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算千年以后,我们也不好分析。就算层层解构,把军事调动、随行人员、当时战绩等多方面因素都考虑进去,仍然不能解释为什么赵光义是突然间心血来潮,要做这件事,还是他早有预谋,北汉不过是他的起跳踏板,太行山背后的燕云才是他最终的目的。
想一下,军力调配方面——据考证,宋朝在赵匡胤的开宝年间,共有军队378000人,其中精锐的禁军有193000人,其他的都是半差役半军事化的厢军。赵光义登基之后,这个数字还有所增加,但是这次动员的人数是数十万,几乎是倾国之兵了,就为了征服区区只有10州、41县、1军、3万多户的人口的北汉?
小题大做了吧?可以证明是早有预谋了吧?但是我们也能说,这就是志在必得,谁让以前太原城的纪录是那么的辉煌呢?
再看他的随行人员,亲征之后,留守国都开封的只有宰相沈伦和宣徽北院使王仁贍,其他的就连前宰相赵普都要随军同行。而且重要的皇室成员一个都没少,如赵廷美、赵德昭、赵德芳这三个人至始至终都在赵光义的视线之内。
这说明什么?赵光义要走远道,所以把所有能威胁他皇位的人都亲自看管……但是征北汉时也顾忌一下内部安全也说得过去吧?
再看战绩,太原城如愿拿下,契丹人居然在野外被宋军击溃,这一定让赵光义大受鼓舞,所以才要一鼓作气远征燕云,实现最终的理想。但是就那么肯定,已经41岁,熟读兵书的赵光义连兵危战凶,野战无常这样的常识都不懂?
所以这些解释都是不能服众的,最终极的原因,就在于赵光义那颗志向高远,争强好胜的心。
“一个人,有那么大的志气是好事吗?”这个问题或许很少有人去想吧,毕竟我们从小就被灌输要立大志,做大事,努力学习、天天向上。所以历史记载,当时尽管没人同意,可也没有任何人敢于对赵光义说什么。(诸将皆不愿行,然无敢言者)
包括曹彬、潘美在内,他们都眼睁睁地看着殿前都虞候崔翰走了出来,说——“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当此破竹之勢……”
赵光义奋然而起,遂成定议,即日起远征燕云,驱逐契丹!
可宋朝的将相公卿们却仍然在沉默,他们望着自己的皇帝,心里只有一句话——陛下,您知道契丹是什么吗?
很多年以后,有人问——什么样的人,才盼望着战争呢?
答,一,战神;二,小孩儿。
战神嗜血,不杀不打他难受;至于小孩儿,打仗太快乐了,最好让他天天打,时时打,而且拿的都是真刀真枪,这样才过瘾。
只不过在中国,有多少长大后的成年人,还保留着这样的爱好呢?
但这都不足以说明什么。可以肯定的是,当年的赵光义绝对不是小孩子了,至于他是不是战神,谁清楚?所能看到的,只是他打破了尘封了72年之久的纪录,把在公元907年自朱温创建后梁以来的割据局面彻底结束。
前无古人,不管他站在了谁的肩膀上才做到的,他就是做到了。
回到当年的太原城,随着刘继元的投降,几十万宋军,连同数十万原来的北汉居民,都从一场冗长的噩梦里醒了过来。很奇妙,随着两个人的和解,原本你死我活的近百万人,就都可以称兄道弟,和睦相处了。那还再等什么?
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去吧。
这是最最最根本务实的事了,想一想就连皇帝赵光义也应该满足了吧?他已经做到了之前所有计划中的事,甚至都超标了,连契丹人都被他打得躲得远远的,他还要怎么样?
但你就是不知道他要怎么样,他就是不走。就像太原城是他的第一枚金光闪闪的军功章,他一定要在这儿好好的留恋回味一下。之后他的决定石破天惊,他宣布——远征燕云!
命令震惊了每一个人,因为这出乎了他们所有人的预料。无论他们用什么样的思维状态去猜测,都想不出皇帝陛下为什么要下这样的命令。
就算千年以后,我们也不好分析。就算层层解构,把军事调动、随行人员、当时战绩等多方面因素都考虑进去,仍然不能解释为什么赵光义是突然间心血来潮,要做这件事,还是他早有预谋,北汉不过是他的起跳踏板,太行山背后的燕云才是他最终的目的。
想一下,军力调配方面——据考证,宋朝在赵匡胤的开宝年间,共有军队378000人,其中精锐的禁军有193000人,其他的都是半差役半军事化的厢军。赵光义登基之后,这个数字还有所增加,但是这次动员的人数是数十万,几乎是倾国之兵了,就为了征服区区只有10州、41县、1军、3万多户的人口的北汉?
小题大做了吧?可以证明是早有预谋了吧?但是我们也能说,这就是志在必得,谁让以前太原城的纪录是那么的辉煌呢?
再看他的随行人员,亲征之后,留守国都开封的只有宰相沈伦和宣徽北院使王仁贍,其他的就连前宰相赵普都要随军同行。而且重要的皇室成员一个都没少,如赵廷美、赵德昭、赵德芳这三个人至始至终都在赵光义的视线之内。
这说明什么?赵光义要走远道,所以把所有能威胁他皇位的人都亲自看管……但是征北汉时也顾忌一下内部安全也说得过去吧?
再看战绩,太原城如愿拿下,契丹人居然在野外被宋军击溃,这一定让赵光义大受鼓舞,所以才要一鼓作气远征燕云,实现最终的理想。但是就那么肯定,已经41岁,熟读兵书的赵光义连兵危战凶,野战无常这样的常识都不懂?
所以这些解释都是不能服众的,最终极的原因,就在于赵光义那颗志向高远,争强好胜的心。
“一个人,有那么大的志气是好事吗?”这个问题或许很少有人去想吧,毕竟我们从小就被灌输要立大志,做大事,努力学习、天天向上。所以历史记载,当时尽管没人同意,可也没有任何人敢于对赵光义说什么。(诸将皆不愿行,然无敢言者)
包括曹彬、潘美在内,他们都眼睁睁地看着殿前都虞候崔翰走了出来,说——“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当此破竹之勢……”
赵光义奋然而起,遂成定议,即日起远征燕云,驱逐契丹!
可宋朝的将相公卿们却仍然在沉默,他们望着自己的皇帝,心里只有一句话——陛下,您知道契丹是什么吗?
契丹,提到契丹,我们就必须先承认一件事——契丹人也是人,他们同样有权力生存,更有权争夺自己的生存空间。
我们的英雄可以万里奔袭,到瀚海尽头封狼居胥,那么为什么契丹人就只能在一片隙小贫瘠的草原上受异族压迫,苦苦挣扎?
世上本没有夷狄与华夏之分的,只有先承认这一点,我们才能清晰地看出,契丹不仅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更是一个伟大的种族。
也只有这样,有一个清晰真实的契丹的对比,才能够看出我们的宋朝是什么样的。
契丹,原指镔铁和刀剑。据说当年哥伦布出海,就是为了寻找他仰慕已久的契丹,而在俄文及拉丁文中,中国一词至今仍为“契丹”,也就是谐音的“震旦”。
这个种族极为古老,可考的最初源头,是鲜卑族三部中的宇文别部的一支。居住在辽水上游,与其他二部慕容、段鼎足而三。南北朝时,鲜卑内乱,宇文部被突然勃兴的慕容部击破,残部分裂成契丹、奚两族。之后契丹人屡受他族侵略,同时被北朝几代政客所轻视,不得己,从北魏的太武帝时起,契丹开始转向中原大地的君主,他们渐渐内附,每岁朝贡不断,直到唐朝建立,他们更背弃了突厥,在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归附唐朝,成为了在中华大地上生存的一个新成员。
在天可汗的麾下,就有契丹族的将军为李氏王朝争战天下。可以说,从一开始,契丹人就不同于之前的匈奴、突厥、回纥等纯粹的游牧民族。但是直到唐咸通十三年(公元872年)之前,这个种族仍然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颗随波逐流的小沙粒,所有的努力都只是为了温饱和安全而己,可是到了这一年,在他们族中的八部落的迭剌部中出生了一个男孩儿,他的名字叫耶律阿保机。
在我的历史观里,绝对不是时世造英雄,而是英雄造时世,分别只是大英雄造出大时世,小英雄的时世也缩点水而已。当然,如果时世也适当,那就一飞冲天,兼并天下。
耶律阿保机就证实了这一点,在他出生前,契丹族什么也不是,在他出生后,契丹人开始了团结,虽然是被迫的。他先是在本族内被选为酋长,负责对外征战,战绩骄人,获得仅次于可汗的于越尊号,然后利用契丹族规,可汗三年一选的机会,把世代为八部之首的遥辇部彻底推翻,成为了契丹的可汗。
之后,他全力以赴为自己更为契丹族争夺生存空间,他的表现完全不是一个传统上的胡人。此人狡诈,他周旋在当时中原最强大的两个“国家”之间——他先是与唐朝的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在阵前结为兄弟,说好了联手攻破“后梁”,可是转过身来就和后梁的开国皇帝朱温谈好了条件,把李克用卖了。
就从这一刻起,契丹人闻到了诱人的香味,要在乱成一团的中原大地上,为自己争一碗汤喝了。
但这碗汤烫嘴,他错在了最根本的地方——选错了对手,更选错了朋友。聪明的耶律阿保机根据当时实力的对比,选择了当时最强的人朱温做朋友,把实际上同样是少数民族的沙陀人李克用当成了敌人。
乱蜂蛰头了。首先朱温根本就不是个人,朱大恶魔一生都在背叛与欺骗中讨生活。对最初的主子黄巢和大唐的皇帝他都能举起刀,一个塞外的野人种族就想和他天长地久?做梦去吧。而李克用,上帝啊,耶律阿保机可真是给自己选了个最佳死对头。
沙陀人天下无敌!
就这样,他本想火中取栗,在后梁和沙陀人之间犬牙交错的刀尖上跳舞,多弄点好处。可没承想朱温的半根毛他都没拔下来,还被特重视诺言的李氏父子当成了不共戴天的仇敌。
李克用临死时给自己那个神武天纵,绝对千年一见的骁勇儿子李存勗留下了三支箭,代表自己毕生的三大恨,要儿子代为洗雪。其中除了第一,讨伐忘恩负义的幽州刘仁恭;第二,消灭世仇朱温之外,就是第三,把背信弃义的契丹野种耶律阿保机给我干掉!
老天在上,真是生子当如李存勗。战无不胜,把战场当成游乐场的李存勗在公元913年,率军攻破号称拥甲三十万的幽州,用白绢捆缚着刘仁恭、刘守光父子高奏凯歌回到晋阳,献俘于家庙。处斩了僭称燕国皇帝的刘守光后,又将刘仁恭押至代州,在李克用墓前处斩。
其后在公元923年四月,李存勖在魏州称帝,当年的10月2日,他亲率精兵渡过黄河,昼夜兼程,仅用了9天,就奔袭600余里,直捣敌巢,灭亡后梁。完成父亲的第二件遗愿。
唯一幸免的就是耶律阿保机。他在公元922年,后梁灭亡之后,对中原贼心不死,率领着30万契丹铁骑攻入居庸关,下古北口,在望都(今河北定县东北)遇到了杀气冲天的李存勗。
李存勗当时的兵力仅有10万,而且都是步兵。并且在开战之始,耶律阿保机就占据了绝对的先手,他居然利用了李存勗过分的自信,调集了绝对优势的重兵,把李存勗重重包围了起来。
当时李存勗的身边只有千余名骑亲兵……但见了活鬼的是李存勗居然骁勇到了没有道理可讲的地步,他就用了这么点的兵力,就冲出了包围圈,并且会和大军绝地反击,把耶律阿保机的契丹兵团打得彻底崩溃,一直往北逃出去100余里才算勉强保住了性命。
就这样,耶律阿保机对中原绝望了,他和当年所有的人都不得不承认,李存勗或许真的是天可汗的后嗣,9天灭亡后梁,30天灭亡前蜀,还有其它数不尽的功绩……天下就是“后唐”的,谁也没法争了。
但这远远不是什么失败,他只是没占着最大限度的便宜而已。回顾历史,耶律阿保机重复了之前最强盛时期的匈奴和突厥的表现——攻进汉地,然后被汉地当时的主流军队击退。
如此而已,不必沮丧,何况他还顺手牵羊地捞到了最实惠的好处。他掠回来大批大批的汉人,这些人比金子都珍贵,不仅能给他在未经开垦、绝对肥沃的土地上种出大批的粮食,给他造出来他做梦都想不出的精美宫殿,还能给他提出当时除了汉人之外,没有任何人种能独创的治国理念。
那是中原华夏用几千年的战争和鲜血,才总结归纳出的智慧。契丹人却只需要点点头,就可以不劳而获。
但是,这个时候就显出了耶律阿保机是个不世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