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第4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经典外表上来看,他们是大阿罗汉,而实在他们全都是法身菩萨。如果克实而论,我们知道迦叶尊者久远劫就成佛了,示现声闻身,帮助释迦牟尼佛教化众生,宾头卢尊者也不例外。这是前面我们所看到垂形六道,身分不定,权实不定,形相不定,说法不定,常在人间。释迦牟尼佛怎么可能没有这个能力?他为什么要示现入般涅盘?
  《法华经》上讲得好,同样一个道理,所谓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早年李老师住在台中三十八年,在台中建台中莲社、慈光图书馆,开班教学。我到台中去的时候他已经在那里教了十年,我看到这些同学追随老师十年了,我非常羡慕,我如何能迎头赶上?老师虽然教了十年,实际上上课的时间并不长。老师在台中教学,跟大家讲经说法,一个星期两次,一次是两个小时,但是需要用台语翻译(闽南话翻译),所以实际上的时间只有一个小时。台中莲社每个星期讲一次,慈光图书馆每个星期讲一次,两次,另外还有一次教儒学,所以只有三次,一个星期只有三次。教儒学是两个小时,没有翻译的,那是对自己学生内部教学的,所以一个星期实际上教学是四个小时。
  我初到台中去,那个时候我心里就想能追得上。老师教学的时间一年大概四十五个星期,逢年过节他放假,所以一年大概四十五个星期,因此时间不长。我那个时候心里想如果我不要工作,以全部的时间来学习,我相信两年可以赶上他们十年,动这个念头。怎样把工作放下?那就想到章嘉大师劝我出家,我出家是章嘉大师劝勉的,我就动了这个念头,到第二年这个缘果然成熟了,我向李老师报告。李老师就问我为什么要出家?我就把这个道理向老师说明,我说老师在这里教十年了,我在这里有工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每天学习只有四个小时;如果我不需要工作,用出家人的身分好好的来学习,我一天至少可以学十个小时,两年就追上了。老师听了也点点头有道理,不无道理,这样才同意我出家。所以我出家没多久就又回到台中,不要工作了,不需要工作,两年真的追上了。
  我学的进度比他们快,台中的同学就问我:你是怎么学的?老师怎么教你的?我说:老师从来没有一次特别教我。上课的时候、讲经的时候,我们大家都在一起,从来没有说私下单独教过,一次都没有。我说:可能我比你们学得多一点,那就是我们学习的心态不相同。我们同学很多,这是经常在一起的,他说:怎么不同?我说:你们是台中人,你们的家在台中,老师常年在这边教学,你们今年学不会有明年,明年学不会有后年,有的是时间。我说:我跟你们不一样,我从外地来的,在台中没有根,所以我对於台中每一天的时间我都非常珍惜,我很认真的学习,为什么?不一定哪天我就没有这个缘,就得要离开,这个心态不一样。他们听了觉得也有道理。所以我比他们认真,我比他们精进,这与这一条就相应了。
  所以这举的《法华经》的例子好,如果佛常住在这世间,佛能住世几百年、几千年,佛的法运是一万二千年,人就不肯学佛了。第一个看到佛,你是神,你的寿命那么长,我们做不到,我们是凡夫,怎么能跟你学!第二个世间真的是福薄之人,不是不种善根,没有办法种善根,也就是虽然天天跟佛在一起,善根生不起来。下面的文就讲得很清楚,为什么生不起来?贫穷下贱的。贫穷是没有福报,下贱是没有地位,这样的人在世间多,占大多数。贪著五欲,还是追逐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现前的享受,你叫他种善根学佛。不要紧,佛常住在世间;就是我对台中人讲的,今年没有学好,还有明年,明年学不好,还有后年,有的是时间。懈怠、因循,这样就误了一生大事,他不肯精进。对於闻法他就摆在次要,追求五欲六尘、名闻利养就把它摆在第一位,这种心态学佛就非常非常困难,对佛法、对三宝诚敬心生不起来。
  佛菩萨、善知识示现灭度,这一灭度之后真的度很多人。大家一定想佛不在了,老师不在了,一定会想想我跟老师这么多年,他教了我些什么,我在他会下我学到些什么,就认真反省。就如同当年我追随章嘉大师,大师教我一个星期两个小时,星期天。因为我自己有工作,只有星期天去亲近他,他给我两个小时的时间,三年如一日。三年老师往生了,我就非常认真的反省,在他火化的那个场所搭个帐篷,我在帐篷住了三天。守在老师身边的人有十几个人,带头的是甘珠活佛,我们都是很熟的朋友,这都是章嘉大师的学生,他们在火化场住帐篷大概住了一个星期,我因为工作的关系,只请了三天假,住三天。认真的反省这三年大师教给我些什么,认真反省。
  因为老师在的时候疏忽了,用心不恳切,这一反省,让我接受了他老人家一向的教诲,而这个教诲是我完全疏忽掉的。因为我学佛是从哲学进去的,方老师带我,把佛经看作哲学,佛经哲学。是从这个角度进去,不是从宗教,所以对於经典的理论方法很羡慕,而对於戒律就很轻慢。虽然在老师面前不敢说话,可是老师肯定是看出来我有个很错误的观念,认为戒律跟中国古代的礼性质相同,是我们一般人的生活规范。
  生活规范的礼教,决定是因时、因地而不同。中国的古礼,三代就不一样,三代是夏商周,就不同。譬如从前在帝王时代最敬礼,人民、臣子见皇上那个礼是三跪九叩首,现代我们的礼,最敬礼是三鞠躬,怎么会一样?在佛法里面这些戒律,这戒律就跟礼一样,生活规范,三千年前,这时间不相同,我们这是三千年后;地区,那是印度的礼,古代印度的礼,那我们现在学它干什么?我们今天是二十一世纪的人。所以看看这个东西当作一种纪念,知道那个时候一般人民的生活状况,社会一些制度、风俗习惯,把它当作历史来看就好,现在怎么可以用?所以经律论,经论很重视,戒律完全没有想到那个东西要认真学习,没想到。
  大师很慈悲,每个星期我去看他,绝大多数我离开的时候他都会送我到门口,常常说一句话,「戒律很重要」。轻轻的说这么一句话,轻描淡写,三年当中听了我记得至少有三、五十遍,所以印象就很深,没有在意。大师往生了,我在帐篷里住三天,想想他老人家的教诲,立刻这个印象最深,马上就浮起来,讲这么多遍什么意思,难道真的很重要吗?这才把这桩事情重新思考,接受了。如果大师要是不往生,我永远不会接受佛家的戒律,「示灭生善恩」。
  老师离开世间的时候我真正重视这句话,完全接受它,这才认真看《藏经》里面戒律这部分。才知道世间法里面的礼,那是世间的,所以古今中外不相同,佛家的戒律它不是世间法,我想到这点,它是什么?它是凡圣的标准,凡圣标准超越空间、超越时间,我体会到这个意思。我们今天如果想超凡入圣,戒律就非常重要;如果不想超越六道,儒家的礼行。古今中外的礼我们要遵守,我们要懂得古人的,但是我们决定守现代的,我们不会守古时候的礼法。这个观念是一个很新的观念,让我接受了戒学。而戒学是根本,所以戒是佛身,教是佛言,禅是佛心,一而三,三而一,缺一条都不可以,这样我才重新再去学三皈五戒。所以他老人家要不走,我虽在他老人家面前受三皈五戒,形式,有名无实,这一走等於说一棒把我打醒了,跟这段的这个恩意思完全相同。
  所以佛在经上讲,这是一般常人,特别是今天的社会,我们看了就太明显,贪著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忆想是妄想,妄见就是见思烦恼。见烦恼里面,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思烦恼里面,思是思想,贪瞋痴慢疑。忆想妄见网中就是讲这十种烦恼,这是常人哪个没有!六道众生,就是到非想非非想处天,这个烦恼习气没有断!愈往上面去定功愈深,定功是把烦恼伏住,没断,而烦恼习气偶尔还起现行。
  所以生到非想非非想天,寿命八万大劫,寿命到了还会往下坠落,所谓是爬得高跌得重。爬到最高,无色界天,堕落下来,不是堕落到人间,肯定堕落在地狱,为什么?在那个境界里面他定功失掉的时候,他生瞋恚心、生疑惑心,毁谤圣贤。圣贤明明说的,佛菩萨明明说的,修行契入涅盘境界就不生不灭,为什么我现在已经到涅盘境界;他把四禅四空天当作涅盘,以为那个境界是不生不灭,为什么我今天还会堕落?可见得这是假的,这不是真的,这一念就是堕阿鼻地狱的因。所以在五逆罪里面,毁谤三宝、破和合僧这个罪是在阿鼻地狱,道理在此地,我们不能不知道。是他自己产生误会,并不是真正涅盘境界,那个境界跟涅盘相似,不是真的。涅盘是永恒不变,决不会退转的;四空天的境界会退,定功失掉他就会退,他是靠定功维持的,所以它不是长久的,它也属於无常。三界无常!
  这一句就是讲的六道众生。六道众生如果见如来常住不灭,这些学佛的人一定起傲慢心,自以为是佛的弟子,但是又不认真学习,懈怠、厌倦这是肯定的,所以就不会想到「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他想不到这些。认为我得人身很幸运,佛常住,什么时候学都可以,现在可以享受五欲之乐,到年岁大了再学不迟,佛常住,都有这种侥幸的心理。这个事情我遇到很多,以前有很多朋友,年岁比我大的,还有我父亲一辈的这些老人,我学佛之后也常常去看他们,他们也都点头:很好,出家学佛不错,很好。他说我现在还有工作,等我年岁老的时候再来学,没有几年他就过世了。黄泉路上无老少!他要等到他退休再去学,还没有退休他就过世了。纵然还有这个年岁,六、七十岁以后退休,确实精神体力都衰退了,很想学,精神体力不足,也就放弃了,这样的人我遇到很多很多。
  所以要知道,善知识、佛并不是常住世间,古来的祖师大德不到七十岁走的人很多,五、六十岁就走了。我们想想,这些都是示灭生善恩,让接受他教化的这些学生们,老师走了之后他真正知道难遭想,那要把老师所教的认真学习,勇猛精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所以老师一灭度,有很多学生证果了、成就了。给他很大的一个刺激,让他认真反省、检点、忏悔、改过自新。所以他生对我们有大恩,他走、他灭度对我们也是大恩。我对於章嘉大师感恩,他要不走,我不会有成就,顶多是把佛法当作哲学,当作世间一门学术来研究,体会不到佛陀教诲真实的义趣,体会不到。
  大师走了之后,隔了一年我认识李老师,李老师的年龄好像跟章嘉大师同年。我认识章嘉大师时他老人家是六十五岁,他是六十八岁走的。隔一年我认识李老师,李老师那一年七十岁,所以他们两个好像年龄顶多相差一、二岁。我就想到,这么大年岁不定什么时候走,中国古人讲,这是自古以来所谓是七十古来稀,「人生七十古来稀」,所以七十以后在一般人都讲风烛残年,随时会走。
  在中国古礼,这是李老师曾经给我们说过,「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七十岁以上的人不要留他在家里住,一晚都不要,万一在家里住,这一晚他过世走了,那你不是惹一身麻烦吗?七十岁就不留宿,可以请他吃饭。八十吃饭都不能请了,万一他吃一餐饭,噎住了,走了,还说你害了他,你在食物里头下毒。所以中国古礼说八十不留饭,那个不算失礼,七十不留宿。李老师这个话常讲,讲这个话我懂得他的意思,提醒我们做学生的,老师现在在世间这么大的年龄,不定什么时候走,要想学要认真、要努力,可不能把大好的光阴给耽误了,那就错了。
  我们李老师也算是慈悲,不错,他到九十七岁才走的,在台中的教学真的是三十八年。在台湾可以说他是最有成就的一个人,虽然福报不大,他是真的教。教学没有密集,因为他自己本身有工作,如果他要是把那些工作都辞掉专心教学,天天讲经,那就不得了!一个礼拜讲两次经,时间实在是太少。如果学生对老师、对自己所学的这个功课不生难遭之想,没有诚敬之心,那就没有成就。我们讲的是续佛慧命,为往圣继绝学这样的人才不能出来。
  所以佛在世常常讲,这个我们在许多经论里面都看到,释迦牟尼佛常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时时刻刻提醒我们。尤其在当时,世尊当年在世,早晚课念《无常经》。这个经《大藏经》里面有,好像我也看到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