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301-为历史流泪-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值勤的岗亭被炸翻在地,地上到处都是人体的碎片和大片的血迹,警察局建筑的正面也被炸得面目全非。    
    他说,当现场清理完毕,20多名负责警戒的美军士兵撤走之后,数百名当地群众涌入爆炸现场,高呼反美口号,要求美国军队尽早撤出伊拉克。一位叫安达特的老人愤怒地说,自从美国军队占领了伊拉克后,伊拉克到处都在爆炸,人们的安全感被彻底摧毁了,“人们都认为不管是什么人干的,美国人都应该为如此众多的伊拉克平民丧生而负责”。    
    不到24小时后,巴格达再次传来震人心魄的爆炸声。11日早晨7点40分左右,巴格达市中心一个伊拉克新兵招募站遭汽车炸弹袭击,大约50人死亡,数十人受伤,死伤者也全部都是当地伊拉克人。在爆炸发生一个小时后,负责清理现场的伊拉克警官哈卜赫姆对赶去采访的夏南说,他的小组已经从现场抬出至少35具尸体。后来,在现场的一位救护车司机说,他们一共出动了15辆救护车,据他们的负责人统计,已经有总共50具尸体被运送到医院。    
    2月12日又从美军发言人那里传来消息,说是正在这里巡查的美军中央司令部司令约翰·阿比扎伊德的车队当天在巴格达南50公里的费卢杰遭到火箭弹袭击,但是他本人及随行人员均未受伤。美军发言人在一个新闻发布会上说,身份不明的武装人员从临近建筑的屋顶向阿比扎伊德的车队发射了至少3枚火箭弹,但是火箭弹并没有击中目标。随后美军士兵和随行的伊拉克自卫队士兵开枪还击,枪战持续了6分钟,但是袭击者已经成功逃窜。    
    美军认为,袭击者得到了当地一个清真寺的庇护,要求进去搜人,但是遭到拒绝。美军对于清真寺这种地方也深怀恐惧,如果贸然行动势必会激怒当地人,从而惹来更多事端,所以也只好不了了之。    
    在几乎所有的袭击中,美军都很难搞清袭击者的身份。这些袭击者要么当场被打死,要么实施了自杀性爆炸,要么逃脱。总之,究竟是谁在背后策划主导了这一系列的恐怖事件,美军的调查能力显然还不能回答这一问题,人们也只能在谣传中猜测了。    
    在遭遇火箭弹袭击后,阿比扎伊德取消了原定在费卢杰的活动,返回附近的美军军营。他后来说,他不认为这一袭击是针对他的,因为他出行的情报非常绝密,袭击者是不可能搞到的。他认为,这只是一个意外,因为这一地区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反美袭击,这次碰巧让他赶上罢了。    
    这位司令官躲过了一次袭击,但是更多的人却没有他那么幸运。    
    在过去一周里,仍然天天都有美军士兵遇袭身亡,美军的死亡名单又增加了10多个。    
    下一个是谁呢?我想这是很多美军士兵都在询问的问题。


第五部分第67节 中国外交使团重返巴格达(1)

    保镖护卫下的中国驻伊大使。    
    6名武警战士随外交官抵达巴格达。这几位英气勃勃的保镖立即引起伊拉克人的极大兴趣。有人误解地睁大眼睛:“啊,中国也派军队进入伊拉克了?”有人担心他们那身军服太像萨达姆共和国卫队的装扮。小孩子则围着他们比划着中国功夫……    
    2004年2月16日,天已经黑了,在巴格达著名的底格里斯河畔,在中国驻伊拉克大使馆复馆小组临时驻地,我拨通了小组车队的卫星电话,电话那边的小组负责人、中国前驻伊拉克大使孙必干熟悉的声音传来:我们已经进入巴格达市区了。    
    有惊无险    
    我看了看手机上的时间:晚上6点整。此时距离复馆小组从约旦首都安曼出发已经整整24个小时了。明天,当太阳升起,目前在伊拉克的30多位中国同胞在战后便首次有了一个共同的依靠:    
    中国外交使团。    
    根据既定的行程,中国复馆小组是前一天晚上6点从约旦首都安曼出发的。从安曼到巴格达1000公里路程,他们分两段走,第一段从安曼到约伊边境,第二段从边境到巴格达。15日晚上12点,他们在边界过夜,其中复馆小组负责人孙必干大使住在边境附近的一个简易房屋里,部分复馆小组的成员就在车里凑合。说是睡觉,实际上全体人员睡眠最多不超过5个小时。    
    16日早8点多,复馆小组开始沿着千里沙漠公路向巴格达进发。车队本来预计当天下午两点抵达,后来我们又得到消息说车队抵达的时间要延迟几个小时,大约5点多到。可是,在估摸他们应该已经快到巴格达时,我却忽然和车队失去了联系。我们一连拨打了半个小时的电话,要么是接不通,要么是没有人接听,我们不由得急出一身冷汗。    
    我手里共有三部电话,其中一部是联军提供的小手机,一部是卫星电话,一部是刚刚在巴格达开通的手机。中国复馆小组距离联军总部所在的“绿区”只有几百米之遥,小手机的信号非常强,可是在通信条件刚刚改善、一切还不稳定的情况下,我们无法肯定究竟是我们的手机出了问题,还是小组车队的电话出了问题,或者是小组车队碰到了什么麻烦?    
    按照时间计算,中国外交官的车队已经距离我们很近了,可是在电话无法接通的情况下,一切都变得异常遥远。最后,当电话那头终于传来熟悉的中国话时,我的心竟突然扑扑地猛跳起来。只有在安全局势如此恶劣的巴格达,才能如此深切地体会得知全体人员平安后的激动心情。    
    实际上,就在中国外交官抵达的当天,伊拉克境内接连发生了至少3次爆炸。当天上午,一个有3辆美国军车的车队在巴格达市中心遭到自制土炸弹的袭击,一名来自美军第一装甲师的士兵在袭击中死亡,另外一名美军士兵受伤。    
    此后不久,在巴格达东北约60公里的城市巴古拜,一队美军士兵遭到炸弹袭击,1名美军士兵死亡、4名美军士兵受伤。随即,巴格达一个什叶派穆斯林聚居区的小学发生爆炸,1名女童死亡、另外两名儿童受伤。就在这频繁的爆炸声中,巴格达迎来了中国派来的外交使节。    
    受中国外交官嘱托,我们在当天中午就提前来到中国复馆小组即将下榻的宾馆,检查房间是否齐备等等。由于这家宾馆周围几栋大的建筑在战火中几乎全被导弹摧毁,该宾馆在人员撤离后也惨遭抢劫,所以一些设施恢复得并不很好,有的水龙头有些漏水,电话也没有开通。    
    在迎候中国外交官的6个小时里,我也客串了一回复馆小组临时工作人员的角色,逐一查看了各个房间,检查了新加门的门锁。我们发现,各个房间的电视可以接收卫星信号,但是没有一个是中文台。尽管电话还没有开通,但是宾馆内部可以使用,所以我们要求服务员把宾馆各个部门的内部电话号码都打印出来,发放到各个房间。我们还要求他们把还没有及时弄干净的地方立即清扫,提醒他们准备好钥匙,以便中国外交官一到就能立即入住。    
    这家叫曼苏尔的饭店说是五星级酒店,而且有政府参与管理,但是房间都很小,电梯很慢,有的按钮电线都露在外面,尤其可怕的是,经常人还没有进去就开始关门了,有一回还夹住了我们一个记者的腿,我用肩膀死扛,他才把腿抽出来,但是门也立即关上了,我只好去爬楼梯。    
    我们还询问了在宾馆上网的情况。不久前饭店刚刚开通了一个网吧,收费也相对不贵:别的网吧每小时收4美元,这里只收2美元。我特意去试用了一下,那里总共有6台电脑,都是崭新的,网速也很快,是通过卫星无线上网的。听说中国外交官要来,网吧的主人还特意加装了中文显示软件。    
    中国复馆小组预定的半层楼共有13间房,编号从1到14,没有13号,这显然是为了迎合西方人不喜欢13这个数字的习俗。饭店有几个餐厅,还都不错,但是靠近底格里斯河的一个相当精致的中餐厅,在战后也同样遭到抢劫,到现在还没有恢复营业。    
    我上次采访时碰到的服务员巴克一看到我就问中国外交官何时到,听我说是5点钟时,他不无遗憾地说,他4点钟就下班了,因为太晚回家怕不安全,所以就不能在第一时间向中国客人问好了。    
    在中国复馆小组预定的半层楼的对面,我们还碰到一对刚刚结婚的新人,他们按照习俗把酒店当成了自己的洞房。我们了解到,新娘是一位硕士生,26岁,新郎是一个司机,28岁。看到我们在拍照,他们特意主动地拥抱亲吻了一下。“我们是从120公里外的另外一个省赶来巴格达举行婚礼的,中间要经过好几个检查站,而且还随时可能碰到危险。”他们说,“可生活总要继续,人们总是要寻找和享受生活的美丽。”所以他们还是决定倾其所有,把婚礼办得体体面面的。


第五部分第68节 中国外交使团重返巴格达(2)

    曼苏尔饭店的“中国日”    
    在抵达宾馆之后,复馆小组全体人员立刻忙碌起来。车队5辆汽车拉的东西都要搬运下来,外交文件、办公设备、生活用品都要分类归整。孙大使顾不上24小时的旅途劳累,立即开始布置起未来几天的工作。据我们观察,大部分人连给家里打电话报平安的时间都没有,整个楼道里只见大家忙碌的身影。    
    中国复馆小组一行共13人,其中7人来自外交部和商务部,另外6人是警卫人员。孙大使在接受我们采访时简单介绍说,到伊拉克后,该小组将和伊拉克临时管理委员会、联军当局及有关国际组织官员广泛接触,并协助中国在伊拉克的公司参与伊拉克重建工作,维护中国在伊拉克的权益。    
    中国使馆人员是2003年3月份美国主导的联军打响伊拉克战争前分三批撤离巴格达的,最后一批撤离的时间距离战争打响还不到3天。之后,中国外交官们一直在约旦首都安曼待命,除了2003年夏天曾短暂来伊考察安全局势外,此次是中国外交官在伊拉克战后首次正式重返巴格达。    
    据我了解,在中国外交官抵达的当天,中国绿洲石油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等中资企业也在战后首次重返巴格达或者已经从约旦出发准备进入伊拉克。其中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战前建设的巴格达东燃气轮机发电站目前仍是巴格达地区的主力发电机组。该公司负责人表示,他们将在复馆小组的协助下,积极争取参与伊拉克电力及相关领域的战后重建项目。    
    由于忙着给车队其他人拍照,我一时没有跟上大使,没想到上楼时却在楼梯口被立即开始站岗值勤的一位武警“挡了驾”。此次工作小组的6名警卫都来自武警部队,这在中国尚属首次。拦着不让我进去的武警小王看到我摄影背心上的新华社标志,连说对不起,但是态度依然很坚决,说在得到指令前任何人不得入内。我只好在楼梯口等了10多分钟,直到看到一位外交官,得到明确指令后才得以进入使馆居住楼层。    
    但是,由于大使正在房间里和其他人谈事,在大使房间门口值勤的另外一位武警丁秀国又一次礼貌但坚决地拒绝我入内。小丁是山东人,当武警已经6年,但2004年才23岁,好几个宾馆的服务员都夸他英气勃勃,我对他这种负责的精神也深感钦佩。    
    很快我发现,这6个武警虽然值勤时很严肃,但是不值勤时非常随和。由于抵达当天大家都很累,而且运送安置行李也很忙碌,所以我只问了带队的武警副支队长席栓柱一个问题:    
    “在你随身携带的行李中,哪件是你最珍视的物品?”    
    他想都没想就回答说:“枪。”    
    我接着问:“个人物品呢?”    
    他想了想,说“是照片—妻子和女儿的照片”。    
    在目前的巴格达碰到中国人是很难得的事情,现在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中国人,连饭店的人都说这是一个“中国日”,我们自然激动不已。我曾在国内的抗洪救灾的现场看到他们忙碌疲惫的身影,在地震后的废墟上看到他们把自己的大衣和棉被让给灾民,现在我又在遥远的巴格达,看到他们用自己年轻的心灵,呵护中国的外交利益,我的心充满感动。


第五部分第69节 中国外交使团重返巴格达(3)

    他们是中国保镖    
    有件事让我有些哭笑不得:夏南告诉我,中国武警的军装颜色和款式有些像前伊拉克政权下的共和国卫队。他还特意拿来照片给我看,说一般伊拉克民众很可能分不清是警卫还是军队。他还告诉我,在中国武警抵达的时候,饭店大堂里就有人说,“啊,中国也派军队进入伊拉克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