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505-商道如水-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上的企业是中小企业,据此推算,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约为3。5岁。相比之下,我国企业的平均寿命远远低于日本,而大型企业的平均寿命也只达到美国中小型企业的平均水平。每年,中国都有数百万家的企业倒闭,而美国每年倒闭的企业大概为数十万家,倒闭数大约只有我国的十分之一。中国企业的“短命”实在有点“幼年夭折”的味道。    
    我们在感到痛惜的同时,也看到了“短命”企业的一个通病,而且正是这一疾患充当了无情的杀手,那就是只注重“造时”,却忘记了“造钟”的根本。为了分享某一产业的利润,不顾一切加入一窝蜂的潮流,却不考虑品牌的培养。为了多占市场份额,不顾质量下降、杀价带给品牌的伤害。人才培养和文化锻造在急功近利面前,似乎显得无甚回报。企业的短暂一现,只能报出一段时期哪种产品更好,哪个行业更妙,而只有那些把品牌视为生命,细致呵护并不断为品牌赋予新意义的企业,才能在始终变化的市场上从容行走,并且无论环境怎样恶劣,变化多么剧烈,他们抵抗“疾病”侵袭的能力总是更高一筹。    
    医治企业的“短命病”,只有“造钟”才是治本良方,“钟”造得有多好,企业的生命时针就能走多远。


《商道如水》 第二部分河溪兼纳之容

    老子说到水的一个特点是“正善治”,是说,水乐于依据“平”与“正”的原则清净行事。    
    孔子说水“受恶不让,似包;蒙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至量必平,似正”。他是说,水遭遇误解或排斥却从不为自己申辩,好像有豁达包容的博大胸怀;即使有浑浊之物流入,涤荡沉淀后仍以清澈洁净现身,好像拥有教化外物和改善环境的能力;装入容器中一定会保持水平,好像具备公平正直的气度。    
    大江大河之所以能够形成浩大无尽之势,在于其对沿途的河水、溪流兼收并蓄的容纳之功。不论河溪宏大或细弱、清澈或浑浊,大江大河都无偏爱挑剔之心,悉数接纳。    
    水的胸怀博大宽厚,世间无与争高下。


《商道如水》 第二部分有容乃大——“净”与“平”的理念(1)

    我曾经游览过刘家峡水库,记得当时自己被深深地撼动了。黄河的水是世界上最黄、最浊的。到了刘家峡水库,你会发现,黄黄浊浊的水经过一段距离的沉淀,居然变得不可思议的清澈。    
    那时,站在刘家峡水库边上,我对孔子关于水的总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蒙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至量必平,似正。”孔子是说,即使有浑浊之物流入水中,水通过涤荡沉淀后,仍以清澈洁净现身,好像拥有教化外物和改善环境的能力;把水装入容器中,水一定会保持水平,好像具备公平正直的气度。    
    水的“净”与“平”的处事原则,为我们提供了企业管理者用人、员工之间相处及与外界交往的最佳参照方式。因为,有容乃大,实在是我们安身立命无往不胜的利器。    
    厉以宁的“说文解字”,相当形象和精辟。    
    《后汉书》中有对东汉刘宽的记载,他是一位以宽厚著称的仁者。年轻时,有一次他赶着牛回家,一位乡亲说,自己家的牛丢了,并把刘宽的牛认成自己的牛。刘宽没有表示任何异议,就让乡人把牛领走了。后来那位乡人的牛找到了,他就来到刘宽家还牛谢罪。刘宽只是说: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    
    被人误解而不争辩,让清者自清,平者自平,刘宽的容人气度之大让人感叹。他的行为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宽容,往往能够为事情的解决带来最佳结果。    
    用人也是一样的道理。老子有言:“善用人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善于用人并甘心居于人下,就具备了不争之德,这是用人的最有效方式。    
    2004年6月,韦尔奇来华与中国企业家对话,时任香港华润集团总经理的宁高宁问韦尔奇:“是人重要还是事重要?”韦尔奇说:“人重要。”韦尔奇一向重视人,总是把事放在人的背后。他认为管理是很简单的,就是将正确的人放在正确的地方。    
    与彼得·德鲁克比肩的管理学大师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教授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认为,领导人的重要性体现于使组织中的别人变得重要。他不赞成使用“人力资源”这样的词,他认为,人就是人,不要把人单纯看做服务于企业需要的资源、要素和工具。在布兰森的头脑中大约就没有“人力资源”的概念,而只有“人”的概念。他一定懂得,对员工的宽容、信任与尊重,会换来他们对工作和责任的自觉意识,为企业带来管理上的最佳收获。    
    北京一家著名软件公司曾是我的客户,该公司的软件系统应用于许多银行、保险公司、机场口岸的出入境管理工作及一些国家级大型活动中。    
    一次,我和该公司的老总去大连谈一个企业购并项目。在飞机上,他讲起他经历的一件趣事。他的一位朋友引见他去一家大的银行推广他的银行软件管理系统,会谈间隙,行长办公室的笔记本电脑出了问题,行长秘书说:正好有软件公司的老板在,就请专家给解决一下吧。他一听,当时就傻眼了,因为他不懂电脑。于是赶紧向对方解释。面对行长和秘书狐疑的目光,引见他的朋友当即就冒出了冷汗。“行长会认为我引见的一定是个骗子。”他的朋友后来说,“软件公司的老总不懂电脑?简直是天方夜谭。”好在这件事没有影响双方的合作。    
    我也很奇怪地问他:“你真的不懂电脑?”他告诉我,他的确不懂,因为他是学爆炸力学专业的,并不是计算机专业出身。    
    “那你怎么会开一家软件公司?”我还是有疑问。    
    “好好用人。”他不假思索地回答。原来,他只是负责公司管理和市场开拓,技术开发由系统工程师团队执行。他给系统工程师很高的年薪,并且在没有项目开发的时候,这些工程师可以自由地去国内外旅行,休假是随时的。当有相关项目的时候,他们则立刻进入角色,倾力而为。    
    “他们会连续一个月不下楼。”他说,“每个人买几箱方便面和几大包香肠,困了就在办公室打地铺睡一会儿。就这样,直到项目完成。”他认为给这些工程师高薪和大量自由支配的时间是非常值得的,因为他换来的是尖端的人才、全身心投入的敬业精神和高额的利润回报。    
    孙子兵法所谓“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正是领军的超然境界。这位软件公司老总的用人方式,倒也颇有几分孙子兵法的味道。    
    不是我的属下,是我的同事。


《商道如水》 第二部分有容乃大——“净”与“平”的理念(2)

    周朝的周公旦是孔子景仰的圣人,周公的儿子被周成王封为鲁公,成为鲁国的开国君王。周公对儿子鲁公说:“旧无大故,则不弃也。”就是说,自己的旧臣,如果没有大的问题,就不要弃而不用。周公对儿子的告诫,不是区区小问题,而是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的重大问题。    
    李嘉诚对创业的旧部元老都有妥善处理:或劝退重要岗位,或尽其所能安排,或不断提升,伴随企业一起成长。    
    一个领导如何对待和自己一起打拼的故友旧臣,从中能够看出他是具有情义、道义和恩义的人生态度,还是完全用利害观对待人、取舍人。他对旧部的态度决定了今人的归宿。简单地说,就是这个领导人有没有德,“容”够不够大。    
    一对夫妇相伴走过几十年,别人向他们讨教婚姻美满之道,他们说,答案很简单:只看对方的优点,不看对方的缺点。    
    “好难啊!”不少年轻夫妇听到答案惊叹道。    
    看对方的优点,记在心里,是念念珍爱;不看对方的缺点,不生烦恼,是真正地容纳。看与不看中,透着感恩与关怀,也透着深爱和厚德。    
    领导者待人、用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君子用人如用器。这是句古话,同样透着“看”与“不看”的人生智慧。君子看人所长,用人所长。但是人都有各种各样的习气毛病,有所长; 亦有所短。君子要用人长,必容人短。    
    有一位高科技上市公司的总裁曾带领自己的团队取得过不俗的业绩。但是由于自己修身的功夫不过硬,公司在市场中败下阵来。    
    我曾多次和这位总裁交流,很钦佩他的才识。这位总裁是国内知名高校的管理学博士,不光拥有才识,管理业绩也让人服气。这家企业曾在某行业内的软件市场占垄断地位,市场份额高达80%。但是,取得不俗的成绩之后,这位总裁看人的眼光就有所不同了。公司两位销售主管在总裁怀疑和猜忌的目光下,很不自在。后来,二人被迫辞职加盟到竞争对手的公司去了。公司的一位核心技术人员因为惋惜销售主管的流失,对总裁的做法有些保留意见。总裁觉得,这名技术专家也越来越骄傲了吧?既然他的“骄傲”超过了总裁的容量,他的辞职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销售和技术部门关键人员的流失,为本来准备退出这个行业的几家公司带来了生机。而这家原来的行业龙头,却面临生死劫难。    
    李嘉诚说,自己的公司里现在有很多中国人和外国人,他们在自己的企业里已经工作了三十多年,而且现在都身负重任。“我可以谦虚地讲,他们在退休之前的最后一天还会在我的企业里,这对他们当然是好,但是对我来说更好,因为员工的这个归向的心是最难得的。”他说,留住他们的办法很简单:作为一个领导,想一想下属最希望的是什么?除了一个相当满意的薪金花红,你还要想想他年纪大时怎么样。人希望一辈子在企业中服务,最后得到什么,企业主有去想过吗?这涉及一生的生涯规划,一个家庭的规划。一个5年以上的企业,领导身旁如果没有一个超过5年的主管跟着他,那可要小心一点了。    
    不是李嘉诚团队的人没有毛病或不良习气,都是完人,而是李嘉诚德厚量大。    
    一次,在一个企业界聚会的饭局上,我注意到这样一件事。当时,在座的均为大企业的高层,香港华润集团副总乔世波和华润研究部的负责人也在座。因为华润集团的规模十分庞大,所以乔世波也就成为大家关注的对象。一位企业老总举杯向华润研究部负责人敬酒,并向乔世波说:“乔总,我向你的属下敬一杯酒。”乔世波立刻纠正说:“不是我的属下,是我的同事。”我注意到,他这样的纠正共有3次。    
    过后,我问乔世波,“这位研究部负责人实际就是你的属下,你为什么还要认真纠正呢?”他解释说,“我们华润非常注重团队合作精神,并不看重权力和职位的差异。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就是‘同事’,这些同事有独立的分工,也有相对高级的领军人物,但大家的合作是平等的。”    
    “平等肯定会使团队产生很大的凝聚力,但还不足以使团队具备有效的战斗力吧?”我问。    
    “当然啦!”乔世波说。“要想建成一个能打胜仗的团队,还必须逐步培养起四种基本素质,我把这些素质总结为四个‘相互’,就是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看起来是不是简单又朴素?但许多人往往意识不到,或者意识到了也做不到。”    
    王安失败了,败就败在他的“不兼容”。    
    王安公司的失败,让我们从另一个方面看到“有容乃大”的逻辑必然性。    
    在八佰伴破产之后,前总裁和田一夫在回首往事总结教训时说:“温情有时是致命伤。如果当年我能拿出勇气,撤换弟弟,不让他当董事长,也许八佰伴就不会倒闭。”和田一夫非常同意当初媒体的一些评论:作为一家家族式的企业,八佰伴没有正确地进行人事管理。    
    无独有偶,家族式经营铸成的大错也降临到了王安身上,不过王安的失败过程,更像一个“传统的中国家庭”的没落故事。    
    在对公司的控制权上,王安自始至终都抱着他一人或一家控制企业的“不兼容”想法。他总是一再强调,绝不愿意丧失对公司的控制权,让外人糟蹋了自己多年苦心经营的成果。他说:“我愿为我自己的冒险承担风险,只要我在公司,我对一切成败负责。我不主张开放投资,因为我不愿让外来的投资者受到牵累。”他还强硬地告诉公司的其他管理者,“因为我是公司的创始人,我要保持对公司的完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