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157-中国历代战神-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慌乱,瞬间就能结阵相对,所以匈奴对李广也没有什么偷袭的手段。相比其他将军,士兵们都愿意跟随李广而不愿意跟随规矩繁多的将军。    
    后世五胡时代的名将慕容皝的统军方式就和李广类似,也是表面上看去不紧不松,但实际上坚如磐石。不过从现代军队制度理论上来看,这样做是完全错误的。因为这样的军队并没有统一的制度和模式,而仅仅依靠主官的个人能力和威望来凝聚战斗力,强则强亦。但是随着主官的更替,弊端就会暴露无疑。    
    李广治军不讲阵列,却很重视侦察候望,掌握敌情。家无余财,也从不讲置家产之事。得到奖赏,都分给部下,饭食和士兵一样,毫不特殊,遇到缺粮缺水的地方,等全军战士吃喝完毕,他才去吃喝。为人廉洁,待人宽厚,毫不苛求,故得到战士的爱戴,愿为他效命疆场。    
    “飞将军”在奴不敢犯    
    公元前125年,李广出雁门(今山西代县西北)击匈奴,因寡不敌众,兵败被擒。李广伤势很重,被胡骑横放在用绳子结成的网络里,这网络就张挂在两匹马的中间。走了十多里,李广躺在网络里装死,却暗暗留心着逃跑的机会。他瞥见身旁有一少年胡人骑着一匹好马,就冷不防一跃而起,一下子跳到他的马上,将他推下马,取其弓箭,然后加鞭催马,南驰数十里,才遇到自己的残部。    
    胡兵数百骑没命地追捕李广,李广就用那少年胡人的弓箭,不断返身射杀胡骑,才得以逃脱。这里面要指出一点,当时的骑兵是没有马镫的,所以,在高速的运动中要在马上射箭,就必须完全靠双腿的力量夹住马身,腾出双手。这是一种非常高难度的动作,这种情况下还要保证很高的命中率简直就是一个奇迹。但是,李广做到了。这一役虽败,但李广单骑逃脱,极具传奇,匈奴人都称之为“飞将军”。    
    回到汉军阵地,按汉法律,这次战斗,李广曾被俘,部下伤亡多,当判死刑。但考虑到他的功绩,就贬他为平民了。李广在家期间,匈奴兵又侵入边境,杀死了辽西太守,打败了将军韩安国。于是汉武帝又起用李广为右北平太守,李广上任的消息传到匈奴,顿时引起震惊。    
    提起“飞将军”李广,匈奴个个都无不敬畏。能够在敌人那边都得到这样高的评价,李广在当时可以说是汉军第一人。让匈奴人挠头的李广又镇守在边境与他们面对面。于是,他们顿时变得老实起来,有数年没有敢侵犯李广镇守的地域。    
    在这几地的太守位上,李广开始了自己真正的带兵、治军生涯。李广爱兵,如同彭德怀元帅一般。只是李广爱兵无度到“宽缓不苛”,这我们上面也提到了,而彭元帅却是“严而不罚”。    
    孔子说:“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这说的是君王与子民之间的关系,但就“敬事而信,节用爱人”一说用在李广身上大概也是当之无愧的。他的每每身先士卒,处处不计个人安危“力战”匈奴,就是以极其认真负责的态度来对待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这就是一种“敬事”,也就是如今所说的“敬业”。    
    镇定自若满弓怒射    
    在这之后,李广以郎中令官职率领4000骑兵从右北平出塞,博望侯张骞率领1万骑兵与李广一同出征,分行两条路。行军约几百里,匈奴左贤王率领4万骑兵包围了李广,李广的士兵都很害怕,李广就派他的儿子李敢骑马往匈奴军中奔驰。    
    李敢独自和几十名骑兵飞奔,直穿匈奴骑兵阵,又从其左右两翼突出,回来向李广报告说:“匈奴敌兵很容易对付啊!”士兵们这才安心。李广布成圆形兵阵,面向外,匈奴猛攻,箭如雨下。汉兵死了一半多,箭也快用光了。    
    李广就命令士兵拉满弓,不要放箭,而李广亲自用大黄弩弓射匈奴的副将,杀死了好几个,匈奴军才渐渐散开。这时天色已晚,军吏士兵都疲惫不堪,吓得脸色大变,可是李广却神态自然,更加注意整顿军队。军中将士从此都更加佩服他的勇敢。


威武盖天地,名飞青云上:飞将军李广第四节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李广留给我们更多的是他勇猛刚烈的形象。中国历史上很少出现这样富有个性的将军,无论输赢胜败,他都保持了一个职业军人的本色和气度;都充满着敢于勇往直前的气魄和视死如归的拼劲。用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的一句话来形容他再恰当不过了:“你可以消灭他,但是你不可能打败他。”    
    老当益壮悲壮自刎    
    到了漠北之战时李广已经60岁了,但凭借军人的气节,李广多次强烈要求出战。最后汉武帝刘彻只好让他跟随卫青出战。卫青探明匈奴单于的所在,决定亲自率领精兵进攻,而让李广跟随右军走另一条道。李广向卫青请求要作为他的前部,说自己从小和匈奴作战,希望大将军能够给自己一个俘获匈奴单于的机会。    
    但是卫青早就得到了汉武帝的指示,刘彻认为李广年纪大了,所以不宜为前部。这样,卫青就拒绝了李广的提议,而是根据他的特点让其从侧翼出击。老将军李广觉得卫青嫌他老看不起他,于是生气,站起来径直走了出去。    
    李广在进军路途中向导意外失踪,所以他所率领的大军迷失方向,最后到达预定位置的时候已经晚了好多天。而卫青这一路也没有什么斩获,汉匈双方激战数场,匈奴的单于见势头不妙就率军逃走。事后卫青遇到右军就派长史(军队执法官)去询问李广为何失期不至导致匈奴逃遁。李广见事情又变成这个样子,就对长史说:“这件事情和下面的各位校尉没有关系,是我自己迷失了道路,责任全部在我这边。”    
    李广又对自己的部下说道:“我从小就和匈奴作战,大大小小七十多战,这次跟从大将军出战,结果迷失道路,这是天意啊。我李广已经60多岁了,不能再去面对那些军法官,受那种羞辱。”然后李广就引刀自刎了。李广死后,全军将士无不痛哭失声;消息传开,老百姓们也是流泪叹息。    
    戎马一生传奇一生    
    李将军的死,实在是一个令人伤痛的悲剧,纵然不是自尽的下场,其生不逢时、命运多舛的一生,也令人不胜唏嘘。即使只是读他的故事,与其本人并不相识,但是也如同太史公描述的一样:“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诚然“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是一个虽败由荣的英雄故事,令人无限神往。    
    李广的一生是极富传奇色彩的,其一生的大部分时光是在与匈奴作战的战场上,但最终不得封侯。这对当时的一个军人来说,是个极大的缺憾。这里可以说是生不逢时了,汉文帝时代信任老臣,李广正值少年郎;汉景帝时代重文轻武,李广却是武将;汉武帝时代偏爱青年将领,李广却已经白发苍苍。    
    由于官职卑微,李广一直戍守在抗击匈奴最前线上。其实李广的机会是有的,汉家皇帝也很欣赏他,虽说没有军功,但凭着其勇敢也屡次获得升迁,但命运却每到关键时刻就要捉弄他,按现在的人的说法可能多少带有点不走运的成分。    
    汉文帝、景帝时代,他屡次与匈奴发生小规模的军事冲突,他的作战经验也为汉朝提供了宝贵的财富,而他的威名也使匈奴所胆寒。后来汉匈开战,匈奴几乎都是把精锐部队投入到李广所在部队,这也是李广对匈奴战绩不佳的一个客观原因。但是,在西汉前期,正是由于以李广为代表的一代军人的奋勇作战,才遏止了匈奴的侵略野心,使他们不敢过分南下侵扰,为汉朝反击匈奴的准备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好的将军并非好的元帅    
    然而,大部分人则认为李广还是没有得到重用,皇帝不知人善任,喜欢用自己亲近的人,比如卫青、霍去病等。但是仔细分析李广的事迹,不难得出以下结论:在战场上冲锋陷阵,身先士卒,大概没有人敢和他并肩。    
    李广大概是个有点像李逵似的人物,但其在深陷绝境时表现出的机智和胆略,又远高出李逵;也许可以和张飞一比吧。但最终李广缺少的似乎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智慧,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我们就无法解释为什么在与匈奴接战七十余次,竟然挣不到可以封侯的杀敌之数。    
    李广与汉朝其他将领不同,他可以说是一个匈奴化了的汉朝将领。他的带兵特色和作战方略都有很强的匈奴特色,比如军令宽延,逐水草而居。作战勇猛,精于骑射,但缺少汉朝军队所特有的纪律性和整体性特色。而汉军对匈奴的优势,正在于严格的纪律性和协同作战能力。这正是李广之所以无法在对匈奴作战中建功的重要原因。在吸取了别人长处的同时,却摒弃了自我的优点,这显然是不可取的。    
    平心而论,李广是一个优秀的将军,是一个将才,却不是一个帅才。从上面的分析可以推断出其单兵作战能力勇猛,却缺少通观全局的能力。他可以说是一个好的先锋,好的将军,却做不成一个好的元帅。    
    后来漠北决战,卫青令他从侧翼出击,从军事角度讲,并非是看轻李广的才华,而是为了更好的发挥李广作战冲击力强,运动迅速的特点。可惜天不助李广,一场沙暴毁灭了李广最后的机会,也使他遭受了横刀自刎的悲惨结局。但是,作为一个将军,他将永远得到我们的尊重。


威武盖天地,名飞青云上:飞将军李广战神档案

    姓名:李广又字:少卿    
    年代:汉代民族:汉族    
    出生:不详卒年:公元前119年    
    特点:善骑射    
    战神身世:名门之后,从小在父辈的教导下,保留着浓厚的先秦遗风并练就了一身的骑射本领。    
    相关人物: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匈奴    
    主要事件:1.汉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从军击匈奴;以功为中郎令,补武骑常侍。    
    2.汉景帝时,为北边七郡太守,以英勇善战闻名。曾以百余骑与匈奴数千骑遭遇;解鞍休息;使匈奴兵疑惧而不敢贸然攻击。    
    3.元光六年(公元前129),以骁骑将军率万余骑兵出雁门郡(今山西右玉境)击匈奴,后出任右北平太守,匈奴称为“飞将军”,不敢来犯。    
    震撼声音:“每一支箭出去必要射倒一个敌人。”


七战七胜,居功不自傲:楷模将帅卫青第一节 年少多劫,险象环生

    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大将军卫青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从一个遭人嫌弃饱受欺凌的侯府女仆私生子到抗击匈奴开疆拓土战功赫赫的大将军;从公主的骑奴到公主的丈夫,权倾朝野,位极人臣。但卫青却能做到居功不傲,小心谨慎地得以善终。卫青身上似乎聚集了太多不可思议的神秘光环。而他那悲惨困苦的童年,尤为引人关注。    
    草根命运悲惨童年    
    卫青的出身卑微到了不能再卑微的地步。他原是一个叫郑季的人在平阳侯曹家做事时,与曹家婢女卫私通所生的私生子。卫青的童年,是作为公主府的娃子,在母亲的膝下度过的。    
    七八岁时,卫氏无力抚养,他被送到了亲生父亲郑季的家里。按常规,一个县吏的儿子,是应该上学读书的。但卫青的私生子身份必然不会使郑家人对他有什么好感,连他生父都不太怜惜他,让他去放羊,更不用说其他人了,他的同父兄弟们甚至都把他当奴仆看待。    
    为了放好羊群,小卫青必须每天起早贪晚,爬山涉水,寻找草地,常遭风吹雨打,忍饥受饿。劳累了一天,回到家中也得不到一点温暖,家里所有人对待他都像对待小奴隶一样,随意鞭笞辱骂,他饱尝了人间的苦难。惟一使他感到欢乐的是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和牧童小伙伴的纯朴友谊。    
    卫青在艰难困苦中熬煎,他顽强地挣扎着,终于送走了辛酸的童年和少年,等到卫青稍大的时候,不愿再过那种受虐待,受凌辱的生活,便回到了母亲身边,回到了曹家。从此,他跟着皇帝的姐姐平阳公主,平阳公主十分喜爱这个英俊懂事、勤奋好学的青年,让他做了自己的侍从骑奴。这样,卫青又开始了一种新的奴仆生活。    
    作为皇亲国戚的公主府的家奴,卫青逐渐学到了一些文化知识,懂得了一些封建社会上层待人接物的道理。这时他最小的姐姐卫子夫,也已长大成人,长得更加美丽,成了公主府里一名才貌双全的歌女。他们一家几口,都在公主府里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反正供人驱使、低贱的地位是没有多少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