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莎士比亚的人生启迪-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来,他们都看到了自己过去对爱情的漠视,于是互相检讨,终于又相亲相爱地开始了新的生活……    
    也许这就是故事的最后结局,也许这又是一个新生活的开始。无论怎样,它都告诉人们一个道理:爱情之花如果不用心来浇灌就会枯萎。所以莎士比亚建议那些幸运坠入爱河的人要珍惜欢乐,趁爱情还存在的时候,品尝它美妙的滋味。    
    爱情是坚定的,它可以使贫穷的人感到内心的充实,可以使财富黯然失色;爱情也是脆弱的,它经不起一句无心的指责和有意的埋怨;爱情不是永远的,所有寻觅真爱的人必须不断地追求、真心地经营,否则即使得到爱情,它也会转瞬即逝。    
      


第三部分:美好生活正确教育儿童

    我希望十岁和二十三岁之间并没有别的年龄,否则在这整段时间里让青春在睡梦中过去吧!因为在这中间所发生的事,不过是叫少妇照顾孩子、对长辈任意侮辱、偷东西、打架。    
    牧人,《冬天的故事》第三幕第三场    
          
    在青春年少之际,由于缺少丰富的阅历和足够的知识与理智,孩子们总是要不可避免地犯一些错误。这几乎是孩子们的天性,因为他们不能像成人一样更好地控制自己,他们对一切事物都感到好奇,尤其是那些家长和老师勒令他们不许靠近的东西。    
    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关系到家庭幸福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所以专家们常说:“教育问题不仅是一个家庭问题,而且还是一个值得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    
    在现如今,孩子们面对的诱惑更大、更多,由于社会的开放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家长和教师们不可能再像过去一样将那些认为不好的事物全部关在家庭和学校的大门外,毒品、帮派、色情、暴力等东西通过各种途径侵蚀着孩子们幼小的身体和心灵,当充满责任心的成年人举着抗争的大旗向这些东西发出挑战时,却发现这些东西无孔不入。于是,一些忧心忡忡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无可奈何地表示,“现在的小孩”是完全的异类,暴力、鲁莽、不可理喻,一点都不像过去那样犹如天使一般。    
    在遥远的过去,孩子们果真如现代人所想像的那般纯真、规范吗?莎士比亚的剧作体现的就是人生这个大舞台,在其剧本中同样存在着令现代成年人焦头烂额的教育问题,牧人的悲叹就说明了“现在的小孩”的问题过去一样存在,而且其严重程度并不亚于现代。看来,孩子的教育问题从古至今都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千百年来,所有责任心强烈的教育家和社会学家们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儿童教育问题的探讨,莎士比亚也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他通过戏剧的形式向人们表达了自己对于孩子教育问题的担忧,而且他还提出了把孩子教育成为负责的、有教养的人的方法。    
    莎士比亚认为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责任心,缺少责任心的父母是不可能将孩子教育成材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暗示了将育儿的责任交给老师或保姆的危险;哈姆雷特的母亲为了贪图富贵和情欲,丝毫没有顾及儿子的感受,哈姆雷特后来的痛苦至少有一半来源于对母亲的失望;《李尔王》一剧中的主人公对于自己的孩子或许充满了爱心,但是他却极其草率地给自己最爱的孩子下定论,结果造成了自己一生的悔恨,对于他的孩子来说,父亲的这种草率也对她们产生了不好的影响。    
    莎士比亚说“人生就是一个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之上,几乎所有的人都要至少扮演一次为人父母的角色。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应该以莎士比亚戏剧中的那些不懂教育孩子的父母为鉴,全身心地承担起为人父母所应该承担的义务与责任,应该参与孩子成长和教育的过程,关心他们的想法、有耐心、有爱心、充满理智,最重要的是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孩子、教育孩子。


第三部分:美好生活严格管教孩子

    溺爱儿女的父亲若把藤鞭置之不用,只让它作为吓唬人的东西,到后来它就会被孩子们所藐视,不会再害怕他。    
    文森迪奥公爵,《一报还一报》第一幕第三场    
            
    所有的人,只要犯了罪就必须受到相应的惩罚,这不仅是遏制犯罪对社会造成的危害,而且还体现了正义与公平的存在。文如其名,莎士比亚在《一报还一报》中严肃而深刻地探索了罪与罚的主题。    
    文森迪奥公爵通过对教育孩子问题的讨论引出了罪与罚的辩证关系,他认为,如果没有严格的管教,就不会有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在现今的民主时代,教育孩子还需要用管教约束的方式吗?当然需要啦!年幼的孩子就如同璞玉一般,所谓“玉不琢,不成器”。父母的重要角色之一,便是让孩子“从错误中学习”,而且提供他们正确的行为指导。    
    在《一报还一报》一剧中,莎士比亚将教育孩子的问题重心置于家庭的范围内,提供了现代儿童教育专家都明了的方法:应该教导孩子适当行为的界限为何,使他们明白越界的惩罚,并确保惩罚能够公平的实行。当孩子们的犯错行为得不到相应的惩罚时,所有的惩罚工具都如同虚设,这将使整个教育体制表现得相当松散,孩子们将会因为无所约束而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当然体罚孩子是不可取的。惩罚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为了惩罚而惩罚只会使现实与教育孩子的愿望背道而驰。为人父母者,必须要让孩子们知道犯下错误之后将要受到的相应惩罚,并且要保证公平,即当孩子们真的犯下越过一定界限的错误之后,就必须用相应的手段来加以惩处;同时,对待所有的孩子都要一视同仁,不可重此轻彼,要以尽可能用同等的爱心来对待他们,当他们犯下错误之后也要以同等公平的手段来惩罚他们。    
    如果家长们不能用严厉的方式来使孩子知道犯错与惩罚的必然联系,如果家长们对待孩子不能保证公平,那我们自己和惩罚本身就会丧失尊重和威信,孩子将得到这样的认识:不管怎样,这个世界是不可相信的。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这样的父母是不称职的,而这样的惩罚方式不但没有用处,而且还对教育孩子起到了反作用。


第三部分:美好生活不要被甜言蜜语所迷惑

    那么,考狄利娅,你只好自安于贫穷了!可是我并不贫穷,因为我深信我的爱心比我的口才更富有。    
    考狄利娅,《李尔王》第一幕第一场    
          
    让它落下来吧,即使箭镞会刺进我的心里。李尔王发了疯,肯特也只好不顾礼貌了。你究竟要怎样,老头儿?你以为有权有位的人向谄媚者低头,尽忠守职的臣僚就不敢说话了吗?君主不顾自己的尊严,干下了愚蠢的事情,在朝的端人正士只好直言上谏。保留你的权力,仔细考虑一下你的举措,收回这种卤莽灭裂的成命。你的小女儿并不是最不孝顺你;有人不会口若悬河,说得天花乱坠,可并不就是无情无义。我的判断要是有错,你尽管取我的命。     
    肯特,《李尔王》第一幕第一场    
          
    当两位姐姐用尽心思地向父亲李尔王说一些言不由衷的甜言蜜语时,深知自己没有好口才的考狄利娅早已想到了自己将要面对的命运,虽然早就知道父亲会相信这些煽情的美言,可是她依然不愿意违背自己的良心说一些假话。于是她只好被自己的亲生父亲所放逐,并且还要亲耳听到父亲要与自己斩断亲情的话语。而一向忠诚的肯特则冒着性命之忧向李尔王直谏,可是被甜言蜜语蒙弊了理智的李尔王根本就听不进去。    
    每逢提到李尔王,相信很多人心里都有一种既同情又痛恨的情感。这两种情感用在其他人身上或许显得十分矛盾,但是当面对李尔王这一形象时,无论谁都很难不被这两种相互矛盾的情感所困扰。    
    身为一国的君王,李尔王实在不应该那么糊涂,可是在面对自己至亲的女儿时,他却真正到了糊涂至极的地步。他一边惬意地享受着大女儿高纳里尔和二女儿里根虚伪的甜言蜜语,一边又把小女儿考狄利娅句句发自肺腑的话当成了对自己的不孝和不敬,而且还残忍地剥夺了心地善良的考狄利娅的所有继承权,甚至还当众宣布与自己的亲生女儿考狄利娅解除父女关系。    
    当我们指责李尔王的糊涂时,也应该反省自己是否犯过同样的错误,问问自己是否同样喜欢听迷惑人心的甜言蜜语,却不愿意听到苦口婆心的批评和教训。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甜言蜜语大多不是出自本心,人们之所以要费尽心机地向你献上自己的所谓“真心”,实际上都是为了实现其不可言的目的;相反,那些可能听起来不甚入耳的话语,往往是实事求是地指出了我们自身的缺点,通过这些逆耳忠言,聪明人往往会更聪明、伟大者则会更伟大。因此,在甜言蜜语面前,人们更应该保持清醒的理智,要保证自己不至于在花言巧语面前做下后悔终身的蠢事。不要宁愿受到甜言蜜语的迷惑甚至愚弄,也不肯相信实实在在的真话,结果等到发现真相的时候错误早已经无法挽回了。


第三部分:美好生活亲情间的互动

    让她也感觉到一个忘恩的孩子,比毒蛇的牙齿还更使人痛入心扉!    
    《李尔王》第一幕第四场    
    莎士比亚用了整部戏剧《李尔王》来探讨子女不孝的问题,而剧中的李尔王则用其一生的经历演绎了饱受子女苛刻的悲凉和辛酸。李尔王也许是慈爱的,他将自己全部的爱都奉献给了自己的一对女儿,并且为了她们放弃了王位,将王权分给了大女儿和二女儿;可是李尔王也是苛刻的,他不公正地对待自己的小女儿,无情地放逐她,还剥夺了她的继承权。结果呢?他的大女儿和二女儿在得到金钱和权势之后便视自己的父亲如同蔽履,在李尔王最需要人照顾和帮助的时候,能够来到他身边的却只有过去他最不喜欢的小女儿。虽然莎士比亚最后安排的结局是不孝顺的女儿们最终都得到了相应的惩罚,但是这种父女之间亲情的淡薄和世态的炎凉却不能不令人感到辛酸。    
    亲情是人世间最可宝贵的情感之一,当最基本的亲情都丧失殆尽的时候,恐怕人与人之间就再也没有任何温情可言了。无论是为人父母者,还是为人儿女者,或者是为人兄弟姐妹者,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抛弃彼此之间永远都无法脱离的血浓于水的亲情。这种亲情之间的互动构成了人世间最根本的沟通桥梁,如果缺少互动沟通,即使是挚爱的亲人之间也会变得疏远和陌生。    
    李尔王的一生虽然是令人同情的,他的两个女儿的不孝也着实令人们感到愤怒和痛恨,但是在谴责两个女儿的同时,我们也必须回到李尔王本身的问题上来。有人认为,李尔王后来遭受的苦难其实就是他先前所作所为的报应——如果他能够一视同仁地对待三位女儿,不过份溺爱其中的任何一个,那他最后的结局一定会好得多。这种观点也许有失全面,但是人们却应该明白一个事实,我们不能先虐待自己的子女,然后在自己年老时又期望得到他们的尊重。所以,为了确保子女长大成人后孝顺自己,为人父母者就应该在子女年幼的时候好好地善待他们。    
    对于为人子女者来说,对待父母同样要持以善心,同时也要持以感恩的心理。父母使我们从小衣食无忧,他们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使得我们在儿时度过了无比幸福的生活,在我们不懂事的时候含辛茹苦地养育我们长大,在我们生病时精心照料我们到康复,尤其值得我们感动的是,他们为我们做的一切都不计回报,他们所有的付出都只是为了我们能够过得更好。    
    亲情是需要双向互动的,无论是为人父母者,还是为人子女者,都应该尽可能地向自己的挚爱亲人表达自己浓厚的情感,都应该尽可能地善待对方。惟有如此,亲情才会愈来愈浓、生生不息。    
    


第三部分:美好生活年轻与老迈全由心灵决定

    这镜子决不能使我相信我老, 只要大好韶华和你还是同年; 但当你脸上出现时光的深槽, 我就盼死神来了结我的天年。     
    《十四行诗》第二十二首    
          
    莎士比亚讴歌爱情可以使人与年龄进行抗争,而且镜子中身体和面容的衰老并不能使人心苍老,只要心爱的人还在身边,年轻的心就会时刻跳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