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赤色黎明-第7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垢冶嘞够埃阈挪恍盼蚁衷诰桶涯愣由绷耍浚∴牛。 �

“何老爷,我没有说瞎话,我这里还有何倩的遗书。你可以看啊!”孙老夫人连忙喊道。

“再喊我就杀了!”何汝明低声喝道。

孙老夫人连忙压低了声音,“遗书就在那边的柜子最下面,我们一直留着呢!”

何汝明命人打开柜子,果然从最下面衬的布下发现了一个大信封。打开来看,果然是一叠写满了字的纸。

何汝明打开最大的那张,那是一份修书。下面却是千字画押了的。不仅仅有孙家的签字画押,还有何汝明熟悉的字体写着,孙何氏,红印泥的指引清晰。他没想到何倩竟然在这上面画了押。

再打开另外的一封信,抬头看竟然是给何颖的信,何倩秀丽的字让何汝明眼圈红了,想到妹妹几年前在一个夜里,一个人坐在桌边写着这些东西,何汝明的眼泪就扑簌簌直淌下来,滑过脸颊打在了信纸上。

连忙用衣袖把信纸上的泪水擦去,何汝明却泪如泉涌。他用力咬住自己的手背,才没有让自己放声大哭。

隔了好一阵,何汝明才擦去满脸的泪水想继续读下去,可只看清了那熟悉的文字,何汝明的泪水再次模糊了眼睛。他干脆把信收进怀里放好,让人又堵上了孙老夫人的嘴。

何汝明居高临下看着孙家的人,终于得知了比较可靠的消息,他心中重担终于卸下去大半,神情声音都清亮了不少,“姓孙的,我何汝明不妨给你们说个明白。若是让你们继续活下去,我心里面就始终就扎着根刺,扎着根木桩!所以你们孙家上下,我今天都要杀了!”

听了这话,孙老夫人忍不住开始弹腾起来,而且尽力想发出声音。

何汝明笑道,“你肯定要说我用我妹妹发过誓。不过打一开始我就说了,这次我要接我妹妹何倩回我们何家。她再也不是你们孙家的认了。”说到这里,何汝明把修书在孙老夫人面前展开,“更别说这修书上大家都已经画了押,我妹妹已经不是你们孙家的人。”

收起修书,何汝明的神色虽然没有狰狞,却冷酷的如同严冬,“姓孙的,我方才也不是没有想过放了你们。只是我妹妹就是你们逼死的,我现在已经完全确定了这点。我女婿陈克曾经在他们人民党的根据地里面说过,要解放妇女,要砸破旧礼教。你们知道我妹妹那么聪明一个人,那么有骨气的一个人,你们其实不能把她怎么样。于是你们就用礼教把她逼死!你们是故意这么干的。你们眼睁睁的等着她死!若是我妹妹不肯这么就范,你肯定还会用别的法子。我妹妹这么有骨气的一个人,不肯受你们侮辱,她才自己喝了那杯酒。既然我妹妹和你们孙家没有什么干系,你们孙家都要给她赔命!”

把这些话一字一句的说完,何汝明脸上露出了一种喜悦。那是大仇得报才会有的表情,何汝明对手下吩咐道:“动手吧,干利落点。别让他们受罪。”

孙家满门被灭尽,第三天才被人发现。而北京军队也好,警察局也好,根本没有把这件事当回事。北京城外的人民党已经开始出现攻城的迹象,北洋军哪里有功夫管这鸡毛蒜皮的小事。

更重要的是,袁世凯这几天偶然清醒过几次,大多数时间都是在梦呓、抽搐、昏厥中渡过的。高层都知道,袁世凯马上就要不行了。

莫道前路无知己一百一十五章崩溃(三)

1915年8月10日上午,王士珍与垂头丧气的段祺瑞在袁世凯的府邸外面见到了。光看段祺瑞的表情就能猜到段祺瑞与徐世昌去哀求各国公使的努力完全失败了。

见到王士珍,段祺瑞意气消沉的上前问道:“老哥,大总统怎么样了?”

“昨天大总统醒来的时候,徐总理推荐自己的弟弟给大总统治病,大总统给严词拒绝了。”王士珍语气平淡的答道。

段祺瑞可没有王士珍这么好涵养,他的脸色变得更加难看了。没等段祺瑞发作出来,王士珍继续说道:“听说袁家的人有人要用西医,有人要用中医,已经吵了几天。”

这两个消息段祺瑞倒也都稍微听说过一些,他原本以为是道听途说,直到王士珍亲自证实了这两个情报,段祺瑞的脸色灰暗起来。他这几天低声下气的去联系各国公使,没等段祺瑞求救,各国公使就声色俱厉的先是呵斥北洋的无能,接着要求北洋军竭尽全力先保护公使区的安全。好不容易等到段祺瑞谈及向各国求救的事情,公使们本来就极为难看的脸色就变得更加难看起来。他们立刻毫不留情的拒绝了段祺瑞的请求。

王士珍见到段祺瑞忍不住喃喃的说了些什么,他隐约听了个大概,段祺瑞好像说了“群龙无首”四个字。

见到段祺瑞既没有大骂袁家子弟的没用,王士珍心里面已经有了点谱。他对段祺瑞说道:“芝泉,我想让你办件事。”

“老哥有什么吩咐。”段祺瑞素来尊敬王士珍,特别是在此时,王士珍肯定要吩咐重要的事情。

王士珍反倒迟疑了一下,段祺瑞可不是什么傻瓜,有些话只要说出来,段祺瑞绝对能够明白其中的意思。所以王士珍不得不斟酌一下才说道:“芝泉,城里面乱成这样,我想让你派靠得住的部队,好好守住国家大图书馆,国家博物院,国家资料馆,还有皇宫。决不允许有人趁火打劫。特别是文物典籍,绝对不能让它们出事。”

段祺瑞果然如同王士珍所料,最初对这个命令感到意外,很快段祺瑞的眉头就皱了起来,他左右看看,干脆把王士珍拉到了自己的马车里面。确定外面没人能听到,段祺瑞焦虑的说道:“老哥,你这是觉得北京守不住了么?”

“芝泉可有什么法子守住北京?”王士珍平静的反问道。

或许是因为被人民党俘虏过,段祺瑞反倒没有王士珍想的那么激动,“我们和人民党打了这么多仗,老哥你可是陆军部大臣。”

王士珍冷笑一声,他瞅着袁世凯府邸外,“现在守在外面的是袁克文的模范团,这小子根本不觉得大总统乃是北洋的大总统,他就觉得大总统是他袁家的人。徐总理敢让他弟弟做这个医生,大总统竟然不信。袁家宁肯大吵大闹都不能决定怎么治病。这是什么样子?”

段祺瑞用带着极大恶意的目光看向袁府外面的那些模范团的军人,停了半晌,他恶狠狠的说道:“老哥,既然大总统身体不适,袁家的人也不让咱们护送大总统走。那咱们就突围吧。军都陉在咱们手中,咱们带着队伍去山西。徐树铮现在在内外蒙驻扎,陕西当下也是咱们的人。只要命邢台与邯郸的部队不回北京,直接去山西。咱们占据西北,肯定有东山再起的时候。”

王士珍略带欣慰的看着段祺瑞,这是北洋军能够采取的最好选择了。段祺瑞这个老弟做人功利,权力欲很重,而且出了解决不了的大事就来麻烦王士珍给想办法,经常让王士珍感到很不耐烦。不过以军事修养而言,他在北洋里面的确是出类拔萃的人物。这一段段祺瑞不在陆军部的日子里面,陆军部也多次讨论过局面,各种死守、或者偷袭的计划层出不穷。可能够果断根据当下局面制定战略转移的一个都没有。

不过这欣慰中,王士珍却想起了另外一件事,段祺瑞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制定这个计划的呢?

“那粮食的事情芝泉准备怎么办?”王士珍问。

听了王士珍的问题,段祺瑞大喜,“老哥,你和我一起走。你老哥指到哪里,我就打到哪里。有老哥你在,这粮食的事情定然没问题,我们北洋的兄弟也有了主心骨。”

这是每次遇到重大难题的时候段祺瑞都会挂在嘴上的话,尽管段祺瑞的心意极为诚恳,而且的确做到了他所说的。不过对每每要殚精竭虑解决问题的王士珍,这被人信赖,不得不承担原本根本不是王士珍份内工作的事情绝对不会让他感觉良好。

“芝泉,你走吧。哥哥我老了,这北京就是我的葬身之地。”王士珍淡淡的答道,他举起手阻止了段祺瑞试图劝说的打算,“这北京已经如此局面,你若带兵走了之后更是大乱。承蒙诸家兄弟看得起我,所以我更不能走。若是不能给人民党留下一个基本不乱的局面,天知道陈克会怎么拿留在北京的兄弟撒气。”

很明显,段祺瑞并不赞同王士珍的想法,他说道:“老哥,北京大乱的话,人民党收拾残局也得花上不少时间。这对我们有利啊!”

“若是别的城市倒也罢了,这北京若是大乱那就不是一般的乱子。人民党若是干脆让北京继续乱,他们出兵追击,你们却也不好办。反倒是北京不乱,人民党为了面子问题,反倒不会追击。更别说各国公使馆都在北京,他们一来惧怕北京的外国驻军动手,二来又不想让外国公使们看不起他们,定然要留下大军驻守北京。你们往山西撤也容易些。”

听了王士珍的解释,段祺瑞沉默下来。他最想得到的就是英国的支持,如果把北京彻底搞乱,段祺瑞会给英国人留下什么印象?加入有一天他能够东山再起,那时候想得到英国人支持的时候不免就太难。

想到这里,段祺瑞和往常一样感到茅塞顿开。王士珍总是能够让做事不免有些莽撞的段祺瑞看到最合适的选择。“老哥,您还是跟我一起走吧。咱们北洋军缺不了您啊!”

王士珍微微摇摇头,“芝泉,我还是那句话,北京就是我的葬身之地,我哪里都不去了。哥哥我今年已经64岁,没几天好活。这把老骨头撂在北京,好歹能够护上点北洋的兄弟。芝泉你今年才50岁,还是能打的时候。北洋这百万兄弟跟着你走,就得全靠你了。而且我已经开始调集粮食的事情,可是这些粮食最多能让北洋军撤到山西去。我必须留在北京拖住人民党。”

段祺瑞每次遇到大事办不下来,都会去求王士珍。所以听了王士珍的语气,段祺瑞就知道这次无论如何都劝不了王士珍改变主意。而且有王士珍在北京主持局面,段祺瑞倒也真的感觉到放心。

决定了想法之后,段祺瑞又瞅了瞅袁世凯的府邸,这才转回头来看着王士珍,“这等事只怕还得大总统下决定才行。”

王士珍平静的答道:“打仗是陆军部负责,当下既然大总统不能理事,我就先把这个事情承担起来。若是大总统能够康复,我自然会向大总统说明此时。”

段祺瑞自然明白,王士珍这是把所有责任都给承担起来了。若是没有王士珍从中主持大局,单靠段祺瑞也顶多能够拉走他自己的亲信。现在有王士珍的帮助,大部分军队都会听从命令。

“那这些文官都带谁走?”既然王士珍坚决不肯走,段祺瑞就是西撤北洋军的总指挥。他并不想让文官做到自己头上。不过若是没有文官充门面,单凭段祺瑞一个人也缺乏足够的号召力。

这话音方落,却见到袁府门口停下了一辆马车,徐世昌从上面下来。不过守卫袁府的人竟然不让徐世昌进去探望。徐世昌在门口与袁家人交涉了一阵,最后居然悻悻的回到马车上离开了。

段祺瑞与王士珍对望了一眼,文官的人选也只有现在的总理徐世昌。不过段祺瑞有些担心,徐世昌在东北拥有极大影响力,徐世昌未必不同意现在就撤退,但是徐世昌希望最终撤到哪里却不好说。

不过这个问题也没有太多可以讨论的,当下京张铁路已经被人民党截断,能够撤退的方向除了山西之外根本没有其他选择。

“那老哥,撤军的时间放到什么时候。”段祺瑞问道。

“越快越好。大总统若是不在了,咱们还待在北京城里头。甚至不用外头的人民党攻城,咱们自己人只怕就先得大乱起来。”说到这里,一直还算是颇为镇定的王士珍终于忍不住叹了口气。北洋完全是袁世凯一手捏起来的,不管是谁接掌了政权,都不可能让大部分人都服气。人民党可不会让北洋留下内部整顿的时间。这次人民党几乎是孤注一掷的猛冲到北京城下,看似冒着极大的风险,可是偏偏抓住了袁世凯病倒的机会。

王士珍并不迷信,可是他也忍不住怀疑难道冥冥中有天意在操纵此事?

段祺瑞是个极为果断的人,眼下局面到了如此地步,万一袁世凯病故了,再想走也走不了。更别说段祺瑞看到了一个机会,段祺瑞自己能够登上北洋领袖的机会。这个机会几乎是稍纵即逝,不用说别的,哪怕是袁世凯死后北洋再撤退,段祺瑞想执掌统领大权就是千难万难的事情。也只有现在,段祺瑞可以挑选自己的人,并且带走大部分北洋军以及现在能够带走的钱财。

发挥出刚毅果断的手腕,段祺瑞在王士珍的协助下以疯狂的速度整顿了现在北京城内段祺瑞派系的干部官员,第一军军长是段祺瑞妻弟吴光新,对于第一军段祺瑞自然是极为放心的。

1915年8月11日上午,第一军两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