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美洲西部的辽阔,陈燮的记忆都是一些西部电影。陈璞从美洲回来,对当地的情况肯定有最为深切的感受。“嗯,你说的有道理,鉴于美洲目前的局面,内阁有人主张,派驻一个管理机构,直接对内阁负责,总理美洲事务。”
“文官,什么权都要抓一把。”陈璞下意识的脱口而出,陈燮呵呵的笑了笑,这话不好听,但是实话。大明的官场一直存在这个问题,只要有好处,什么部门都想插一手。有问题的时候,都往后缩,回避责任。北美的情况也是这样,国家决定加大对北美的投入力度后,有人就惦记总理北美了。这个职务就地位而言,只能是内阁大臣一级的才能担任。现在的北美还不是战时,去那边熬个五年资历回来,妥妥的内阁前三的排名。万一陈燮一个不测,就能接任内阁总理的位子了。
“不要这么说,人为自己谋划,没有错的。只要做的事情,不是单纯的为了私利,就没有什么不能接受的。”陈燮平淡的点了一句之后,转身回到办公室所在的车厢内,招呼陈璞坐下道:“你是打算留在国内,接手铁路集团呢,还是打算回北美继续发展?”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际上很是一个选择题。北美铁路公司的**性很强,国内在短期一直在投入,没有要求产出。这个时候陈燮提这个问题,就是让陈璞选择。如果选择回北美,那就是另起炉灶的意思了,彻底切割北美铁路公司,今后就得看他自己,如何发展壮大了。如果选择留在国内,那就是非常稳妥的选择,铁路集团发展到今天,重点已经不是修铁路了,而是技术发展和技术扩散,帮助国内的民间资本进入这个领域。
“铁路集团体型庞大,完全可以拆分出很多**的公司来。建筑可以**,机车制造可以**。研发部门也可以**。”陈燮很随意的说,陈璞听着却如同惊雷在耳边炸响。这是什么意思?要拆分铁路集团?陡然抬头,看了一眼面无表情的陈燮,陈璞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我知道你会惊讶。但是这样做势在必行啊。想知道原因么?”陈燮笑问,陈璞点点头,陈燮继续道:“垄断!如果铁路集团垄断来了这个市场,可想而知,为了利润。相关技术的革新根本就不会有动力。也就是说,垄断最大的坏处,就是客观上阻碍了技术革新的脚步。我们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如果不能体现布局,预防资本逐利性带来的干扰,大明可以领先世界多少年?一百年么?还是两百年?”陈燮没有明说的是,实际上最近五年,蒸汽机车的技术发展,陷入了停滞状态。是研发不力的问题么?其实不然,新的机车五年前就已经研发出来了。但是迟迟没有投入生产。这还是陈燮在的时候,如果陈燮不在呢?
最大限度的榨取利润,这是资本的天性。
“有没有从政的想法?”很突然的一个问题,陈璞被问呆住了。陈氏子女,无人从政,几乎就是一个定理了。突然遭遇这样的问题,陈璞根本就没有任何准备,呆若木鸡。
“这个,我就是随口问问。”陈燮又补了一句,陈璞松了一口气。脱口道:“从政的话,难道不是兴海城那位最合适么?”这个话把陈燮给说乐了,当下笑了笑道:“先天不足啊,出身不好。他怎么可能从政。”先天不足?这话怎么说的?
好在陈璞聪明,很快想到了当前大明的内阁制度,这么看来,陈继业的公主母亲,确实是先天不足啊。与皇家搭上了关系,就算他是陈燮的儿子。也没有可能成为大明内阁的总理。
这真是,成也出身,败也出身。陈继业这个出身决定了,他顶多在爪哇当一个王,还是一个没有任何权利的王。一旦陈继业试图染指权利,必将遭到大明内阁的强烈打压。同时还会被当今的新兴势力资本家群体围殴。可以说,他想都不要想这事情,安心的做一个富贵的太平王爷好了,这是他出身那天起就定下的事情。
想明白这个的陈璞,不禁叹息一声。曾几何时人人羡慕的小王爷啊,没想到居然命运早就注定了。真是令人感慨政治的无情。“好了,你就不要想那么多了,还是立足于当前。”
陈燮一句话,陈璞回到现实,摇摇头道:“还没想好呢。”陈燮道:“那就慢慢的想吧。”
列车继续南下,自浦口下车,陈燮过江之后没有为秦淮河的风月停留半分,立刻乘火车往东去。上海(华亭新区)才是陈燮这一次南巡的终点站,大明朝至今,没有哪位在任的内阁总理动辄离开京师要地一两个月的。陈燮就这么干了,问题是大明内阁居然不乱。仔细一看,这就是制度的威力了,责任分明不说,有什么不能解决的事,开会决定,少数服从多数。除非遭遇一切大家不敢做决定的国家战略层面的事务,真的发生了一封电报的事情。
这就是科技的力量,眼下的大明朝官场,谁都不肯回到过去了。理由很简单,国家因为现有制度强大了,对自然界的客观认识也不像从前了。加上陈燮个人的作用太大,大明朝的制度就算现在陈燮不在了,皇帝也翻不了天。说实话,京师兵变之后,没让朱慈烺退位,就算是内阁诸位厚道了。实际上这个皇帝当的也没啥味道,不过想不当还不行就是了。
不能不说,这个时代的大明皇帝和大臣们,他们的人生充满了无奈,一个太能活的强势内阁总理的存在,对大家来说,都是一件绝望的事情。未来二十年,大明的格局是固定的。
松江船厂的码头上,海试之后的苏伊士号停泊在此,进行一些局部的改装。主要是拆掉蒙蒂尼机枪,换上一种改进版本的新式机枪,这还是辽东方面紧急送来的试验品。如何解决蒙蒂尼机枪笨重的问题,辽东重工的技术人员反复的进行过试验。所以陈燮提出要求之后,很快就拿出了一些样品,紧急送往松江船厂,安装在苏伊士号上进行测试。
站在码头上看着这艘新式战舰,陈燮面无表情,内心却激荡起伏。蒸汽轮船那一步迈出去之后,这一天就是可以预见的事情。现在陈燮看见了这艘装甲战舰,完全可以确定,未来的二百年内,大明必将无敌于世界。有这二百年的积累,就算陈某人早就不在了,大明在世界霸主的地位上的积淀,也不是什么国家说撼动就能撼动的。尤其是这个时空的北美,大明已经在进行争夺了。强大的大明,对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无疑造成了巨大的障碍。没有满世界的殖民地,欧洲的资本靠什么积累?大英帝国又哪来的纵横七海的舰队?
周昊没有任何表现的意思,就是安静的站在陈燮的身边,看着这个“老人”用专注的眼神审视这艘战舰。沿着码头,来回走了一趟后,陈燮才淡淡:“科技发展到今天,大明帝国拥有这样无敌天下的战舰,仅仅是一个开端。未来的战舰,将有更大的推力,更大的吨位,更大的身躯。”看了一眼主炮那无助的炮管比起历史上的铁甲舰要短不少,冶金技术的落后才是陈燮最为无奈的地方啊。
“将来,要造真正意义上的钢铁战舰,如果我看不到那一天,你们一定要记得告诉我。”陈燮如是说,周昊在一边听着浑身热血沸腾。一直以来,他做的事情,看上去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关注,现在看来,一直有人在关注他,只是他不知道而已。
第八百八十四章大事件
第八百八十四章大事件
蒙蒂尼机枪的改进版,有点像加特林,大明最顶尖的工匠出品的良心制作。依旧是手动摇把,依旧是两人一组的操作方式,但是发射的却是金属弹壳的子弹,笨重的弹股也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类似左轮手枪的供弹模式。如果不需要顾忌枪管的过热的问题,一分钟可发射子弹500发左右,一种全新的杀人利器诞生了。其实按照设计,射速可以更快一点,考虑到出现的卡壳等问题,为了保证射击的顺畅,刻意降低了射速。还有一个问题是不能不考虑的,那就是子弹消耗的问题,新式的子弹好用不假,但是消耗也大。这一种新式机枪,在诞生的那天起,就被定位为舰艇的专用武器。步兵试验之后的最大反应,就是太吃子弹了,增加了后勤的难度。这个理由在现代社会的大工业面前几乎就是荒唐的代名词,但是在这个时代的大明,军队不得不考虑这个问题。
以辽东重工现在的生产力,全部军队实现换装怎么也得五年以上。扩大生产不是不行,问题是财政部一直盯着军费,国会也盯着,所以新式武器在诞生之后到全面换装,怎么也要打个几年的嘴皮官司。这个事情陈燮不是不能拍板,但是他认为大家吵一吵没坏处,眼下的大明军队在装备上已经足够了,旧的装备足以横扫天下了。所以呢,更换新式装备的军队天天吵,陆军部的长官们都装哑巴了,就等着陈老大发言呢。
站在新式机枪的面前,陈燮突然发问:“名字起了没有?”边上的汤仁明立刻接过话道:“因为使用金属弹壳,研究院的意思是名为明甲型机枪。或者叫明1680——1式。”
这个起名字也是有讲究的,因为是集体研究的产物,原本以工匠名字为名的计划更改了,不得不考虑陈相爷的感受,他老人家提倡公元纪年来着。
叶海一直很安静,默默的注视这个老人在人群的簇拥中走来走去。这是他最习惯的方式。等待,默默的等待那道关注的眼神。如果不知道自己能够在海军中升官如此之快的原因,叶海也不配站在这个地方。
陈燮终于停了下来,注视着叶海平静的脸,淡淡道:“你不错,我很满意。记住,海军,是大明强大未来的保证。”
简单的一句肯定和寄望,掀起心中翻腾如惊涛骇浪。叶海努力的保持平静,立正敬礼,声嘶力竭:“敬礼!”全舰官兵立正敬礼,陈燮默默的看着列队整齐的士兵们,站在甲板上的飒爽英姿,感慨万千道:“一直以来,大明都是一个大陆帝国,在这里我要告诉大家。一个强大的帝国的保证。是海军!大家辛苦了!这个世界的海洋,等着你们去征服。”
战舰点火。驶出港湾,奔向遥远的欧洲。苏伊士号和金山号编队出发,两艘这个时代最强大的海上战舰编入欧洲舰队的目的何在,无人得知。但是有一个目标是明确的,大明正在按照陈燮的指引,打造一个强大的帝国。
历史巨大的惯性在英国延续。1685年詹姆斯二世全然不顾国内外的普遍反对,违背以前政府制定的关于禁止天主教徒担任公职的“宣誓条例”,委任天主教徒到军队里任职。此后进而任命更多的天主教徒到政府部门、教会、大学去担任重要职务。1687年4月和1688年4月先后发布两个“宽容宣言”,给予包括天主教徒在内的所有非国教教徒以信教自由,并命令英国国教会的主教在各主教区的教坛上宣读。引起英国国教会主教们的普遍反对。同时詹姆斯二世残酷迫害清教徒。还向英国工商业主要竞争者——法国靠拢,严重危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而这一时期的法国,在陆地上击败了神圣罗马帝国后,路易十四主动提出了何谈,确立了法国的大国地位之后,注意力再次转向了欧洲之外。法国,加快了其在非洲殖民的步伐,同时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达成了秘密合约。这是历史上不曾有过的事情。该密约的主要内容为,一旦法国在北非的殖民地遭到了攻击,两国之间应共同抵抗攻击。
苏伊士运河的挖掘工作进展的并不顺利,这个时代进行这样的工程,难度确实很大。尽管大明政府动用了一切能动用的力量,并且在埃及招募了十万民工,工程的进度也只能算一般。如果一切不会发生变故,二十年内修通运河是可以期待的事情。
尽管大明帝国在非洲的驻军显得相当的克制,避免给工程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但是事务的发展,往往不会以人的意愿为转移。意识到这条运河开通之后的危机,法兰西的路易十四首先做出反应,派大臣加快了与英国的联系。同时不断加强其在北非的军事实力,并且帮助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钢铁生产和军工生产,无偿转让了燧发枪的技术。
在国内路易十四多次增加了大明商品的税收,其中的重点就是棉布,目的在于保护国内的工商业。张广德多次派人前往欧洲交涉未果,法国方面寸步不让,其他欧洲国家有样学样,导致大明生产的棉布在欧洲市场逐渐的萎缩。棉布仅仅是一个开始,自棉布之后,欧洲国家针对性的就大明帝国的工业品销售增加税收,除掉欧洲无法生产的茶叶、丝绸、瓷器这三种产品之外,对其他的产品都增加了巨额税收。
大明政府派张广德作为特使,前往欧洲与各国进行磋商,但是没有一个国家做出了任何让步。在西班牙,张广德受到了严重的冷遇。因为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