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第3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现在这个环境里面,我们就不能不感激印光大师,不能不佩服印光大师。他老人家看到我们现在社会,教导我们后人,今后的道场要知道建小道场,共修的人数不超过二十人。现在讲起来,小茅蓬,为什么?小道场人数少,开销少,真正有几个施主发心来供养就够了,你可以像从前一样,解行并重。我们这个小道场,一天能够听经四个小时到六个小时,上课;念佛,十个小时到八个小时。如果每天听经六个小时,念佛就八个小时;听经四个小时,念佛就十个小时,每天课程订十四个小时。
  也许同学说,古大德这个念佛堂只有念佛,没有讲经的。古时候行,为什么行?第一个,凡是学佛的对於佛的教理多少都有底子,他不外行;第二个,善根福德深厚,烦恼轻、智慧长,行,可以不需要听经。现在为什么要?现在我们的善根福德因缘比不上古人,而现代社会的诱惑超过古时候不知道多少倍,你要不听经,不能断疑惑;要不听经,很容易受人诱惑。听经的目的,帮助你断疑生信,帮助你坚定信愿,目的在此地,很重要。
  如果我们有二十个人这么一个道场,在一块念佛,在一块修行,一定要把十善业道、三皈五戒确实做到。听经现在比从前方便,你请法师可不是那么容易事情,我们现在用电视、用光碟来听经就很好。听经要怎么个听法?一部经。真修行的人要懂得,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就听一部。听完了之后,从头再听,听完了从头再听,百听不厌,这样听经你会开悟,你心是定的。如果同时听好几部经,你就乱了。譬如一天叫你听四个小时经,你听一个钟点《金刚经》,听一个钟点《华严经》,再听一个钟点《地藏经》,听一个钟点《弥陀经》,行不行?像学校上课一样,给诸位说,得不到利益,那个听法充其量得一点佛学常识,佛法的皮毛,得不到真正受用。真正的受用,听经也是修定,也就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这真修行。
  听经,规规矩矩,安安静静,那是戒;一心专注,这是定;经教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是慧。所以我们听经四个小时就是四个小时修戒定慧,六个小时就是六个小时修戒定慧,天天听一部经。净宗法门这个方法就好,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一部《弥陀经》也好,一部《无量寿经》也好,总而言之,是一部就好,不要搞太多,这才真正有成就。一部心是定的,部头太多,你心就动了,不定。
  念佛目的在什么地方?在一心不乱,心不颠倒,「心净则佛土净」。所以一门深入容易达到一心不乱,达到一心不乱你心当然不会颠倒,你就是没有妄想,功夫才得力,这就是讲的「住正法界」。纵然你的功夫不到家,不能往生,你决定不堕三途。你这样修行,虽然往生不了,来生人天福报,决不会堕三恶道,你说它是不是正法界?邪法是叫你往三途去。正法,诸位要记住,就是一门深入,决定不夹杂,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那我们一般讲最容易的就是夹杂,障碍里头最严重的也是夹杂,一门深入就不夹杂。
  我们今天在此地讲《华严》,诸位要知道为什么要讲这部经?这部经跟净土宗有关系。古大德说《华严经》是大本《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是中本《华严》,真的是有关系,也就是《华严》是《无量寿经》的细说。我也常讲,有些发心讲经的同学,你要把《无量寿经》讲得好,你学了《华严》再去讲《无量寿经》,肯定就讲好了。这个经很少人讲,又这么重要,所以这是很不得已,希望把这个经讲一遍,留一套录相提供给大众做参考,目的在此地。你要说我们净宗道场可不可以听这一部经?行,也行。这部经也是处处指归,末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我们把它看作净宗的经典,这样心态去修学就可以,一心念佛。有人喜欢详细,可以听《华严》;有人喜欢简单,不喜欢这么复杂、这么罗嗦,那你就听《无量寿经》、听《阿弥陀经》。总而言之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才真正「住正法界,离诸罪难」。现在时间到了,这一段就讲到此地。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接著我们看下面一段,「睹事境愿」,偈颂第一首:
  【若见众会。当愿众生。说甚深法。一切和合。】
  这是你在路上遇到,可能每天都遇到,常常遇到。『众』是人多,『会』是聚会。清凉大师的注解,我们把它念一念,不多。「初」,这是第一愿,「睹众会,谓众聚」,就是很多人聚集在一处。「多谈无义,故愿说深法,众心易乖,故令和合」。这就是佛法里头所讲的「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显示在这些地方。用现在的话来说,这是机会教育。不论人多少,看到有人在谈论,在聊天、在谈论,如果你有时间可以参与。这个参与干什么?度众生,把佛法介绍给他,你得有善巧方便随顺他的话题,这才能契入,慢慢的引导到佛法。尤其是灵活应用,在现前的社会,特别是帮助他解决问题,他遇到困难、遇到挫折,或者遇到有疑惑,无论是个人的问题,他这个团体里面工作的问题,物质环境上的问题,人事环境上的问题,要给他开导。开导当中,人与人之间,这里提出来了,「和为贵」。大众在谈论免不了争论,你要怎样把他事情摆平,让大家化解对立,化解矛盾,和睦相处,这就好。
  他要喜欢听佛法,就要把佛法介绍给他;他有疑问,要细心为他解答,机会教育。常常遇到,在农村、小镇这种机会更多,反而在大都会里面这个机会比较少。大都会,你看人都很匆忙,虽然居住在一起,确实老死不相往来。我们同住在一个楼层,这一层楼,一层楼有几户人家,住在这里住了几十年,隔壁那一家姓什么不知道。看到他们家的人,从来没打过招呼,现在是人情味没有了。在农村里头,不但是邻居都知道、都会打招呼,隔壁村庄的人也知道,也会打招呼,他住在那个村庄。农村里头有人情味,愈是大都市里头,人情味都没有了,这日子多难过。
  人与人之间最忌讳的就是不往来。尊重关怀、互助合作,现在都没有,这是一个非常可悲的现象,原因在哪里?人人都追求物质生活,都沈迷在物质欲望里面,精神生活没有了,伦理道德没有了,真的现在讲什么叫伦理、什么叫道德,很少人能说得出来。道是什么?德是什么?道德是什么?伦是什么?理是什么?伦理是什么?很少人能说得出来。这些问题要是在古时候,小孩都说得出来。现在的名词讲精神文明,没有法子跟从前比。从前的人生活在世间有情趣,人与人之间有恩有义、有德有道,现在这个都没有了。人活在这个世间为什么?
  人如果丧失了伦理道德,诸位想想,跟禽兽有什么两样?古时候就有人说,谁说?我们在古书里面看到,尧舜说的。人那个时候农业已经很发达,一般人民达到了衣食足,吃饭穿衣这个基本的生活没有问题,居住也很安定,所以人民真的是享太平之福。这圣人看到之后就想到,如果要不好好的教导他们,那跟禽兽有什么两样?所以这才兴起要办教育。办教育的兴起是尧舜,距离我们现在四千五百年前,中国这些古圣先王就想到教育重要,教学相长。搞教育头一个就是「修身为本,教学为先」,无论是家庭、社会、国家都把教育摆在第一位,这是中国的古文明超越世界其他族群的古文明,道理就在此地。为什么世界上有些古文明都消失了、都没有了?为什么中国这个民族还存在?原因就是中国人懂得教育,世代相传,而且还能够发扬光大。这是许多一直到现在志士仁人谈起来都尊敬、都佩服。我们中国人对老祖宗这些德行不能不知道,不能把它忘记。它是好东西,是真东西,禁得起时间、空间的考验,万古常新,现在人所讲的真理,永恒不变。
  现在这个社会,整个世界的社会,迫切需要的就是安定。社会太乱了,乱得叫人无法忍受,眼看著这种乱象如果不能改善还继续下去,这是很多科学家、哲学家、宗教家、教育家都感到,人在这个地球上继续生存还能不能再过一百年?意思就是说一百年之后,世界上人类都没有了,这就是西方宗教讲的世界末日。确实是麻烦事,很麻烦。我们今天所做的,把这桩事情当作我们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来办,知道干这个事情很不容易、很辛苦,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要不要做?还是要做,无论多少多大的代价都要付出。这个事情救亡图存,化解冲突,促进安定和平,有机会就要教,有机会就要参与,不能怕辛苦。教化众生再辛苦还是要教,不教怎么行?今天教化众生,人家并不领情,甚至於背后还要挖苦你,说你傻。傻也要干,不干,那就眼看这个社会加速度的崩溃。从哪里做起?从自己本身做起。本身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境界,打好自己的基础,基础就是十善业道,就是弟子规、三皈五戒,一定要把它做好。自己做不到,你就不能劝人,你劝人,你自己做到没有?自己做到才能劝人,人家才相信。自己要给社会做个好榜样,「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法』确实『甚深』,但是甚深之法,所谓是深入浅出,他才能听得懂,他才能理解。你自己有一分真诚爱心,一点私心都没有,这种诚挚就能感人;自己有私心、有欲望、有目的、有所希求,这就不行。要度众生先度自己,要教别人先教自己,一定要把自己教好。机会教育要认识,决定不能轻易放过。人是一个团体的生活,我们理想当中,全世界的人都是人,有什么差别?《弟子规》里头说,这是中国老祖宗代代相传的,「凡是人,皆须爱」,中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真诚的心爱护众生、帮助众生。
  今天世界的动乱,人人都有责任,一定要从自己本身做起,然后才从自己家庭,你影响到家庭,影响你的团体;在家人影响你的公司行号,出家人影响你的道场,影响你的同学、道友,你要做出好样子给人看,你这一生没有白过。无论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统统都具足自行化他的机缘,问题是你要认识,你要能掌握,你要能好好的去运用、去发挥。佛在经上常常教我们「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受持读诵是自行,为人演说是化他。受,我接受,十善业我接受,释迦牟尼佛给我的;三皈五戒我接受,接受要做到,要尽形寿的做到。我活一天我就要做到一天,这叫尽形寿,那叫持,就是保持。无论在什么环境,顺境逆境我都能保持,不会把它失掉。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一定跟佛的教诲相应,这才是真正的佛弟子,佛的好学生。我做出来就是表演,表演给人家看。
  《无量寿经》上讲得太好,他教导我们把口业摆在最前面,「善护口业,不讥他过」,为什么?最容易犯。最容易犯的就是说别人的过失,你看《无量寿经》上,口业太多太多,这是最重的一条,最容易犯的一条。看到别人过失不能说,现在哪个人没有过失?太多的过失,人人都有,回过头来看看自己也不少。所以真修行人看到别人过失,回光返照我有没有?有则改之,无则嘉勉,这就对了。怎么可以说人过失?
  说人过,《弟子规》上讲「即是恶」,这不是善事。「道人善,即是善」,你称赞别人,说人家的好事,这个好。所谓是隐恶扬善,这可以能够改善社会风气。人家造作的不善,我们可以包容;人家做的小善,我们来赞叹。常常处在这个环境里面,他良心会发现,你看我做多少坏事,人家都不讲我,做一点点好事就称赞我,良心发现,他就会改恶向善,这就是度了一个人回头。度别人回头先度自己,自己从今之后不再说人过失。
  口业里头不妄语,从今之后不骗人,不欺骗别人。不挑拨是非,两舌就是挑拨是非,在甲的面前说乙说你的坏话,在乙的面前说甲说你的坏话,让这两个人不和。这种事情有有意的、有无意的,有意的是罪,无意的是过失,所谓是有时候讲的「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所以言语不可以不谨慎。夫子教学四科,「言语」摆在第二,第一是德行,第二是言语,你就想他把说话看得多么重。会说话的人,你在这一生当中占很多便宜,很多人喜欢帮助你;不会说话的人吃很多亏,得不到人的帮助。人家看到你,远远的离开你,不敢接近你。为什么?你常常说话不负责任,常常在言语当中伤害别人。
  谚语有所谓「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懂得这个道理,不太容易上当。来挑拨的人,说是某人说你怎么怎么样。以前我们华藏图书馆的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