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第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我常讲,修行最重要的是修心!心正,身哪有不正的道理?心清净,身哪有不清净的道理?心善良,身哪有不善良的道理?身心健康。可是你决定不能把外面垃圾装在心里头,那你的心就不善,你的心就不清净。我常讲,自己不能有恶念,只有善念,没有恶念;只有清净,没有污染。外面所有一切污染,我决定不把它放在自己心里头,把它放在自己心里头,我的心就变污染,就不清净了;心只要不清净、不善,就会感召这些灾祸,你就无法避免。这是眼前的利益。更深的利益,你不能提升你自己的境界,在十法界,在菩萨五十一个阶位上,你不能向上提升,这亏吃大了。
  所以,十善业是修行的基础,不但是修行的基础,而是在世间消灾免难,得到这一生清净美满的基础,你看它多重要!一切众生,狭义的是指六道,广义的是指十法界,这都是众生。为什么?没有觉悟,没有见性就是没有觉悟,没有觉悟的人哪有没过失的道理?所以中国古人讲,「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自己也不是圣贤,我们自己也有过失。「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不怕有过失,怕的是你不能改。改过就是修行,改过就是真功夫!这是我们现前要特别重视的,要重视改过。
  你看看经上所讲的,八万四千法门对治八万四千种过失。我们有悭贪的过失,要用布施来对治;我们有恶业的过失,我们用持戒来对治;我们有瞋恚的过失,我们要用忍辱来对治。看到别人的过失,可不能放在自己心上,那就错了。把别人的过失放在自己心上,放在自己口里,就增长自己的过失;不但你过失没消,你过失又增加了,这我们大错特错!
  我跟许多宗教往来,有人跟我说:法师,你是佛教的法师,我们佛门很多弟子对你的供养,你怎么可以把这些供养拿给外道?起分别心。因为他知道我对於其他宗教的慈善事业都赞助,无论是哪个宗教。赞助最多的是养老院、孤儿院、医院、学校,这都是好事情,他们很认真在办。学校里面,我送奖学金,医院里面我常常捐助医药费。就有人来问我:你为什么把佛门四众的供养拿去给外道?有时候他当面问我,我就问他,我说:我们佛教要不要办医院?要!我们佛教要不要办养老院?要!要不要办孤儿院?要!我说:你去办,我没有那么大的能力,那要很大一笔经费,还要人力、物力。我说我都做不到,你办,我尽心尽力来赞助你一点,我送你十万块钱,你十万块钱能办得了吗?办不了!现在别的宗教都在办了,那不等於我们自己办一样吗?他办,我送点钱捐助给他,等於像什么?开个公司我去投资。我捐个十万块钱医药费,这个医院是我投资了十万,你说行不行?是不是一定要我们自己办?一定要佛教办,别的宗教办都不行?分别执著太过分了!
  还有人因为知道我跟伊斯兰教往来,也是很密切的,也都是非常好的朋友。他们居然在《古兰经》里面翻出圣战,翻出这个东西。他说:这些,法师你怎么可以跟他往来?今天全世界需要的是安定和平,你说对不对?对!是要安定和平。那我们跟回教要不能够好好的相处,你还在经典里头挑三挑四,还跟他对立,这世界有没有和平?没有和平!《古兰经》我读过,里面是很多讲到圣战,但是你要了解他们的历史。他们这个教是怎么兴起的?
  穆罕默德那个时代,阿拉伯人确实处境非常困难,非常危险。四面八方都是敌视的,都是要把这个族群消灭掉,自自然然的,他就起来反抗,他要求生存。所以圣战是穆罕默德提出来抵抗侵略,保全这个国家民族,不是侵略别人的战争。而且经典上讲得很清楚,俘虏他已经放下武器,一定要善待他,不可以虐待,不可以歧视,这就是仁慈。所以你要了解那个时候他们的生活状况,为什么经典会有这些记载,这是不得已!过去中国跟日本八年战争,中国的战争就是圣战,保卫战,我们没有侵略日本人,是日本侵略中国,占领中国。
  学佛一定要开智慧,要明理,处处要为整个大局著想。不要斤斤计较,断章取义,那你是制造纠纷,制造对立,制造误会,会把这个问题陷得愈陷愈深。你有没有罪过?你自己要想一想,你说这些话,你要不要负因果责任?你看这些都看人的缺点,都看人的毛病,你的心已经坏了,你的思想已经变质,这不是学佛的人。学佛的人,你看看《八大人觉经》,这诸位常常念的,佛怎么教我?「不念旧恶,不憎恶人」,佛这个教诲你就违背了。你怎么还常常想他过去的错误?你不肯原谅他?你怎么对於作恶的人还那么瞋恨?你瞋恨,你跟他就结冤仇,结冤仇,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佛门里头哪有这种人?这不是佛的教诲。
  儒家也教给我们,「尘事不见」,也处处教我们学忍让,总是要把问题化解,不要把问题复杂化。所以许许多多来问的,都是似是而非,好像他满有道理,你再给他一分析,他一点道理都没有。教育,我常讲佛教是教育,所有一切宗教全是社会教育,一切宗教里面的圣人都是社会教育家。穆罕默德在世的时候,教化差不多将近二十七年的样子;耶稣在世的时候教学十三年,他被人害死了。都是从事於社会教育,而且都是以身作则,他自己本身做到了,他才能教人,人家才能服,才能跟他学习。
  在宗教里头,确实释迦牟尼佛教学最成功,时间最长,他教学四十九年。三十岁出来开始教学,舍弃王位,舍弃荣华富贵,过苦行僧的生活,这一点就叫人佩服,就叫人赞叹。又何况佛法大小乘教许多经典,佛都给我们讲,「怨亲平等」。为什么这么执著?为什么这样的分别?要晓得执著是六道轮回的根,执著不放下,出不了六道轮回,分别不放下,出不了十法界。放下执著,世出世间一切法再不执著了,这是阿罗汉,这就超越六道。但是虽不执著还有分别,分别心也没有,才能超越十法界。超越十法界就生到一真法界,《华严经》里面的华藏世界,净土里面这是极乐世界;极乐无异华藏,华藏不异极乐,是一不是二,生到诸佛的实报庄严土。到哪里去?你跟哪尊佛有缘,你就到哪里去,都是实报土,都是清净土,都是平等境界,我们不可以不知道。
  所以,不要把别人不善的东西放在我们自己心里,这是很大的错误。我们读李长者这一段开示,我们感触很深!就是自病已除,还要帮助别人。一定要把经典里面的道理要念通,然后落实在自己的生活,治自己的病,帮助别人。今天的社会需要和谐,动乱太过分了,天灾人祸太频繁。要能够化解,就是我常常讲的,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放下贪瞋痴慢,我自己的病治好了,我再帮助别人。要记住佛的教训,「不念旧恶,不憎恶人」,才能够做社会和平的工作。
  再看下面第二段,「释菩萨名者」,这是第二段释名。「名为智首,以明智能知根,权施法药」,明就是智,智就是明,明是明了、明白,所以明智你能知根。第一个知道自己的根性,其次,知道一切众生的根性,也知道现在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你知,明了,你才能够帮助他;你要是不知,不明了,你怎么帮助?你无法帮助他。帮助什么?下面讲,「权施法药」,这个权是善巧方便。药是比喻,你有对治的方法,你能够教化这些众生。今天这个世间人与人,这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一切都是以人为本。《弟子规》里讲,「凡是人,皆须爱」,这个话说得好。不同的国家都是人,不同族群也是人,不同宗教还是人,「凡是人,皆须爱」!爱,你就不会害他,爱,你就能够原谅他的过失,不念旧恶,不憎恶人,爱!
  法药,后面举了例子,「四摄,四无量,十波罗蜜,三十七助菩提分」,举了这么几个例子。「四摄法」就是前面我们讲的(摄是摄受)四种方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这四摄法。「四无量心」是慈悲喜舍,这个我们多次讲解。「十波罗蜜」,前面我们念过的,六波罗蜜后面再加上方便、愿、力、智。「三十七助菩提分」,也叫做三十七道品,大小乘统统都包括在其中。你看天台大师给我们讲三十七道品,藏教三十七道品,通教三十七道品,别教、圆教都讲三十七道品。所以,三十七道品就代表了一切佛法。
  「随病生起增多之处,而令服之,显发菩提无作之性,渐令依本,名为智首」,你看这个名号里头的含义,确实是以智为首。这就是一道清净,一道出离,智为首。智起了作用,这里头所说的四摄、四无量心、十波罗蜜、三十七道品,统统是智的作用。这个一展开就是八万四千法门,就是无量法门。无量法门叫权智,权智就是智慧起作用,权巧方便,众生有什么病,你就用什么方法。他要是贪悭,你就教他修布施;他要是造恶,你就教他持戒;他瞋恚很重,你就教他修忍辱;懈怠、懒散,你就教他修精进。你看看持戒、忍辱、精进是不是智慧?全都是智慧!对治一切众生的毛病。这就好比「应病与药」,你好好的教他,好好调伏他。
  教人也要观机,就好像大夫给人治病,你先要替他诊断,观机就是诊断。机是什么?有时间、有处所,有人、有事,你都要看清楚,时节因缘不妥当,这个药就不起作用。譬如他悭贪心很重,对於财富贪而无厌,自己有的,很小气,不肯布施,你要怎么帮助他?他一毛不拔。先要诱导他听经,慢慢听,听一段之后渐渐明白了,布施有好处。他不是喜欢财?原来财愈布施愈多,他心就动了,你才能跟他讲布施功德,劝他修布施波罗蜜。完全没有接触你就教他,太难太难了!那可不是容易事情。
  可是我的老师教我,我真是还没有接触过经典。老师见面头一天就叫我修布施,好在我的悭贪有,不是十分严重。我是个好学生,好学生就是听老师的教诲,老师教导我的,我不怀疑,我肯做。跟老师接触的时间虽然很短,老师眼睛很厉害,看出来了,所以一接触,就斩钉断铁直截了当就教我修布施。而且还教导我要认真去修六年,跟我说了六个字,「看得破,放得下」。我向他老人家请教,从哪里下手?布施,要叫我好好去做六年。我真听话,真的做六年!这个例子是特殊的例子,不是普通的,普通一定要用相当长的时间去诱导。这样子才能够把你的修德回归到性德,「渐令依本」,本是本性,回归到本性。这就是智首,智首名字从这里来的。
  下面说,「此是下方世界」,在表法里头讲这是下方。「明以施戒忍进定等(后面还有个慧)十波罗蜜门如地」,这像大地一样,十波罗蜜、四无量心好比是大地。地,「能生发一切白净之法」,大地能够生五谷杂粮,可以养这些众生。「白净」是比喻善,古时候印度把黑代表恶,白代表善,我们中国人习惯称善恶,印度人习惯称黑白。所以,白是善的意思,净是清净。这个大地,十波罗蜜、四无量心的大地,这个大地当然是心地,这个心地能生清净善法。
  所以「世界名颇黎」,我们现在称玻璃,古时候用这两个字。古时候实在讲没有玻璃,所以佛经上讲的玻璃是什么?我们今天讲水晶,透明的,完全透明的。「此是白色,如水精宝色」,七宝里面有玻璃,要晓得那个玻璃是水晶。「佛号梵智者」,八信位菩萨本尊的佛,本尊佛是梵智,所以他的名号是德首,你看他的佛,他的本尊,是梵智。「明心如大地,荷负万有,常安净故。梵者,净也」,梵是清净的意思。清净智慧,这是佛的德号,这个名号的意思是「明心如大地」。他还没有见性,虽没有见性,这是八信位的菩萨还没有见性,可是心相当清净。他的本尊佛是梵智,佛当然是明心见性,也就是他的老师。
  「荷负万有」,这个万有就是我们今天讲的一切众生;荷是荷担,担负起教化一切众生的使命。真正智慧人,在这个世间各行各业里面,他选择什么?选择教化众生。所以他这个位次,我们世间人讲老师!他是做老师的,他不会搞别的行业。你看释迦牟尼佛,他做个社会教育家,他不去做国王,他不去做将军,他选择老师这个行业,而且是义务的老师。释迦牟尼佛教学,没有收学费。学生跟他在一起,学习他的生活方式,统统是托钵,生活需求量很小。每天到外面去托一钵饭,三衣一钵,树下一宿,老师如此,学生亦如是。也有时期有这些国王大臣,把他们的别墅、花园拿来供养这个僧团,这个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