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莎士比亚的人生启迪-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能莎士比亚生存的时代还不能理解现代人的分期付款等超前的消费观念,但即使莎士比亚活到今天,他可能也不会提倡人们金钱的过分透支。现代一些年轻人在超前消费观念的支配下,几乎从来不考虑为将来积累一些必要的存款,把手中的钱花得一干二净之后再去向银行申请贷款,这种做法也许可以使得我们年轻时候充分享受生活,但是到了年老之后恐怕就该不得不面对凄凉的晚年生活了。所以,适度的提前消费是可以的,但是必须要在自己的偿还范围之内,同时还要通过购买保险、基金等方式以备将来的不时之需,否则的话,年老时就只能面对一堆账单悲凉度日了。    
    关于是否借钱给别人,一直以来都受到人们的争议。有人说不借钱给别人会破坏彼此之间的友谊,那么,如果你借钱给别人就会使这种友谊得以巩固吗?事实证明,事情的结果并非这样。事情常常是这样的:如果对方是一个善于理财的人,那么他就会很少向你开口借钱,即使偶尔借一两次,可能也是一两天之内的稍微周转,到时候自然会主动还钱给你。如果对方是一个不善理财的人,他可能会经常向周围的朋友借钱,你便是他借钱的对象之一,当他第一次向你借钱的时候,你向他伸出了援手;当对方第二次向你借钱时,你仍然可以一无反顾地帮助他……终于有一次,你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借钱给他,那时你认为对方会因为你先前的慷慨而对你心存感激吗?或者当你遇到麻烦事,需要向朋友要回借款时,你是否会感到为难?你是否会担心因为你的要款而破坏彼此之间的友谊?    
    朋友之间经常会有一些金钱上的来往,但是无论怎样,我们都应该参考莎士比亚的建议,在向别人借钱以及把钱借给别人时都要慎重。    
      


第三部分:美好生活克制自己的欲望

    您要是今天晚上自我克制,下一次就会觉得这一种自制的功夫并不难为,慢慢就可以习以为常;因为习惯简直有一种改变气质的神奇力量,它可以使魔鬼主宰人类的灵魂,也可以把它从人们心里驱逐出去。    
    《哈姆雷特》第三幕第四场    
          
    倡导理性的哈姆雷特看到自己的母亲乔特鲁德沉溺于乱伦的情欲之中时,心中的痛苦无法用言语来表达。过去在他心目中,自己的母亲就是完美女性的化身——既美丽动人又温淑贤良,可是现在,自己一向引以为傲的母亲竟然与杀死自己父亲、篡夺王位的叔叔躺在一张床上,在哈姆雷特看来,这全是不加克制的情欲在作祟。实在不愿意再忍受痛苦的哈姆雷特奉劝他的母亲乔特鲁德克制自己,请求她远离乱伦的温床。    
    今天当人们重读莎士比亚的作品时,恐怕批评王后乔特鲁德的言辞要远比哈姆雷特犀利得多,但是发生在当今人们身上的种种欲望,诸如酗酒、赌博、吸毒……其中的任何一种难道不都像沉迷于情欲一样令人堕落吗?所以说,当我们带着另外一种不加克制的坏习惯去批评王后乔特鲁德的自甘堕落时,其实只是一种五十步笑百步的做法,甚至更体现了一种乌鸦嘲笑猪黑的讽刺。    
    自我克制是一种高贵的品质,一切美德的根本体现便是人的自我克制。如果一个人仅由本能和激情来支配,那么他极易丧失道德上的行动能力和良心的自由,他就会沦为强烈的个人欲望的奴隶。由于有道德戒律和自我克制,人才能抵制本能的冲动,也正是通过抵制本能的冲动,人类才把握了自我发展的主动权。所以是自我克制能力区分了纯粹的物欲生活与道德生活,也是自我克制能力构成了所有高尚品德的主要基础。    
    如果不够坚决地克制自己的欲望,并且不想办法使自己摆脱欲望的控制,那么人类的灵魂就会被欲望的魔鬼所控制,看看拉斯维加斯那些赌红了眼的赌鬼,再看看那些因为痴迷于不劳而获最终锒铛入狱的恶棍,还有那些因为酗酒甚至吸毒而妻离子散的流浪汉……所有这些人,都枉活一世,因为他们的灵魂早就不属于自己,使他们失去灵魂的正是不加克制的欲望。    
    如何克制自己的欲望?当欲望无休无止地膨胀到一定程度时,除非人们具有非同一般的决心和毅力,否则就无法摆脱欲望的控制。摆脱欲望控制的最简捷途径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坏的行为和品性还没有形成习惯之前就彻底将其根除。如果人们当真已经受到了恶魔的蛊惑,被贪婪的欲望所控制,那也不用自暴自弃,那样只能使自己更快地失去自我。此时,面对欲望控制的最有效方式就是花上一段时间来克制并战胜你的瘾头,随着时间的流逝,习惯就会正常起来,而战胜“魔鬼”——缓解症状,断绝瘾根会越来越容易,而不是越来越难。关于克制欲望的这一核心,哈姆雷特必定是有着深切感受的,否则他便不会如此一针见血地向其母亲提出来。    
    有人说莎士比亚不过是借助哈姆雷特之口来表达自己对于无尽欲望的痛恨,同时也借此来苦口婆心地告诫世人不要陷入无尽的欲望当中不可自拔。无论莎士比亚本人是否这样想,我们都权且将这些当成莎士比亚对人们充满善意的忠告。    
    其实只要稍稍动一下脑筋,我们就不难发现,莎士比亚或者哈姆雷特对于克制欲望的观点,其实还可以运用到除了克制成瘾之外的其他行为之中。这种运用或实践,几乎可以改变我们的本性。如果我们将其运用于积极的事情中,如:运动、思考、慈善、节约,便能把我们从诸多烦恼中解放出来。如果我们尽量下意识地用良好的习惯来代替过去沉迷的欲望,并且毫不拖延地从今天、从现在、从这一刻开始做起,然后每天持之以恒,这些好习惯终究会成为我们的品格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第三部分:美好生活不宜悲伤过度

    适度的悲伤是对死者应有的情分,过分的哀伤是摧残生命的仇敌。    
    拉佛,《终成眷属》第一幕第一场     
    悲伤是人类的一种发自内心的情绪,它既可以表达失去亲人的痛苦,也可以体现心中的苦恼和担忧,有时还可以释放郁结于心中的太多压力。可以说,适度的悲伤既可以体现人间真情的存在,又有助于人们通过抒发情感的方式来减轻精神的压抑。但是凡事都要适可而止,正如拉佛所说,一旦悲伤超过了一定的度,就只能给人们自己带来灾难。    
    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一位老妇人的儿子被征召到边界参加战斗。一年之后,当邻居家儿子的尸体被运回村庄的时候,这位老妇人忍不住替自己的儿子感到担心,于是她就向那些运回邻居儿子尸体的士兵打听自己儿子的消息。其中有一个人说认识自己的儿子,但是他告诉老妇人,在一次战斗结束之后,她的儿子被炸断了一条腿,后来他就再也没有见到她的儿子。    
    战地的医疗条件是极其艰苦的,得知儿子失去一条腿,老妇人感到伤心极了。自己的儿子还那么年轻,他从前是那样充满活力,现在他失去了一条腿,而且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也许伤口还会受到感染……老妇人越想越觉得后果不堪设想,后来她甚至想到也许自己的儿子早就失去生命了,因为那个认识他的士兵说以后再也没有见到他,而且他也没有像其他伤员一样回到家乡。    
    一想到这些,老妇人简直悲痛欲绝,从此以后她便茶不思、饭不想,天天以泪洗面。几年过去了,儿子依旧没有音信,老妇人依旧沉浸在失去儿子的悲伤之中,但是她已经无力哭泣了,因为她已经被过度的悲痛折腾得筋疲力尽,此时正躺在床上奄奄一息。就在老妇人行将逝去的那一刻,邮差送来了儿子寄来的信件和一大批珠宝,原来儿子并没有死,只是在伤好之后被派到国外机密部门工作了,由于工作内容相当保密,所以不便于和家人联系,现在他完成了在国外的任务并且受到了国家的重大嘉奖,终于可以回到家里与母亲团聚了,然而母亲却等不到他回家的那一刻了。    
    世上最悲伤的事,莫过于与亲人、朋友之间的生离死别,这悲伤或许会在我们生活中留下异常的阴暗、寒冷和空虚的空洞,这空洞会令人们感到全部身心都被抽空了一样痛苦不堪。痛苦和悲伤固然可以表达人与人彼此之间的情分,但悲痛过后生活还要继续,过分地沉浸在痛苦和悲伤之中既不利于我们身体的健康,也不利于今后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开展。只要我们愿意并且努力克制,我们完全可以将这悲伤的空洞填满,我们完全可以用更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身体来迎接新的生活。    
    不是只有成年人才会感到忧伤,许多孩子也会酝酿心事藏在心底,难以抒解。长期性的悲伤将引发人们的忧郁情结,更容易堆积出不安全感与情绪障碍。因此,请试着微笑吧!那将使人转换心境,重新获得面对未来的新能量。    
    在你跌入人生谷底的低潮时刻,身旁所有的人都会安慰你:要坚强、要快乐些。坚强是绝对必要的,可能你一直无法快乐起来,毕竟,谁能在痛苦的时候还觉得高兴呢?但是我们至少应该平静下来。平静地看待这件事,平静地把其他该处理的事做好,那么你就有了复元的能量!    
      


第三部分:美好生活在自然中放松自己

    这些树林不比猜疑更为安全吗?我们的这种生活;虽然远离尘嚣却可以听树林的谈话,溪中的流水便是美好的文章。一石之微;也暗寓着真理;每一件事物中间;都可以找到一些优点来。    
    公爵,《皆大欢喜》第二幕第一场    
          
    宫廷内的斗争从来都是严酷和惨烈的,如果谁在宫廷斗争中处于劣势,那就要受到来自胜利者一方的镇压和欺凌,所以有人称在宫廷内生活永远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公爵在与兄弟的权位争夺中处于下风,当他被篡位的兄弟流放到亚登森林后,在大多数人眼中,也许此刻的公爵应该万念俱灰、痛不欲生,可是公爵并没有因此而消沉,他反而在自己被流放的森林中看到了远离喧嚣的祥和与宁静,为了使他身边一群可怜的难兄难弟振作起来,他还为恬静的田园生活吟唱了这一首小小的颂歌。公爵的这份达观和洒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而他对大自然的赞美实际上也表现出了莎士比亚本人对田园生活的渴望。    
    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已经使自然的空间大为减少。但是大部分乡村地区仍然保持了纯净之美,这些足以供我们享受。接近大自然可以恢复我们疲惫的身心,有很多人喜欢在周五晚上前往乡村度假,他们去的时候又累又紧张,但是在周日回到城里时,却可以心情愉快地准备应付下一周忙碌的工作了。    
    当我们感到紧张或愉快时,并不能随时到乡下去,但我们可以进入脑海中宁静的一角,想像以前所见过的那些美景,那些美妙的事物可以帮助我们放松心情。    
    有时候,改变一下环境很有好处,这也是很多人喜爱旅行的原因。不管是熟悉还是不熟悉的地方,只要是新的景色,都能使人的意志获得休息与振奋,就像吃一顿丰盛的美餐,能令你感到十分舒适与满意。    
    安祥恬适的自然风光常常成为作家们赞美的对象,在他们的笔下,平常不为人注意的自然风光常常被表现得如梦幻般美丽。其实自然风光本身就是美丽的,平常人们注意不到是因为缺少一双探求美的眼睛和一颗感受自然的心。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自然世界是喜悦和灵感的源泉,树木、森林、小溪河流、微风细雨、日月星辰在他的作品中反复出现,也许在莎士比亚的心目中,回归自然的美才是真正的美,能够在喧嚣的环境中回到心灵的纯粹和天然才是最高的人生境界。    
    回归自然是一种令自己的身心感到放松的极佳方式,对于这一点,大多数身处当今激烈竞争时代下的人们都有同感。不过人们却总是由于种种原因错过了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于是人们的心弦便愈绷愈紧、压力愈来愈大。何其苦也,适当地走到大自然当中——呼吸晨曦中的空气,聆听浪花拍击的声音,抚摸阳光下的海滩,感受天然森林中的缕缕清新……这种感觉是何等轻松!在经受了种种紧张之后,这片刻的放松虽然短暂,但足以令我们的身心得到缓冲,从而使我们养精蓄锐,精力充沛地迎接下一轮竞争。    
        


第三部分:美好生活家庭和谐最珍贵

    看哪,孩子们,你们都是些什么东西!当黄金成为你们的目标,天性就会很快地变成忤逆了!    
    《亨利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