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末枭雄-第1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每当官方遇上战争或者其他大事需要用钱的时候,就会向民间摊派,比如说明朝的辽饷!而更多的则是直接向地方士绅富商摊派,比如说林哲之前就没少干这事。

在湖州府的时候,急需经费维持的余胜军可是向当地的士绅富商进行了多次摊派,当时搞的很多人对林哲相当不满。

只是这种不满在当初林成庭的太平军攻克广德、长兴两县,兵临湖州府城的时候就是彻底消失了,为何?

因为当初太平军攻克广德和长兴的时候,几乎把当地的士绅富商挨个屠杀了精光,把湖州府的其他士绅富商们吓了个半死,而这个时候他们才知道了余胜军是多么的重要,失去了余胜军的庇护他们连身家性命都无法保全。

以至于1854年林哲率领余胜军主力东进救援苏州的时候,诸多湖州当地的官员以及士绅商人都出言挽留,甚至还主动捐钱捐粮!

由此可见,官方向民间,尤其是民间的上层士绅、富商伸手要钱是有着久远传统的!

但是向这些人正儿八经的借钱,甚至还需要支付利息,这种事在中国数千年历史里就没怎么见过,要知道帝制时代的中国和欧洲的封建国家是不同的。

在中国。有一句话,叫做‘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简单来说这天下的所有土地,都是天子的,天下的所有人民。都是天子的臣民。

可不是欧洲封建小国的国王,竟然还会发生向臣下借钱这种事。

而现在林哲搞的债卷竟然是要借钱。而且还说要给利息,先不说此时会不会影响帝国威仪,而且齐宣浩更担心的是,官家如果不用强硬的手段进行摊派,那些士绅富商有几个会来主动购买这些债券啊。

如果这些债卷卖不出去的话,到时候不是白搞了吗?

对于齐宣浩的担心,林哲也是没有给他太多压力,林哲也是知道想要民间资本顺利接受国债这项新生事务,最关键的还是要建立初步的政府信用。

而中国历朝历代。官府的信用几乎都是等于零的,也许用强制的手段可以让老百姓把钱拿出来给官府,还要让他们相信官府以后会把钱加上利息还给他们,他们定然是不信的。

面对这种现状,林哲道:“先慢慢来,那些五年期,十年期的发行不出去也不要紧。先主推那些一年期,两年,三年期的这些!”

国债要想顺利发行,就得让国债在民间保持良好的信誉,所以首先主打一批一年期的,尽管到时候购买的人也不会多。但是等一年以后这些购买一年期国债的人顺利拿回了本金和利息,那么就会有其他人跟进的。

而这些跟进到人也不会是什么普通人,而是那些银行,钱庄等各种形式的金融机构!

为什么?因为国债的年利息最高者,也就是十年期国债其年利息达到百分之八!

也许百分之八的收益率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是个非常小的数字,这投入一千圆的话,一年也不过八十块的利息。这对于诸多人来说完全瞧不上眼。

但是对于金融机构而言,这百分之八的年收益足以让他们调动诸多资金进行投资了!

这些金融机构,不管是钱庄还是银行,他们都有着大量的囤积资金,这收存款进来的资金是不能一直放着的,这样会亏死他们,他们是要把这些存款发放出去,一般都是借贷给商行企业为主。

比如说上海的金融业非常的活跃,金融行业的大量资金都通过借贷的方式投入到了生丝相关产业,比如说缫丝厂要收购蚕茧才能够开工缫丝,人收购蚕茧可是一笔极大的开支,由于生丝是属于奢侈品的一类,不管是成品生丝还是蚕茧都是价格极为高昂,每当蚕茧上市的时候,一家普通的缫丝厂都需要花费巨资收购蚕茧,而花费的资金甚至有可能超过他们的自身资产。

换句话说,绝大部分的缫丝厂都很难凭借自身的流动资金完成蚕茧的收购以及生产任务,支撑到把生丝出售后。

甚至有些规模较大的缫丝厂为了保证蚕茧的稳定来源,往往是到湖州等蚕茧产地去和当地的商行或者干脆是和农户签订预购合同,如此一来就会在生产货源上挤压庞大的资金。

而这个时候,各种金融机构的作用就凸显了出来,传统的钱庄,那些洋人的银行,新成立的民资银行每年都会贷给缫丝厂大量的资金,用于维持他们的正常收购蚕茧,生产,而缫丝厂产出了生丝贩卖后,再把贷款换上,到了明年就继续这一步骤。

由此形成了一个最基本金融行业和生丝行业之间的连接纽带!

而借贷给这些实业,风险高,而且金融行业自身的竞争也非常大,年利率是一年一年的降,尤其是皇家银行成立后,由于开遍帝国的主要城市,接受的存款规模极为庞大,同时皇室产业也不是什么纯粹的商业机构,而是还具有引领国内工商业发展的责任。

皇家银行就被林哲亲自要求,扶持机器、生丝等为代表的工商业,由此皇家银行提供给企业的贷款利息上往往会比其他钱庄,洋人的银行要低一些。

如果只是利息低了不算什么,更关键是皇家银行的分行开遍全国,中华帝国的控制区内,几乎是每座县城都有他们的分行,这些皇家银行的工作人员往往是跟着中华军的脚步前进,前脚中华军刚打下某个城市,不用几天时间皇家银行的分行就在当地开门营业了,一开始这只是为了服务于军方以及官方而已,因为军人的薪资以及官员的薪资还有其他财物来往都是通过皇家银行进行的,如果皇家银行的分行不及时跟进的话,根本无法有效满足这种需求。

而广开分行,同时作为国库代存,官员已经军人的薪资开户银行,也就造成了皇家银行吸纳的存款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

十一月份为止,皇家银行累计吸纳了高达五千多万的存款,这对于当代来说是一个极为恐怖的数字,要知道1857年度中华帝国的税收也不过四千多万而已,甚至还没有皇家银行的存款多。

但是能够有这么多存款也是有理由的,帝国数以十万计的军人和官员的薪资账户都在皇家银行呢,不是每个人都会在工资一到账就立马提现走的!

除了这些国家公务员以及军人的薪资存款外,还有更重要的一项,那就是国税代理业务,换句话说就是皇家银行承担了国家所有税收的收支。

从国家税收,再把这些钱支付出去,很多时候都是皇家银行的内部转账,也就是这些钱还留在皇家银行内。

吸纳了这么多存款,皇家银行可不是那些古老的钱庄不用给储户利息的,虽然说利息远远不如后来那么高,但是平均下来年利率也是有百分之一左右的。

如果不把这些存款借贷出去,光光是给储户的利息就足以让皇家银行直接破产了!

存款充足的皇家银行,用较低的利率大量贷款给国内的工商业,而其他钱庄要想和皇家银行进行竞争的话,就必须同样的降低利率。

而这对于许多外资银行、钱庄来说很难受!

如果有一个年利率远超过普通贷款,同时更关键的是,这些国债的基数非常大,就算你购买个几千万人家财务部也招收。

如果你用一千银元投资的话,年利率百分之五十都嫌少,但是如果你用几万几十万去投资的话,年利率有个百分之十几就得偷笑了,如果你用几百万几千万去投资,如果能够做到平均年利率百分之十以上,后世的巴尔菲特都得拜你为师!

资金的规模越大,实际上越难进行资本运作,一般超过几千万甚至几亿两的资本运作,能够有百分之五的利率就得偷笑了,即便几个点的利率,那收益也是数以百万甚至千万计的。

基于这些资本特性,帝国的国债要想顺利发行,实际上并不能指望普通的富商以及士绅们购买,你得指望着这些金融资本机构去购买,因为也只有他们才有实力购入数百万甚至数千万之多。

因此一旦解决了国债的信用问题,后续国债的发行不会是什么太大的问题!

但问题的关键是,这国债现在没信用啊,别说区区国债了,就连中华帝国本身在普通老百姓中,其信用也是几乎等于零的。

绝对不会出现林哲振臂一呼,然后就有无数人哭着喊着掏钱购买国债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p

第两百四十一章 战略之争

国债的发行对于帝国财政来说,虽然有着比较好的前景,但是短时间内还是难以提供太多的帮助。

因此1858年度的财政预算中,依旧是以八千八百万的税收为基础而制定的!

而支出预算上,由于军方的态度实在太坚决,同时林哲也是默许了军方上保持强硬的态度,所以尽管内阁总理大臣毕余同为首的文官集体反对并表示了不满,但是依旧无法让军方退步太多!

最后内阁进行了多次部议后,面对军方的强硬要求,不得不大幅度答应了军方的财政预算要求,不过他们同时也是相应提高了1858年度的财政支出预算,达到了九千万之巨,和财政收入预算相比,多出了两百万的赤字,至于到时候如何解决这两百万的赤字,财务部那边的官员还不知道要凑白多少白发呢。

最后按照统帅部和内阁方面议定的1858年度财政支出预算中,皇家陆军、皇家海军、协防军三支正规军事力量的预算为六千六百万银圆。

占据总支出预算九千万的百分之七十三,比起1857年的军费预算比例还要高三个百分点。

支出预算中最大的困难,即军费比例解决后,很快内阁、统帅部、督察院、**院这帝国的四大权力机构进行了联合部议,十余名部堂文官和多名高级将领联合签署了1858年财政年预算案,并提交平仁堂请天子御笔亲批。

次日,林哲用朱笔在该预算案做出批示,批示相当简单,只有一个字:‘准’!

如此一个简单的‘准’字,就已经表示该预算案正式获得天子的恩准,稍候财务部就会根据这份预算案进行下一年度的财政预算工作。

这份预算案中,军费就占据了百分之七十二,而剩下的百分之二十七,即两千四百三十万的预算由内阁各部门。督察院,宫务厅,**院分配,对于其中他们又怎么争夺这两千多万的预算就和军方没有什么关系了。

现在的军方上下洋溢着一片喜庆中,这可是六千六百万的军费预算啊,比今年的两倍还要多,而如何用这一批钱。军方的头头脑脑们是进行了诸多会议。

就连在前线的施清瑄、徐言青、沈驰云等诸多将领虽然无法亲自回南京主持该事,但是一个个都是和南京频繁通信。通过属性发出自己的意见!

不过这些高级将领虽然说一个个在外人面前都是骄横无比,但在军方内部,这又是一个等级更加森严的地方!

而如此使用具体的使用这一批军费,实际上前线的实权将领无权决定,统帅部的诸多部门也没有权利做出决定,能够做出这一决定的乃是一个军方内不太起眼的部门,即联合参谋部之战略司!

如果说联合参谋部的作战司就是负责制定各项重大会战的实权部门,那么这个同样汇集了海陆两军最精锐人才的战略司,那么就是肩负着中华军未来之战略发展。整个帝国今后战略走向的部门。

期内任职的校尉军官都是军方最优秀的人才,大多数还是海陆两大军校的兼职教官!

在1858财政年预算案通过统帅部、内阁、督察院、**院联合组成的文武部议,并获得天子朱批得以施行后,联合参谋部之战略司的司长陈安旭就是加班加点,战略司要根据帝国如今的战略环境,制定下一年度的乃是后续两三年的战略规划。

同时根据这些战略规划制定军队的扩编、训练计划!

军队的扩编和打仗之间的关系,并不是说先扩编了军队。然后再去选定目标,而是先选定了目标,然后再针对性的一一解决问题,看看需要多少的兵力,需要提前准备多少大炮枪支以及弹药,要准备多少粮食豆料等。需要向民间征集多少牲口,需要动员多少民夫输送军需,而这些民夫的口粮又需要多少,怎么解决!

这些事情是一样一样的来,严格上来说,后续诸多事和战略司没什么关系!

但是为什么说战略司重要呢?因为要执行什么战略是它提出的,而后续作战司以及其他军方的部门才能够根据这些计划制定一项一项详细计划。并一一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

战略司肩负如此重任,身为司长的陈安旭上校背负的责任是相当的大!

而且每天都有诸多军方大佬的书信送到他手上来,有施清瑄的,有徐言青的,有沈驰云的,一个个都是军方的实权大佬,而这些大佬们送来书信,说的大多是他们自身的一些战略见解,比如说施清瑄就不断重申山东以及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