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能够找到的代表女方的家长。
二哥知道陈云是一个很老实又有很深革命资历的人,对陈云和于若木的婚姻欣然表示同意。
1938年3月,陈云和于若木在延安结婚。
于若木说,她和陈云的婚礼特别简朴,因为陈云不喜欢铺张。结婚那天晚上,陈云花了一块多钱,买了些糖果、花生,请中共中央组织部的一些同志热闹了一下,就算是婚礼。
后来,消息传开来了,有些人要陈云请客。当时,陈云手里有点钱,论请客也请得起。可是,他没有请客,因为他认为没有必要摆场面。
于若木说,别以为当时在延安婚礼都这么朴素。也有人大操大办呢。延安一家报社的主编结婚,在延安的“合作社”办了几十桌宴席。当时,“合作社”是延安最高级的“宴会厅”。那位主编因为常写文章,有稿费收入。不过,婚宴几乎花尽了他的积蓄。不久,他死于肺结核。死时还未能还清婚宴的债!
笔者向于若木提出了一个细节问题:她和陈云之间如何称呼?
于若木笑了,因为还没有人向她问过这样的问题。她告诉笔者,陈云在家里总是喊她原名“陆华”。在陈云看来,别人都喊她于若木,而他喊她“陆华”,显得很亲切,成了“爱称”。至于于若木呢?当着别人的面,总是称他“陈云同志”。
两人相处时,叫“陈云同志”当然显得很别扭,直呼“陈云”又觉得不尊敬,因为在她的眼中,陈云如同兄长。她实在找不到恰如其分的称呼,所以干脆在家里无称呼!当然,两人有时分处异地,写信时,她则称他“云兄”。
1942年1月,于若木生下长女,由她取名“陈伟力”。她觉得这名字响亮,好叫,又有一定的含义,陈云也以为取得好。
我问,怎么会由她来给女儿取名呢?
于若木说,生了儿子,由陈云取名;生了女儿,由她取名。
到了1945年1月,于若木生下长子,便由陈云来取名。那时,发电报习惯于用韵目代日。陈云常拟电报,所以对电报韵目极为熟悉。长子是在13日出生的,13日的韵目是“元”,所以陈云就给长子取名“陈元”。这“元”字还有另外两层含义,即“元”月出生:“元”又是“第一”之意,也就是长子的意思。
第八章 在沈阳
1945年9月14日上午,一架漆着红五星的道格拉斯式双引擎苏联军用飞机,从延安飞往东北。
据彭真回忆: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以彭真为书记,陈云、程子华、伍修权、林枫为委员的东北局和东北民主联军(对外是指抗联组成的自卫军、原东北军将领组成的自治军和冀热辽的八路军)总部,并决定调两万干部、十万大军和一百个团架子的军队干部迅速进入东北。”
内中,派伍修权去,还考虑到他精熟俄语,可以在与苏军进行高级会谈时兼任翻译。
这样,彭真、陈云和伍修权等一起,在9月17日上午搭乘那架苏联军用飞机,前往沈阳。
就在陈云、彭真到达沈阳之后,中共中央来电,任命林彪为“东北民主联军”
司令员。这时,林彪尚未到达东北,就由彭真、陈云先主持。
那时,东北的三大城市,全在苏联红军手中。中共中央曾有过“独占东北”的设想。这是因为“东北还没有国民党军队”,一旦实行“拒蒋进东北”,“由我控制沈阳、长春、哈尔滨三大城市和交通线”,便可以实现“独占东北”。
蒋介石当然明白东北的重要,从1945年11月起,便命令大批国民党部队乘船从秦皇岛登陆,日夜兼程向山海关、锦州扑来,迅速占领了山海关至锦州一线,急于北进,夺取东北三大城市,即沈阳、长春、哈尔滨。
这时,面对着蒋介石北进的大批部队,苏联红军竟要求东北民主联军撤离沈阳。
苏军驻沈阳的少将衔卫戍司令毫不客气地对彭真说:“要你们退出沈阳,这是上级的指示。如果你们不走,我就用坦克来赶你们走!”
彭真反驳道:“一个共产党的军队,用坦克来打另一个共产党的军队,这倒是从来没有的事,能允许这样做吗?”
考虑到苏联红军的这种态度,考虑到蒋介石调遣了大批部队进入东北,陈云根据当时的形势以为,由中国共产党“独占东北”已不可能,必须改变计划。
1945年11月初,陈云任中共中央北满分局书记,后又兼任北满军区政委。
由陈云主持起草,以他和高岗、张闻天的名义,于1945年11月29日及30日,分两次给中共中央东北局及中共中央发去《对满洲工作的几点意见》电报。
陈云在电报中指出:“我们必须承认,首先独占三大城市及长春铁路干线以独占满洲,这种可能性现在是没有的。”
“我们今天必须大胆主动地撤退。”
中共中央考虑到与苏共的关系,避免冲突,完全同意陈云的意见。
这时,于若木历尽艰难,带着两个孩子,从延安来到哈尔滨。
第九章 从“打天下”转向“治天下”
经过3个年头的艰苦奋战,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终于由劣势转为优势。东北决战的时机成熟了。
从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在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下,发动了著名的辽沈战役,总共歼灭国民党军队47万余人。
随着胜利的到来,一场新的斗争又开始了。陈云第一次意识到:打天下不易,坐天下、治天下更不易!
从1948年起,陈云兼任东北财经委员会主任。他已把注意力从军事逐渐转向经济,从“打天下”转向“治天下”。
就在这东北大决战前夕,1948年8月,陈云给中共中央发去一份由他亲自起草的重要报告,即《把财经工作提到重要位置上来》。
陈云指出,仅仅半年时间,东北粮食“由2月底的每斤160元涨为今天的1600元”,“平均物价指数也涨了近三倍半”。
由于物价暴涨,“东北公营企业工薪标准又太低,因此,四五月间工人大躁不安”。
这样,陈云便向中共中央提出一个重要问题,即在军事上大胜利的时刻,必须注意财经问题。
由于陈云很重视“治天下”,这样,便由陈云负责东北大城市的接收工作。
陈云自己便曾这样述及:“沈阳接收工作,准备时间非常仓促。东北局于十月二十七日决定军管人选,抽四千新老干部,由陈云率领接收几个大城市。二十八日开动员大会,说明政策,规定纪律,从哈尔滨动身。只在路上开了几次会,十一月二日战斗结束,即进沈阳城。好在沈阳未经激烈战斗,军管会人员进去快,接收工作还算顺利,一般国民党未搬走的工厂机器,均保持得完整无损。”
陈云总结了接收沈阳的经验,于1948年11月28日写出专门的报告,给中共中央东北局并转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十分重视陈云的《接收沈阳的经验》这一报告,转发给各中央局和各前委,列为中国共产党接收城市的“样板”。从此,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每打下一座城市,都参照陈云的报告执行。
陈云在报告中,总结了接收沈阳的十六字诀:“各按系统,自上而下,原封不动,先接后分。”
所谓“各按系统”,是指“军管会除市委外,下辖经济、财政、后勤、铁道、政务等五个处,以及市政府、公安局、办公室、卫戍司令部等单位,进行接收。”
所谓“自上而下”,是指“入城后即布告通知原有机关主管人负责办理移交手续;如第一级负责人不在,即由第二或第三级办理。同时,从原有内线和下面群众中了解情况。”
所谓“原封不动”,是指“旧职员均按原职上班,工厂企业等只派去军事代表,政权部门只撤换头子。对职员、工人一律发生活维持费十万元,等于四十斤粮,有些高级职员则不发。这只是临时过渡办法,主要目的在避免混乱和大的波动。接收步骤第一步是资产档案,第二步才能整理人员。”
所谓“先接后分”,是指“各部门只有接收权,无占有权、支配权,资产档案一律不准搬走。各部门不对原来上级负责,只对军管会负责。权力集中在军管会,无条件服从,待全部接收完毕后,再统一分配工厂、房子等。接收证件统一由军管会发,由专人审查盖章,无证件即不准接收。”
第十章 树立接收城市的“样板”
陈云还总结了接收沈阳的五点具体方法:
一,首先要恢复电力供应。没有电,电灯不亮,电话不通,自来水没有,电车和火车也无法开动,变成一座死城,秩序就无法控制。
二,要迅速解决金融物价问题。为避免外地商人来抢购,本地商人将物资收藏,以及物价先落速涨现象,先介绍了解放区近来各地的物价表,使商人有底,敢于开市。
三,敌警察必须收缴枪支,让其徒手服务。交通警察尽快站岗,消防队各守原位,户籍警察大都可留。
四,稳定人心,传布政策,主要靠报纸。城市的人有看报习惯,不可一日无报。
对我宣传品,各阶层都是字字细读。除安民布告等预先准备好外,可先准备几期报纸稿件,一进城就立即出报。
五,工资问题要妥善解决。
陈云只花了一个月,就妥善地解决了沈阳从国民党手中转换到中国共产党手中这一“转轨”工作。
由于陈云及时总结了接收沈阳的经验,使“沈阳经验”得以推广。这样,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节节胜利,一座又一座城市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所接收,“沈阳经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949年5月,陈云奉命前往北平,主持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工作。这样,陈云结束了在东北将近四年的生活,来到了北平,来到了中央……
就在陈云来到北平之后,1949年5月1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七军一营进军陈云故乡——青浦县练塘镇,在那里插上了红旗。
6月10日,陈云老战友陆铨之子陆恺悌从家乡给陈云去信,报告家乡一个月来的新景象。
陆铨于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1月参加了青浦县小蒸农民暴动。1949年,陆铨在河北石家庄市担任总工会主席,不在上海青浦老家。
陈云于6月19日在北平亲笔复函陆恺悌。笔者在练塘采访,见到了这封信的手迹。
此信表露了陈云对家乡年轻一代的期望和叮嘱。
陈云写下了自己一片思乡之情:十八年不见你,看你的来信,文字已写得很清通了,我很高兴。从个人方面说,我与你父亲都顾不上子弟的入学和生活,没有尽到父兄的责任。但是这点我们当年都计算了的,如果只顾一个人的家庭子弟,就无法努力于改造整个社会,我们就这样决定了弃家奔走。现在解放全国的目标不久就会实现了,但这还仅仅是改造社会的第一步,全国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仍旧低。我们的目的不仅要打倒反动势力,而且是为了改善人民生活,所以困难的长期的工作还在后面,这后一段的工作是要与全国人民大家一齐干的。
你祖父和祖母是最使我感动不忘的。一九二七年革命失败之后,我与你父亲和吴志喜同志(当年冬被残杀了)在小蒸进行农民运动时就住在吃在你们家里。失败后,你们全家逃到上海,仍旧是你祖父行医来维持这多人的生活,我们仍吃在你们家里。你祖父是很有气节的,他深信革命会胜利,处在困难之中毫无怨言和后悔,真正难得。
从陆恺悌的信中,陈云得知他的表弟廖霓云(即陈云养父、舅舅廖文光之子)
还在家乡,深为陈云能够成为中共中央领导人而兴奋,便告诫他们道:此外,我以父兄的责任,还要叮嘱你一件事,而且你可以把这一段信上所说的抄给霓云要他也注意,就是你和霓云千万不可以革命功臣的子弟自居,切不要在家乡人面前有什么架子或者有越轨违法行动,这是决不允许的。你们必须记得共产党人在国家法律面前是与老百姓平等的,而且是守法的模范。革命党人的行动仅仅是为人民服务,决不想有任何酬报,谁要想有酬报,谁就没有当共产党员的资格。我与你父亲既不是功臣,你们更不是功臣子弟。
这一点你们切记切记。……
第十一章 出任副总理主管财经
1949年10月1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