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成长11-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希望永远也不要离开这个田园牧歌、得天独厚的家乡。多么幸运的女孩啊,我拥有最好的两个世界!但是,不是任何事情都这么如诗如画。妈妈,感谢上帝给她智慧,知道来中国是教育我人生课程的好机会。妈妈经常跟我讲起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农村生产队,作为一个下乡插队知识青年的艰难,讲起留在乡下的农民朋友。所以,她的一个插队时的朋友组织了一次乡下两日游,探访她们各自的生产队,安慰一下她们的旧日情怀。    
    一个微风吹拂的清晨,我们九个人塞在一辆小旅行车里,“轰隆轰隆”开进农村。在到达的第一个村子,我得到一个新鲜的经验——一个真正的农村送葬仪式,放着鞭炮。当送葬队伍吹吹打打走过街道的时候,我们参观了当地的卫生站。    
    我早就知道,中国乡下的医疗状况很差,但是现实还是让我很震惊。药房严重缺药,设备破破烂烂,到处都有碎玻璃。手术室更吓人,床很不干净,粗糙、暗淡无光,仪器陈旧得好像是文革时期留下来的。水池锈上了脏东西,虫蛀了的木床让我想起一个呼啸而来的魔鬼。看着简陋的、带着褪色皮架的分娩床,我想我宁可死了也不愿意在这么不卫生的条件下动手术。    
    但是,这就是村民们拥有的全部,是他们所知道的世界上的全部,而且,他们接受了。我心里充满了对医疗条件的悲哀和对中国农民的钦佩。我只希望可以把美国朋友们和好多自私自利的小孩带到这里来,让他们看看那么多人的生存现实。我想起自己做义工的圣彼得医院,严格的洁净、最现代的技术,老天太厚爱我了。我暗自许诺,即使不能成为一名医生,我也会到中国来,尽我所能帮助农民。我不能只顾自己舒舒服服地活着,漠不关心别人的痛苦。    
    剩下的旅程里,这样的想像折磨着我。以前,我曾经因为一点小毛病、小伤口、头痛、擦伤就抱怨个不停,现在想起来非常惭愧。即使明天是夏季最热的一天,我也尽力不发牢骚。    
    但是,就算想到农民在烈日下耕作,也制止不了我在跋涉了几英里以后的完全崩溃。我就是走不动了,然后开始哭。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高温,我真的要中暑晕倒了。妈妈紧张得要命,拦住一辆拖拉机,冲向最近的一个小镇。她在那里给我做了一个最讨厌的中暑治疗。喝下讨厌的、苦苦的中药和整整一加仑冰水,很快,我活过来了。可怜的妈妈深怕我有什么意外,吓得半死。    
    回到雅安之前,我们还有一项任务,就是去探望一个特殊的家庭。妈妈的朋友——一个中学老师,以前对我说起过一个她最喜欢的学生,他父亲因车祸瘫痪了,母亲加班工作也被制茶机器弄断了手。一个非常出色的学生,现在却是家里惟一的劳力。我觉得这太糟糕了,他和我年龄差不多,在他前面应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我跟妈妈说,以她觉得合适的方式帮助他们吧。    
    我开始反省自己有多幸运,有一个多好的家庭条件,不用担心要辍学去担起家庭的重任。然后,我为命运的不公而愤怒,把这样的厄运降临在这样的好人身上。与此同时,我也明白,这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不公平的,永远都是这样。我们必须生活在现实之中,但是我们不一定要听从命运的摆布,我们可以用自己的努力、信念、希望去改变命运。    
    返回美国的时候到了。坐在飞机上,我觉得前所未有的沉重。是的,我会想念那些好吃的、购物中心、亲戚朋友。但更重要的是,我觉得留下了等待完成的工作。因为仅仅观看农村的条件是不能改变什么的,某一天,我还会回来的,我知道。只有时间横亘在我与目标之间。


第五章老爸评论:黄色的脸

    Kate有很强烈的中国文化情结。她看了许多关于中国的书,对中国朝代的了解恐怕不少于中国同龄人。她喜欢中餐、中国工艺品和服装,对旗袍情有独钟。你也许奇怪,谁会不喜欢中餐呢?许多华裔美国孩子就不喜欢中餐,他们喜欢垃圾食品,如汉堡包、比萨饼。Kate在家讲四川话,也可以讲普通话。她喜欢中国音乐,收集了盛中国、俞丽拿、汤宝娣的《梁祝》CD。她穿着中国旗袍竞选华州美少女,她按中国传统叫“叔叔”、“阿姨”。    
    美国是个多元文化的移民国家,这里不要求你放弃自己的民族文化,而是需要你贡献自己的民族文化。这一点恐怕为傲慢的三K党员或个别自卑的华裔所不同意。华裔后代,如同阿拉伯裔和犹太裔的后代们,在这里学会和谐相处,建设一个多元文化的社区。    
    华裔孩子们会不同程度地寻找自己的来源。小说《根》的作者、美国黑人作家亚历克斯•;哈里说:“所有的人们都有一个发自骨髓的呼喊,想知道自己的民族传统。想知道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没有这个根基,就如同水上浮萍、天涯游子。无论我们成就何等伟业,无法摆脱的孤独将伴随我们。”    
    Kate生在中国,长在星条旗下,5岁来到美国,她怎么看待自己的文化身份呢?下面是她近期写的一篇文章,表达了自己的内心历程。我把它翻译如下:    
    当我5岁来到美国时,我让自己相信:一个华裔移民在美国的幸福就是汇入主流社会。我是非常成功的,除了我的黄脸蛋。我取了英文名字,吃比萨饼,看卡通片。当然我还是华人。身为华人,无非意味着我没有艾德娜婶母做好吃的点心,没有像嬉皮士一样发酷的父母。    
    其实,我根本不认识中国的七姑八姨,而且我的父母太古板。在我追求融入美国社会的过程中,我拒绝认同父母那些悲剧性的经历,作茧自缚地陷入良心平安的无知之中。我压下任何把自己和中国联系在一起的潜意识,因为我想成为一个完全的美国人。然而,这种渴望没有消失,时常在我的心中掀起涟漪。    
    当我进入少女时代,这种悬念变得挥之不去。如许多美国人一样,我因为无法给自己定位而挣扎,我这个美国苹果派困惑了。我不知道怎样平息这个挣扎,直到我读到了亚历克斯•;哈里的挣扎。我终于理解,“发自骨髓的呼喊”和“无法摆脱的孤独”产生于我对民族文化的无知之中。    
    我是哪一种人类?如同一个被收养的孩子渴望发现她的生母,我想发现自己的民族,它藏在过去、藏在我的家庭生命和许许多多多的华人之中。我不断地询问父母,阅读大量的中国历史和文学。我现在理解了为什么我爸爸在文革中被迫失学;为什么他的父亲在文革会被迫自杀;为什么我的妈妈会被送到农村接受再教育;为什么她的母亲会被送到乡下去劳动改造。理解这些悲剧使我知道自己的独特性,我的文化继承的重要性。它们不再是环绕我心中的幽灵,而是力量,这力量造就了我的今天。我的传统不是羞耻而是光彩。    
    我的文化意识让中华在我心中活起来了。当我再次去到中国时,我不再是一个花钱的美国旅游者,而是中国人群中的一员。我访问了乡下,活在现实之中,续上了我的中华文化,我的归依。我现在为自己的文化传统感到极其骄傲,它给了我双倍的未来。    
    我珍惜学习,比起中国学生来,我有自由的课堂讨论、先进的设备和免费的高中教育;我珍惜物质,因为我有了中国农民世世代代都没法得到的东西;我珍惜生命,因为我的家庭中有人和许多中国人一样曾经因为艰难而早逝。我要实现作为一个华裔美国人的潜力,去建设中美之间了解的桥梁。我不再是一个怀有偏见、失去方向的孩子,我是一个了解自己、决心坚定的年轻女性。    
    我爱自己的中国文化。中国文化、人民和历史——他们是我的文化、我的人民、我的历史。美国是我的收养母亲,把我养大,中国是我的生身母亲,她总是在笑看我。通过增加我的美国经历,深入了解我的中华文化,我希望多彩的将来和伟大的方向让自己的人生更丰富。    
    看到Kate这篇文章,让我想起以前送她学中文的曲折,她对中文没兴趣,十年下来不能读不能写,中国文学作品是看英文版的。现在,Kate说以后到了大学要修中文课,一定做到会读、会写。    
    现在她回到中国,总是收集父母两家的历史资料,外公和奶奶都愿意在去世后把家里的老照片留给她保存。她还希望回到爸爸老家,把家谱找到,复制一份带到美国。我和她约定,从现在起保存家庭历史资料,照片呀、文件呀,编写家史,她把这些资料转交给下一代。几百年过去了,后代们能够知道我们来美国前是在什么地方住,我们在美国最初所经历的生活。是呀,Kate有一天会当外婆、奶奶的,孙子们读着这本书,知道美国的外婆原来也有过中国外婆、奶奶。    
    2002年夏天回中国时,我们制定了一个计划,就是了解四川农村的医疗状况,看看Kate能够做些什么来帮助农民。譬如,能否动员美国医学院的学生到中国农村去做义务医生,就像当年的赤脚医生,或申请盖茨或爱伦基金资助中国农村医疗,改善农村的缺医少药的状况。    
    Kate对雅安的农村和城市医院做了调查。中国农村医疗状况已经唤起她的同情和良知,她没法只顾自己舒适地生活还能做到心安理得。我希望她有良知,关心弱势群体和社会公益,而不是做只顾自己的知识精英。    
    做过美国副总统的尼尔逊•;洛克菲勒可以说是有钱又有势,他说,我们有幸得到了大一点的画布,多一点颜料,对我们的期待也就多一些。多一份权利,多一份责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