对付它。在他之前的所有的大将军,甚至包 
  括梁冀,都了解汉的政治制度,都试图在它的限度内取得权力。窦武决定通 
  过处决为首的宦官的简单手段去清除他们的势力。如果他取得成功,皇帝就 
  会成为大将军的傀儡,传统的行政方式就会在公元168年崩溃。但宦官的胜 
  利把这种方式一直维持到公元189年。 
       大将军和职业官僚的利害关系在正常情况下不是完全一致的,但窦武需 

③ 《后汉书》卷七,第316、320 页;卷八,第327 页;卷十下,第445 页;卷六九,第2241 页。 
① 关于宦官在政治制度中的地位,见第8 章。关于他们的政治活动,见乌尔里克·尤格尔:《东汉宦官的 

政治职能和社会地位》 (威斯巴登,1976)。关于他们权力的逐步扩大和郑众的情况,见《后汉书》卷七 
八,第2509、2512 页;瞿同祖:《汉代社会结构》,第463 页以下。 
② 关于这些事件,见本章注160;《后汉书》卷六,第264 页。 

… Page 187…

                                               ① 
  要为他计划中的行动争取广泛的支持。因此他向太学生献殷勤,并与文官中 
  名义上的领袖,即年迈而受人尊敬的太傅陈蕃结成一伙。两人对太后施加压 
  力,但她坚定地拒绝把宦官作牺牲品。就她而言,这不是利他主义;只要她 
  希望保持与皇帝完全一样的政治自由,这样做是冷酷的需要。 
       公元168年10月24日,窦武的支持者呈上一份指控中常侍曹节和王甫 
                               ② 
  并要求逮捕他们的奏议。那天晚上窦武回到他的指挥中心,打算在次日清晨 
  向太后呈上一份奏折。由于他反常的疏忽,宦官们当晚取得和阅读了那份奏 
  折。曹节和王甫立刻开始指挥。幼帝被唤醒和带到正殿,一支部队为保卫皇 
  宫而被集结,发出了逮捕大将军的命令。窦武拒绝投降。他匆忙来到驻扎保 
  卫京师的职业部队北军的兵营,几千名士兵向北宫南门进发。10月25日破 
  晓,两支旗鼓相当的对立的军队在南门外对峙。但窦武没有进攻。他的士兵 
  逐渐溜走,不到几个小时,他被抛弃并自杀。与少数追随者通过另一个门进 
  入皇宫的太傅被俘和处死。窦党党羽照例或被处死,或被流放到今之越南。 
  太后幸免于难。她被软禁在南宫,公元172年7月18日在那里死去。① 
        随着窦党的垮台,约在150年前与王朝创建者一起一跃而在全国举足轻 
  重的大族已经演完了它们的角色。值得注意的是,灵帝(公元168—189年在 
  位)的两个配偶虽然分别是西北人和南阳人,都来自较低的社会层。宋后(死 
  于公元178年)出身于有名的、但不象阴、马、窦、邓或梁氏那样显赫的氏 
                                                                                    ② 
  族。灵帝的第二个配偶何后(死于189年)来自一个世代为屠夫之家。这种 
  情况不是偶然的。选后之事一定受到宦官们的影响,他们不惜一切代价,避 
  免再与原来的外戚进行对抗。 
       公元168年他们胜利后,宦官们得到了晋升、赏赐和封爵等丰厚的报答。 
  在整个灵帝时代,他们和皇帝的权力是安稳的。只是随着公元189年9月25 
   日对两千多名宦官的屠杀,汉代政治体系中宪制的均势因素才被破坏,它的 
                                                ③ 
  末代皇帝被野心勃勃的将领们所控制。王朝在余下的时期的特征是一片混 
  乱。 
       概括地说,后汉的官场象前汉的官场那样,也分成了不同籍贯的宗派。 
  但它们都不能单独和长期地控制政府,因为一直到官僚集团的最高层,社会 
  性的流动兴衰是规律,而不是例外。但当与皇室通婚时,某些南阳氏族和西 
  北氏族在较长的时期内一直是得宠的社会精英。这些是南阳的阴氏和邓氏家 
  族,西北的马氏、窦氏和梁氏家族。在公元168年前,在11名皇后中它们输 
  送了9名,六名大将军中输送了五名。阴、窦、邓、梁四个氏族每族甚至出 
  了两名皇后。可是它们都没有与后汉王朝共始终。每个氏族或早或晚成了无 
  情的权力斗争的牺牲品,从而丧失了全国性的重要地位。这部分地是由于选 
  后是出于政治的而不是感情的原因,这就使外戚的地位从它家的妇女被立为 
  后时起就易受攻击。这种显赫一时的通常的代价是这个氏族的最后消灭。宦 
  官形成了政治倾轧中的另一个因素,在倾轧中他们为了保存自己,就站在皇 

① 见毕汉斯:《东汉的洛阳》,第95 页以下。 
② 《后汉书》卷七,第319 页;卷八,第328—329 页;卷十下,第446 页;卷六九,第2241 页以下;卷 

七八,第2524 页以下。 
① 《后汉书》卷八,第333 页。 
② 《后汉书》卷八,第341 页;卷十下,第448 页以下。 
③ 毕汉斯:《东汉的洛阳》,第98—101 页;本书第5 章《何氏掌权》、《汉朝廷的消蚀》。 

… Page 188…

帝一边。他们充当年轻而软弱的,或者是无经验的皇帝的捍卫者,以便挽救 
自己。他们的消灭导致了传统的汉代政治的结束。 

… Page 189…

                第4章 政府的管理与存亡攸关的问题 
                              (公元57—167年) 

       上一章已经描述了政治决定的控制和统治权力的行使是怎样在不同的家 
                                      ① 
  族和派别之间转移的;作者认为,这个时期的政治史在很大程度上是当时的 
  派别史,这个论点很清楚地被史料所证实。但是,在用这些史料叙述的论题 
  中,许多使今天历史学家感兴趣的问题在当时很少评述。因此,对在不同国 
  策的采用和不同的家族或集团之升至统治地位这两者之间是否可找到一种关 
  系的问题,就得不到直接的答案。我们不知道某些特定家族的土地占有和利 
  益与帝国的行政或采用的经济改革的矛盾有多大。我们也不能确定帝国政府 
  的实际运行在后汉时期有哪些变化或者派系斗争的混乱给它带来什么样的影 
  响。 
       可是,在对历史中存在的偏见作出适当的考虑后,历史仍然为公元 57 
  年光武帝逝世之后至168年灵帝登基前这段时期关于行政的状况和稳定提供 
  某些可靠的线索。对于压迫和腐败的很多抱怨的确有其真实的基础。有一些 
  证据表明,权力的垄断影响到了文职官员的征用。对朝廷的礼仪及知识的提 
  高的重视表明,有人在明显地蔑视公认的和批准的施政方式时,也同时审慎 
  地表示他们忠于传统的价值;针对皇室和其他家族的奢侈而提出的抗议是太 
  多了,以致不能看做是嫉妒者发牢骚而不予理会。最后,历史记载了说明顺 
  帝(公元125—144年在位)和桓帝时期 (公元146—168年在位)法律与秩 
  序崩溃的一系列爆发的动乱事件。 

① 见本书第3 章《政治派系》。 

… Page 190…

                 明帝与章帝统治时期(公元57—88年) 

        仲长统(公元180—220年)的一篇文章评估了这段历史并论述了衰落的 
                                                                                   ① 
  原因;他在标志着汉朝末年的动乱年月中写出了有益的事后认识。据他看 
  来,政治家及官员明显地失去政治权力的根源应追溯到开国皇帝光武帝 (公 
  元25—57年)在位时。光武帝对以往国家的权势大臣获得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