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快快有请。”虽然百里奚来秦国的时间不长,但是人缘甚好,文武百官甚是爱戴,这不,过年时节大家都过来了。
就在韦进依走进相府大厅的那一刻,孟明视与韦进依都惊住了。
“是你?”二人不约而同的对着对付说道。
今天的韦进依一身皮衣,洁白的貂皮衬托着她白皙的肌肤,一双灵动的眼睛看见孟明视时,发出一束惊喜的目光。随后目光黯淡下去。他既然是相府的公子,为何在街上的时候,不直接告诉自己他的身份?难道他早已娶妻生子?还是另有苦衷。
同样吃惊的还有孟明视,他早就换上了相府公子应有的衣裳,头戴峨冠、腰挂美玉,藏青色的长衫衬托着健壮的身躯。
这样英俊健硕的年轻公子能没有妻子吗?
“哈哈哈,我总算是看出来了,怪不得百里公子迟迟不肯娶亲,原来是看上韦昱大哥家的姑娘了。”王荡见状高兴的说道,“我这个侄女好啊,知书达理,人又漂亮,雍城里不知道多少王公贵族家的少爷想娶她,看来她也是心有所属啊!不知道这两个孩子是什么时候认识的?”
两个孩子都不好意说,韦昱只好将二人见面的经过说与大家。其实,那天韦进依回到府里就将当天在路上的情况说与父亲,做父亲的岂能听不出孩子话里的意思。
多方打听之后,只知道相国大人正在寻找自己的家人,并没有找到。这事就这样放下来了,谁知道,快到过年的时候,相国大人竟然找到了家人。这不,他就带着孩子过来看看,相府这位年轻公子到底是不是女儿在街上遇到的那位百里公子。
“哈哈哈,我总算是听明白了,韦昱大哥今天这是有意而来。要是侄女还没有找下人家,我刚刚受相国大人之托,给百里公子提亲啦!”
一拍即合,孟明视、韦进依的婚事就这样定了下来。
第二年开春,二人结婚的时候,秦公任好专门派人送来了礼物。
自此,相府的事情稳定下来了,秦国也安定下来了。
经过长达四五年的休养生息,初升的秦国无论是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到了该出击的时候了。
第212章 茅津之戎
“哦…哦……哦………”
“哇…哇……哇………”
“吼…吼……吼………”
……
初春的大河还没解冻,就被大河以东的茅津戎的怪叫声惊醒。
茅津戎原本是大河以东晋国周边的戎狄部落,不属于秦国周边的“八戎”之一。
春秋时期,华夏大地上蛮夷遍地,他们与中原诸国杂居生活,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打击。北边本应该是翟人的地盘,西边才是戎人的地盘。但是戎狄之中,戎人甚多,加之戎狄之间本来就没有严格的地域界限,戎人动不动就会快跨过大河,来到翟人的地界放牧,这一来二往,最后就落脚在了翟人的地界上。
落在晋国北部的茅津戎一晃就在这里生活上上百年。百年来,茅津戎一直与北边的翟人国家和南边的晋国虽有小的冲突,但大致上还能过得去。后来,随着晋国一天天的强大,势力不断的向戎狄生活的地方扩张,把原本生活在吕梁山中的茅津戎的地盘越压越小。
雄强好胜的茅津戎岂能让人不断的打压,于是乎,一次又一次的起来与晋国战斗,无奈势力有限,经过多次的战斗之后,茅津戎的数量越来越小,力量也越来越弱,地盘更是越来越小,到现在已经不足百里之地,根本就不够茅津戎生活的。经过一番思考、又经过几次大的讨论之后,茅津戎决定冒险跨过大河,在河西地带寻找生存的空间。
但是河东不好生活,难道河西就好生活了吗?
“大王,河西乃是梁国的土地,我们过河之后,会不会受到梁国的打压?”手下问道。
“哼………,事已至此,说也无益。先过去看看再说。”茅津戎王已无退路的说道。
反正呆在河东也没有太大的生存空间,更何况开春之后,就是放牧的好时节了,如此多的人口,如此小的空间,如何容得下,不寻找新的生活场所,难道等死吗?
“话又说回来,就算是梁国打压又能奈我何?梁国不过是一个不值一提的小国罢了,他不是我们的对手。”对于河西的梁国,茅津王根本就不放在眼里。
“梁国虽然不值一提,但是他的身后还有秦国,这两个国家可是同性之国,这个因素我们不得不考虑啊!”手下说出了秦国这个名字。
秦国?
茅津戎王眯着眼睛望着春日的阳光,似乎在思考着什么,“秦国也不足畏惧。”
“大王,当年的山戎比起我们来不知道要强大多少倍,最终还不是被秦国灭了吗?我们的实力根本不能与山戎相提并论。”
“哼………,你们有所不知了吧,秦国与梁国虽然是同行国家,他们之间矛盾很深,我们打击梁国,实际上是在帮秦国的忙;他们应该感谢我们才是。”茅津戎王自信的说道。
但他没有想到的是秦国与梁国虽然有矛盾,但那只是周王室属国之间的内部矛盾,与戎狄却是敌我矛盾,二者能够相提并论吗?
渡河虽然困难重重。
但是对于茅津戎来说并不困难,他们长期生活在大河周边,大河哪儿宽、那儿窄,哪儿深、哪儿浅,他们心里一清二楚。
用了一天左右的时间,茅津戎用了很少的伤亡,就顺利度过了大河,来到了河西梁国的土地上。
“嗷…嗷…嗷…………”
“吼…吼…吼………”
“哇…哇…哇………”
……
渡过河的两千茅津戎挥舞着弯刀,向着苍天怪叫着、呼喊着、跳跃着……,他们要发起冲击了。
沉寂了四五年的河西大地战火开始了。
梁国都城。
探马的快报一个接一个冲进梁国大殿。
“报…………,启禀君上,大河以东的茅津戎王带领两千兵马已渡过大河,来到梁国境地。所到之处,烧杀抢掠,奸淫掳掠,已经杀死我梁国百姓上百人。”
“什么?茅津戎渡过大河来到了梁国境地。”梁伯的眼睛睁大了,他从来都不会想到东边还会有敌人来袭。
这些年,梁国一直防备的是南边的芮国和西边的秦国,何曾想到东边还会有敌人来犯。
“诸位爱卿,茅津戎来袭,都说说该如何应敌?”梁伯向殿下的臣子们征询道。
茅津戎突然的来袭,大臣们和他们的国君一样,都愣住了。
这些年,秦国在在百里奚和蹇叔的治理下,采取休养生息的办法的积攒国力,少有战事,梁国也清闲了好多年。
这突然之间的茅津戎来袭,让人措手不及啊!
大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看你;一时之间还难以想出好办法来。
“君上,臣以为当此危难之际,应该调集南边的军队北上抗击茅津戎。”别人都可以不说,但是宰相你就不能不说了,看到最后还是宰相出面向国君禀奏道。
“调集南边的军队抗击北边的茅津戎入侵,那南边的芮国一旦来袭我们又当如何?”梁伯问道。
“芮国虽然时不时的惹事,但却从来不敢兴兵讨伐梁国。为何呢?那是因为在这个生死存亡档口,梁瑞两国乃是绑在一条绳子上的蚂蚱,谁离开谁,都会灭亡。借道伐虢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芮国能不知道,能不好好想想嘛?更何况今天的梁瑞两国所处的危险比起当年的虢国与虞国来说更加凶险。东边的晋国虎视眈眈,西边是秦国张口以待。若梁瑞两国再生刀兵,无异于是为虎作伥、自寻死路。”宰相分析道。
“嗯……,你说的不无道理。既然如此相国为何还要屯兵南边?”既然相国把事情看得如此透彻,梁伯就不明白为何梁国还要在南边屯兵了。
“其实这很简单,总该给将士们找点事情做吧。如果我们的将士常年不打仗,军纪自然就会松懈,就会失去战斗力。只有给他们找点事情来,他们才不至于丧失殆尽。更何况芮国还不是经常在南边生事吗?”
“我明白了,相国的意思是说虽然芮国在南边生事,只不过是小打小闹罢了,为了两国的生存,他们根本就不敢惹出大事来。”梁伯道。
“君上圣明。现在梁国到了生死存亡的档口,国君完全可以将南边部署的军队调过来抗击茅津戎的入侵。”
“好,就以相国之意,那我们就调集南边驻守的军队前往北边抗击茅津戎的入侵。”
报…………
就在梁国君臣商议对策之际,殿外有传来了探马的禀报声。
“茅津戎突破我军两道防线,向都城杀过来了,现在大军已经到了距离都城不到百里的地方。”
什么?
听到禀报声,梁伯一屁股坐下来吗,失神的望着下面的臣子。
敌人进攻的速度如此之快,就梁国那点军队莫要说没有调往前线,即便是调到了前线,也不堪一击。
这该如何是好?
第213章 应敌之策(一)
“诸位爱卿,为之奈何?”梁伯失去了主张,慌里慌张的问道。
茅津戎的进攻速度实在是太快了,照这样的速度用不了一天的时间,敌人就会打倒都城脚下。当此之时,莫要说是派兵前线抵抗,估计还没等到梁国的军队到达前线,茅津戎早就将都城团团围住了。
虽然梁伯在紧张的征询诸位大臣的意见,但是大臣们却是议论纷纷,根本就没有听到国君的问话。
“他们的进军速度怎会这样快?”
“难道你不知道茅津戎乃是戎狄国家吗,他们的军队多以骑兵为主。骑兵,知道不?讲究的就是速度。”
“这么说,敌人很快就会打倒我们的跟前?”
“那还用说,说不定今天晚上就到了。”
……
“够了……,你们没有听到国君的问话吗?有这些吵嚷的力气,咋就不好好想想御敌之策?”见此情形,梁太子大怒,对群臣呵斥道。
在太子的怒斥下,群臣停止了吵嚷。
吵嚷倒是结束了,但是敌人如此快的进攻速度,群臣也害怕啊!
“君上,当此之时,应速速调兵前来防卫都城。以茅津戎的进攻速度,不出一天的时间,就会杀到都城脚下。”宰相建议道。
“对,就以相国之意,速速调兵增援都城。”梁伯连忙说道,“来人啦!”
“奴才在。”内侍赶紧上前。
“快马加鞭,速速前往南边边境,传寡人诏令,调集军队增援都城。”
“诺…………”
内侍得令,赶紧出去传令。
虽然已经去调集兵马,但是梁国上下都很清楚,这只是权宜之策,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即便是调集梁国的军队回来,也只能够挡住敌人进攻都城,要想把敌人赶出梁国,根本不可能,还需要外援来帮助梁国。
“诸位爱卿,好好想想御敌之策,看看如何能够将敌人赶出梁国。”
把敌人赶出梁国?
哪有那么容易的事情,茅津戎既然来了,人家就没有想着离开。
“君上,我们应该向最近的芮国求援,请求他们发兵支援。”宰相还是这个意思,他很清楚,虽然梁瑞两国之间有矛盾,但是面对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梁瑞两国还是应该携起手来共同对付敌人。
“宰相,不是寡人驳你的面子,以现在茅津戎的进攻速度和强悍程度,只怕是芮国来了,也未必是茅津戎的对手。还是另想其他办法吧。”经过一阵子的思考,梁伯的头脑稍稍有所清醒。他很清楚以目前茅津戎的进攻速度,只怕是梁芮这两个大河岸边的小国家合起手来,也不是人家的对手。
但是,否决一个提议很容易,但要想出下一个提议来,可就难了。
梁伯否决了宰相提出向芮国求援的建议,谁又会拿出下一个建议呢?
大臣们目目相觑,不知该如何处理。
“大家在好好想想,看看应该如何解决眼前的危机。”梁伯道。
这时,中大夫出列道,“君上,微臣以为当此之时,我们应该出面向晋国求援,请求晋国出兵,从后面打击茅津戎,方可解决当下的危机。”
向晋国求援?
这个提议很不错,梁国与晋国乃是盟国,也是晋国在关中地区对付秦国东进的桥头堡。
这个时候,晋国能够袖手旁观吗?
“好,中大夫建议向晋国求援,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一阵沉默之后,宰相又说话了,“君上,诸位大人,你们有没有想过,多少年来,茅津戎从来都没有向我梁国发动过进攻,为何今年却偏偏会向梁国发动进攻呢?”
提出问题之后,宰相不再说话,把问题交给国君与诸位大臣去思考。
许久,有大臣说话了,“我等愚钝,不知为何会如此,还请宰相大人明言。”
“对,请宰相大人明言。”
宰相望着梁伯,梁伯点点头示意他直接说。
“那时因为这茅津戎就是晋国从大河以东赶到我梁国来的。”宰相斩钉截铁的说道。
宰相的话犹如一块巨石抛在了水中,立即引起极大的震动。
“你胡说,这么多年来,晋国一直是梁国的后盾,从未有过争执和矛盾,现在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