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位同学,请坐。请看「菩萨问明品」,第六「正教甚深」,勤首菩萨偈颂第四首。清凉大师注解注得比较多,开示我们学习之后,确实对我们用功有帮助。后面他引用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一段公案,我们把这个文念一念,文不多。「禅宗六祖,共传斯喻,愿诸学者,铭心书绅」,这四句话是清凉大师写的,清凉跟六祖大师是同时代的人。六祖对於这首偈很重视,我们知道六祖大师不识字,当然有人念给他听。肯定是的,有人向他请教,把这首偈念给他听,他听了之后,一定是给大众开示,而且嘱咐大家要重视这首偈,所以在禅宗里面「共传斯喻」。清凉大师提醒我们,希望我们学教的也要把这首偈当作座右铭来看。
  禅宗所修的不是禅定,这一点诸位读《坛经》就晓得了。禅宗修什么?直接修「般若波罗蜜」。你看《坛经》一展开,六祖第一句话就叫大众「总修摩诃般若波罗蜜多」,这一开端第一句话就把禅宗所修学的宗旨说出来。禅定是方法、是手段,目的是开智慧。所以,禅修学的目标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讲得多清楚、多明白。禅是以明心见性为修学的目标,教下呢?净土呢?给诸位说,没有例外。
  我早年亲近李老师,那个时候还没有出家,跟他老人家一年三个月,也就是十五个月。我离开台中的时候,台中的同学有很多人问我,说老师对你很赞叹,你到底学到什么东西?我不吝法,我把我十三个月学习的心得做了一篇报告,我的报告是用表解画出来的,好像一共有三张,有三个表解。曾经呈给老师看过,得老师的印可,然后,那个时候是用油印,印了大概有二、三十张,分送给同学们做参考。主要的是第一张表,第一张表里面,我还记得我写的时候,一边是「明心见性」,一边是「往生净土」。老师看了看,点头,叫我拿笔,我就笔拿给他。他把这个「求生净土」画一个箭头指向「明心见性」。我这个表,他就加了这个箭头,圆满了,告诉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后,还是明心见性。」我当时对於这个就没能说清楚、说明白,老师提醒我。我们修净土宗的,在没有往生之前,没有办法明心见性。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不但亲近阿弥陀佛,同时还亲近十方诸佛如来,这个经典里面说得很清楚,哪有不见性的道理?所以,明心见性才是我们修学终极的目标。
  要明心见性,一定要破无明,所谓「破一品无明,见一分真性」。无明是什么?无明就是妄想。妄想是什么?妄想就是起心动念。诸位想想,这个事情是难,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可能不起心动念。所以菩萨能够做到不执著、不分别,但是还没有办法做到不起心、不动念。纵然是分别执著完全放下了,确实没有了,起心动念还有浅深差别。什么地位把分别执著统统放下?以《华严经》来讲,十信位菩萨;我们这个地方才是六信,这第六段是六信位的菩萨。十信位的菩萨,执著、分别、妄想,前面两个是断掉了,妄想伏住了,起心动念有这么深的定功把它伏住,并没有断,这个境界就可以出离十法界了。
  诸位晓得,出离十法界就往生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在哪里?华藏是一真法界,极乐世界是一真法界,一切诸佛的实报庄严土,他生那里去了。虽生到实报土,一切诸佛如来的实报土,他到哪一个佛?他跟哪一个佛有缘,就到哪一个佛土,这些道理我们要懂得。所以亲近哪一个佛,你要常常跟这个佛结缘。我们今天目标锁定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常念阿弥陀佛,将来到哪里去?一定到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去,这个道理要懂,事实真的如是。
  记住,「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个世间的事情,你想想看要不要放下?决定要放下。这个世间就是轮回,六道轮回,你要不肯放下,换句话说,轮回的心你没有断,轮回的业你也没有断,轮回心造轮回业。轮回是什么?就是执著,就是分别。我们还要不要执著?「不能不执著」,不行,执著就是轮回。所以,於一切世出世间法,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统统不执著,自私自利不执著,是非人我不执著,名闻利养不执著,五欲六尘不执著,一切随缘而不攀缘,这样才能出离六道,出离六道才算你这一生有成就。虽出离六道,没出十法界,所以是小成就,佛法里面讲小果;出离十法界,那才叫大成就,明心见性是大成就。虽然是执著放下,分别没放下,所以你不能证大果,只能证小果。
  可是今天,我们真的功夫从哪里做起?我们要从放下执著做起,执著放下之后,再放下分别。三个一起断,那不是凡夫,那是佛法里面讲的上根利智,惠能大师所说的上上根人。这三个一起放下是上上根人,真的佛门里面常讲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妄想、分别、执著是三把屠刀,只要放下,他就见性。惠能大师二十四岁放下,他真的这三种(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所以他明心见性。他的成就在《华严经》上讲是初住以上,初住破一品无明,破二品无明就是二住,超越十法界了,是这样的境界。
  六祖能大师在一生教学当中,他的弟子当中开悟的,达到明心见性的境界,有四十三个人,这在中国佛教史里面空前绝后!六祖大师以前,祖师教学,弟子们开悟的没有这么多;六祖大师以后,这些开悟的祖师大德传的学生,学生真正开悟的也没这么多;现在没有了。「现在没有了」这句话我不敢讲,我是听倓虚老法师讲的。倓老在香港弘法多年,香港这些著名的出家、在家的大德,大多数都是倓老的学生。他老人家讲在他的一生当中,禅宗说开悟的,一个也没听说过,不要说是看见了,听都没听说过;得禅定的有。这个话说得很中肯,得禅定的,初禅、二禅,得禅定的他见过、听说过,开悟的一个就没有。得禅定不出六道轮回,得初禅生初禅天,得二禅的生二禅天。四禅有十八层天,得禅定到那里去了。
  禅宗大德,诸位都晓得虚云老和尚,虚云老和尚到哪里去?兜率天去了,不错,兜率内院,那是真的,不是假的,亲近弥勒菩萨去了。等到将来弥勒菩萨下生,在我们这个世间示现成佛,这贤劫第五尊佛出世,这批人会跟著弥勒菩萨一起下来,做弥勒菩萨的学生;就像释迦牟尼佛出世之后,目犍连、迦叶尊者、阿难这些弟子。弥勒菩萨什么时候下来?诸位一定要看《弥勒菩萨下生经》。他现在在兜率天,兜率天跟我们这里有很大的时差,兜率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四百年,兜率天人的寿命是四千岁。你去算算,一天等於我们四百年,一年也是三百六十天,四千岁。我没有算过,可是经上讲,算到我们这个世间的时间,好像是五十六亿七千万年。
  有人说弥勒菩萨现在已经成佛,这是假的,这不是真的。所以佛在灭度之前教导我们「四依法」,这个太重要了,我们才不会上别人的当,被别人误导。四依法里头头一个,「依法不依人」。法是什么?佛在经上讲的,《弥勒上生经》、《弥勒下生经》,经上说的我们要依靠。如果别人说,说的跟经上说的相违背,我们不能相信,这个一定要晓得。
  四依法第二,「依义不依语」,要懂得佛讲经的意思,不要执著言语,这句话非常重要。你看前天我们在问答里面就有人提出来,《无量寿经》这么多本子,五种原译本,三种会集本,还有一种节要本,彭际清的,有人说要依这个,有人说要依那个。这都是什么?执著在言说、文字。佛教我们依义不依语,语言记录下来就是文字,所以文字提供我们参考,你要依里头的意思,依它的理论,依它的方法,这就对了。
  所以九个本子都好!只要你真正有信心,这些本子都是劝你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念到万缘放下,念到身心清净,心净则佛土净,你就能往生。你要还执著这个、执著那个,分别这个、分别那个,岂不是自己找自己的麻烦?严重的妄想分别执著就不能往生,你看这个伤害多大!这是什么?放不下!要放下。我们对於哪一种本子都尊敬,为什么?都是佛说的,怎么能不尊重?五种原译本我们都尊敬,节本跟会集本我们也尊重,那都不是普通人。他们会集,把五种原译本都读过,都详细去研究过,集其大成供养后学,对於净宗弘传有大功德。
  第一个会集的是王龙舒居士,《往生传》里面有他,《净土圣贤录》里面也有他的传记,他是站著往生的。《龙舒净土文》前面有个画像,龙舒居士站在那个地方,手上拿著念珠,那是他往生的相,站著往生。如果会集是不应该的、是错误的,他怎么能往生?他应该要堕三途、堕地狱。所以,我们今天说话要负责任,自己误了自己情有可原,你要再影响别人、误了别人,你的罪过就重。所以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意思对了,话多说、少说没有关系,长说、短说都行,不要执著。
  你看看第三句,「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什么叫了义?什么叫不了义?了义、不了义是相对的说法,它可以因时、因地、因人、因事而有不同。譬如说禅宗根性的,上上根人,他依《金刚经》,他依《般若经》,了义;像我们这种根性的人,我们要是依《金刚经》、依《般若经》就是不了义。为什么?做不到,不能成就。净宗五经一论,我们喜欢《弥陀经》,依《弥陀经》修行,身心清净,妄念不生,《弥陀经》对我来讲,了义;《无量寿经》我有疑惑,这么多本子,到底哪个本子对,哪个本子不对?我依它就是不了义。你看,四依法里头讲得多好。所以说通了问题就没有,通了是什么?所有一切法门全都是了义;不通的时候,了义就是契机,契我自己的机,对我来讲就是了义。但是契我的机未必契你的机,契你的机未必契他的机,这个道理要晓得。就好像吃东西一样,每个人口味不一样,有人喜欢吃咸的,有人喜欢吃甜的,有人喜欢吃辣的,各人味道不相同,口味不相同;佛能够满足每个人的口味,所以说了八万四千法门,八万四千法门是一个法门。
  《金刚经》说得很好,佛在经上说得很清楚,法法平等,法法不二。那是什么?通了。到什么时候你才进入不二法门?破一品无明,见一分真性,就入了不二法门。不但佛门里面八万四千法门不二,我们看其他宗教,基督教、天主教的《新旧约》,伊斯兰教的《古兰经》,中国儒家、道家的经典,我们要问,我依照那些经论修行能不能往生净土?我给你答覆,肯定得生!任何一法,你要真正研究通达了都见性。所以大乘教里面讲,哪一法不是佛法?哪一法就包括世间一切法,哪一法不是佛法?不通的人,祖师也说了,哪一法是佛法?你只要有妄想分别执著,《华严经》也不是佛法。为什么?你迷在里头,你死在字里行间,那就不是佛法,《无量寿经》、《弥陀经》也不是佛法。想想古人讲的这个味道,换句话说,我们做个总结,只要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那就没有一法不是佛法;妄想分别执著没有放下,还坚固的执著,没有一法是佛法。宗门教下、显教密教,都不出这个原则。
  所以我们才晓得,修行「当以智慧」,他这里还是用比喻「智慧钻」,钻燧取火,「注於一境」,这点非常重要;注於一境就是一门深入,这个学习的原理,无论是宗门、教下,没有例外的。一门你才会有深度,不可以学二门,二门怎么?你就分心了,一定要一门深入。所以「四弘誓愿」是教我们的学习纲领、次第,首先叫你发愿,我的愿心跟佛没有两样。佛的愿是「众生无边誓愿度」,这句话用现在的话来说,这个「度」就是服务的意思,就是帮忙、协助的意思。一切众生,我无条件的为他服务,我帮助他,我协助他。帮他什么?为他服务什么?帮助他破迷开悟,帮助他放下妄想分别执著,这是佛菩萨的事业。帮助他放下妄想分别执著,他不就成佛了吗?他本来是如如佛!用什么方法?教学,教学为先。
  教学,佛叫做三轮圆满,这个三轮是讲身、口、意。意是心,心与道相应,身与戒律相应,口与经教相应,做一切众生的好榜样,就是佛天天在教导我们的「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这是教。现这个身在世间是给人做榜样的,这个身干什么用?教学用,不是为自己,要做个佛的样子,要做个菩萨的样子,要做个觉者的样子。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就做出这个样子,世间人追求荣华富贵,释迦牟尼佛的示现,已经得到最圆满的荣华富贵,舍弃了,放下了;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