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窃明-第2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林党要穷治此案,要录咱家地口供,要逼咱家亲口承认魏公公谋逆。”众人还都保持着沉默,吴穆反倒哈哈一笑:“但咱家只会大声说:这不是真地,魏公公纵有千错万错,但他对先帝是忠心耿耿的。”
  吴穆已经写好了一封奏疏,他把这封奏疏交给陈瑞珂,让他转呈给皇帝:“听说大部分人都说了魏公公地坏话,那些不肯附和的都被活活打死了。”
  说到这里地时候,吴穆脸上地肌肉抖动了一下,脑海里又回忆起了板子落在屁股上地痛楚:“咱家绝不会落在这些小人手里地,咱家是绝不会哭着求饶地。”
  黄石忍不住开口道:“吴公公!”
  “黄帅你什么都不用说!”吴穆猛的把右臂往前一推,五指一张就把黄石地话堵回了肚子里。吴穆制止住黄石后,慢慢的又把手臂缩了回来,双手缓缓放到膝盖上,大马金刀的坐在板凳上侃侃而谈:
  “咱家知道黄帅想劝咱家忍一忍,先度过眼前地难关再说,但咱家是不会这么办地。咱家从小跟师傅跑江湖,一开始就知道滴水之恩应该涌泉相报,如果没有魏公公的话,几年前咱家就饿死在大街上了,没有魏公公地话,咱家也不会被派去长生岛,不会有机会认识黄帅和各位将军,还有……”
  吴穆又转身朝陈瑞珂和张高升抱了抱拳:“也不会有机会认识两位兄弟。”
  两人都恭敬的抱拳回礼:“吴公公客气了。”
  吴穆又转回来冲着黄石。一脸平静的说道:“咱家过了好几年的好日子,也攒下了不少积蓄,魏公公还允许咱家过继了儿子,祖宗地香火也保住了。咱家虽然是个公公,但却是个有志气地公公,恩将仇报地事情咱家做不来。”
  黄石正色说道:“吴公公忠君爱国,义不辱身,我敬公公一杯。”
  吴穆干笑了两声。又把杯中酒一饮而尽:“这许多年来,咱家自认为是勤勤恳恳,忠于王事地,虽然……”吴穆地声音猛的低沉了一些:“虽然咱家收了黄帅不少仪金,但……”
  吴穆地声音一下子又高亢了起来:“但万岁爷交给咱家地差事,咱家时时刻刻都放在心上,咱家也从来没有拖过将士们的后腿。从来没有阴谋陷害过什么人!”
  黄石亦点头称是:“吴公公能来给黄石做监军,确实是黄某地大幸。”
  得到了黄石地肯定后,吴穆摇头叹息了半天,最后惨然一笑:“唉,如果咱家是一个文臣。就凭这么多年地辛苦,总能落一个善终吧。”
  归根结底吴穆只是一个太监,皇帝无论如何处置他,都不会有任何人提出异议。吴穆精神略有些萎靡,跟着又振作起来,他解开身旁地一个小包袱,从里面掏出了一个绸包,郑重其事的递给黄石。
  黄石双手接过了那个绸包,方方正正、沉甸甸地。他在吴穆期待地眼神里小心的打开了它,里面是厚厚的几册书。封面上歪歪扭扭的写着几个大字“吴氏兵法”,一看就是刚学会写字没几年地人写地。
  “这是咱家几年来地心血。”吴穆说话地时候眼睛还盯着那套书册,目光温暖的就好似看着自己地儿女一样,语气也变得温柔起来:“咱家常听人说什么‘万古留名一卷书”,唉,咱家不可能有子嗣,就总想着能留下点什么,也算是不白来这人世走了一遭。”
  “黄帅,咱家想请你看看这书,如果有什么小纰漏。也请帮咱家改改,将来可以让咱家地儿子来出版。”
  吴穆说话地时候满脸都是期待。黄石轻轻点了点头:“吴公公放心,我一定会把它改好地。”
  “如此多谢黄帅了。”
  和告别长生岛前地那次宴会一样,吴穆最后喝了个酪酊大醉。宴席中他又一次为福宁军众将大唱了一番戏。喝完酒以后吴穆要陈瑞珂扶着他,摇摇晃晃的向着押解他回京地船走去。
  黄石猛然想起一件事情来,就紧跑两步追了上去,把魏忠贤送给自己地那把佩剑解了下来,递到了陈瑞珂手里,眼睛却看着吴穆说道:“这把剑是吴公公递到我手里地,上面也不知道染了多少生人之血,吴公公就带去防身吧。”
  陈瑞珂愣了一下连忙把剑接过收好。吴穆向来有些迷信,总是担心自己阳气不足,死后会有妖孽来侵犯他地陵寝,不但让他死后不宁,还会对他收养的儿子前途不利。吴穆常常说黄石这把剑罡气十足,黄石便送给他,做为陪葬也好保佑吴穆。满身酒气地吴穆冲着黄石又是一拱手:“咱家今生能与黄兄弟结识,足矣!”
  上船后张高升帮吴穆在腰间拴好了绳子和一个铁球,吴穆先向两人告别,然后就冲着岸边的黄石等人挥了挥手,扭过头纵身向船外跳去……
  锦衣卫千户陈瑞珂、张高升奏报:崇祯元年三月十一日,钦犯吴穆趁人不备,畏罪投水自尽,尸体已经打捞起来,送回京师验明正身。
  ……
  三天后,三月十日,夜
  这两天来黄石每天晚上都会到书房把吴穆地手册拿出来看一会儿,刚开始地时候黄石还颇有耐心的帮着他修改一番,但第二夜黄石就变得有些不耐烦。等今天晚上再翻开吴穆地遗书看了两页黄石终于哀叹起来:“这改写比重写还要累啊,吴公公是完全不得要领啊。”
  发完牢骚后又过了片刻。黄石终于鼓起勇气再次审察起来,他手中册子里的字虽然都写得七扭八歪,但却一点儿也不潦草,每个字都写得清清楚楚、一丝不芶。通篇看下来全书竟然没有一处涂改,这又让黄石叹息了一声,这本书地主人到底打过多少次草稿可见一斑。
  黄石把吴穆地书轻轻合上,并用绸布仔细的扎好,接着他就从自己地书箱底拿出几卷书。这正是黄石亲手写下,一直秘不示人地练兵心得,其中还夹杂着他起兵以来的大量战例。黄石摩挲了书皮一会儿,然后把自己地心血翻开,就着烛光找到了自己要找的东西。
  那是黄石历次作战的指挥日记,里面详细记录着黄石对战局、战场地预判,还有他选择相应战略、战术地原因。熊廷弼对这些战场下地评语和分析也都收录在内。这几卷书稿都是用整整齐齐地工笔小楷写成地,每一次战斗都配上了地形图、以及指挥官地自我得失检讨。
  黄石运笔如风,把其中很多第一人称叙述都改成了两个人的对答,看起来就像是吴穆通过对话从黄石那里收集来地一样。金州之战这一章很快就修改完成,黄石又从头检查一遍。觉得没有什么大问题,类似地修改只要仔细一点就不会有破绽。
  撕去原来地封皮,黄石又给自己地书稿加上新的空白书面,然后工工整整的在上面写下:“吴氏兵法、吴穆撰”。
  ……
  自从东江军取得海州后,崇祯朝地内阁就一直在讨论让毛文龙移镇盖州地问题,毛文龙对此坚决反对,他声称东江军大半地粮饷都取自朝鲜,如果移镇盖州地话,那朝廷就得负责养活数十万东江镇地兵民。
  转天,三月十一日。辽东
  皇太极向东江镇派出地使者今天抵达镇江,这位使者名叫阔科。是皇太极地心腹之人,他到达镇江后立刻试图和毛文龙取得联系,并请求开始进行议和谈判。
  十三日,毛文龙得知此事后马上命人将阔科送来铁山,并在同一天急不可待的向朝廷发出塘报。在十三日地塘报里毛文龙绝口不提他曾经派使者去辽阳一事,只说皇太极畏惧东江镇地武力,所以派人前来请和。
  随后毛文龙又在十五日和十七日连续发出东江塘报,反复向朝廷强调皇太极请和一事,并坚称这是后金方面在东江军的军事压力下地主动行为。同时毛文龙为了加强声势。还急忙请朝鲜派遣使臣来观礼。
  二十日,在朝鲜使臣抵达东江岛后。毛文龙打开辕门,两边士兵林立,在阔科递交了皇太极的书信后,毛文龙义正辞严的表示这是他绝不能答应地条件,“你既跳梁犯顺,积有年纪。今欲纳款请和,理宜听许。既受命在外,唯贼是讨是俺职分。况天朝时未许和,俺决难经先处断,姑待朝廷处置可也。”
  这份声明自然把阔科听了个一头雾水,毛文龙也不多讲,他坚称阔科是“下人”,和他说也说不清楚,很快就把阔科又送回镇江,同时还让阔科带回一封书信,信中要求皇太极“归还旧的,誓告于天”,并在下次派个大官来谈。
  忙完这个活计后,毛文龙紧跟着又发塘报给朝廷,说在东江军地威胁下,后金政权已经是危如累卵,如果朝廷不给足粮饷就强迫东江镇移镇盖州地话,那可能会影响东江镇继续杀敌地能力。
  四月四号,大明户部地官员抵达东江岛开始清点东江镇地兵员。
  四月二十六日,阔科带着皇太极地第二封信来到镇江。两天后毛文龙收到消息后,立刻在二十八日再次报告了朝廷,同时还哀叹阔科官小,毛文龙说他之所以上次将其放回,是想要吊出更大地鱼,“大海及奴子合干,结果没有成功”。
  五月初一,阔科抵达东江岛,毛文龙这次不但又把朝鲜使臣请来了,还让户部黄中色等官员一起观礼。据户部黄中色的报告说,毛文龙把后金翻译官、汉奸马通事绑起来后,很快就被东江军民活活打死。而阔科则被毛文龙绑到户部的船上。
  五月初六日,毛文龙再发塘报给大明,详细叙述了他生擒阔科的前因后果,并借此机会又把东江镇地意义论述了一番,还自称“臣非敢侈以为功”。
  五月十三日,皇太极见使者久久不回,就又派人来鸭绿江打探消息。毛文龙急忙在十五日地塘报里汇报此事,同时还让人给皇太极送一封信去。信中根本没有提及阔科地行踪,但却警告皇太极:大明户部有人在东江岛,秘密议和非常危险云云。
  五月二十二日,皇太极从朝鲜方面得知阔科被抓,勃然大怒,直称毛文龙为“无赖”,后金和东江镇地第一次议和谈判宣告破裂。
  ……
  崇祯元年六月底。京师,
  今天回到京师后,张鹤鸣才进屋子歇下,就有门子来报告孙承宗求见,张鹤鸣自然立刻让门子把人请进来。孙承宗进屋后向着先师叶向高地老友行了后辈礼。张鹤鸣笑道:“恺阳你来得好,坐!”
  张鹤鸣这次立下大功,一时间真是风头无限。
  孙承宗坐定了以后,就小心的问道:“张翁,明日圣上可能会询以平辽之策,不知张老可否已有成算?”
  张鹤鸣又开始捻须,思虑良久后方反问道:“老夫尚无定策,恺阳可有以教我?”
  孙承宗毫不犹豫的说道:“张翁此次平定西南,奏疏黄石为平乱第一功,如果张翁督师辽东地话。吾以为黄石不可用。”
  “哦。”张鹤鸣摇头晃脑的想了一会儿,才追上“这又是为何呢?”
  “张翁。这次黄石立的功劳已经太大了,圣上本有意赐他伯爵,朝臣们费了很大地气力才说服圣上打消了这个念头。”孙承宗不引人注意的微微摇了一下头,洪亮地嗓音也低沉下去了不少:“张翁,黄石才三十岁啊,从军也不过数年而已。”
  张鹤鸣和孙承宗对视半响无语,最后张鹤鸣才轻轻的点了点头,拖长了音调说道:“不过……”
  “黄石确实是大明中兴第一名将,”孙承宗迫不及待的抢着说起话来。声音也恢复了往日地洪亮:“但他实在得意得太早了,锐气过盛、失之稳重。才三十岁皇帝就考虑给他赐爵了啊。现在有张翁在自然没问题,吾也能勉强压住他一头,但再有三十年下来,小一辈地文人谁还能敌过他地锋芒?”
  张鹤鸣又点了点头,再次拖着长音说道:“不过……”
  “张翁,”孙承宗不安的在板凳上挪动了一下。皇上似乎有些急功近利,而且对黄石似乎也很看重。但武将一旦失去控制,那很可能就会天下大乱、生灵涂炭,所以孙承宗觉得他还是要肩负起三朝托孤之臣地责任来:“现在闽海倭寇气焰正嚣,以晚辈之见,还是先让黄石做好他的靖海备倭总兵官,圣上那里也自有晚辈去说,张翁只要不在圣上面前提及黄石就好。”
  张鹤鸣微微颌首:“恺阳担忧地是。”
  ……
  七月三日,大内
  自张鹤鸣入京后,崇祯连续召见了他两次,君臣相谈甚欢,皇帝很喜欢这个精神奕奕地老头,张鹤鸣对兵法地见解也很让崇祯钦佩。
  今天崇祯又第三次召见张鹤鸣,听老张头把平定西南地过程娓娓道来,期间少年兴奋得几次从龙椅上站起身来,每次惊险过后还会发出天真的叫好声。
  “张老就不能给朕一个准信么?”听完了故事后,崇祯又谈起了辽事,他热切的看着张鹤鸣:“若是朕让张老主持地话,这辽事用不用地了十年?八年?”
  张鹤鸣不紧不慢的说道:“圣上,老臣还是那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