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古代做皇帝-第4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兵事!”

陆承启语不惊人死不休,淡淡两个字,就把廷下文武百官吓得亡魂皆出:“难道辽国南侵了?”

见到这些个文官吓得魂不附体的模样,陆承启真真是恨铁不成钢。契丹人难道有三头六臂么,怎么一个个像老鼠见了猫一样,开国时文武百官的血性都到哪里去了?难道这些文官不知道,当年契丹人被我们汉人撵到了漠北,直到过了五十载,才敢慢慢迁回上京临潢府的么!

陆承启摆了摆手,“和颜悦色”地说道:“并非辽国南侵,而是安南北犯……”

“什么,安南?”

“如此弹丸小国,竟敢冒犯天国?”

“陛下,安南人如此可恶,当要一举灭之,迫使其俯首称臣!”

……

这些文官都是欺软怕硬的货色,要是辽国南侵,或许他们就不会这般上窜下跳了,反倒一个个回家求神拜佛,莫要打过长城才是。辽国在元绶年间,可算是把大顺欺负得惨了。民间还好,只道是朝廷疏于防备罢了,要是整顿一下边军,定能将辽国打得落花流水的。

民间消息不灵通还好,可文官知道实情的啊!想当年种谔牛气哄哄,要率大军征讨辽国,结果被人打得灰溜溜的逃回了大同府。那一役,算是把边军的精锐都葬送了,青黄不接之下,辽国更是肆无忌惮。久而久之,这些文官就“闻辽色变”,要知道当年怂恿元绶帝远征辽国的,除了自视甚高,目空一切的种谔之外,还有就是这些屁都不懂,就知道瞎掺和的文官了。

这些文官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啊!

当然,这也仅仅限于辽国而已,换成交趾,这些文官一改常态,开始“义愤填膺”,好怂恿陆承启派出“王道之师”,征讨交趾,收复为藩属国,说什么“安南已离中土百余年,当王化之”,反正就是说得理直气壮,冠冕堂皇,似乎自己才是讨伐交趾的急先锋一样。(未完待续。)

第八百二十六章:议增兵,满朝皆惊(下)

陆承启自己也没想到,事情会这么顺利。他原本还以为要浪费好一番口舌,唇枪舌战之后,才能如愿以偿。却不料这些文官仅仅是怕辽国而已,其余诸国,在他们眼中都是不值一提。而事实,似乎也是如此。

这和正史上的北宋,其实是一模一样的。北宋和辽国定下澶渊之盟后,一心一意攻打西夏,这不就是欺软怕硬吗!但北宋和西夏打了这么多年,就为了抢河套之地,却互有胜败,始终未尝得愿。地没抢到,反倒是耗费了不少物资,削弱了自己的实力,弄得两败俱伤。

若是北宋放聪明一点,利用民间商贾,和西夏、回鹘做买卖,暗中交易良马,自己培育,就算养马场奇缺,也能训练出一批军马,何必和西夏打生打死?当然,这也涉及到“天、朝上国”的颜面,个中实情,已然过了千年,谁也无法论断了。

好在这个时空西夏不复存在,河套也落在大顺手中。

奈何自太祖后,国库开始萎缩,河套养马之地都挥霍不起了。再加上汉人不懂养马,硬是把许多良种公马骟了,断了自给自足的途径,唯有在顺辽相争之中,屡吃苦果了。

幸得陆承启掌权,恢复了河套养马场。又和辽国、回鹘,甚至更加偏远的黑汗、花剌子模等西域国家引进良马,开始自行培育。这才慢慢地让马匹的价格降了下来,质量也上去了。要知道,在大顺一匹骏马要价在百贯以上,再神骏一些的,甚至达到千贯。至于什么名种汗血宝马之类的,更是天价,有价而无市。

百贯铜钱,已经足够一个三口之家,殷实地过上十余年生活了。换成后世大致比例,相当于一辆普通宝马奔驰轿车的价格。至于千贯,已经是跑车,像法拉利、保时捷和兰博基尼那种级别的了。最厉害的汗血宝马等名种,更是相当于限量版的概念车,有钱又怎样,想买都买不到!

不缺马的大顺,腰杆就挺直了起来。

哪怕是腰杆没挺直,对付一个交趾,在这些文官想来,也不过是举手投足之间的事情罢了。

所以说文官只懂纸上谈兵,却不顾士卒千里跋涉之苦。

一支大军出征,选帅、选将尤为重要。其次是后勤保障要做好,粮草、衣裳、药物、辎重、随军大夫都要配备足够。然后就要注意行军的速度,尽量减少非战斗减员的数量。到了战场上,还要根据天时、地利、人和,审时度势,决定打还是不打。决定打了之后,怎么打,怎么才能让士卒少死一点……这些都是学问,并非文官想象的那样,如同三国周瑜那样,羽扇纶巾、挥斥方遒、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如此种种,不过是文人情怀罢了。真实的战场,是残酷的,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哪有这等轻描淡写,不拿人命当回事?

陆承启叹息了一声,好在他也不准备依靠这些文官打仗,你好好管理好内政就成了。打仗的事,还是交给武将吧!

“众卿都决定要教训一番安南了?”

陆承启觉得有些不可靠,再朗声问了一遍。

不仅底下文官“群情激愤”,就连一向沉稳,不主张战事的左谏议大夫云枫都朗声说道:“陛下,安南本为我中原一府,前朝时自立为国,本就该征讨了。太祖高宗时,顾及百姓连年战乱之苦,方才对安南一再忍让。那安南却得寸进尺,近些年来屡屡犯边,甚至将我邕州知州苏缄杀害,尽屠五万八千余人,并钦、廉州死亡者几十余万人,俘虏三州人而还,这笔血债至今未曾清算!今我大顺兵强马壮,若再不征讨一番,那安南小国,真当我大顺是个软柿子么!”

连云枫的血性都激起来了,更别说老愤青御史中丞李然了,叫嚣着出兵,属他最凶。

陆承启见下面都是“爱国忠臣”,心中宽慰:“那众卿以为,遣多少兵马,谁人为帅呢?”

“陛下,臣以为要出兵二十万,方能迫使安南俯首称臣!”

“二十万如何能够?陛下,臣以为起码得三十万!”

“三十万?军需辎重,谁来负责?”这是一个武将反驳的,“长安去安南,何止千里,辗转一月有余。三十万人,粮草辎重配备,真乃个数以千计,数以万计!”

……

陆承启等他们争个够了,才缓缓决断道:“众卿稍安勿躁,尚有一个好消息未曾说呢?”

议论声停了下来后,文武百官问道:“敢问陛下,好消息是?”

“原大同府团练使武义郎折克行折将军,于钦州城下大破安南十万大军,歼敌七千,俘虏七万余,仅仅跑了敌首郭擎日等,号称安南战神之李常杰,与钦州城下授首……”

陆承启话音一落,满朝皆惊:“这……这可是从未有之大胜啊!”

“天佑大顺!”

“陛下圣明!”

……

阿谀奉承之言,一浪高似一浪。陆承启听了都有些飘飘然,这些文官因为知道小皇帝不喜拍马屁,所以他们现在都学精了,拍的马匹犹如三月春风,不经意间沁入心脾,有时候陆承启不察,都会觉得很受用。果然,拍马屁的技术,在严苛的要求下,是会进步的。

陆承启得意洋洋地说道:“不仅如此,折将军连同禁军厢正指挥使卢尘洹,已然攻入了安南腹地。只恨兵力太少,不然安南早已灭国!据监察司禀报,卢将军已然攻破安南京都升龙城,军事重镇宣光州、安沛府……”

此言一出,更是满朝哗然。

小皇帝野心甚大,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但出征交趾这么大的事情,他居然就独力一人拍板了,众臣毫不知情。文官们已经从癫狂,慢慢地恢复了理智。要是小皇帝日后都这么干的话,他们这些文官,拿什么掣肘武将?

有见地的文官,已经在脸上显现出担忧的神色来。(未完待续。)

第八百二十七章:战略大迂回

陆承启也敏锐地察觉到文官们态度的转变,心道:“看来这些文官真的是贪心不足啊,连战事都想插一手!”

但想到战争始终是要为政治服务的,文官们想要过问,其实也不算逾越。只是这些文官的眼界都太过狭隘了,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却不会看到长远的利益。就拿高丽来说,整一个养不熟的白眼狼,他们却当高丽是宝,每年送出一堆又一堆的回赠礼品。可高丽当大顺是什么?冤大头啊,每年拉来一些不值钱的“土特产”,换取大量金银财宝,绫罗绸缎,赚得盆满钵满地回去。

一旦大顺不给了,他们就憋着心思使坏。你不是不给我好处吗?行,我转换宗主国!

就这样,高丽转投辽国的怀抱。原本按理说,这就好像夫妻不和,大家好说好散。但高丽这种在背后捅刀子的做法,太不讲道义了。好在陆承启知道事情轻重缓急,如若不然,像正史上隋唐那样,几次征高句丽也是可能的。

现在打交趾,也是为了敲山震虎,杀鸡儆猴,提醒一下周边想搞小动作的国家,大顺还是那个大顺,富庶强大,不是你们能惹的。

当然,要是能将交趾灭国,纳入大顺版图中,那更是锦上添花。

陆承启有心刺激这些文官,故意问道:“卢将军所向披靡,安南大军望风而逃,只可惜兵力过少,不能一竟大业。诸位卿家,大可说说,朕应当再遣多少兵马,方能遂了天下臣民之心愿?”

言下之意,自然是想问这些文官,事情说得很明白了,你们说说看,增多少兵马,才能灭了交趾。

出于对武官的制衡,立时便有文官跳出来说道:“陛下,臣以为大顺虽是师出有名,但本为礼仪之邦。征讨一番就可,何必灭人国度?安南之前虽然猖獗,但现在元气大伤,日后定然不敢再犯边了。再者,那安南也算是立国在先,我大顺乃天、朝上国,这点容人之心都没,何德何能威服其余藩属之国?”

此话刚落,就有武官跳出来反驳道:“末将不能苟同,须知打虎不死,反受其害。安南虽为弹丸之国,却野心勃勃。今日我大顺已然攻破其京师,其如何能不怀恨在心?与其在枕边养着一条随时能噬人毒虫,何不趁其首尾不能兼顾之际,一举灭之?再者,那安南本就是我中原旧土,如今收复,陛下功业,可追太祖高宗啊!”

武官到底不如文官说得好听:“征伐多年,却换来区区一州之地,岂是天下黎民百姓之福?莫说安南已然脱离中原百年之久,便是那安南百姓,亦不曾认为自己是汉人罢?”

文官这般一说,武官就更不服了。双方分成两个阵营,吵了起来,场面堪比菜市场。

陆承启见状,猛地一拍龙椅的悬臂,怒喝道:“朕已决意出兵,你们争些什么?”

这一声怒喝,总算让大庆殿上安静了下来。

陆承启冷冷地扫视了一番廷下,一字一顿地说道:“你们的小心思,莫道朕不清楚。征伐安南,乃是朕亲自拟定之大计,关乎大顺日后百年国运!你们不知兵,何来底气说见好就收?不怕和你们说,卢尘洹已经将安南搅了个天翻地覆,正在进行战略大迂回。就等着援兵一到,将安南所有州城一并拿下!”说到这,陆承启顿了一下,才继续说道,“此事早已定下,朕让你们廷议的,不过是此次出兵几何,谁人领兵。你们倒好,在这里给朕说这仗打得不对?人家都欺负上门了,你还以礼相待?你们读书读傻了吧?”

其实陆承启心中明白,这些文官不是读书读傻了,反倒是越读越精明。他们故意混淆视听,其实就是想削弱武官掌权的势头。这些文官,精明得很!

文武向来不对路,毕竟权力就这么多。你得权了,我的权就少一分。把你的权削了,哪怕回不到我手上,我也还是赚了。这些文官你说他为国着想吧,确实有那么一点。但他们会先考虑个人利益,再考虑文官集团利益。至于国家利益,百姓利益,统统往后靠!只有不伤及个人利益、文官集团利益的前提下,国家利益才会被他们所考虑在内。

从这个角度看,就能解释得通了。为什么这些文官明明知道很多事情是有利国家,有利百姓的,他就是不去做。为什么?损害了他们的利益啊!拿他们的利益出来,肥了国家,富了百姓,他们却什么都没落下,文官都是官场老油条,哪里会这么傻!这也是为何削弱官员特权这般难了,真的要开始削弱的话,那时候文官武官都是同一条战线的,肯定会想方设法搞破坏,直到你撤销了政令,死了这条心才罢休。

没有创造出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之前,陆承启不会动手。

至于这些官员免掉的赋税,暂时就让他们开心几年吧!

现在最要紧的,就是将交趾纳入版图之中。不如留一个狼子野心的小国在身旁,总归是不安全的。谁知道他什么时候发疯,跳出来咬你一口?

被小皇帝指着鼻子骂,那些文官就算脸皮再厚,也不敢随意开口了。

至此,大庆殿中谁看不出来?这所谓征讨安南,还不是小皇帝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