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汝愚第一时间知道了朱熹罢职的消息,他利用首相职权把御笔封了起来,不给别人看。之后迅速去见赵扩,希望能够挽回。
首相在皇帝榻前且拜且谏,说了很久。皇帝没有打断他,只是一个印象随着时间的增多而加强——赵汝愚,你跟我对着干。
你助朱熹不行君命!
赵汝愚那天失望而归,第二天朱熹罢职的御笔传遍朝野,事情开始大发了。道学,在当时只是显学,是南宋学术界的一大主流,并没有成为官学,但受众众多,朱熹的门徒、崇拜者遍布官方民间,想罢免他,完全是在捅马蜂窝。
先是侍从圈炸了,给事中、中书舍人轮番上阵,动用封驳权阻止罢免;再是省部级高官,吏部、工部的侍郎们一起上阵,向新皇帝叫板;最后一锤定音的人一位负责登闻鼓院的牛人名叫游仲鸿,他告诉皇帝,“……朱熹一去,则谁不欲去?正人尽去,则何以为国?”
上升到了这种程度,任何稍有理智、逻辑的人都能看出来,游仲鸿说的不是某位德高望重的大教授,而是国家唯一的领导人。
而游仲鸿正是最初选御史时,被御笔顶下来的那个倒霉蛋。结合在一起,赵扩就算再不聪明,都能联想到赵汝愚结党干政上去。
韩侂胄要的就是这个结果,大家都闹起来,让皇帝看一下,到底谁是忠君的,谁是另立山头的。都对号入座之后,事情就简单了。两天之后,御笔再次从天而降,直接交给了朱熹本人,让他立即滚蛋。这下朱熹彻底没话说了,只要是个人,稍有点面子,都没法再赖着不动。
朱圣人卷铺盖回乡,距离他入朝只有46天。
或许他真的是位圣人,人生遭遇和排名前两位如出一辙。都是活着的时候东跑西颠,到了哪儿都不受待见,身后边一大群的徒子徒孙,集体齐心合力做一件事,为他歌功颂德,推他到宇宙第一宝座上去,可都要在他身后才能实现。
毕竟这时是宋朝了,圣人的待遇要比春秋战国时强了很多,比如生前有太多的人为之奔走忙碌打抱不平。最先一位出面的是位当时的名臣。
彭龟年。
他是光宗赵惇的亲信,曾为孝宗赵眘病危时赵惇不去探望而在龙犀上叩头见血,平时也有很多的劝谏,很是硬朗,在朝廷里以风骨著称。这人在朱熹贬职期间正好出使金国,回来后看到木已成舟,没法挽回了,一怒之下,他决定来个狠的。
他写奏章定性韩国戚是小人,声称自己与他势不两立,决不共存于同一朝廷。
这一招屡见不鲜,每次出现基本都会搞到同归于尽。这时的彭龟年觉得自己是位殉道士,为了真理、圣人、宋朝伟业这样做,值了。
赵扩没办法,只好同意,他计划让两人同时下野。如果真这样了,对赵汝愚、朱熹一伙儿可真是天大的好事,以阵中一大将与对方主帅兑换,赚大了。
可是关键时刻赵汝愚的心灵突然变得柔软,他觉得每一个同志都是珍贵的,每人的人生都是应该圆满的,他不能牺牲彭龟年!
于是他进宫跟赵扩商量,要不让他俩都退一步,别降别贬了成不?赵扩当然说好,他对韩国戚有深厚好感,对从小一直陪着他长大,动不动就对他进行话疗的彭龟年也舍不得,息事宁人是他所希望的。
皇帝和首相终于就一件事情达成了共识,真不容易,值得高兴。
几天之后,赵汝愚恨不得拿头去撞墙。他犯了一生中最大的,也是最后的一个错误,错失了撂倒韩侂胄的最后一个机会!
也不知道这几天里韩侂胄都在皇宫里是怎么折腾的,本来是与彭龟年一起死或者一起活的局面,这时居然是只有彭龟年一个人外放,而他官升一级。
几番较量,赵皇亲的招数基本上都用尽了,连圣人带亲信都赔了进去,终于轮到了韩国戚进攻。为了成功,韩国戚搜遍官场,给赵皇亲准备了三个人。
他们分别是李沐、胡纮、京镗。
这三个人都是赵汝愚历年以来结下来的冤家,共同的特点是,都是赵汝愚积极主动结下来的。李沐,现任右正言,是言官首领。他的父亲李彦颖是孝宗时期雍熙年间的副相,他本人以大臣之子身份恩荫入官。
某次,他请假回乡为父亲办寿,正巧按例当时朝廷要赐药、茗,作为对前大臣的礼遇。这让李沐非常高兴,试想寿筵当天有御赐临席,这是多么的风光。可是赵汝愚非得让他顺道把药、茗捎回去,朝廷就不另派人了。
李沐郁闷。
这是莫大的荣耀好吧,总是由特派的专员送达好吧,这样才正规,才像个样子。现在要他顺道捎回去,知道的说是朝廷不见外,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假的,他装样子充场面呢。这个理由但凡是个正常人都会理解,可是赵汝愚不。
他把李沐训了一通,非让李沐带回去不可。这是第一件事,再有是几年之后,李沐想为年迈的父亲争取个节度使的头衔,这是军衔,李沐硬着头皮找到了赵汝愚。结果可想而知,帮赵汝愚成功搞掂宫廷政变的韩国戚都没盼到,一个退休的老高干凭什么搞特殊?
李沐又被训了一通,从此结仇。
胡纮更悲摧些,他当学生时远涉千里去建安谒见主持武夷精舍的朱圣人。圣人?朱对来访学子是一贯地冷淡,只待以脱粟饭,佐以酸泡茄子,每顿还限量,不超过四个。胡纮大为恼火,认为“只鸡樽酒,山中不见得办不到。”忒煞是轻慢人!
归途中道经衢州,他向知州借船。船是有的,可是不巧当时有位大名士叶适也要借,学子与名士,当然取后者,于是胡纮只能站在江边运气,诅咒叶适。前面说过,叶适是赵汝愚的好朋友,世称水心先生,永嘉事功学派的领袖,与朱熹的道学、陆九渊的心学三者并称。
胡纮因此把朱、叶同时恨上了。
胡纮发愤苦读,终于金榜题名,名次还很高。他当了几任基层小官之后,入朝面见时任宰执的赵汝愚,特意提了一下自己中举时的排名,希望得到重视。
……重视,那得分谁。赵皇亲自己曾经是状元,在他面前提排名简直是笑话,是公开地、肆无忌惮地蔑视权威。
可想而知,他像李沐一样被赵汝愚训了一通。从此,他恨赵汝愚入骨。
至于京镗,则更加无奈,两者本来没有丝毫的瓜葛,赵汝愚偏偏要打上门去。事情是这样的,京镗久历官场,不走谁的门路,一步步地熬了上来,好不容易分配去四川主政。这不是什么美缺,可也算一方大吏,从此迈上了至关重要的台阶。
关键时刻,赵汝愚不知哪根筋拧了,跳出来鄙视了一下:“京镗有什么才干,怎么配去主政蜀川?”明眼人瞬间就解读了他的心理,蜀川是他曾经管理的地方,京镗也去,难道说京镗可以跟他这个顶级皇族、状元、文武双全的奇才相提并论?
京镗郁闷,赵汝愚你丫的嘴真臭!
综上所述可以知道,赵汝愚平时的官场为人是怎样的,可以说只知有己不知有人,从不把其他同志当人待。他非常善于、更热衷于凭空树立死敌,而且结了之后就忘记,仿佛所有人都应该默许他的特权,他冷嘲热讽,他指手划脚,大家只能欣赏。
说实话,这样的二货能活下来,一直爬到帝国首相的位置,真是老天没眼。
这几个冤家聚集在一起,长期的怨怼升华出了智慧,很快几条专属于赵汝愚的罪名出现,它们是如此的完美,完全针对了之前赵汝愚的闪光点。
罪名一,内禅前,赵汝愚说过:“只立赵家一块肉便了。”话里话外,赵扩并不是唯一选择,其他的赵家皇室也有继承权;
罪名二,赵汝愚说过:“郎君不令”,即赵扩不聪慧,不是帝国的理想领导人。怎样解决呢,太学生根据他说的这四个字而上书,要求赵扩尊赵汝愚为伯父,从而监国;
罪名三,政变前,赵汝愚曾说过,他梦见前太上皇赵眘授予他汤鼎,他背负白龙升天。鼎乃国器,龙乃人君,赵汝愚应于一身,这是想干什么?!
这些罪名精准地突破了赵扩的心理防线,哪怕他真的不太聪明,可也不妨碍他回想所谓的内禅全过程。赵汝愚是忠于他的吗?
这个问号一但画了出来,就再也没法根除了。赵汝愚罢相,出知福州。消息传出,整个朝廷都不干了,道学家们、侍从圈、宰执圈群起反对,这在意料之中,可连韩国戚一伙儿也不赞成。
这算什么,赵汝愚体体面面地到福州主政一方,这是有罪贬职,还是正常调动?如果是后者,将意味着赵汝愚会在不久的将来重回临安,再当首相。
这绝不允许。
韩国戚尽管只是一个高级服务员,可深谙政治斗争的真谛,打蛇一定要打到死。李沐等人再次弹劾,要求让赵汝愚奉祠省过。就是说,剥夺赵汝愚的政治权力,暂停一切权力,只授予宫观闲职,全心全意地反省罪过。
赵扩同意了。
赵汝愚从权力之巅一跤摔了下来,直达底层。至此,韩侂胄终于松了口气。他报仇了,也安全了,剩下的就是开始享受生活。
他庆祝得太早了,他完全没料到刚刚惹的是什么祸。按常理来说,帝国首相的更替再常见不过,南宋自开国以来,四朝君主除了那个疯了的以及秦桧之外,哪个都像按季节换外套一样,几个月、半年就换一个,每次都波澜不惊。
可这一次,居然闹到了天翻地覆的程度。大臣们、太学生们、名士们、侍从们从四面八方跳了出来,不要官职不要性命不要脸面地群起反抗,挺赵汝愚贬韩侂胄。
震惊过后,韩侂胄迅速透过现象看穿了本质。赵汝愚何德何能,一个只当过几年枢密使、6个月首相的人,对帝国有什么贡献,对官僚有什么影响,那张与生俱来的臭嘴,外加刻薄寡恩的性情,根本让他得不到哪怕一个真正的盟友。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完全因为一个原因——道学、朱熹。
与其说这些人在挺赵汝愚,不如说他们是在为道学,为朱熹正名。意识到了这一点,韩侂胄冷笑了,一群不知所谓的书生,不知天高地厚的东西,也不知道是谁给了他们如此的自信,面对皇帝敢指手功脚,命令之呵斥之,面对权臣更加放肆到敢于反抗,敢于丑化!
很好,那就见个真章吧。
韩侂胄命令言官们火力全开,针对所有敢于上书言事的人,不管是官员、太学生、名士,有一个算一个,全部贬职远徙。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著名的“庆元六君子”,也就是被远徒的6个太学生,更出现了某官被御笔贬职流放,赵扩本人却不知道的事。
奇妙的是,韩国戚的御笔露馅了,赵扩却不追究。
到了这地步,任谁都应该绝望了,韩国戚与皇帝成了同伙,世间已经没有任何事物能够撼动这对组合。可偏偏事情就反常了,反对派们一点没怂,仍旧前仆后继地往上冲。
这让韩侂胄警醒,打碎的力度必须加大。他做了三件事,第一,继续揪住赵汝愚狠打,打到赵汝愚死。实际操作是由胡纮出面,揭露赵汝愚“自称裔出楚王元佐,乃正统所在;准备挟持太上皇赴绍兴,称绍熙皇帝。”这里的太上皇指的是赵惇。
不同于上次的三大罪名,那些是史实所承认的。这回是赤裸裸的诬陷,完全是无中生有。它达到了目的,赵汝愚在当年的十一月被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安置。寒冬时节,赵汝愚孤身上路,他先是受了些风寒,又在衡州(今湖南衡阳)受到了州守钱鍪的百般窘辱,正月十八日时突然死亡。
有说他服药暴卒的,也有说他中毒死的。
史料缺失,无法证明哪一种是对的,但他终究是死了,韩侂胄从根本上消除了来自他的威胁。皇亲与国戚的争斗告一段落,余波却远未平息,居然有无数的人怀念追忆赵汝愚,因为他的意外死亡而火冒三丈,认为韩侂胄不仅卑鄙狠毒,还毁掉了南宋振兴的未来。
这实在让韩侂胄费解,也让后世读史的人想不通。赵皇亲到底做过什么了不起的事,能得到如此崇高的评价?
历数功迹,无非是内禅而已,那还是赵彦逾、韩国戚两人跑东跑西,他坐镇中央而已。除此以外,几年的枢密使、半年的首相,从哪儿论什么成就呢?
面对一波一波没完没了的弹劾、抗议、小人、卑鄙之类的谩骂,韩侂胄终于怒了。作为一个长期在内廷工作的高级服务员,他还真的不熟悉外廷的政治生活气氛,不知道道学家是种什么生物。他居然敢于选择了牙血相还,变本加厉。
第二件事,搞死朱熹。
圣人·朱被赶回原籍,闲职宫观,看似风光不再,可斯文还在,光环还在。很好,继续恶搞。言官沈继祖列举了朱熹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不恭不谦六大罪状,再爆出来朱熹“诱引尼姑,以为宠妾”的桃色往事,以及他儿子死了多年,足不出户的儿媳妇居然怀孕了……从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