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婚宴 作者:阿水兰(起点女生网2013.10.18完结)-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谈到年夜饭,母亲便笑李欣,说李欣有一年过年啊,硬是不肯吃年夜饭,问她为什么,她说她要的是“年夜饭”!不是什么“年糕”什么鱼的,“我要‘年夜饭’,不是鱼,不是肉,是‘年夜饭’!”她说。于是全家人便笑。
  在农村,有一个风俗,那就是从大年三十晚上开始,每家每户都必须在厨房里燃一个大树墩,当然不是全燃,只是让它一直有火,要到正月十五才能熄灭,这个习俗来源是有根据的,很早的时候,农村贫穷,基本上买不起火柴,平常的时候,邻居间就相互借火,今天你家用一根,火起了,我用竹片到你家取火,(竹片是先把竹子劈了,后放到水里泡,泡个几天,再又取出来放太阳底下晒干,这样就容易燃着)明天就换过来,你到我家取火,如此一来就一根火柴两用,甚至多用了,而正月又是不能随意到别人家取火的,说是会把别人家的风水偷来,别人要生气的。还有一个原因是,很早的时候农村森林资源丰富,有老虎、狼之类的动物,据说这些动物见到火就不敢来了,还有其他的妖魔鬼怪也见到火就不敢靠近,因此为了驱赶这些让百姓害怕的东西就得日夜燃火,直到元宵过后。
  “妈,火还要燃吗?”李琳觉得这有些浪费资源,也不合时宜了。
  “燃吧。”
  “还要燃十五天?”
  “我看现在已经很多人不燃那么长时间了。”李秋接嘴。
  “那就燃五天吧。”李茹英仿佛失去了什么,有点失落。
  “来,爸爸,这个给您!”李囡夹了一块鱼放到李大碗里。
  李大要推辞。
  妈妈又笑了,说,过年是不能说不的。
  于是,大家便又看着李秋笑。
  李秋打小便机灵乖巧,那年过年,邻居李大嫂来串门,李秋很勤快地给她倒茶,李大嫂喝了,她就给满上,还问:“再喝一杯吗?”李大嫂不好说不,只好都喝了,最后实在受不了,母亲才制止:“好了,她大婶都撑坏了。”
  “怎么那么迂啊!真不能说‘不’字吗?”李欣问。
  “那当然,一切都要肯定,一切都是肯定的。”李琳故用诗化的语言说。
  母亲便想起了李囡的书。
  “李囡,写书有眉目吗?”
  “好像有点困难。”
  “遇上困难了?”
  “有点感觉知识还太有限。”
  “我支持你,姐,你需要什么书,我到北京给你找去。”李琳和李囡最有共同语言,小的时候她们还是冤家呢。
  “想成为中国的‘夏洛蒂’,一个乡村教师写一本书,像《简·爱》一样闻名于世?”李欣表示赞同,不过她对小说不感兴趣,她想做一个成功的企业家。
  “李囡初中时便显示出有写作天赋了,那封给县长的信估计还真感动了县长吧。”李琳提起往事,一家人心情便有点沉重。
  李囡性格就是倔,
  就算全世界的人不相信她
  她也相信自己
  像海伦一样/也许你没有海伦那么聪明/但你一定要有海伦一样的精神!
  李丽和李秋因为文化少,她们三个谈的这些她俩都插不了嘴,心里也有些酸酸的。
  李茹英从衣袋里掏出了五个钱包,本来还有三个准备给外甥的,可外甥们要正月里和女婿一起来拜年,说那样显得有走亲戚的气氛。
  “来,孩子们,发红包了!”
  “这么大了还有红包啊!”
  五个女儿又像回到了童年,收到了红包便都笑。
  李大也站起来,也掏出了五个红包。
  “爸……谢谢!”
  “爸,这些年都多亏了您……”
  五个女儿禁不住热泪盈眶。
  李丽在李欣耳边嘀咕了一下,李欣传给李秋,李秋传给李囡,李囡传给李琳。
  传毕,五个人一起站起来,从口袋里掏出画“喜”字的红包。
  “祝爸妈和和美美!”
  “祝爸妈白头偕老!”
  对李大和母亲,她们无需用高雅的语言。
  普通的发自内心的祝福足以温暖他们的心。他们感觉到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就好像是吃一串葡萄,先都是酸的,吃到后来便越来越甜……
  说到红包,大家便又想起李囡的傻气。
  “你们当时可真坏。”
  “谁坏啊。”
  “人家李琳比你小两岁呢,都知道一角比一分多。”
  “李囡对钱就是不敏感。”
  “不过,幸好给你们‘狸猫换太子’换了,不然,最后全丢了,丢的可是太子,多可惜啊!”
  “这主意其实是李秋出的,李秋就是点子多。”李欣说。
  李琳看了一眼李秋,眼睛涩涩的,多优秀的一个姐姐啊!如果不是……说不准现在是个研究生……李琳心动了一下,她觉得她必须把李秋重新变成金子……
  年夜饭整整吃了两个小时,吃完,五个女儿便要李大和母亲回房休息。
  大家一起收拾好桌子,李欣看到地上有点垃圾想扫,李琳止住了,大笑。
  “姐,王母娘娘的辫子还在地上呢!别扫着了。”
  “是啊,入乡随俗,不可以扫的。”李囡附合着。
  乡村有个规定,正月十五之前都是不可以扫地的,据说是王母娘娘正月会下凡,她的头发很长,拖着地的,所以正月是不让扫地的。
  李欣躺在床上,愣是睡不着,小时候啊是故意要熬夜,说熬夜时间越长母亲就会命更长,大家都想母亲命长一点,就想方设法熬夜,可小时候偏又那么想睡。
  眼看将近而立之年了,李欣还一无所有,这怎么行呢?一定要有所成就!
  (九)
  大年初一是不能睡懒觉的,特别是白天不能睡,听说,睡了的话,那一年田地就会塌方,农民靠什么生活?当然是田地,田地都塌了,还有什么好生活的,所以,“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大年初一便几乎无人睡懒觉。
  正月里的规定还真多呢,不能理发!说是理了发就会损害到娘舅,娘舅是孩子心目中最尊贵的人,自然是损不得的,这个习俗一直流传着,并将继续传下去,(在农村)因为谁也不敢和不会去破坏她。娘舅呢!李丽和李秋的子女都是没有娘舅只有阿姨,可他们也依然不会也不可能在正月里去理发。
  李琳很后悔没有在腊月里把头发“修理”一下,李琳早早就起来了,她是家里最活泼的一个。一个人,如果生活一帆风顺,就会像阳光一样灿烂。身上总是洋溢着温暖。所以她很想去逗李大和母亲。
  他们在一起会说些什么呢?会干些什么呢?会不会和年轻夫妇一样充满激情?天啊,一想到年轻夫妇,李琳便觉揪心地痛,二十年哪,母亲就为了五个女儿守了二十年的寡!谁说女儿不如男?
  凭李琳的想象力是想象不出他们会干些什么的,李琳还没谈过恋爱呢,迟暮的婚姻能让她想像出什么吗?
  李琳不去想了,觉得自己那可爱的想象力亵渎了母亲和李大,于是她走进厨房,准备做点早餐。
  李琳刚想打开煤气,回头一看,母亲已经站在门口了。
  “你想用煤气烧饭?”
  “嗯,妈,您怎么起这么早?”
  “怕你又毛手毛脚。”
  “就是……”李丽、李秋也起来了。
  “李琳就烧饭毛手毛脚。”
  “何止呢,倒洗脸水都毛手毛脚呢。”
  说起倒洗脸水,李琳还真闹过笑话,正月里倒水是不能往外泼的,特别是女人,说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所以倒水应该朝脸的一面往下倒,那时候啊,李琳偏要自己倒,她觉得这样子倒水挺好玩的,可是她太小了,她把整脸盆的水倒到了身上,新衣服湿透了……母亲当时很生气,可是,正月里不可以斥责人的,说是谁被斥责了,谁那一年就会倒霉。
  “煤气就不要燃了,火不都还燃着吗?”母亲说。
  大家也觉得有火,在冬天感觉温暖一点,那红通通的火焰,仿佛希望之光,煤气是李丽买的,说母亲年纪大了,上山捡柴不容易,可母亲几乎不用,舍不得!也喜欢红通通的火焰。
  李欣也起来了,李欣是三点半才入睡的,只睡了两个多小时。
  “今年还要去砍摇钱树吗?”李秋问。
  “当然要!”李琳叫到。
  “今年要挣更多的钱!”李囡附合。
  “对,今年更要砍,要多多的。”李欣意味深长地说。
  “姐,你想当企业家吧!”李琳还是猜透了李欣的心思。
  “这想法不错!”李囡看着李欣,满脸的信任。
  母亲却不那么想,二十九了,不小了,还是婚姻重要,可母亲没有说出口,李欣是母亲的骄傲,是她带了个好头,才让全家人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才让母亲直起腰杆做人。李欣如果下定了决心要做的事,一准能办成,然而,人的精力有限啊,李欣要是一门心思想当什么“企业家”,还会考虑婚姻大事吗?可母亲不敢劝,怕触动李欣的伤处。
  看风水的说了,当年的风水好在东面,所以砍摇钱树要到东面山坡上去砍。砍摇钱树是一个风俗,每年正月初一要做的唯一一件体力活就是砍摇钱树,那时候,村里的树木可多了,走出房门便是森林。摇钱树大多由小孩去砍,不需要很多,三、五株就行。砍了带回家,插在“天井”(就是院子里的一块天地,没有遮瓦透天的那一块,太阳和雨水都可以进来的那一块。)里,然后再在树上贴上红纸,就是摇钱树了。母亲说饭她会做,你们就趁早去砍摇钱树吧。
  五姐妹一起上山砍摇钱树是很久没有的事了,她们到了山上,感觉又像回到了童年。李丽本来是不想来的,是李琳硬拉了来,李琳说她借了相机,要拍一家人快乐的情景,要拍家乡的山山水水,自然也要拍这有意义的一刻,李丽说我都是有三小孩的人了,砍摇钱树不让人笑,李琳说有笑声才快乐,才像过年。
  到冬天还没落叶的树生命力是很强的,给人一种坚强不息,永远郁郁葱葱的感觉。
  挑摇钱树也很有区别,有的人,胡乱地砍几株就回家,有的人就会精挑细选。
  李丽挑了一棵树干笔直的,她说做人要正直,挣钱也要正直。李欣挑了一棵树叶最茂的,她说叶茂财富。李秋挑了一棵枝叉最多的,她说叉多兄弟姐妹多,热闹,有人气。李囡挑了一棵稀奇古怪的,像某一动物,让人看了有很多想象。李琳最狠心了,她挑了一棵稍大一点的,她说要带回家当“圣诞树”,“中西结合”。
  李大从没感受过这种大家庭的气氛,感觉幸福极了,他很想上前去帮李茹英,可又不知怎样帮,显得像个孩子。
  李茹英也觉得幸福,这才像个家呀,家里有个男人,真的让人有一种安全感。
  在农村,正月走亲戚也有讲究,初一基本上是不走亲戚的,从初二开始便可以了,但也要看当日的凶吉,若是凶日便也不探亲,所以初一这天便完完全全属于他们母女六人和李大。
  母亲有点信佛,虽然有点显得迷信,但那一份虔诚的样子就像外国人信耶稣一样,是无可厚非和让人感动的。乡村节气就意味着要祭拜祖先,过年等重大一点的节气还要加上一条祭拜菩萨,李丽和李秋也依然延承着这个风俗。李欣、李囡和李琳知道这是迷信,但也不想加以制止,毕竟这也是一种精神寄托。
  李欣还从城里买了一尊菩萨像送给母亲,李茹英为此激动了好一阵子。烧香拜佛的事就由李丽和李秋两个操劳,李欣说她不赞成也不反对,宗教信仰自由嘛。李琳说学校再三吩咐不能迷信,所以她不参加。李丽、李秋也不反驳,她们俩在一起也有她们自己说不完的话。乡村的人情世故她们俩最懂,她们不论走到哪里都很受人欢迎。
  菩萨庙里,上香的人很多,有媳妇的大多是媳妇去上香。本来李丽和李秋都是为婆家上香的,可这次不是,这次她们在娘家过年,就像没过门的女儿,是为娘家上香。有句土话叫“七跪八拜“,也就是拜佛要心诚,要讲究,站着拿香拜八拜,嘴里说一些求菩萨的心愿,插上香,再跪着拜八拜,拜佛之前必须洗手洗脸。
  李囡曾在课堂上讲过:“破除封建迷信”,所以,看着又说又笑拜完佛回来的李丽、李秋,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为了散散心,她决定和李琳到村里兜一圈,母亲便走出来吩咐:“别随便到人家家里,特别是怀孕人的家里。”李囡知道那是什么意思,不就是怕怀孕人在新春第一天接待的客人是女的会怀个女孩嘛。“知道了。”她们应着。
  “其实咱们村是很美丽的。”
  “是啊,有这么多树,在城里可是稀有物。”
  “可惜太偏僻了。”
  “偏僻才是世外桃源,问题是迷信……”
  “所以这是一个矛盾。”
  “李琳,你说咱家真能出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