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第3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怎么能怪外面?
  真正会修的人,外面境界对他来说利益太大了。他要断贪瞋痴,贪爱怎么断?顺境里头断贪爱。你要去接触顺境,顺境把你贪爱引起来,你在这个时候提得起戒定慧的功夫。戒是勉强控制住自己不接触,定的功夫就更深一层,能够伏住,慧开了之后,化解了、没有了。佛法的修学,终极的目的是开智慧,所有一切都化解了;戒、定都是手段,都是过程,不是目的。你不真干怎么行?真干,根利的,几个月,二、三年就成功了;根钝一点的人,就不一定了,有人十年、八年,有人二十年、三十年。只要你真正,就像善导大师讲的,遇缘殊胜,这一生当中没有不成就的!确实在遇缘,这关系太大了!缘里面最重要的是善知识,真正好老师教给你,你自己要跟老师有缘,有缘什么?真相信,不怀疑,真的依教奉行,这才能成就。
  想想看我这三个老师,学生都多,成就的不多,这是什么原因?这就是尊师重道的程度不一样。印祖在《文钞》里头讲得好、讲得多,「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二分诚敬得二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我们统统跟老师学的这么多同学,每个人对老师诚敬不一样,所得的也不一样。老师是一个课堂教的,每个同学所得的都不一样,你要问这是什么原因?诚敬心你有几成,关系在此地!这不能不知道。这些都是你能看得见的,都是表面的,佛法讲这是缘。当然还有更深的,更深的是因,因是宿世,过去生所学的是这一生的根,因。过去生中没有认真修,这一生纵然遇到缘,不行,根不够深;过去生中有因,这一生遇到的善缘,成功了;过去生中有善根,这一生没有遇到善缘,也没有办法。因缘聚合,果德就现前。佛法对於一切法的解释透彻、清楚、明了,一点都不含糊。
  你说这么好的学问,今天居然没有人去学,多可惜。那时候章嘉大师给我选择这个行业,我也很喜欢,为什么?我有个使命感,现在这么多人误会,这么好的东西,必须要自己身体力行,给大家讲清楚、讲明白。讲清楚、讲明白,一定要自己做到,做不到,你讲,他不相信;自己先做到,讲的时候他才相信。像从前我对我的朋友、同事、同学,那时候我初学佛没多久,我给他们介绍佛法,不相信,半信半疑。现在跟我见面,态度完全不一样,「你对了!」站在一起,我年岁比他大,看起来他比我老,这就差很多了,体力、精神他都不如。为什么?一生没有离开烦恼。我们这一生没有离开戒定慧,这个生活陶冶出来的,果报当然不相同。好,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五三九卷)  2006/4/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539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净行品第十一」,偈颂第六大段第二小段,末后的两首偈,就是第十八、第十九。我们先把经文念一遍:
  【见无忧林。当愿众生。永离贪爱。不生忧怖。】
  『无忧林』,清凉大师有个小注,注解只有一句,「处之忘忧故」。实在讲处之忘忧,就是没有忧愁了;换句话说,没有烦恼,这是「无忧林」。无忧林在什么地方?印度有一种植物叫无忧树,就好像世尊示现证道在毕钵罗树下,以后这个树就称之为菩提树。从表法的意思上来讲,真正有道行的修行人,他所居住的地方必然是在教学;教学,学生一定是众多,里面有许多有成就的人。所以,古代的佛教的道场,规模大的称之为丛林,丛林就是无忧林。我们看到这一片森林非常的幽静,就引发菩萨的弘愿,『当愿众生,永离贪爱,不生忧怖』。怖是恐怖,由此可知,忧患、恐怖从哪儿生的?总离不开贪瞋痴,能够「永离贪爱」,忧患就不生,这是一定的道理。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场所,古今中外,一切忧怖都是生於贪瞋痴慢。所以这首偈是愿一切众生大彻大悟,人要不是彻悟,贪爱无法消除,这是烦恼根本的根本。
  世尊为众生说法,讲到众生的烦恼是无量无尽,四弘誓愿里面「烦恼无尽誓愿断」,太多了!把它归纳起来,讲八万四千,八万四千是归纳,这个数字不是虚说的,实实在在有八万四千头数。在教学,八万四千太多了,教学不便,再把它归纳为一百零八,叫百八烦恼,这就好说话了。我们现在通常的念珠是一百零八颗,为什么用一百零八颗?就是念念对治百八烦恼,取这个意思,这一百零八展开就是无尽的烦恼。
  可是教初学总是愈简单愈好,所以相宗入门的经典《百法明门论》,这是天亲菩萨做的,再把百八烦恼归纳为六个根本烦恼,二十个随烦恼,归纳为二十六条。确实这个对於初学来讲就方便太多了,尤其是六个根本烦恼,根本烦恼第一个就是贪,瞋、痴、慢、疑、恶见,这六个根本烦恼。把六个再归纳,归纳为三个,叫三毒,贪瞋痴;给诸位说,贪瞋痴三个再归纳,可以归纳为一个,那就是贪。所以贪爱是无量无边烦恼的根,当然不容易断。像一棵大树一样,这树是烦恼树,枝叶花果非常茂盛,根深蒂固。今天要叫你从根拔掉,不是真正觉悟的人,他能做到吗?
  佛是大慈大悲,佛也是从人修成的,怎么修的?就是把这个根拔掉了,修行头一个就是要治根,从根本下手,这就对了。从枝叶下手,那不知道是哪年哪月你才会有一点成就,从根本下手就快了。你要知道这个东西决定不是好东西,无始劫以来,我们堕在六道里头生死轮回,苦不堪言!什么原因造成的?就是贪爱,这不能不知道。我们真正用功,善知识指导我们,观察入微,你贪爱财,一定教你先把财舍掉;你贪爱色,一定先告诉你把色舍掉。治你自己的毛病习气,哪个最严重?名闻利养、财色名食睡哪一条最严重,从最严重的下手;把这个病治好了,其他的就好治了。每个人的习气、染污不相同,所以对治的方式当然也就不一样。不过一般来说,最严重的是财跟色,这是最严重的,染上这个,你就要知道,你这一生生死轮回决定超不出。
  要知道烦恼心,就是贪瞋痴慢疑恶见,这六个根本烦恼不能舍掉,这叫轮回心。无论做什么,就是诵经、念佛、拜佛也是造轮回业;心是轮回心,当然造的是轮回业。虽然学佛,只是在佛法里面种点善根,这一生不能成就;不但不能证果,连开悟都没有分。充其量你可以得一点禅定,世间禅定,有定没有慧,所以还是在六道里面,所谓长劫轮回。这个轮回不是短时间,是长时间的。那你要问,什么时候你才能脱离轮回?在佛法里讲,什么时候你把贪爱舍弃,那就恭喜你,贪爱舍弃你就能脱离轮回。再跟诸位讲,念佛,大家都希望这一生当中能够往生西方净土,贪爱不舍,能不能去?给诸位说,不能去。这个事实不能不知道。无论在家、出家,你不能放下,你就不能往生。
  带业,净宗法门是很特殊,常常讲带业往生,带业是带旧业,不带新业。新业是什么?现在造的,现在还在造,这个不行。旧业是过去造的,现在不造了,现在放下了,行;没学佛之前造的,学佛之后不造了,没有问题。学了佛之后,各人缘分不相同!这是善导大师常讲,四土三辈九品,总在遇缘不同。虽然出家,没有遇到善知识,没有闻到正法,还是轮回心造轮回业。闻到正法,遇到善知识了,依善知识教诲修行正法,过去所造的不善业能够把它舍掉,行,这都叫带业往生。我们今天讲舍,只是舍现行,烦恼的根断不掉!烦恼的根要是断掉,从内心里头舍尽,你就证阿罗汉果,不念佛也脱离六道轮回。可是还是要念佛,念佛有好处,生到西方不是生凡圣同居土,是生方便有余土,这就叫遇缘不同。
  学佛没有遇到善知识,没有闻到正法,没有把念头转过来,佛门里面常讲的转经。你看西藏的风俗,每个出家、在家的,拿个轮子叫转经轮。你著重那个转字,密宗有,显教也不例外。讲经说法从前的术语叫转法轮,著重在转,转是转变,转迷为悟,转恶为善,转贪瞋痴为戒定慧,转凡成圣,你得会转才行!你要不会转,你的经教就是白学了,你得不到受用,为什么?你离不开忧怖。忧怖在今天讲非常明显,忧是忧患,怖是恐怖。
  现在这个社会灾难很多,如果你们常常留意全世界传来的资讯,你就晓得每天有多少灾难发生。一些有智慧的人、有远见的人,告诉我们潜伏的危机,这是什么?众生共业的累积。为什么西方宗教讲末日,二000年有大灾难,为什么这个说法?细细去观察,不无道理。两千年前的社会,应该要算二千五百年以前,东方的社会是接受圣贤的教诲,民风淳朴,都懂得互相礼让,没有竞争,那叫太平盛世,中国一般读书人常常赞叹说「尧天舜日」,就是尧舜的时代,教育真正收到了效果。所以中国人自古以来常说,「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把教育看得比什么都重。古代为什么会那么好?就是教育摆在第一。
  可是春秋时代周室衰微,礼教逐渐变质了,这些福报大的,所谓诸侯,贪爱心生起来。总是想占别人的便宜,我们现在所讲的损人利己,扩充自己的版图,侵犯别人的领土。这个事情发生了,还不算严重,到战国就非常严重了。孔子生在春秋时代,孟子生在战国时代,距离我们现在二千五百年。这二千五百年当中,虽然历朝历代都重视礼教,重视伦理道德的教育;并没有把它放在第一位,但是非常重视,社会还保持一个长治久安的局面。但是每逢改朝换代,都是用战争的手段,所谓「成则为王,败则为寇」。一次的战乱,死伤的军民数字都很可怕,这样累积两千年,两千年算总帐。诸位一定要知道,你杀害的那些人他甘心吗?他情愿吗?不甘心、不情愿,那肯定就是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人与人之间结的怨恨。
  再第二个,人与一切众生结的怨恨,更凄惨!吃肉,跟众生结的怨恨,所谓弱肉强食,没错,你强它弱,你可以吃它;可是到来生,他强你弱,他要吃你。这些事情中国历史上有记载,历史上所记载的决定不是假的,不是事实决定不会记录在史书上。私人有些笔记小说这个可以,不见得可靠,正史一定是可靠的,《二十五史》里面记载的就很多,冤冤相报。你要晓得之后,你才知道这个事情可怕。所以世界末日、大灾难是什么?怨恨累积,累积了两千多年,它要爆发了。我们能不能叫这桩事情现在不爆发?行,只要众生回心向善,这个事情就能缓和,这种报复就会延后。那个报复的人是常常念著报复,可是你这个世间人很善良,不忍心下手。朝朝代代都崇尚伦理道德,就是缓和了。到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把伦理道德撇开不要了,好,这些冤孽报复的机会来了,就这么回事情。
  我们佛门有个非常著名的公案,佛家叫公案,一般人叫故事,是真的,不是假的,唐朝时候的悟达国师。我们在传记里面看到,他老人家是十世高僧,这不容易!一世一世他都得人身,不失人身,十世不失人身,修行不错!而且每一世他都出家,所以修行也是累世修成的,不是一生一世。第十世,道德学问不错,皇帝尊重他,拜他为老师,国师。皇帝供养老师一个沉香宝座,很名贵!你看看在香港的檀香,最好的沉香可能是论两计算的。现在不知道一两卖多少钱?一个宝座,你就可想它的贵重。悟达国师接受皇上送的宝座,傲慢心生起来了,感觉得自己很荣耀,天下哪个法师也比不上他。这一念傲慢心生起来,护法神离开了。守护神走了,冤亲债主生生世世在等,这个机会等到了。他就附上身,生了个人面疮,差点把命送掉。
  你就晓得,我们生生世世吃众生肉,结冤仇,或者得罪人、杀人,都有冤业。这些冤亲债主,累劫冤亲债主都在旁边等著,等机会来报复。这一生学佛,明理了,学得还不错,每天把自己修学的功德回向给冤亲债主,希望我们的怨结能够化解。当然化解的会很多,可是也有很多固执的,不饶你,那得慢慢来,多做好事、多积功德,才能化开。我们一心修行,他不再做障碍,不再找麻烦,让我们好好念佛往生净土。这是事实真相,每个人都有。
  怎样能够解冤释结,能够有很好的效果?一定断贪瞋痴慢,决定不能杀生、不能偷盗。《戒经》里面讲得很细,不但不能杀生,害人的念头不可以有。为什么?害人的念头、害众生的念头,你虽然没去杀他,你那个杀的心没有永离,你还有这个念头在。偷盗虽然没有,你还有占别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