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往的旧编制里,一个步兵连不过八十多人而已,而且是辖有八个排,连长很难在复杂情况下直接指挥他们。
当然了,实战中这些线列编制的部队指挥官们不会和演习那样固执,他们绝对不会和今天的第二近卫师那样只使用线列队形战术,实战指挥官们会把部队分拆开来,而且也不使用什么线列战术,往往也是使用散兵战术。
但是如果实战中这么做的话,还不如直接用新编制呢。
为什么?
因为这种新编制之所以能够出现,就是因为部队在实战中经常抛弃了线列战术采用散兵战术,营长们会把下属的六个步兵连分成三部分或者四部分来指挥,连长们往往是把部队分成两部分或者三部分来指挥。这样这些基层的连长、营长们才能够在运用散兵战术作战的时候实际有效的指挥自己的部队。
所以第二近卫师如果说采用这种变通方式的话,就算赢得了这一次演习,但也是毫无疑问得证明了新式编制的胜利。
这一场演习并不是验证第一近卫师和第二近卫师谁更能打,而是要证明新式编制比旧式编制更能适应散兵战术,更能适应未来的战争。
而今天,第一近卫师的甲队毫无疑问是给出了答案。
他们在演习中并没有使用奇妙无数的怪招战术,而是采用最为保守,甚至是愚蠢的正面进攻,他们先是派遣了一个步兵连上去,然后试探出了乙队的兵力部署。紧接着发动炮击,炮击过后直接发起正面进攻。
因为他们需要正面进攻来体现新式编制的优势。
如果说演习指挥官用什么高超的战术机动获得了演习的胜利,这对于今天这场演习来说一点意义都没有。
因为演习的目的不是为了某个演习指挥官们证明他自身的才华,甚至演习是胜利还是失败都是不重要的,演习的目的只是为了验证某些问题或猜想而已,简单来说就是一次军事实验而已,而不能验证那些问题或猜想的演习都毫无意义。
所以现实世界里,一些依靠鬼点子获得演习胜利的,比如偷袭端掉演习指挥部,违反演习规则转空子,甚至是依靠其高超的战术才华来获得胜利的演习指挥官一般没什么好下场。
演习过后,获得晋升的往往是输了演习的那些将领!
这也是今天为什么演习过程都比较枯燥,没有什么惊人亮点的原因所在!
但是不得不说,这是第一次非常成功的演习,第一近卫师和第二近卫师用近乎实战的模式为军方的众多高级将领们演绎了新旧编制,散兵战术和线列战术的巨大差距。
演习过后,林哲当场就对跟随他一起观察演习的一大群高级将领们训话!(未完待续。)
第四百五十三章 军方人事调整
“毫无疑问,今天我们已经是看到了未来战争的模式,而既然已经看到了,那么未来部队的建设就应该朝着未来的道路迈进,而不是一直看着过去的胜利和辉煌!”
这话虽然没有明,但是非常明显是在批判军方高层内的一些顽固保守派,他们继续阻拦新式编制推行的行为已经让林哲感到了厌烦。
从林哲建立余胜军的那一天起,中华军就是一支敢于创新的军队,当国内的清军和太平军还用刀枪等冷兵器厮杀的时候,他引进了英国的近代陆军,把线列战术带到了中国,并让这种线列战术在短短数年内成为了国内各大势力的追求。
那几年,国内的各大势力的新军一下子就是冒了出来!
后来林哲又是把后装步枪、前装线膛炮引进了中华军,这两种武器的装备,极大程度提高了中华军的战斗力,如此才有了击败英法联军,相继击溃满清、太平天国和林成庭,降服曾国藩的可能性。
如果在1858年之后中华军没有大规模装备后装步枪,没有第六军的北伐,那么中华军对上国内的其他新军虽然依旧有所优势,但是绝对不会这么大,估计现在都还在和满清打着呢,哪有这么快就完成国内统一啊。
创新的追求是保持中华军高战斗力的重要特。
但是进入1860年以后,随着国内的统一,很多军方将领们开始安然满足现在的状态。他们认为现在的中华军已经足够强了。
但是林哲却是知道,这种优势持续不了多久。英国和法国等国家已经是进入了改装后装步枪的时代,下一次和英法等国家爆发战争的时候。他们的部队使用的步枪就会是清一色的后装步枪。
不管什么时代,军事发展都不可能停下来,因为一不留神敌人就会超过你。
保持创新意识,这是林哲对军方的要求。
然而很多高级将领却是让林哲相当不满!
唉,也许他们老了,也许他们觉得现在是安享富贵的时候了!
⑥∠⑥∠⑥∠⑥∠,m。↖。c▲om 想到这里,林哲再看看眼前的这群将领们,自己的这些将军们的确是老了,在他们的身上看不到当年的那种朝气和冲劲了。
事实上。站在林哲面前的这些帝国将领们实际年龄非常年轻,其主要群体的年龄在三十岁到四十五岁之间,可以是一个男人,一个军方的最巅峰状态年龄。
但是林哲依旧觉得他们老了,让他们老去的不是年龄,而是心态!
失去了追求的他们已经和那些七老八十的老顽固没有什么两样了,也许趁着这个机会,是时候进行一些人事调整了。
此时此刻,站在林哲面前恭听圣训的他们还不知道。站在他们面前的这位皇帝已经是暗下决心,要在不久后就进行人事调整,而他们中的很多人有可能会离开现在的位置。
返回皇宫的路上,林哲把统帅部铨叙司司长叫进了马车内!
铨叙司司长名为鲁昌言。今年三十八岁,安徽安庆人,此人并不是传统的军人出身。实际上他在1858年之前都是普通的文官官员。
但是也就是在1858年的时候,林哲开始在军方的军政、人事等部门推行文职制度。并从内阁甚至民间里调任一些行政经验丰富的人进入军方的行政部门任职,主要担任一些文书类的工作。
鲁昌言就是那时候由宫务厅秘书处的人事科科长被直接安排进入统帅部。先是担任铨叙司下属的处长,然后很快就是升任铨叙司副司长,今年顺利升任铨叙司司长。
实际上不仅仅是他,军方的很多重要文职职位都不是职业军人,最典型的就是军械部总长韩向方了,他虽然挂着陆军中将衔,但实际上他这辈子就没打过仗,甚至连开枪都不怎么在行。
韩向方乃是一个典型的行政官僚,和军人基本上没有太大的联系,但是他却是一直牢牢的霸占着军械部总长一职,成为军方的核心高层。
此外军械部、军需部、军政部、铨叙司、总务司、军医司等诸多机构里,其相当多的中高层军官也不是职业军人出身,有个是技术人员出身,有的干脆就是文官出身。
鲁昌言就是其中的一员。
你让他打仗自然是不行的,但是他在林哲幕府里从事人事工作多年,并担任宫务厅人秘书处人事科长一职,人事工作经验相当的丰富。
而且宫务厅秘书处人事科科长虽然只是科长的头衔,但实际权力相当大,因为这个人事科并不是负责宫务厅内部皇室雇员的人事问题,实际上皇室雇员的人事事务由宫务厅下属的人事处负责。
而秘书处人事科负责的事务,实际上是协助林哲这个皇帝处理整个帝国国家雇员的人事问题,包括内阁、军方、地方政府等。
他们的工作就和秘书处的其他各科一样,主要是充当林哲的私人顾问、幕僚,处理一些繁杂的具体事项。
比如林哲觉得某个省的领导班子的业务能力不强,需要对该省的领导人进行调换的时候,主要工作由内阁组织部负责,比如列出新任巡抚、布政使的候选名单等。
而人事科的工作实际上和组织部非常类似,他们也会列出相关的候选人名单,同时对组织部递交的候选人名单进行更详细的资料核实,并对每个候选人做出初步评价等。
同时如果组织部进行什么组织工作的改革,提交了诸多改革计划的时候,他们也是负责审核这些计划,并提出初步审核建议。
当然了,他们并没有任何的决定权。他们只是起到林哲私人顾问的一种角色。
大体上,林哲构建的秘书处模式非常类似于前清时代的军机处、明朝的司礼监。但不同的是,林哲建立的秘书处有着明确的诸多机构。并不是只有几个人,而是一整个秘书处有着高达一百多人的工作人员,同时政治地位也更低一些。
如此的秘书处就是林哲手底下的一个私人智囊机构,同时协助林哲处理众多的文书工作。
从宫务厅秘书处人事科科长被调任到统帅部铨叙司任职,这对于鲁昌言来是一个从背后走到前台的过程。
进入军方任职后,他不可避免的挂上了军衔,成为了一名陆军少将,然而穿上了军服的他依旧不像是一个军人。
此时的他听着林哲的,不时的头称是!
“前几期军官学校的那些毕业生也历练的差不多了。是时候让他们承担更多责任的时候了!”
“如今正式处于军制改革的重要时期,虽然稳定是第一要务,但是也要适当的把一些适合的人才提上来,让他们担任更重要的事务,这个月底授勋的时候,你这边要配合好,及时的做出调整。嗯,对一些已经无法担任重要职务的人也要妥善安排,不能让这些跟着朕打了这么多年仗的老人们寒了心!”
林哲用着闲谈的语气交代着这些问题!
鲁昌言自然是连续头称是。但是离开了林哲的马车后他却是暗自叹了口气,这事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啊!
他早年进入林哲幕府的时候,就是从事人事工作,一度也负责过军方的人事问题。这从事人事工作这么多年,他非常清楚林哲口中的这种大规模军方人事调整会牵扯到众多的东西。
比如一些政治利益的纠缠,军方派系的一些倾轧。甚至有着引发军队的骚乱,继而兵变之类的可能性。
不管是在文官体系还是在军方体系里。大规模人事调整斗殴代表着权力体系的洗牌,一个处理不甚就会酿成重大的负面后果。
而一旦出现重大的负面后果。那些军方将领们对林哲这个皇帝陛下自然是不敢有任何怨言的,估计就会把怒火都发在自己这个具体负责人身上。
到时候为了安抚军方将领,自己极有可能会被陛下当成弃子抛弃掉,这对于一个标准的政治官员来是难以接受的。
但是鲁昌言更清楚,哪怕是面临着这种危机,但是他也必须去做。
因为他和很多人一样,他是靠着自己爬起来,而且也没有拉帮结派,他一步一步走到现在靠的是林哲的信任,靠的是孤臣的身份。
他不和其他官员或者将领们一样,有着一大帮的政治盟友或派系,他的靠山就只有一个,那就是陛下。
陛下的信任就是他的一切资本。
所以哪怕前路非常危险,但是他也不得不做。
鲁昌言不但做了,而且动作还非常快速,近卫军的演习刚结束没有几天,铨叙司就是发出了众多人事调整命令。
一大批早期毕业,已经积累了相当资历的军官学校的毕业生们被提拔起来,并陆续担任一些要职,比如参谋部作战司的作战参谋职务,这些作战参谋的职务其军衔从尉官到校官不等,但是不管是哪一个都是众多年轻军官们的追求,因为到作战司去了后,就能够接触到更多东西,学习到更多东西,去转一圈后再到野战部队任职,基本上都能够获得晋升。
而经过铨叙司的调整后,作战司除了上面的副司长和司长外,其他的各处处长、科长们清一色是1856年后毕业的军官学校毕业生。
而部分尉官职务更是1858年后毕业,经过系统散兵战术学习的那些年轻毕业生们。
同时,更多的毕业生被安排到了一些主力野战部队里担任连长、营长甚至团长等职务。
尤其是一些主力部队的基层军官们更是清一色被1856年后毕业的年轻军官们所代替。
而余胜军随营学堂毕业的三期学生里头,除了那些已经身居高层的这些人没有去动外,其他混了这么多年依旧只是中校以下的军官都是属于清理的行列之内。
当然了,这种清理并不是直接让他们退役,而是通过一系列的人事调整,比如从主力一线部队调到二线部队,比如从野战部队调往守备部队,又或者是调任到统帅部各部、各级司令部去担任一些文职。
这种大规模的调整自然会引起一些人的注意甚至不满,不过鲁昌言也不是笨蛋,他并不是某一天就一下子调整好几百个人,而是隔几天调整一批,同时为了迷惑更多的人,这种调整也不是一层不变的,实际上依旧有部分老旧顽固派的的随营学堂时代的军官得到了晋升,也有一些1856年后毕业的军官学校毕业生被贬职等等。
除非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