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佛教入门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答摩而言,丝毫不起作用。天魔见到利诱威胁,都不能使得乔答摩改变企求成佛的初衷。最
后便使出了最恶毒的武器,派遣了他的三个女儿,以美色和情欲来破坏乔答摩的定力,他的
三个女儿,名叫渴爱(Trsna)、憎恶(Aroti)、贪欲(Raga),她们的肤色不同,媚态各异,均
能极其诱惑之能事。当这三个魔女出现之际,周围的森林,也呈现出一片美妙的景色,衬托
著三个姿色动人,音声柔美,能歌善舞的魔女,她们个个甜言蜜语地向乔答摩挑逗。可是,
却被乔答摩的神力,把她们变成了丑妇。在不净观的观照之下,最可爱的美女,也和墓场的
腐尸没有什么不同。毕竟,让他战胜了恶魔的种种武器,震撼了魔宫,使得天魔波旬潜形逃
走了。
    成佛之后的释迦菩萨,即被称为佛陀(Buddha,意为觉悟了的人),又被尊称为世尊、如
来、释迦牟尼或释尊(释迦族出身的圣者)等。
    佛陀的觉悟,究竟是什么呢?最主要的便是四圣谛和八正道。所谓四圣谛,便是遍及众
生界的苦恼,称为「苦谛」;这些苦恼的原因,称为「集谛」;若想解脱这些苦恼,便当断
绝苦脑的原因,称为「灭谛」;如何断绝苦恼的原因,则当修行正道,称为「道谛」。正道
的内容,共有八项,所以名为八正道。其实,佛陀的证道,即是证实了世间的忧、悲、生、
老、病、死、轮回等苦患,以及苦患的因由,灭除苦因的方法;灭除了苦因,便不再接受苦
果的生死,不生不死,即是永恒的、极乐的、真实的、绝对清净的涅盘(Nirvana)境界。

    鹿野苑初转法轮

    成道之后的佛陀,一切的龙(印度的Naga即是蛇形的神)、鸟等动物,都来向他献上
供物,他在初七日中,也未离开菩提树下,一边受用他在成道之后所得轻妙无可形容的法
乐,一边则在考虑:自己已经证得了难知难解的解脱之真理,这种寂静高深的真理,却唯有
贤者能够理解,应该向人宣说吗?一般的众生,只知耽欲、企欲、乐欲。像这样的世间道德
之构成的因果之连锁法则的缘起法,对于众生而言,最难理解。众生对于舍弃生的意志,征
服烦恼的欲望,走向解脱之道的教法,是不希望聆听的。如若将此教法说了出来,他人不能
理解的话,岂不唯生倦怠和对佛起嗔呢?
    他的这种考虑,确是世间的实际情况,但也正好是天魔之所喜欢的,所以天魔又来劝请
佛陀,既已成佛,应该立即进入无余涅盘,不要化度众生了。可是,佛陀不是逃避世间的
人,他是为了救济众生的轮回之苦而走到了成佛之路的人。
    因此,便开始了他的教化工作。据佛典中的记载,是应梵天之请,才使佛陀下了向人间
宣扬佛法的决心。
    请读者不必要求我来肯定或否定佛典之中类此的记载,是事实或寓意。站在宗教信仰的
立场,必然信为事实,而且在你信为事实的坚定信仰之中,自身也会体验到若干不可思议的
奇迹异象。假如你尚未入信的话,也不妨把它视作形象化或故事化了的寓意,以说明人类的
心绪,是在内外的矛盾之下,也有求取统一的要求。魔王代表了人类的丑恶面和烦恼相,梵
天代表了人类的善良面和清净相,这两幅众生相,均在佛陀的智慧照明之下,赤裸裸地显现
出来。
    佛陀在一念之间,下定了宣扬佛法的决心,而那一念便开出了世界史上的一大宗教的文
明。他最初教化的对象,便是伴他苦行六年,结果背弃而去的五位侍者,他们的名字是:阿
若憍陈如(Ajnata…kaundinya)、跋提(Bhaddiya)、婆波(vappa)、摩诃男(Mahanama)、阿说
示(Assaji)。这时候他们五人是在波罗奈斯(Varanasi)城附近的鹿野苑(Mrgadava)。如今该
地距离波罗奈斯市之北,从车站走去约十公里处,如叫萨尔奈特(Sarnath),自西元十三世
纪之后,经过回教徒及印度教徒的破坏,已面目全非,现在则再受到印度政府把它当作名胜
古迹而加以保护。
    佛陀到了鹿野苑,向这五人宣说了亲自所证的妙法,他们闻法之后,随即也证得了涅盘
境界。当然,他们的福德和智慧,无法和佛陀相比,所以证的是罗汉果(Arhat值得接受供
养恭敬的人)而不是佛果。这五位罗汉,初见佛陀前去,仍以不屑的态度相视,可是一看再
看之下,已发现佛陀的相貌威仪,高贵之中又充满了慈祥的吸引力,便身不由己地一齐跪拜
在佛陀的膝前,接受了佛陀的教法,成了佛陀座下最早的五位比丘(bhiksu破烦恼)弟子。
通常把这次说法,称为初转法轮。
    法轮(dharma…cakra),可以译作正法之轮。「轮」是一种兵器,也是印度传说之转轮圣
王的轮宝。据传说,当转轮圣王出世之时,轮宝自然出现在圣王之前,轮宝引导圣王转向全
世界,诸小国王,无不心悦诚服,故能兵不血刃而统一天下,实施轮王的仁政。这是古代印
度人向往天下和平的一种理想。释尊取作比喻,以亲自实证的佛法为轮宝,他以法中之王的
身分,转动正法之轮,行化天下,益利全世界的一切众生,并且,凡是法轮转动之处,一切
的邪恶思想,无不为其摧破。
    当佛陀以教法化度了五位比丘之时,便为佛教的主体奠定了最初的基础,此所谓佛教的
主体,即是构成佛教的三大要素,总称之为「三宝」:彻悟了宇宙人生之真理的释迦世尊
「佛宝」;佛所亲证的成佛之道,是「法宝」;依佛法修行的出家弟子们,是「僧宝」。
    这在佛教而言,极其重要,信仰佛教,必须是信仰佛法僧的三宝。信佛而不信法,那是
盲目的迷信,无从得到实际的利益;信佛与法而不信僧,那就没有接触佛法的机会,也没有
示范性的人格可学习模仿。尤其是在佛陀入灭之后,众生的信佛和学法,必须仰赖僧宝的传
授和引导;即使佛陀住世的时代,释尊为了强调僧宝的重要,也说他是佛陀,但他也在僧
中。可见,虽是佛陀,也是以僧中一员的立场,与众生接触教化,亦以平等的观念,参加僧
中生活。因此,信仰佛教,名为「归依三宝」。进入佛门之后的人,每天必修的功课,至少
要念:「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三遍。这是要求我们,时时不忘自己是三宝的弟子,应
当照著三宝的教训,作为待人接物的处世方针。

四、佛陀的教化工作

    传道的开始

    佛陀初转法轮,是在鹿野苑向五位苦行者,说了解脱法门,允许他们成为弟子,并称
「善来比丘」,他们便成了自然得戒的比丘弟子。在此五人之中,以阿若乔陈如的悟性最
快,听了佛陀的教法之后,随即证到了阿罗汉果,其他四人,也在不久之间,证了阿罗汉
果。
    度了五位比丘之后,接著又在波罗奈斯的近郊,开始了佛陀的公开教化。那是由于一位
出身高贵的青年,耶舍(yas'a)的从佛入道,他的亲友数十人,也加入了佛教的僧团。满慈
子(Purna…maitrayaniputra)、大迦旃延(Mahakatyayana)等人,也于先后舍离外道,进入
了佛法。他们在鹿野苑中,度过了第一个雨季的安居生活,也就是在五个月之后,包括几位
在家弟子,已达六十人之多。而且,佛教的僧团之中,固然欢迎高等阶级的婆罗门族,同时
也欢迎最下级的贱民出家。在听法之时的位次尊卑,是依出家的先后,不依在俗的种族阶
级,也不依年岁的老幼。
    可是,佛的教法,不限于佛陀来宣说,而是更盼佛的弟子们,将各自所闻所知所见的佛
教法门,向广大的人间社会,作普遍和深入的阐扬。故在第一个雨季的安居生活终了,佛陀
便对弟子们说:「比丘们!我已脱离了人天的一切束缚;你们也是一样。比丘们!为了许多
人们的幸福和利益,去游行吧。不要两个人走在一起。说出你们已闻的胜法,开示清净的生
活。若不闻法,就此死灭;若得闻法,虽为悟者,亦入于世。」
    因为这些比丘,几乎绝大多数,是婆罗门教的教徒出身,多已有了宗教知识和宗教经验
的基础,故在经过佛陀于五个月的时间,予以开导和训示之后,即能负起各别弘扬佛教的使
命。
    佛陀遣发了弟子们,分别到四方去传道之后,他自己则到了优娄频罗村(Uruvela…
senani),化度了拜火的外道优娄频罗迦叶(Uruvela…kassapa),和他的两个弟弟那提迦叶
(Nadi…kassapa)伽耶迦叶(Gaya…Kas'yapa),以及他们三人的弟子,共计一千人。
    根据佛典记载,释尊出家之后,尚未进入苦行林之前,曾去摩揭陀(Magadha)国,见了
频毗娑罗(Bimbisara)王,王愿以一半的国土赠送给释迦太子,劝他不要出家,但被婉拒
了,王即提出请求,希望释尊于成道之后,再来度他。因此,为了实践当时的诺言,佛陀于
化度三位迦叶之后,便率同他们到了摩揭陀国的国都王舍城(Rajagrha),住于城郊竹林里。
由于佛陀化度了当时颇负盛望的三迦叶,没有多久,对于佛陀的赞颂之声,便传遍了整个的
王舍城。国王闻悉释尊已经成道,立即赶到竹林之中,听佛陀说法,大为欢喜,并于第二
天,邀请佛陀以及一千多位比丘,进入王宫应供。城郊的那片竹林,为迦兰陀(Kalanda)长
者所有,也受佛陀的感化,把它奉献出来,王即在此竹林之中,为佛及僧,建造了僧房,这
是佛教史上第一所有名的大道场。

    舍利弗与目犍连和大迦叶

    当时有一位诡辩学派的大修行家删□耶(Sanjaya)外道,也住于摩揭陀国,有一天,他
的大弟子舍利弗(S'ariputra),在王舍城的街上托钵之时,见到了佛教的比丘阿说示,发现
了阿说示的仪态,是那样地明朗和愉快,使他呆住了。因而上前探问:「朋友啊!你的相貌
如此地明朗轻快,你的面色又是如此的澄澈明净。
    朋友啊!你是跟谁出家的呢?谁又是你的老师呢?你是遵奉著谁的教理呢?」
    阿说示的回答是很诚恳的:「我的老师是佛陀,但因我是初学新参,要我说明佛陀的教
理,实在很难。尽其所能,也只能理解到一个精要而已。」
    终于应了舍利弗的要求,阿说示即将使他能够如此明朗轻快的佛陀教义,作了扼要的说
明:「一切事物的发生皆有其原因,最胜者则教我们,如何地次第减除这事物及其发生的原
因。这是伟大的沙门(佛陀)教理。」
    舍利弗听了这种「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的佛法之后,立即悟到了佛法的中心思
想,是说一切事物唯从因缘所生,必以因缘而灭。这是他从未听过的宇宙人生的真理,所以
立即感到,他已找到了追求已久的东西,仅此两句,已使他非常受用了。因此他对阿说示
说:「教理仅是如此的简单,你已因此而进入了没有苦恼的状态。这种状态是多少万世也不
易见到的。」
    当时在删□耶外道座下的优秀学者,除了舍利弗,尚有一位摩诃目犍连
(Mahamaudgalyayana)。此人由于目连救母的故事,一再地被中国民间用各种方式普遍地流
传。因此,在中国民间,已是家谕户晓的传奇的佛教人物。实际上大目犍连是他的姓,名叫
拘律陀(Kolita)。他在投师之后的七日之间,便尽得删□耶的一切学问,虽被提升为教授,
领导二百五十人,但仍未能解脱生死之苦趣,所以和同门的舍利弗相约,不论谁先得到善
师,均当互相启告。故当舍利弗由阿说示处,得到佛陀所示「诸法无我」的缘生思想之后,
便告诉了他。于是和舍利弗各自率领了二百五十人,归投到王舍城外竹林精舍的佛陀座下。
历经一个月的修行,即证了阿罗汉果。
    后来,舍利弗是佛家弟子中的智慧第一,大目犍连是神通第一,乃是初期佛教教团之
中,最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两大弟子。
    在佛灭之后,继续领导教团,召集长老会议,整理编集佛陀遗教的大功臣,则为佛陀座
下苦行第一的摩诃迦叶(Mahakas'yapa)。此人在未曾遇佛之前,早已出家修行。虽曾结婚
十二年,却与妻子相约,共修净行,不好五欲之乐,一旦父母谢世,便剃发出家了。后来在
王舍城至那荼村之间的多子塔处(Bahuputraka…caitya),遇到了佛陀,听了佛的开示,这位
自负而已受到王舍城的许多人所敬仰的大迦叶,便投入了佛教的僧团,八天之后,即证了阿
罗汉果。他一生不用好的衣著,不受美食,少欲知足,常修苦行。
    我们在佛经中,常见的所谓「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的佛教僧团,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