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奸雄天下-第1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廷派出郡守,但是原来的耽罗星主(国王)高氏一族仍然保留着很大的权力。这样的政治格局有点类似于大宋这边的羁绊州。

黄智深和任宜江前一阵子随着泉州黄家的商船去了趟高丽,中途就在济州停留,顺便考察了一番济州的防御和风土人情。看到陈德兴将手指向了济州岛,黄智深便低声道:“将主,那里人口不多,不过一万多户,地盘是不小,东西有140里,南北有50里。该岛的中央有一座大山,高约数百丈,名曰瀛洲山。瀛洲山周遭倒颇为平坦。其岛东部有大片草地,水草丰美,适合放牧,据说那边自古就是产马之地。不所产之马体形体矮小,只能用来负重不能用于战马。

此外,此岛还是往来高丽、东瀛、大宋和北地贸易的要冲。自江口直航济州约1000里,自济州往东南约500里就是东瀛的商埠博多,我们黄家商行在那里有分号,是我四叔在主持。自济州往北200里就是高丽全罗道沿海的大岛珍岛,自珍岛再往北700里便是曾为高丽陪都的江华岛。自珍岛东行400里则是巨岛。珍岛东南,位于高丽和东瀛之间还有一个名叫对马的小国,是附属于东瀛镰仓幕府的。我们黄家同对马国的国主少贰氏也有些往来。

对了,在东瀛的博多是有许多大宋海商的。其中以临安谢国明为首富,颇有财力,和东瀛的幕府和九州太宰府的大官相交甚密,得以垄断博多的宋倭贸易。我们黄家的海船运去东瀛的货物都由这些谢国明买断,黄家在东瀛的采购也由谢国明代理。将主若想以济州和高丽沿海为本据,不妨去见见这位谢大老板。”

“济州、高丽沿海还有九州的汉人多么?可否为我所用?”陈德兴轻轻敲打着地图,低声问道。

任宜江接过问题回答:“那里的汉人倒是不少,历朝历代都有人海渡过去,有些已经传了很多代,早就和当地人无二,只晓得先辈来自大陆,许多都在高丽、东瀛当官,自不会和我们亲近。至于才过去不久的,倒是还记得自己是汉人,不过他们亲近的也是大宋。除非以利诱之,否则他们是不会……”

任宜江没有再说下去,不过陈德兴也明白是怎么回事。华人的凝聚力,说实在的是有点弱!历史上飘洋过海去朝鲜、日本、琉球、南洋的华人也不少,可是后世那些地方,除了南洋还有个华人小国新加坡,有些国家还有总是在各种冲突中处于弱势的华人族群之外,朝鲜、日本、琉球的华人完全被当地人同化!

华人族群在脱离母体对外扩张中的失败并不是偶然的!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显然不是华人不够勤奋,不够聪明或是太过软弱。而是出在文化和组织这两方面!

在陈德兴看来,文化上的问题就出在儒学逐步走向文弱化之上,以儒学武装思想的华人虽然勤奋、聪明、节俭,但是却不大好斗。

而且儒学是个偏重于哲学和文学的东西,依附于国内的官僚体系才能生存发展,其本身组织能力几乎没有。在海外华人社会遇到危机的时候,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思想或组织可以把所有人都团结起来,而是呈现出一盘散沙的局面。

一盘散沙,哪怕是金沙,也抵不过团结起来的垃圾!而将南番的猴子们团结起来的……据陈德兴所知,就是宗教!

“道士,大明观能不能在高丽、东瀛的汉人中传教?”陈德兴沉默半晌,突然提出了一个人任宜江有些始料未及的问题。

“甚?传……教?”任宜江愣了又愣,“传是能传,但是就怕没有人信啊……”

道教同样是一个传播能力偏弱,几乎走不出汉人社会的教派。相比之下,传自印度的佛教就强多了。眼下的南洋、日本和朝鲜,几乎都是以佛教为国教,大蒙古国也开始尊佛抑道,全真教势力日微,以八思巴为代表的佛教势力却蒸蒸日上。

“怎么会没有人信?”陈德兴撇了一眼任道士,“军中不是都信了杀鞑子、上天庭了?”

“可……可那是军中,外面不一样的。”道士苦苦一笑。

军中是不能不信,不得不信。圈起来天天洗脑,一洗就是一年多,聪明人都洗傻了!

“那就想办法让大明观的道能让外面的人相信!”陈德兴轻轻敲打着桌面,沉吟道,“复兴社当然也要扩张出去,发展社员的。但是大明道也不能落下……鬼神之说可比复兴社的大道理容易吸引普罗大众。

道士,咱们得好好合计一下这个大明道的改革,要不参考一下人家佛教、天方教,看看人家是怎么弄的?”

“参考佛教、天方教……”任道士心说怎么参考?剃光头还是戴小白帽?

“要有组织!”陈德兴其实早就有了想法,“群龙无首不行,人家天方教就有一教之主,叫什么哈里发的。咱们的道教就没有这样的首领,更没有一个可以号令天下群道的教团。教派的名字不要沿用大明了,这个听着像是明教……咱们就叫天道教!将来就是天下道门正宗!”

这个目标好像不低啊!任道士皱皱眉,低声道:“只怕他人不服……”

陈德兴哼了一声:“打到他们服不就行了!”

这样真的能行?任宜江将信将疑。陈德兴则自顾自往下说:“天道教想要发展成天下道门正宗,就必须要有一个能号令全教的教团。还要复兴社一样有各级组织,如总社、分社、支社……在大明道可以叫总观、分观、支观。要实行下级服从上级,全教服从总观的原则。”

任宜江一皱眉,摇摇头道:“这样,这样一来……这天道教会不会太强了,将来怕不易治理啊!”

这是个问题!宗教太强了就不好控制,而教派太弱又没有办法凝聚民众,没有办法成为殖民扩张的工具——历史上欧洲人的殖民扩张,可不仅仅靠坚船利炮,还有他们的基督教!

陈德兴笑着摇头:“世上事总是有利有弊的,有些事情,眼前是利,将来或许是弊。但是我们的处境艰难,敌人非常强大,必须动员全部的力量。一言蔽之,就是无所不有其极!现在不是看将来的时候,只能顾眼前……驱北虏,复中原,兴汉家。至于将来如何,就留待将来吧。”

任宜江和黄智深互相看了一眼,都默然点头。此时门外突然响起了杨婆儿的声音:“将主,益都的消息,忽必烈汗已经派他的长子真金南下,亲自向官家求娶公主了!”

第234章最坏的打算

咣当一声,陈德兴风也似的撞进了自己都统司衙门的节堂之内。几个亲兵气喘吁吁的跟在后面,连穿先替他开门都来不及!

他一日繁忙,事儿奇多。上午在随营军校讲课,还要监督士卒训练,顺便自己也得练上一个时辰的武艺。中午饭后是处理各种军务琐事,晚饭后原本要和任道士、黄百万商量“宗教改革”。没想到刚刚谈出点眉目,就得到了真金王子南下的消息!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因为根据杨婆儿送来的情报,忽必烈汗的这个长子婚后很有可能会滞留在临安陪伴公主——实际上就是充当人质,而且还方便理宗皇帝时时刻刻见到女儿。

如此条件,理宗皇帝会不会动心?自己到口的萝莉会不会被人抢走,可就真的不好说了。

其实一个萝莉,哪怕再可口,陈德兴也不是不能忍痛放弃的……他是一个成长中的奸雄嘛!还不至于冲冠一怒为红颜。

但是真金王子迎娶小公主赵琳儿并且长留临安这就意味着蒙宋议和成功!蒙古和大宋不打仗了,那自己怎么办?一个人在朝鲜、辽东单挑蒙古!?这可真是地狱难度了!

进了节堂,就看见张世杰笑着迎了过来。他和刘和尚、陆虎、高大等四人都是统领,每天晚上都会有一人在节堂留守,今天轮到张世杰值夜班。

“都统,您怎么来了?难道有紧急军务吗……”张世杰还没说完话,他就注意到了陈德兴的脸色,顿时住口。看着陈德兴站到自己的公案旁边,呆立少倾,猛的就是对着桌子重重一捶。

张世杰顿时抢上来:“都统,这……”

陈德兴圆睁双眼,喃喃自语:“忽必烈果然是枭雄人物,能屈能伸……比我想像的还厉害!居然让长子到临安当上门女婿!这份和议的诚意摆在官家和一票文官面前,怕是没有人会不动心思了吧?好好好,果然将了我一军!好一个忽必烈,看来阿里不哥是抵挡不了太久的,临安君臣也一定被他蒙蔽。等得知这个消息,就该下决心削藩收拾功臣了,这大宋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可救啊……”

张世杰悚然一惊,他是北地归正人,又在南宋为将多年。对两头的情况都非常熟悉,其实就算不熟悉也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南朝上下,是翘首以盼和议!只要北虏真心议和,别说一个公主,就是真的要“杀兴始可议和”,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关键只是北虏的诚意不够,难以取信南朝——如要公主北嫁,官家不舍,群臣不信(信蒙古),和议自然难成。可是真金南下为质,情况就完全不同了。那可是忽必烈汗的嫡长子……虽然蒙古没有长子继位的规矩,但是在临安君臣眼中,嫡长子还是值钱的。有这样的人物为质子,忽必烈的和谈诚意肯定能得到认可。

南朝君臣,还不欣喜若狂?

不,欣喜若狂的只是官家和文官!大宋的武官可高兴不起来,一旦和议事成,不用说就该削藩了。就该一个个收拾拥兵自重的武人,恢复以文御武的祖宗家法了!

看着张世杰铁青的脸色,陈德兴深深吸口气儿,苦苦一笑,摆了摆手:“张老哥,你也觉得此事非同小可?”

张世杰重重点头:“这忽必烈果然不简单!”

“临安君臣一定会为其所惑,说不定还会资助以岁币……若如此,阿里不哥一定不会长久,蒙古很快就会被忽必烈统一。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真的不多了!”

陈德兴心里已经在流泪了,重生以来,他真是一点喘息的功夫都没有,好像上了发条一样不停做了多少事情!这么长时间,才和李翠仙欢爱了几回,除此之外就没有什么乐子了。好容易看到蒙古内战有长久下去的可能,忽必烈一反手就把真金王子送来了!

陈德兴现在真想问问忽必烈:“真金王子是你亲生的吧?不是你老婆偷汉子养的?怎么就舍得派他南来?要是让人害了性命……对!害了性命!”

想到这里,陈德兴的脸色已经放缓了下来,居然还轻笑了一声:“他忽必烈是枭雄,我陈德兴就是老实孩子?哼!他敢派儿子南来,我就敢叫他死儿子!来人,传复兴社的社员都来,咱们议议……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蒙哥汗都除掉了,还怕一个王子?”

张世杰神色严肃,思索了半晌,最后还是轻轻地问道:“都统,你真的要杀了真金?这可不大容易啊……不仅真金的护卫保他,俺们这边也会派兵层层护卫的,寻常的高手,只怕很难近身啊!”

陈德兴要笑不笑的,冷冷道:“谁说要派高手?某家麾下的20000精兵莫不是透明的?”

……

“哈哈哈……”

畅快淋漓的笑声在临安皇城的崇政殿内回荡,守候在此地的宦官、宫女们都微微有些奇怪。

这笑声分明就是大宋官家的!上一次北虏大汗阵亡的消息传来,官家都没有如此畅快大笑。难道这一次传来的是更好的消息?

殿内几个宰执重臣,脸上同样是怎么都掩饰不住的笑意。

“陛下,陛下……吾大宋江山这下可确保无虞了……”

左丞相吴潜第一个站出来给官家赵昀贺喜。

吴潜是宁宗朝留下的老臣,9年前就第一次入政事堂,先为参知政事,后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开庆元年第二次拜相,任总领百官的左丞相,还封了许国公。不过在上回理宗皇帝想要迁都的时候,吴潜的表现不够坚定,先是说自己不跟皇帝走,然后在皇帝的压力下又改口——虽然这事儿错在理宗,但是下面的御史不会攻击皇帝,就只能用弹章淹没他这个宰相了。

所以再遇到需要正确表态的事情,吴潜就毫不犹豫的第一个站了出来。

吴潜提高嗓门又道:“陛下,为吾大宋江山计,臣请陛下恩准赐婚蒙古王子真金,以使南北结成秦晋之好,千秋万代,永为兄弟之国。”

现在可不是不和亲、不割地的明朝。南宋的武力虽然强于明末,但是南宋朝堂上这些君臣的骨气却不大够用。一听到“和”字,个个都是两眼放光的。实际上,南宋的民意差不多也是这样。绝大部分南宋的百姓,对北伐中原早就失去了信心,他们只想守住现有的土地,保住自己的家园,好好过他们日子就行了……只是占据北方的蒙古人25年如一日的攻打,根本不给他们一点念想!现在居然峰回路转,能不让人喜出望外吗?

“陛下,臣也建议恩准蒙古王子真金所请。虽然蒙古未必会长久严守和议,但是如今国用匮乏,褚币贬值,四川四路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