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古代做皇帝-第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即说道:“宣他觐见!”

内侍出去之后,陆承启心中的念头飞速旋转,想着如何攫取最大的利益。他浑然不知道,自己已经越来越像一个政客了,满脸的故作姿态,心中的算计,只在乎能得到的最大利益。可他也还是一个不合格的政客,因为他做得并不是很完美,很多表演都非常拙劣。有很多事情,也做不到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这应该就是陆承启的软肋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八十八章:撕破脸面

高丽使者崔介安,在内侍的引领下,熟门熟路地走进了垂拱殿之中。陆承启并不想换个地方,去崇政殿跟他谈话。因为这些高丽棒子,并不需要多说什么。

崔介安老老实实地按照程序,代表高丽国王问候了一下陆承启的起居,然后陆承启也淡淡地问了两句,才算是进入正题。

崔介安知道陆承启的风格,开门见山地说道:“陛下,我高丽国王已经派人回信,先前陛下所提的条件,我们国王不能答应……”

陆承启已经没有耐心听完,高丽棒子对于领土的觊觎,后世读过历史的人,有谁不知?既然他们不答应放开边境,那陆承启也没什么跟崔介安说的了,直接说道:“那崔大人可以回国了,朕可以让你们进行贡赐贸易,完了就走罢,徒留在我大顺境内,也不是个事……”

崔介安连忙说道:“陛下,且容下邦小臣说几句。我高丽国土地贫瘠,出产不丰,若无贸易,恐怕生存艰难。加之地域偏北,冬季冰寒,民众受苦受冻者甚众。如无贸易,我高丽恐怕将有百万百姓受苦难。陛下乃是菩萨心肠,应该怜悯下邦处境,及早开放贸易……”

陆承启表面并没有什么神色,静静地听着崔介安在飚着演技,内心里面却是一百个不相信。《左传》一书中,早就有说过“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高丽人虽然有很多是殷商余裔,但这么多年过去了,高丽都做为一个独立政权存在,哪里还记得甚么中原之国!

崔介安一力要求开放边贸,恐怕也是和高丽国中的官员利益有关。高丽所依仗的特产,不过人参而已。而能做人参生意的,非高官莫属,寻常人哪里插得进手去?大顺不开边贸,他们也还是能找到销路的。通过转手贸易,先卖给辽国的契丹人就是。

问题就出在这里,契丹人做生意向来霸道,高丽的高官达贵若是和他们做生意,岂不是要被压得很死?这么一来,利润就少了,习惯了日进斗金的人,突然要他减少收入,换做是谁都受不了,心中好像有鱼刺哽在那里似的。

与其说崔介安是高丽国王的代表,还不说是这些既得利益集团的代表,为的就是更多的利益。这些高丽的高官达贵,控制了人参的买卖,要是和讲诚信的大顺商人贸易,自然是两赢的局面。可要是做转手贸易,那亏得就不是一星半点了,这些高丽的高官达贵肯定是不干的。

陆承启静静听着崔介安扯完,心中那是一百个不相信。对于这些大使,信他半成都出事。陆承启装作沉吟了一会,才慢慢地说道:“朕听的可是另外一个版本,不知道崔大人怎么解释?朕听说,契丹人从来没有在高丽境内打过草谷,仅仅是骚扰一番罢了。倒是那些个生女真,经常对你们烧杀抢掠。朕也还听说,哪怕是你们不做贸易,所聚敛的钱财,也能让你们挥金如土。粮食什么的,你们都不屑于耕种,认为这些东西赚不了几个钱……”

崔介安惊恐地望着陆承启,大声喊冤道:“陛下冤枉啊,我王哪里做过这样的事情……”

陆承启冷笑一声,说道:“没做过?朕倒是很好奇,你们高丽的地盘也不算小了,即便北边不产粮,难道南边也不产粮食吗?这么大的地盘,还养不活几百万人,说出去谁信?再说了,是你们不经过朕的同意,擅自更换宗主国,你们考虑过朕的感受吗?既然你们都能做初一,为何朕就不能做十五了?”

崔介安非常不理解,不是说大顺的消息闭塞,连高丽的实际情况都不清楚,很好糊弄的吗?怎么这小皇帝好像对高丽了如指掌一样,连这等隐蔽之事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崔大人,朕不怕老实和你说,一个人做错了事,是要接受惩罚的。而一个国家做错了决定,更是要接受惩罚。收起你的那一套吧,朕是不会同情你们的。以后也别来了,不然的话,朕会怕自己忍不住动刀兵的念头。回去告诉王徽,如果知道错了,那就给朕老老实实地道个歉,与契丹划清关系。不然的话,哼,后果连朕都不知道……”

陆承启一通威胁恐吓,算是把崔介安的小心肝都吓掉了。历朝历代之中,哪一个君王如此不顾脸皮,对着别国使者冷嘲热讽,还威胁别的国家。

这也是崔介安活得不够久,若是他活到了正史上面,见到了明太祖朱元璋对倭国使者的处理方式之后,便不会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妥了。其实朱元璋和陆承启是同一种人,性格上肯定是大相径庭的,可对外的强硬,那是一致的。

崔介安至此,也明白了陆承启的心思,当即也沉下脸来。他也是人,高丽国再小,也有自己的尊严,被陆承启这么抢白,他作为一个使者,必须要维护自己的尊严:“陛下,你可知道,这句话的后果?我高丽虽小,可也有几十万控弦之士,要是高丽和辽国联手,恐怕大顺会吃不消吧?”

陆承启闻言,哈哈大笑起来,心道:“小样,软的不成来硬的了,难道我怕你?也不知道我是吓大的,比硬?谁怕谁啊!契丹人和大顺有三年之约,就算现在开战,他们也占不了什么便宜。契丹人都不成,这些高丽棒子还能成得了什么事?大顺不进攻你们都算好了,还想来进攻大顺?估计是脑子撞坏掉了……是了,高丽棒子一向爱面子,看来我是戳到他们的痛脚了……”

这些心思,在陆承启心中飞速地过了一遍,然后冷笑道:“好啊,朕倒要看看,你们高丽有甚么本事!三年之内,你不来攻打我大顺,你是孙子!”

撂下这句狠话之后,陆承启也撕破了脸皮,喝道:“来人,将这个狂徒,丢出皇宫。顺便把高丽人都赶出大顺国境,特别是这个崔介安,要是再敢踏入大顺国境一步,死!”

崔介安两眼瞪得如同牛眼一样,还未来得及说话,御前侍卫就冲进了垂拱殿之中,把他的嘴一把捂住了,架出了皇宫……

陆承启并不予以理睬,反而转身研究起地图来。后世有句话说得好啊,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明知道高丽不可能对大顺造成什么影响,但必要的防范,还是不可少的……(未完待续。)

第一百八十九章:木棉

陆承启仔细研究了一下地图,发现高丽和大顺接壤之处,除了鸭绿江之外,并没有什么地方好进攻的。换而言之,只要守住鸭绿江一带,高丽便没有多少办法。

只是大顺的版图,只覆盖着的下游,并没有占据着鸭绿江的全部。鸭绿江的下游,是大顺和高丽的分界线;中游是高丽和辽国的分界线;而上游和长白山合着的一带,则是高丽和女真人的分界线。

其实高丽真的很不容易,被夹杂在俩个超级大国之间,有苦难言,还有一个恶邻女真。其实女真人对高丽国的危害,远比辽国要大得多。高丽改奉宗主国,其实也是为了让女真人收敛一下,别再来为祸高丽了。毕竟辽国的强大,女真人也是知道的。哪怕女真和契丹之间,发生过很多次战争。

先前为了抵御契丹人和女真人的烧杀掳掠,高丽的前身高句丽也学着中原,耗时十六年修筑了长城。因为地势原因,高句丽的长城,仅仅千里而已。等到王氏篡权高氏高句丽,这千里长城好像也没有派上用场。不过,随着高丽的地位逐渐尴尬,这千里长城总算派上了用处。前有女真,中有辽国,后有大顺,高丽不得不在边境屯兵进行防御。

按照农耕民族的属性,防御肯定是要倚城而守,战线这么长,自然要修筑城墙了。这也是为什么中国能修万里长城的缘故,战线太长了……

现在大顺又和高丽闹翻,高丽自然不敢掉以轻心。辽国和大顺签下三年互不侵犯条约,要是大顺乘此机会进攻高丽怎么办?这可不是正史,隋朝和唐朝都进攻高丽失败了,让高丽棒子没有了畏惧。相反,高丽和中原大国历来关系很好,中原大国在高丽看来,是一个可怕的对手,要是中原大国进攻高丽,那可真的是玩砸了。

其实,此时大顺是不可能进攻高丽的。因为此时,全球气候进入了小冰河时期。别以为小冰河时期在明朝才有,哪怕是正史上,大顺对应的宋朝,也是有小冰河时期的。古代虽然没有气象仪器观测气候的变化,但却有丰富的“物候”记录。“物候”是指人观察到一年之中何时降霜下雪,河开河冻,植物开花结,候鸟春来秋往等等。中国以农立国,为了农事的需要,从西周开始就有了“物候”的观测。

据记载,前朝的京都长安,皇宫之中尚有梅树,种有柑桔,且长安从无下雪的记录。直到六十余年前,长安已经不能种植梅树了,每年还要大雪飘飞。重生以来,陆承启也感觉到和后世的城市热岛效应不同,这长安城真的是冷的可以。冬天不烧火盆,屋里根本没法呆。

荔枝的生长也是很好的佐证,六十余年前,成都也曾长过荔枝,但现在只有大才子苏轼的故乡眉州能长荔枝了。这一切,都说明了此刻的气温确实进入了一个很冷的时期,哪怕是明末的小冰河,也不过如此了吧?历史能更改,但气温是骗不了人的,小冰河时期如期而至。

这么冷的天气,别说进攻高丽了,哪怕是守住自己的国土都好了。陆承启甚至怀疑,宋朝的灭亡,和天气有很大的关系。金灭北宋的时候,恰巧正值隆冬十二月。注意,这是农历的十二月,那时候又是小冰河时期,中原汉民没有什么御寒棉袄,贫民主要使用的衣料,是麻布,或者其他植物纤维织成的面料,绫罗绸缎是属于上层人士或有钱人家的。平民百姓,冬天要穿**、身穿直裰,出行还需要带风帽等等。要是富贵人家,除了穿绫罗绸缎之外,还会穿鹤氅,这是一种很名贵的裘衣,还有各种皮毛的披风和帽子,跟平民百姓是一个天一个地。

偏生士卒们多是苦哈哈的贫民,冬天敌人来袭,连平日里的两成力气都没有,怎么御敌?自然是惨败了……游牧民族不同,他们所穿衣裳,多是动物皮毛,又暖又厚实,冬天里行动一点都不逊色于夏季。此消彼长之下,金灭北宋也就不稀奇了。

当然了,这里面其他因素也不少,北宋的政策、文官、军队等关键因素,也是很致命的。要是不想重蹈覆辙,就要一点点去改变。

要更变穿衣习惯,发展棉花自然是最好的。哪怕一时间找不到棉花,也能找到替代品,木棉。陆承启记得,闽广一带,木棉花不少,要是大力种植,便能解决防寒保暖问题。

解决了保暖问题之后,待得驰道修好,大顺不敢说有进攻的实力,也能自保无虞。

陆承启思前想后,觉得这个事不宜迟,连忙唤来新上任的工部尚书李诫,因为他实在想不出谁能做这个事情。李诫被宣觐见的时候,不敢迟疑,连忙随着内侍向皇宫走去。

要说李诫心中不忐忑,也是不可能的。刚刚上任才几天啊,就被宣召觐见了,“难道是我出了什么差错了?”李诫不得不这么想着。

进入了垂拱殿之后,正在研究地图的陆承启,抬眼望了一下他,开口问道:“李卿,可会看地图啊?”

李诫是什么人?博学多才之士,别说地图了,就是详详细细的工程图纸,他都能画得出来。当即说道:“回陛下,臣略懂一些。”这垂拱殿是李诫没来过的,因为先前他还没有这个资格,自然进不了垂拱殿私下觐见陆承启。

“那李卿看这副地图怎么样?”此刻陆承启的心中,也有一丝显摆的意思。毕竟他桌椅后面的世界地图,可是集齐了监察司最大的力量,实地勘察之后描绘出来的,比之任何一副地图都要准确得多。以陆承启的见识,这幅地图哪怕不能全对,也能对得上六七分了。在这个没有卫星的时代,做到这个地步,也是很厉害的一件事情。哪里像其他那些呈给皇帝的地图,用写实的手法,描绘出山川河流,比例却堪忧。也许是为了让皇帝好看明白一些,才把山川河流画得这么立体吧。可比例不对,画得再精致,也是枉然。

李诫是大家,自然看得懂这幅地图。再结合自己的学识,李诫赫然发现,这地图居然比他想象中还要精确,忍不住多看了几眼,说道:“陛下,此地图出自何人之手,简直是世之瑰宝啊!”

陆承启笑而不答,反问道:“李卿,朕找你来,可不是单单是看地图这么简单。卿身为工部尚书,除了掌管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