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八路军在外面挖坑道,二十九纵队不急不慌的,还以为对手是独立团的土八路。等仗打起来,冲锋号一响,那队形、那战术、那火力、那气
势……霸气十足啊!顽军这才发现不对头,赶紧往回缩,直喊:“完蛋,真的遇到老七团了。”
七团猛攻插花楼,骑兵团就从大朱庄出发,向敌侧后方迂回包抄。大朱庄的老百姓挺有意思,也许是距离敌人较远,他们不害怕。也许是没见过骑兵打仗,觉得稀奇,反正男女老少都端着板凳椅子上房顶瞧热闹,嘻嘻哈哈、开开心心的,像是看大戏一样。
远处,敌人正在进攻九团阵地。伪军在前面拱,日军炮兵小队在后面助威,炮兵和伪军之间是日军步兵小队,伪军有四五百人,日本兵有六十多人。骑兵团的计划是迂回到日军背后,先解决掉炮兵,再冲击步兵。
炮兵是骑兵的克星。虽然步枪、机枪火力也会给骑兵造成很大杀伤,但在冲锋的时候,只要不打到要害,战马即使多处挂彩也能保持进攻姿态,这倒不是战马的觉悟高,而是因为受伤的马匹不离群,会主动跟着大队跑。但遇到炮火就不行了,炮弹一爆炸,马就惊慌得乱奔乱跳,骑兵能不被甩下来就算不错,根本顾不上进攻队形。
可炮兵也怕骑兵。炮兵移动速度慢,如果没有步兵的有效保护,很容易受到骑兵的冲击。所以骑兵进攻时,应该避开炮兵阵地的正面,从侧后方发起攻击。
骑兵团绕弧线迂回,大队战马踏起漫天尘土,被日军发现了,他们立刻实施干扰,接连几发炮弹打了过来。说起来,这日军的训练水平是很高的,枪打得准,炮也打得准。
况团长命令一、三、四连作为第一拨实施进攻,三个红军连就以纵队阵型运动接敌。刚跑了没多远,又看见旗语指示:改向西南方向的贾庄快速前进!
原来,日军看见骑兵迎击上来了,就迅速向贾庄靠拢。贾庄是个有寨墙的村子,控制着通往单县的道路,如果让鬼子的步兵和炮兵占据那里可就麻烦了。于是,双方开始比赛速度,鬼子步兵拼命跑也比不上骑兵的马快,八路军的三个连冲进贾庄时,敌人离村子还有半里地呢!
骑兵进了村,鬼子却占据了村外的一片坟地,“噼噼啪啪”地打枪。李树茂立刻命令:“冲出村去,到敌人阵地拼马刀,消灭鬼子的时候到了。”三连防守住村子,一连和四连跃马杀向坟地。
马踏敌阵,一连的机枪手石双友来不及换梭子,就用机枪猛砸。不料被鬼子抓住机枪,一把拽了下来,两个人就在地上滚来滚去。刘春雷赶到跟前,骑在马上不好下手,只得跳下来帮忙。大刘先拿手枪抵着鬼子扣扳机,卡壳了,气得石双友又哭又骂,他只好再用马刀在鬼子的腰上戳一下。鬼子瘫了,石双友也晕了过去,不知道是被累晕的还是被气晕的。
那鬼子挺倔犟,八路军卫生员给他包扎,他把绷带扯开;炊事员问他要不要“米西米西”,他咧嘴笑笑,摇头,当天晚上就死了。后来才知道,这家伙是日军的小队长森方。
一连缴获了两门步兵炮,连长匡永盛赶紧指派了六匹马拉走,生怕有谁抢了他们的战果。有了这两门炮,骑兵团的缴获任务可以算是超额完成了。其他骑兵连队也都冲了上来,剩下的三十多个鬼子撤到了朱老家村。朱老家是个只有十一户人家的小村庄,老百姓早跑光了,鬼子钻进民房里躲着。骑兵把村子包围起来,刘春雷用马刀在土墙上掏洞,准备先弄个窟窿再丢手榴弹进去。就在这时候,听见有人喊“鬼子放毒气了”,一群人被熏得满脸眼泪鼻涕,纷纷往外跑。
其实,这毒气是八路军自己放的。特务连的一个小伙,南下作战时捡到个花花绿绿的罐子,弄不清是什么玩意儿,就当做宝贝藏起来。他发现这罐子底部可以打开,还露出一截导火索,就觉得一定是个炸弹(还好他没以为是罐头),现在看见鬼子躲在房子里,小伙子就决定用炸弹把门炸开。他把罐子点着了丢在门槛上,瞧了半天,炸弹不响,却“突突”地冒绿烟。过了一会儿,它把房子里的鬼子熏晕了,也把围攻的八路熏得到处跑。
好不容易毒气散去,正准备再进攻,九团的团长匡斌来了。匡团长一到,就命令骑兵们撤下去休息,把最后消灭鬼子的任务交给九团。说话间,九团三营端着刺刀“忽啦啦”就把朱老家村围上了。
骑兵们很不甘愿,可人家匡团长的官大脾气也大,李树茂也不敢惹他。大家只好重新上马,去找伪军出这口恶气。(九团三营后来用逐房逐院攻击的办法,歼灭三十多个鬼子,捉了六个活的。三营九连还有个战士一人拼死了三个鬼子兵,被评为“拼刺英雄”。)
第83节:第二十五章 “南下旅游”(4)
战场上,到处可以看见跑来跑去抓俘虏的骑兵,各连各排都跑乱套了。刘春雷听见马书龙说:“我们往南边追,把那些跑得快的捉回来。”大家都同意:“好啊,好啊!”
追出去三四里,看见有零零散散的伪军了,骑兵们一边喊“缴枪不杀”,一边收容俘虏。这时,二营教导员王凤翔也来了,他提议:“再接着追,绝不让敌人跑回单县城去!”
于是又追,一直追到离单县县城只有两公里地,已经可以看见北城墙了,终于追上了最后的十几个人。这些家伙也确实跑不动了,趴在地上连坐起来的力气都没有,骑兵们都觉得好笑。
有个伪军军官,也许是觉得辛辛苦苦跑了那么远,眼看要跑到家了却被抓回去,实在气不过,再加上刘春雷他们一副幸灾乐祸的模样,伤了他的自尊心。这家伙本来都已经交出手枪了,却又突然发疯似的冲上来抢夺骑兵挂在马鞍上的马刀,把大家吓了一跳。幸亏教导员王凤翔抢先一步,抽刀把他砍倒了。
询问俘虏,这才知道他就是伪山东省警备队第一大队的大队长吴振海。王凤翔的这一刀挺厉害,直接把吴大队长的肩膀砍断,结果没走多远他就因流血过多而死掉了。
回去的路上,刘春雷发现路边有一口十二印的大铁锅,大概是伪军们逃跑时丢下的,他立即捡了起来。其他人都弄不清这大铁锅有什么用,可大刘自有主意。当时,骑兵团的炊事员都是用家常的普通铁锅炒菜,每次做饭都要借用好几户老百姓家的灶台和炊具,不仅麻烦,而且动作慢。刘春雷是当过厨子的,会炒大锅菜,知道这口大锅对部队开饭有好处。
打下了插花楼,消灭了日伪军,领导们都很开心,于是就轮流会餐。刘春雷的这口大铁锅和他炒大锅菜的技术立刻就派上了用场,其他连队的人到四连来会餐,觉得四连上菜又好又快,实在佩服,纷纷把刘大厨子连人带锅请去传授经验。于是大刘就从这个连吃到那个连,又从这个团吃到那个团。
缴获九二步兵炮的几个战士只吃了连、营、团三顿庆功宴,可刘春雷却吃了十几顿,搞得几个功臣直犯妒忌,嘀咕说:“嗨,咱们的两门炮还抵不过他的一口锅。”
第84节:第二十六章 未遂的“成家计划”(1)
第二十六章
未遂的“成家计划”
1944年11月底,骑兵团奉命归建。
这一次作战出去了小半年,如今要回根据地了,大家都很高兴。当初开拔的时候谁也没想到会离开这么久。回去的路上,连长有点担心放在留守处的一窝小鸡会不会已经成了鸡骨头,指导员却挺乐观地计算回去以后每天能捡几个鸡蛋。
二排长刘春雷很久以后都还记得,在行军途中一个景色优美的傍晚,他们一帮年轻人——连长周开树(1948年牺牲)、指导员蔡修仁(1945年牺牲)、副连长王元力(1945年牺牲)、一排长高奎先(1945年牺牲)、三排长赵玉亭(1945年牺牲)……从鸡肉的烹饪手法谈到办婚宴酒席,最后再讨论到成家过日子,个个兴高采烈。当时,这伙人中只有周开树有对象,大家一边听连长“介绍经验”,一边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走着走着,快到吃饭时间了,远处的村庄升起了炊烟。王元力说:“你们发现没有,在河北吃饭,端着大碗到处跑;这次到南边去,他们坐在门口吃,把好菜堆在碗口上;而咱们河南这里,家家吃饭关着门,吃好吃孬全看不见。”大家都说:“没错没错。”“有趣有趣。”
正说着,队伍进了村。忽然看见道路两旁蹲满了吃饭的村民,面前又是碗又是碟的,一伙八路都愣了——这才出去几个月,怎么当地人吃饭就改规矩了?
原来,各村都成立了村委会,开展减租减息和“讲理运动”。以前,冬天打场垫土、通渠修路都是白干活没报酬的,现在经过协商决定:穷人出力干活,富裕人家管饭,还规定要有四碗(炖菜)四碟(炒菜)。为防止地主耍赖,干活的人都在路边吃饭,由干部们来回检查:“张家的,怎么只有碗没有碟啊?”“老李家的!你家的碗这么小,太抠门了吧!”众目睽睽之下,地主富农也顾及面子,赶紧回去补足补齐,于是碗越来越大,碟子也越来越多……这情形,让路过的骑兵们看得直乐。
1944年底,冀鲁豫边区的面积比1943年扩大了一倍,军区腹地的清丰、内黄、濮阳、范县、观城等十个完整县(包括县城)都已被八路军控制。长垣县和滑县虽然属于敌、我、匪、顽争夺的地带,但这里是传统的豫北粮仓,农业基础好,粮食产量高,老百姓生活能得到保障,供养人马上千的骑兵部队也不成问题。
到这个时候,大家都知道日本鬼子快完蛋了,虽然不能确定战争什么时候结束,但很多人已经开始考虑今后的生活。一些政治觉悟高的同志还明白“革命的道路还很长,任务仍然很艰巨”,可更多的人则认为打完仗就可以回家了,于是,找对象就成了很现实的事情。
当时,冀鲁豫八路军找对象结婚虽然也要经过组织批准,但似乎并没有二五八团之类的明确规定。
以前,打游击环境艰苦,年轻女子一般也不愿意嫁给当兵的,特别是像土八路这样又穷又玩命的干法,的确很难成为结婚的对象。但现在不同了,冀鲁豫各地都建立了共产党的政权,八路军的干部战士待人和气,做事勤快,不抽大烟不赌博,没有坏习惯,怎么看怎么惹人喜欢。特别是骑兵团的年轻老八路们,功劳大、名声响,背短枪、挎长刀,来去一阵风,浑身上下透着精干和帅气,更是好女婿的不二人选。
年轻人做事喜欢一窝蜂,找对象也是这样。骑兵团以往的集体生活比较单纯,很少有机会考虑个人问题,而在这个阶段突然出现了找对象的风气,其中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进入局部反攻之后,根据地面积和军队规模不断扩大,地方人员大量补充进正规部队,有家室的干部增多,家属探亲慰问现象增多,部队的协同活动中有女性参与的情况也逐渐增多,这都给指战员们带来了心理上的刺激。特别是这次骑兵团南下,不仅仗打得轻松,还长了见识。新四军的婚恋状况比老八路开放一些,女兵也比较多,这更给了大家很大鼓励。
另一方面,豫北乡村经过1942年、1943年天灾人祸的磨难,1944年终于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再加上共产党实施的减租减息、合理负担措施,更使得群众的生活大为改善。于是,前两年民间里被耽误的婚嫁事宜纷纷又被提上了日程。在当时当地,最好的小伙子都在军队里,最好的军队是八路军,而老八路中最威风的莫过于挎刀跃马的骑兵团了,小姑娘大闺女都眼热热地瞧着白马连、红马连,自然也就给刘春雷们的成家计划创造了条件。
那段时间,骑兵团干部找对象的人不少,只是有的承认有的不承认,其实承不承认没关系,别人也看得出来。骑兵们平时经常要夹着草料,半跪在地上铡马草,所以军服的胳膊肘和膝盖部位总是很容易磨破。以前都是男子汉自己粗针大线缝几下了事;现在,如果发现谁身上的补丁突然变得美观起来,此人的婚姻大事多半就有谱了。
刘春雷排长也有了对象。
四连二排的驻地在长垣县赵村,马厩设在村口的玉皇庙,当时庙里面还住着个年轻妇女和她的孩子。这女子是本村人,出嫁好些年都没有生养,后来不知怎的就跟别人私奔了。1944年冬天,她突然抱着个私生子回到家乡,婆家气恼地把媳妇赶出家门,娘家碍于脸面也不肯接纳女儿,结果,她只好在这破庙里安身。出了这种事,连妇救会都没法调解,八路军就更不好插手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