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岁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东坡为之绝倒。
注:柳七,即柳永,著名词人,婉约风格。“杨柳岸晓风残月”是他《雨霖霖》中的句子。
玉堂,翰林院。唐宋后,多将翰林院称为玉堂。
钟说:在字和画中,好像也有这样的派别。有南派、北派之分。南派以神韵胜,北派以魄力胜。而能分出派别,正好反映出了一些从事的人的不同喜好,而这喜好在做诗为文的时候,会影响到诗文的意境、规模、气势等。
曾曰:正是这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禀性,都有自己的偏好,于是,在看同样的事物时,会出现不同的看法。但是,你又会发现很多与你有同样看法的人,而且你也发现自己自然而然地就和他们感觉更加得亲近。只有大家,才能海纳百川、兼容天下。拿诗文中的月亮来说,有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寂;有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思恋;有林和靖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朦胧;有苏东坡的“何处无此夜月,但少闲适如吾二人者”的轻松;有晏几道的“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的痴情;有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伤感;有无名氏的“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的凄冷;而李白,还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梦境;而苏轼,还有“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空旷、“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迷茫,等等。
从月亮这一景物上,反映出人们的不同视角和心境,而这都是受到个人的思维方式和为人处世的影响的。天纵之才李白,自然觉得自己很少为人所理解;而宽容博达的苏轼,自然能从不同的方面体会月亮的感觉。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也有自己的偏好,有自己喜欢的,并从而欣赏激励我们进步的,也有一些因讨厌而主动规避的。这种选择正反映着我们做人的准则和态度。
上面说的是从古人学。即使是与自己同时代的人交流,同样也受到自己做人做事方式的影响。也可以看出做事与做人也是不可分的。在我们的文化发展长河中,最为明显和常见的现象就是文人之间的唱和了。如欧阳修与梅尧臣的唱和,苏轼与佛印的交往等,无不反映出一个人的做人与做事的相互影响。同气相投,同音相和。你唱和的对象,其选择就起始于对共同事物的兴趣和偏好,而这,自然是受一个人的思想支配的。这些唱和,一方面是你在做人的前提下做出的选择,而一旦你做出了这种选择,和一部分人相互唱和;另一方面就又会加强你原来的做人的一些看法与观念,造成做事与做人相互的交融、影响与促进。于是,形成具有明显特征的小团体。这样的一些人如果穿越了地域的限制,甚至穿越了时间的限制,整个事物连贯起来看就会表现出非常明显的特征,从而形成我们前面说的宋词的豪放派与婉约派,字画中的南派与北派。
钟说:我们现代也有很多相互之间形成的派系,可能是同样出身的人在一起,可能同一个老师的学生在一起,可能是同一个地方的人在一起……你可以发现很多的圈子,这些圈子都明显地将一些人包括在内,也同样明显地将另一些人排斥在外。拿唱和形成的派别与我们后代的派系相比,两者有什么差别呢?
曾曰:可能古代的唱和更多的是从心理出发的一种相互的认同。后代的派系,更多的是从物质利益出发而形成的圈子吧。
;欧阳修与梅尧臣
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宋代的文坛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自己的一生中,提拔过许多的知名人物,如苏轼、王安石、曾巩等,无不是经过欧阳修的推荐而天下知名。其中的苏轼,更有一个故事,说的是欧阳修看见苏轼的科场文章,直说要放这小子一头,三十年后,世人但知有苏轼,不知有欧阳修了。
梅尧臣以转变诗坛的西昆体著名,与苏子美并称。一生穷困不得志,只做过主簿、县令一类的小官。诗很受欧阳修的赏识。
欧阳修与梅尧臣,两人交情之笃,名位之差,略似韩孟,而两人也往往以韩孟自夸。欧阳修苦学昌黎,参以太白、香山。而梅尧臣对于孟郊,则没有一字一句地去模拟。
注:韩孟,指韩愈和孟郊。韩愈字昌黎,孟郊字东野。
《人道》 第二部分我与人(1)
我与人是“做事=做人”的最明显的一方面,也是最体现人道的时候。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做事与做人,都是要和其他人打交道。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很多做人的技巧,厚黑学说大行其道。其实,如果自己本身正的话,用点厚黑是有助于事情的解决的,谁叫大家都是俗人呢?!但这里最关键的是,一定要去做事,一定要去折腾,这样才能接触到更多的人和事,也才会有更多与外界拓展的可能。
钟说:既然做事=做人,而且,从刚才曾公和雪翁的论述中,几乎所有领域,如商场、官场和学术场都需要你“会做人”。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会做人”呢?
我相信,每个人都是想“会做人”的,但还是有很多人在别人眼里显得稀奇古怪,有的是恃才傲物的,有的是孤僻生硬,他们怎样才能成为“会做人”的人呢?
我们常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又说“同气相求,同声相应”,这不是说,有同样喜好的人会待在一起,而是说,保持自己的个性,还是会有朋友的,为什么要修炼自己“会做人“呢?
胡言:你一下子提出了好几个问题。曾公,我挑简单的先说说,难的就请您多费心了。
曾曰:雪翁别客气了,请吧。
三个桩还需要一个篱笆
胡言:大家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它的意思是说,要想做出一点事情,必须有很多人来帮助你,即使是好汉也不例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呢?那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天生的因素限制我们,在这个因素的限制下,凭我们个人的本事,任你本事比天大,你也弄不出多大的场面。这个天生的限制因素是什么呢?它就是时间的限制。一个人,纵使他是皇帝老爷,纵使他才气像海那么大(钟说:才大如海),对,即使他才大如海,他每天也只有24个小时。除了吃喝拉撒睡的时间,真正归他个人可以用的时间就不多了,而且,每个人都有懒惰的一面,都很容易受到别的东西的诱惑,这样折腾来折腾去,一个人可以用的时间可以说就更是少得可怜了。好一点的人,诱惑来的时候可以挺住,他就可以稍微多做一点事情。一般的人,基本上是来了什么就受着什么,不过是有如蚂蚁一样忙忙碌碌。
时间不多,也就扯出了另外一个起限制的东西,那就是精力了。一个人的精力比时间还要更加地有限。大多数人,容易折腾,弄得时间少,同样又把自己搞得累得不行,时间也花去了,精力就更不好了。
一个时间的限制,一个精力的限制,这两个是一个人没有办法改变的,他只能接受,只有接受,你托关系也没有用,你花钱也没有用,这个就是老天对我们大家最公平的地方。我们每个人,都只有这24小时可以用,就看你自己怎么个用法了。
在这两个因素的限制下,一个想做事的人,往往就感到时间不够,恨不得有几个自己可以同时去做事情,但是,一个人也不能变成两个人,只好自己闷头去做了。
或者有的人可以说,一个人虽然只有这些时间可以用,可是,他可以提高时间的效果,更加有效地利用自己的时间,在同样的时间里面做更多的事情。别人做得慢,你做得快,别人慢而且不好,你做得快而且好,那自然是比别人要好一些。但是,在时间有限、精力有限的限制下,你再怎么努力也就是你一个人的24小时,你不吃不喝也只有24小时,何况你还不可以不吃不喝,那你可以用的时间就更少了。你的场面也就有限了。要想扩大自己的场面,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别人的时间拿过来自己用,用别人的时间和精力来做你自己的事情,而你的时间和精力可以放在更加重要的一些事情上面。这样,才可能不受你自己的天生的局限,才有机会得到大的场面。
或许,你让别人做的时候,做的效果没有你自己做的时候好,甚至可能虽然是别人在做,但你自己搭进去的时间比你自己亲自动手做的时间还要多,这时,你可能会想,还不如自己做呢!但是最好,你这种心思只是心思,不会变成最后真的自己去做。为什么呢?
第一,你如果自己亲自动手去做,那就还是在用你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你就没有用别人的时间和精力,你的局面就是受到你自己时间和精力的限制,不可能有什么大的场面。要有大的场面,一定要利用别人的时间和精力。人毕竟是要老的、死的,这是个生理的局限,没有人可以跳过去,你要有一个长远的眼光。
第二,你既然想做大事,想弄个大场面,想利用别人的时间和精力,你就要给别人时间,给别人有犯错误的机会,有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的一个过程。每个人都不是生来就会做事的,我们不否认有那样的天才,但是,天才为什么还等着为你做事,等着让你用他的时间和精力呢?因此,我们每天对着的人,一大半都只是中等的资质,你要有耐心。等到他们都可以把事情做好了,等到他们都可以不用你操心了,你也就可以有机会做大场面了。
《人道》 第二部分我与人(2)
第三,你要有个“本钱”的概念。你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你用在乱七八糟的事情上的时间和精力越多,你用在其他更有价值的事情上的时间和精力就越少。大的关键的事情往往会影响你整个的一盘棋,你要花很多时间才能考虑清楚。如果因为自己去做小事而使得大的关键的事情考虑得不周全,那自然是非常不合算的事情。这个算盘一定要打清楚了。
诸葛亮为什么会失败?我看《三国》里面就说了,什么事情都要经过他,甚至是几斗米的奖励都要他亲自批准,这还怎么有时间去做更大的事情?要想大事情也不耽误,那就只有自己不吃不喝不睡了,那精力又怎么挺得住,不累死才真是怪事呢!而且,他的这种做法,一方面是浪费了自己的时间;另一方面是使得下面的人没有机会得到锻炼,什么事情都等他来决定。最终,等诸葛亮一死,蜀国也就没有人可以跟别国打仗了,只有等着灭亡的命运。
不想自己的事业落得和蜀国一个下场,你就要小心自己不要做一个诸葛亮那样的人。什么事情都亲自去做,往往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那就太划不来了。要不得到这种下场,你要做的就是要心胸很宽,要宰相肚里能撑船,对于有些时候的有些事情要忍耐,尊重别人,尊重那些不如你的人。有本事的人为什么容易失败?全在于一句话,就是骄傲,看不起别人。一个“傲”字,注定了他们的命运不可能好到哪里去。有句成语是什么来着,(钟说:恃才傲物。)对,就是恃才傲物。本来你本事好,别人就有点害怕你和防备你,你现在不仅不去打消别人的担心,反而眼睛长在额头上,鼻孔朝天,自己去激起别人更大的不满,那你不是到处都是敌人了?你就只有寸步难行的份了。曾公,我记得你说过:“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那些恃才傲物的人,眼睛只看见一个方向,那就是自己有优势和别人的劣势的方向,一找到这个方向,他们就沾沾自喜,怡然自得,自我陶醉。而一旦别人超过了他,哪怕是一点点地超过他,他都会变得愤愤不平。更有一种人,眼睛只看着自己,全不管天底下在发生什么事情,不去看天底下的变化,死抱着自己的旧观念不变,狂妄得不知道东南西北,这种人,失败就更加是不可避免的了。
我们总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但是,在我们说这句话的时候,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的感觉,那就是往往自己不自觉地强调了“三个桩”的重要性。其实,我们实在有必要换个位置考虑一下“三个桩要一个篱笆”的问题,考虑一下“篱笆”的重要性。自然,“三个桩”是很重要的,有了它们,“篱笆”才能立住了,不会被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