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儿童]做最好的家长-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对女儿关于“民主”和“人权”的启蒙教育,都不是纯粹的说教,而是结合阅读和看电视新闻,结合具体的事例来讨论。美国大选、巴以冲突、非洲政变、伊拉克战争、联合国改革……我都可以和女儿随意聊几句。   
 
做一个面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 
   
  反思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还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往往只是单纯地“关起门”来进行所谓“自豪感”教育,而缺乏放眼世界后回看中国的危机感教育。而我认为,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自豪感,同时还要激发学生建设祖国的责任感,这就要求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应该是自信心教育与危机感教育的统一。神州大地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山河壮丽、文明古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古往今来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艺术、科技的杰出贡献和一代又一代英雄豪杰可歌可泣的事迹……这一切都该让孩子广泛了解或切身体验,从而使他们感到作为这块美丽土地的主人和一个伟大民族的一员是多么光荣和自豪。但同时,我们还应让孩子清醒地认识到,由于种种原因,比起世界发达国家,我们的祖国母亲还不富裕,虽然基本上解决了温饱,但贫穷和愚昧的阴影至今仍笼罩着祖国大地的某些地方,人口危机、教育危机、环保危机等等,还困扰着我们亲爱的祖国。而最大的危机是,在当今世界的科技竞争、经济竞争的战场上,我们民族的生存危机,我们祖国的“球籍”危机!从而让学生感到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前途息息相关,自己的事业与时代的重托紧紧相连,进而产生“担负起天下兴亡”的责任心和“只争朝夕”的紧迫感。 
  随着女儿年龄的增长,我引导女儿读鲁迅,了解鲁迅对中华民族弱点的解剖。我对女儿从来不回避“丑陋的中国人”,我就是要让女儿做一个清醒的中国人! 
  近几年,由于日本首相频频参拜靖国神社以及“教科书事件”等原因,我国和日本的关系日趋恶化。和我一样,女儿对日本军国主义恨之入骨,但她却没有简单地“反日”。她读高三的时候,全国各大城市都发生了反日游行,成都的伊藤洋华堂也被许多“爱国者”砸了。我充分理解这些人的爱国热情,和他们一样,我也痛恨歪曲历史的日本人。但我不赞成砸日本商店,也不赞成抵制日货。我和女儿聊到这事,说:“因为根本上看,受损失的不光是日本,也是中国。打个比方,同样都损失了1000元,富人和穷人的损失实际上是不一样的。我主张做一个理智的爱国者,打砸行为更不应该。”女儿同意我的说法。尽管“抵制日货”的呼声不绝于耳,女儿对此却很冷静。她说:“我对日本没有好感,但我绝不会抵制日货。这是两码事!” 
  我和女儿都认为,当今的世界,仍然处于没有硝烟的“战争年代”,国与国的较量主要不是军事而是经济。一个在经济实力上还“硬”不起来的国家,时不时受点人家的气就是免不了的,我国政府的最激烈的反应,也不过就是提出“最强烈的抗议”而已。那些欺负我们的富国多半照样我行我素,为什么?借用一句老百姓骂人的话:“还不是仗着有几个臭钱!”说起这些,实在是让人感到窝囊,但经济实力不如人家一天,你就还只有继续“窝囊”一天。因此“发展才是硬道理”,是何等的振聋发聩! 
  女儿的英语学得不错,我多次对她说:“中国学生今天学习英语、日语、法语、俄语等外语的最终目的,是要让世界上所有的人总有一天老老实实地坐下来学习我们的汉语!”我这话当然有些偏激,但所表达的却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愿望:让“中国”二字的含金量再多一些!让中国人的胸膛挺得再直一些!所以,我并不反对学习包括日本民族在内的世界各个强盛民族的科学技术和其他先进之处,我甚至不反对我们今天享用世界发达国家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但是,我们时刻都不应该忘记,我们的最终目标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的建议: 
  1。教育孩子全面地看待“西方世界”。 
  2。给孩子创造一些接触外国文明的机会。 
  3。用孩子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给他们介绍人类文明的一些普遍价值观。 
  4。告诉孩子,学习别人正是为了发展自己!   
 
坦然地对孩子“谈情说爱” 
   
  我的女儿并没有陷入“早恋”,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不应该对她进行“爱情教育”。我把爱情教育作为人格教育的一部分,因为爱情是一个人美好精神的组成部分,是美好人格的要素。而且,今天的孩子就是明天的妻子或丈夫、母亲或父亲,他们应该懂得爱,并知道怎样去爱。对今天的孩子来说,爱情教育是充满人性的教育所不可缺少的内容。   
 
不必回避爱情的话题 
   
  “早恋”(这个说法不甚科学,但约定俗成,我姑且也暂时用这个术语)是一个让许多家长很头疼的问题。我觉得要处理好孩子的早恋问题,前提是科学理智地看待青春期孩子的朦胧情感。我一直认为,少男少女对异性产生好感,是很自然的。我们要尊重孩子的精神世界,要了解他们身心变化,尤其重要的是,不要把早恋与品德简单地画等号,生命到了这个季节必定会萌动着一种期待和憧憬,这很正常。作为家长,我们不妨时时回想一下自己的中学生时代曾经有过的朦胧幻想,于是便对孩子多一份充满人性的理解,而不至于对陷入“早恋”的孩子采取简单粗暴的态度。 
  还在女儿读初一的时候,有一次和她聊天,我开玩笑似的问她:“晴雁,以后如果有男同学给你写纸条,表示喜欢你,你怎么办?” 
  天真的女儿毫不犹豫地说:“我就把纸条交给老师!” 
  我认真地说:“不,这样不好。人家向你表示喜欢,你就给老师告状,这不好。” 
  “那怎么办呢?”女儿问我。 
  我说:“你可以找这个男同学谈心,说你要集中精力学习,要考高中,以后还要考大学。让他也集中精力学习。如果他接受了你的建议,你应该为他给你写纸条的事保密,这是对他的尊重,而且你依然应该和他友好相处。” 
  “哦。”她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我女儿长得很可爱,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长成漂亮姑娘了,在同学中比较引人注目。因此,我很自然地会想到她可能会遇到的“麻烦”。 
  其实,我没有担心过她会“早恋”,因为我坚信她是一个很有志向的人,她知道在中学阶段最应该做什么。只是我应该交给她处理可能会出现的“麻烦”的办法。 
  最早感觉女儿“懂事”了,是她初一时的寒假,一天晚上看电视剧《橘子红了》。我们大人边看边议论剧情,说到男主人公娶了好几个太太却没有孩子的话题时,不想女儿突然很认真地说了一句:“生不出孩子不怪那几个太太,原因是老爷有问题。” 
  当时我心里一惊,我和她妈妈不约而同对视了一眼,然后又忍不住会心地笑了:原来晴雁什么都懂呀! 
  而在这之前,我们都还把她当作啥都不懂的小孩儿。 
  从那一刻起,我意识到,晴雁开始长大了,渐渐进入青春期了。 
  但是,不担心女儿“早恋”,我依然要对她“谈情说爱”,就是进行爱情的教育。我把爱情教育作为人格教育的一部分,因为爱情是一个人美好精神的组成部分,是美好人格的要素。而且,今天的孩子就是明天的妻子或丈夫、母亲或父亲,他们应该懂得爱,并知道怎样去爱。对今天的孩子来说,爱情教育是充满人性的教育所不可缺少的内容。   
 
苏霍姆林斯基的爱情教育 
   
  关于这一点,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爱情的教育》中有这许多精彩论述—— 
  “我坚信不移的是,高尚的爱情种子需要在年轻人产生性欲之前好久的时候,即在他们的童年、少年时期播在他们的心田里。……我们所说的爱情种子,当然不是指关于爱情的说教,而是指培养道德尊严和人格的过程,指在每一行动中树立起真正的人道主义观点;指培养对人道美的理解能力和创造(这一点尤其重要)人道美的能力。爱情的念头一旦在年轻人的思想和感情上撩拨和引起不安,教育者就应当给他们讲爱情是什么。这种讲解将会在年轻人的心灵中培养出高尚的思想和情感,首先是培养出能够给人以巨大幸福的对美的责任感。但是这种美对善于爱美的人才是幸福的。” 
  “在培养高尚的爱的情感中所取得的成绩,是衡量一位教师的教育艺术的尺度。理解爱情,就意味着理解一个人的心。相反,对待青年男女的爱情抱轻蔑乃至嘲讽的态度,恰恰说明教师的教养水平低。……对学生的精神生活和他们的隐秘角落采取粗暴态度,最容易从男女青年的相互关系中驱逐出一切高尚的、有道德的、明快的审美情感,并把爱情的生物本能的一面推到了首位,激起不健康的好奇心,使男女同学更加疏远,对交往产生一种难忍的恐惧症。” 
  “爱的情感是衡量道德的最灵敏、最精确的天平,这绝非言过其实。” 
  “我们应当把爱的情感即人的最美、最高尚的情感作为推动道德进步的武器。” 
  “爱情,是对人道主义的最严峻考试。我们应当从一个人的童年和少年时期起就培养他去迎接这场考试。” 
  …… 
  苏霍姆林斯基说的虽然是学校教育,但这些论述同样适用于家庭教育。与我们传统教育中视爱情教育为禁区截然不同,苏霍姆林斯基把爱情问题同人的道德进步,同整个社会进步问题联系在一起,认为人的全部道德观念集中地表现在爱的情感里,表现在爱的内容和形式里;他进而提出,正如从一开始就要教导学生怎样劳动一样,也需要在他们刚刚懂得爱情的时候就教育他们怎样去爱。 
  这位教育家在他女儿满14岁那天,给女儿写了一封信—— 
  亲爱的女儿: 
  你提出的问题使我忐忑不安。 
  今天你已经14岁了,已经迈进开始成为一个女人的年龄时期。你问我说:“父亲,什么叫爱情?” 
  我的心经常为这种思想而跳动,就是今天我不再是和一个小孩子交谈了。进入这样一个年龄时期,你将是幸福的。然而只有你是一个明智的人,你才是幸福的。 
  是的,几百万年轻的14岁的少女怀着一颗跳动的心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什么叫爱情?每一个人对它的理解都各不相同。希望成长为男子汉的年轻小伙子也在思考这一问题。亲爱的小女儿,现在我给你写的信不再是过去那样的信了。我内心的愿望是:告诉你要学会明智的生活,也就是要善于生活。我希望做父亲的每一句话都能像一颗小小的种子,促使你自己的观点和信念的幼芽萌发出来。 
  …… 
  接下来,苏霍姆林斯基以诗一般美好的语言,给女儿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的童话故事,告诉女儿:“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与力量!”在这封信的结尾,这位杰出的父亲写道—— 
  我的小女儿,这就是爱情!世上各种有生命的东西生活、繁殖,成千上万地延续自己的、生命的后代。但是,只有人懂得爱。而且说实在的,只有在他善于像人那样去爱的时候,他才是一个真正的人。如果他不懂得爱,不能提到人性美的高度,那就是说他只是一个能够成为人的人,但是还没有成为真正的人。 
  我是从苏霍姆林斯基的《爱情的教育》一书中读到以上这封信的。当时,我非常羡慕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拥有如此优秀的父亲;在我女儿十四岁的时候,我也给她读这封信,同时让她读这本《爱情的教育》。   
 
把握爱情和友情的界限 
   
  当然,我们也不能不看到,确有少数孩子与异性的交往具有一定程度的“爱情”倾向,对此,家长也不能以“下流”之类的语言去责骂孩子,而仍然应该在尊重的前提下进行正确引导。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不管子女的异性交往是否具有爱情色彩,家长都应以朋友般的态度对孩子进行严肃而科学的爱情教育,以此培养子女形成包括爱情在内的高尚道德情感和道德信念。 
  有的孩子并没有明确地早恋,但他可能把握不住爱情和友情的界限,因此引出许多误会和烦恼。是的,爱情与友谊有时的确不太好区别。有时,明明已经陷入情网,当事者却矢口否认自己在谈恋爱;有时,是同学之间的正常接触,却被指责为谈情说爱。不仅孩子,我们做家长或老师的也往往为这条模糊的界限所困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