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第1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看看,第一个老师、最后一个老师。第一个老师先入为主,就是说明善财一生修学以什么为主?以念佛为主,遍参一切法门,成就圆满智慧,虽然成就圆满智慧,最后还是导归净土。我是看了这个经文,才把从前羡慕教理的心放下了,回过头来跟著善财走,跟著文殊菩萨走,跟著普贤菩萨走,统统都是发愿求生净土。所以在这个时候我就不想讲《华严经》了,上一次讲这个讲一半不讲了,讲《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是中本《华严》,这多好!《无量寿经》分量少,内容、效果跟《大方广佛华严经》相同,我何必要用这么多的时间在这个大经上?所以就舍弃了。
  这次再讲大经,韩馆长的启请。她在往生之前的两天,一再要求希望把《华严经》重新讲一遍,留一套录相带给后人做参考,我答应她。答应当然要兑现的,所以才有第二次启讲《华严》。讲《华严》也就是讲大本的《阿弥陀经》,天天念佛,天天回向。这部大经讲下来之后,对於弥陀净土更是深入,一丝毫怀疑都没有了。所以我也想到,《无量寿经》、《弥陀经》要真正讲得好,要懂《华严》;不懂《华严》,《无量寿经》跟《弥陀经》都讲不好。这是《无量寿》、《弥陀经》的根本!好,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十分钟。
  
  诸位同学,请坐。我们接著看偈颂第五首:
  【诸佛智自在。三世无所碍。如是慧境界。平等如虚空。】
  经中所说的一切甚深,我们必须要理解,这是我们自性本来具足的。一切众生跟诸佛平等平等,无有差别,这是大乘教里面常讲的。为什么实际上好像有这么大的差距?十法界跟一真法界差距这么大。这个差距是一种幻相,不是真实的,我们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并没有失掉。所以佛法讲这个「失」,迷失,你迷了好像是失掉了。
  这桩事《楞严经》上,释迦牟尼佛有个很好的比喻,「演若达多迷头认影」。这个故事我们要换个方式来讲,大家就很好懂。现在学校我很少去过,特别是中小学很少去参观过,教学情形不知道了。我们这样的年龄,念小学正好是在抗战期间,小学、初中都是在战争的时候,为了要防止日本人的空袭,所以小学生就要接受一点军事训练。不但有童子军,还有军事训练,军训,有这么一个课。每天早晨都有紧急集合,我们学生要把衣服、帽子都穿得整整齐齐,参加紧急集合。常常有同学帽子戴在头顶上,这一慌张找不到帽子,到处问人:你有没有看到我的帽子?人家说:你帽子不在头上吗?这叫迷失,有没有失?没有失,一时迷惑不知道帽子在哪里,实际上戴在头上,跟演若达多那个故事就很接近,这样讲大家都好懂,所以说没失!因为你现在有了妄想分别执著,你不知道了,就好像帽子戴在头上不知道,到处去找帽子。宗门有句话说得有味道,「踏破铁鞋无觅处」,到处参学,向别人请教怎么样明心见性,最后真的一觉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原来当下就是,何必那么辛辛苦苦去找?可是没悟,那真的是到处找都找不到,觉悟了之后,现成!这个道理不能不懂。
  所以智慧德能全是自性本具,然后你就想想,经上说的哪句话不是说我们自己?哪首偈是与我们没有关系?字字句句都是说的自己。如果晓得这个事实真相,我们一定会很认真的学习,随文入观,随著经文的进度,提升自己境界。我们现在念到第十个单元,「佛境界甚深」,第十个单元是第十信的菩萨。我们念到哪一段,自己就提升到这段,念初信,自己是初信位菩萨;念六信,自己是六信位菩萨;念七信,自己是七信位菩萨,你怎么不法喜充满?这就是夫子在《论语》里头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你的境界天天在上升,烦恼天天轻,就是迷惑天天减少,智慧天天增长,德相也天天在增长。德是德能,相是相好,统统都在增长,这是学佛真正得利益。
  前面这法身菩萨就是诸佛如来,讲到入,我们怎么学法?要真学,不学不得受用,这就是缘分。有缘分,我们全心全力帮助他,这就是色身现入。没有这个缘分,我们常常念著他,常常想到他,我们一般人讲,我们每天念佛诵经,做种种好事,把这个功德回向给他,就这个道理。回向的意思就是我常常想著他、常常念著他,没有把他忘记,这就是对的。
  佛法教人虽然是平等,但是学习的过程当中,有远近、有亲疏,特别要注意的亲近的人先度。哪些是亲近人?你的家亲眷属跟你最亲近了,你要帮助,他们是第一个对象。怎么个帮助法?你自己修得不好,家里人看了不顺眼,你就不能帮助他。你自己果然修得很好,你家里人不能不另眼相看,自自然然会向你学习。所以佛法最重的,身教!身教是什么?你改变了,你的烦恼习气毛病真改了,人家怎么不佩服你?从前不知道慈悲对人,现在懂得了;从前看这个也不顺眼,看那个也不顺眼,现在看什么都顺眼;从前一天到晚板著面孔,现在遇到任何人都欢欢喜喜,笑面迎人,不一样!温文有礼。
  这些具体,我都常常劝勉同修,在《弟子规》、在《十善业》,你要好好认真去学。我们这一品「菩萨问明品」,下面「净行品」,「净行品」里面一百四十一条,都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天天会遇到的一些事情,一般人讲家常便饭,没错。事事物物当中,你学了佛之后,你看法不一样,底下这一品我们就学到了。然后你才晓得这一百一十四条,比《弟子规》殊胜太多!拓开了心量,引发了自性无限的慈悲,成就自己,利益众生。所以我们所学的都要在日常生活当中能用上,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否则的话,所学无所用。
  这里面,人事环境里头有善缘、有恶缘,善缘要念恩!别人对我有好处,我念念不忘。虽然没有机会报答,这些人总是希望看到我们在学业、道业上有进步,他就欢喜。所以我们要为了他欢喜,不辜负他的期望,认真努力修行,这就是真正以修学的功德回向给他,这是报恩的一种方式。如果对於恶缘,这常常找麻烦的冤亲债主,我们也要把修学的功德回向给他。天天念著他,念著他的好处,忘记他的不好处,这是真实功德,以这个功德回向给他,希望把这个怨结、误会化解,你学的就有用处了。知道报恩,知道把怨结化解,菩提道上就会一帆风顺。我们今天学佛为什么没有进步?就是不能够把所学的东西落实到自己的生活,落实到自己处事待人接物。
  昨天有同修传来一份讯息,是报纸上刊登的。广东有家公司想招考一个职员,薪水很高,年薪好像是十八万,年薪十八万就是一个月一万五千块。很多人都想去应徵,但是老板第一个条件要背《弟子规》,不能背《弟子规》的这头一关就过不去,所以很多人去应徵,都没有办法进去。有些人对这个都很有兴趣,尤其这么高的薪水,很希望能够应徵。但是从前也有少数人听说《弟子规》,但是他说这个东西没有什么用处,所以不重视。现在看这个样子,《弟子规》的教学慢慢在社会上被人重视了。记者访问老板,老板说如果这个人学了《弟子规》,他就是个很好的职员,老板可以不用管,他自动自发!完全正确。
  好像在去年年初,我有个机会访问坎培拉。那个时候澳洲公民部长,他跟我是老朋友,请我吃饭,告诉我澳洲政府现在有计划,在十年之内接受二千万的新移民。澳洲现在的人口是二千多万,再接受二千万,将来澳洲人口达到五千万人,等於说增加一倍。我当时就跟他开玩笑,我说一下增加这么多人来,当然它也是慢慢,十年!十年新移民达到二千万人,平均是每年有二百万人,有二百多万人,平均。
  我说这些新移民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背景、不同的信仰,跟我们原有的居民一定会有冲突,所以政府想到这个事情。我跟他说,我说:我有办法。他说:你有什么办法?办班,像《弟子规》的办班,来教学,新移民、旧居民一同来学习。内容教什么?教怎样和睦相处。他说这个好。我们可以利用寒暑假期,利用学校的教室,他们放假了,我们利用教室免费来教学,就教这一门课,人与人之间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他听了很有兴趣,他说这个好,这将来他说很多大学毕业的学生一定要来学这个课程,他不学这个课程将来找不到工作,公司行号老板一定头一个就问你,你有没有学过与人相处这门科目?没有想到我们广东这家老板他已经带头了,很好的一个讯息,这样子大家会重视中国传统的教育,传统教育真管用!
  现在科技再发达,你不会做人,你跟人与人不能相处,常常有冲突,还会有什么好的成就?中国古老的谚语常讲「家和万事兴」,你这个家不和,不和你的社会就动乱,常常就有麻烦存在。中国传统的教学没有别的,爱的教育,和平的教育,人与人如何和睦相处、互助合作的教育,你说这多重要。这种教育在中国流传了五千年,中断,我们仔细去想想,大概中断了八十年。八十年的时间不算长,但是也不短,现在要救还来得及。哪些人救?工商业的老板他有这种见解、这种决定,那就把中国传统教学救起来了。所以我们看到非常的欣慰,将来这门课大概是会传遍到全世界,不能不学,这门课是学做人。科学技术需要,做人更重要!做人做到家了,做到真正究竟圆满了,是佛、是菩萨,真的是达到究竟圆满,这我们也要清楚的了解。
  这首偈是答智问,「何等是佛境界智」,答这一句问。我们看清凉大师的《疏》,「五答智问,上半权智,横无不知,故云自在。竖达三际,故无所碍」。我们就先看前面这两句。『诸佛智自在,三世无所碍』。三世是讲过去、现在、未来,没有障碍,你问他过去的,他知道,你问他未来的,他也知道。他为什么知道?他见到了,他听到了,他接触到了。这我们很难理解,人怎么能够回到过去,怎么能够进入到未来?现在科学家很关心这个事情,对这个事情非常有兴趣,而且从理论上讲可能。
  美国太空总署发表这个讯息,我们看到了。钟茂森博士给我们做了详细的报告,我们的网路资料都有。科学家发现,空间跟时间都不是永恒的,在某种条件之下,空间跟时间都等於零。如果空间等於零,远近就没有了;时间等於零,先后没有了,不要说几万年之前,百万年、千万年、亿万年之前在哪里?就在现在。过去如是,未来亦如是。然而怎样把这个条件具足?这就是个难题。可是这个问题,科学家没有学佛,没有研究宗教,所以知其当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佛法里面讲,空间跟时间根本不存在,一真法界里头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这样的。所以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每天这是世尊讲的方便话,每天你可以去供养十万亿佛,十万亿就是十万亿个世界,你说这多远、多大,空间没有的时候,距离就没有了,这个可能。你还能够参访过去佛,也能够参访未来佛,这时间没有了,没有障碍。
  那我们想想障碍怎么发生的?这只有佛知道,佛说出来了,时间、空间在佛法里头,这叫不相应行法。所谓不相应行法就是抽象的概念,不是事实,它不是心法也不是色法,是个抽象概念。抽象概念总离不开妄想分别执著,从这里产生的,只要有妄想分别执著,这个空间就变成无量的维次。你明白这个道理,你也就晓得怎样把它归到零,只要你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它就等於零。没有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就没有时间、就没有空间。诸佛如来、法身菩萨他没有妄想分别执著,所以无量劫前的事情他想看就在眼前,他看得很清楚,他就跟你讲得很清楚;将来的世界怎么样,他也能跟你讲清楚,突破了,时空突破了,这是佛晓得时空怎么产生的。用什么方法突破?禅定!禅定的功夫愈深,突破的面愈大,突破的境界也愈深。到如来果地,妄想分别执著断尽了,所以完全突破了,智就自在了。
  这两句讲权智,权是权巧方便;对实智来讲,实是真实智慧。这两句话,我们换句话来解释大家就好懂,都是佛经上说的。实智是无知,般若无知是讲实智,实智是清净心,没有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时空全部突破。权智是应用的,有人来向你请教,你应化在十法界,十法界众生他有妄想分别执著,他向你请教,你都能够给他解答,叫无所不知。《般若经》上常说这两句话「般若无知,无所不知」。无知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