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这个意义上说,经常出去玩,或是经常邀朋友小聚,愉快充实地度过每一天,不仅仅是一种保持心理健康的手段,也是我们人生的目的所在。我们这一年龄层的人今天之所以要面对这么大的生存危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公司不肯管我们了。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越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利用公司的这一转变,好好玩,好好生活,因为公司变得冷酷无情同时也意味着它对员工的“松绑”。同一件事情,你看的角度不同,效果自然也不同,所以关键还在于你怎么看。虽说跟以前相比,薪水拿得少了,但假期也比以前长了呀,只要你能把假期有效地利用起来,放松心情,也未必就是件坏事。
而且,如果整个社会上的人都像蚂蚁一样只知道闷头儿苦干的话,也不利于刺激消费。全日本的个人资产总数高达一千四百兆日元,但仍然不能成为刺激经济恢复的原动力,简单来说就是因为我们这代人的父母手里虽然攥着大把的钱,却只知道像蚂蚁一样工作,根本不知道享乐为何物。没有人消费,日本的经济怎么可能恢复呢?
但是我们的父辈就是这样,光知道攒钱,却不会花。我觉得对他们也应该实施行为疗法,不管他们想不想花钱都先让他们花着,然后再逐步把他们的思维方式朝着“蝈蝈儿”的方向引导。不过,他们节俭了一辈子,改变的可能性极小,所以如今四五十岁的这批人应该从现在开始就转变思维,学会享受生活,不要落得跟我们的父辈一样,辛苦了一辈子,不知何为人生乐趣。
在此之前,我写的都是适用于我们这代人的生存技巧,但如果我们多方的努力只换来“苟延残喘”,“行尸走肉”的余生的话也没什么意思。如今日本人的平均寿命为七八十岁,也就是说我们的人生还有一半,这一半的时间如果全用在创业,考取专业资格,或者保持心理健康,整日里像蚂蚁一样忙忙碌碌的话,也未免太寂寞了。如果反正都要为了自己的下半生费心经营的话,还不如把自己的人生设计得绚烂多彩一些,好能像蝈蝈儿一样享受生命呢!
因此,对于今后的二三十年,我们这个年龄层的人的目标也许不在于“生存”而在于“创造人生”。我们所追求的不仅仅是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生存下去,而是如何将自己的“第二人生”过得更加丰富多彩。
如果人生只有短暂的五六十年的话,那么到了四十岁就应该为自己的“余生”做准备了。但是如今人的平均寿命已经延长了,退了休以后还有二三十年好活,这么长的时间恐怕不能再称为“余生”了吧。
如果拿足球比赛打个比方,以前退休以后的生活就相当于“加时赛”,但现在却相当于“后半场”。四十岁以前的表现仅供参考,你的人生是输是赢尚无定论。因此才需要我们重新构思作战方案,朝着胜利的方向重新出发。
第五部分:多样生存技巧有能力六十岁一样可以战胜年轻人
而且,我们这代人是胜算在握的。之前我就讲过多次,现在的年轻人根本上不来,因为他们都属于精神分裂症型人,讨厌竞争而且不思进取。很难想像他们会突然来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开始一心向上,奋力拼搏。而且,现在日本的孩子数量正在减少,人们的学习能力也呈下降的趋势。照这样再进一步发展下去的话,形势对我们这代人就会越来越有利。对于国家而言这是好是坏暂且不论,总之对我们这个年龄层的人来说是件值得庆幸的事。
现在社会上多少还残留着迷信年轻人的倾向。但我认为再过十年就会大变样了。现在的事实已经表明,年轻人并不比中年人更具有创造力,也不比他们更有工作热情,所谓的年轻人积极上进只是一种幻想,但是很多企业没有意识到这只是一种幻想,所以纷纷把公司里中老年的职员清理出去,再雇用大批的年轻人,以为这样就能让公司充满活力。但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发现他们作为新鲜血液招进来的年轻人既无霸气也毫无上进心,到那时候他们就不会再像现在这样迷信年轻人了。如今四十多岁的人不必着急,只要有能力即便等到六十多岁的时候,也一样可以跟年轻人一较胜负,并把他们打败,在社会中生存下去。
就算是在退休以后,只要你持有专业资格,那么即便到了八十岁都一样可以工作。在我看来,在当今社会,所谓的“老人”应该指的是那些九十岁以上的人。你到那些老年人公寓里去看看就知道,只要不得病,八十多岁的人一个个都是精神矍铄,哪有点年迈的样子?
这样看来,将来也许会有人在六十岁的时候考取医生资格,再当上二十几年的医生,一直工作到八十几岁呢。不光是医生,哪怕你是当律师或是临床心理医生,二十年的时间足够你大展拳脚了。假如你从六十岁开始写小说,那么到你八十岁的时候说不定还会获得直木奖或是芥川奖,到时候你还可以召开记者会,大谈自己二十年的辛苦创作历程。如此一来,你的“第二人生”就可以算是活得精彩。
特别是那些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是不是很多人对自己的前四十年有诸多不满,觉得自己的人生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呢?越是这样,越要珍惜这后面的四十年,让它过得更有意义。我觉得这个年龄的女性刚开始的时候对自己的人生也是充满了憧憬的,也曾想过要凭借自己的才能在社会上与男性一争长短,只不过中途不得已放弃了罢了。前面我曾经提过,在泡沫经济破灭以前,很多女性都想成为事业型的职业妇女,努力工作,跟男性平等竞争,只不过后来世风变了,大家都觉得工作做得好还不如嫁得好,所以很多人都中途做了逃兵。
不过不要紧,还有机会。以前人的生命短暂,所以即便到了四十岁开始后悔也为时已晚,只好把全部精力倾注到孩子身上,让孩子做自己没能完成的事,把自己的理想强加给孩子,这一切都是因为自己的人生有了遗憾无从补救,所以想从孩子那里得到补偿。但是现代人就不必这样了,未来的人生还很长,完全可以重新开始学习,在自己人生的“后半场”的比赛中做一个“自立自强的女人”。
总之,我之所以提议同龄人今后的人生应该这么度过有两个原因。一是我们的下一代靠不住,二是我们的父辈属于“人口稠密的一代”,他们虽然跟我们同属于躁狂抑郁症型人,但对年轻人还存有幻想,心存忌惮。
可他们的父辈,即出生于昭和一年至九年间的那代人就不同了,他们完全是靠着自己的努力才造就了日本经济的腾飞,因此性格十分强硬。跟他们相比,我们的父辈就温和得多了,有的地方还会主动地迎合比他们年轻的人。正因为我们上面没有这么一批既固执又好指挥的“老爷子”,做起事情来才没那么束手束脚。
所以我们即便是为了把这些有利的因素有效地利用起来,也决不能觉得自己现在年纪大了,而应该把自己看成年轻人,不断地充实自己,乐观积极地创造自己的“第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