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0727(BJ0728)有了现代通信手段,极地变得不再遥远
茫茫大海,冰天雪地,想象中的北冰洋就是这个样子。
150年前, 航海家们冒着生命危险在北冰洋中航行,探寻一条将大西洋与太平
洋连接起来的最短航线。英国的富兰克林爵士率领134名船员和2艘巨船在加拿大以
北的北极地区无声无息的消失,更引发了长达几十年的寻找——寻找失踪的水手,
也寻找北冰洋中的航行路线。现在想来,如果富兰克林我们今天的通信手段,不管
遇到什么样的情况,都不会再有那样的悲剧发生了。
㈠ 船上第一课
我们在船上有多种沟通信息的手段。
一种是听收音机。这是不花钱就能了解国内信息的方法,所以每个舱里都有一
个天线伸到舷窗外。女足失利、李登辉散布不合时宜的言论、取缔法轮功……国内
每次发生大事时,大家都特别注意听收音机。
听收音机收的是短小信号,受电离层的影响特别大,时而字字清晰,时而全是
噪音。中科院大气所的王维有一次吃饭时说,扣收音机有点受罪,有时比听外语还
费劲。更可气的是,电台还播广告,你说我在北极想听听祖国的声音,你播哪门子
广告?而且一播15分钟都没完,我一生气就给关了。
第二种方法是用短小电台。海洋局的夏立民他们自己带了个短波收发设备,费
了半天劲把庞杂的天线系统架起来,和收音机一样,经常听不清楚。而且它只能和
六里桥武警某部门通话,请人家再打电话转告一下家人。试了两次,他们又把天线
拆了。
第三种方法是打卫星电话。卫星电话分几种:一种是铱星电话,像个手提电话
一样,略大一些,拿到甲板上就能打,传输信号的是几十个低轨卫星。一种是高轨
卫星电话, 传送信号靠赤道上空的4颗卫星。这种电话要到甲板上仔细寻对天线的
方向和仰角,通话过程中一旦船转向就会断线,尤其对于传输数据不利,断线还得
从头再来。遇到天气不好的时候,甲板上下着雨,风呼呼地吹,吃尽苦头,还听不
清楚。有一次,我打电话给编辑部,3分钟内把同一个意思重复了3遍,对方一句话
都没听清。还有一次,一位同事居然把我当成他坐火车的朋友,说,火车轰隆隆的
响,听不清楚,啪就给挂了。
第四种方法是接发电子邮件。对于考察队员们来说,这种方法最方便,只要到
公用机房,把邮件发到船上的服务器中,经服务器压缩后,通过B站,经海事卫星,
传到北京地面站,转到陆上专用服务器解压缩,再通过邮电公网,发给邮件接收者。
因此一上船,我首先领到两个饭盆,第二个领到手的是一个信封,时而印着我
在雪龙号上的专用电子信箱。船上召开的第一次全体会议,除了简单地讲了一下队
员的分组情况,大部分内容就是给大家详细讲解船上电子信箱的设置和使用方法。
㈡ 船上邮件费用堪称世界之最
在船上收发邮件和平时有天壤之别。一般上网只需交市话费和上网费,平均一
分钟不过0。1元左右。发邮件几十个K是小意思,收发邮件一二十分钟也是家常便饭,
充其量不过几块钱。而在船上,收发电子邮件和计算机的点对点传输的成本概念是
一样的, 卫星线路一分钟5美元,收发一封信件半分钟就得20多元,堪称邮件收费
之最了。为了节省费用,船上的服务器开始定为每天下午3点和夜里3点各联通一次,
而且,邮件系统已经设定,大于1M的文件不予传输。技术人员再三告诉大家,尽可
能使用纯文本格式发稿,而且最好先压缩再发送。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科技
处副处长秦为稼强调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帐号。谁用多少钱计算机都会记得一清
二楚。 后来,在记者们的强烈要求下,邮件收发每天增加到四次( 3:00、9:00、
15:00、21:00)。
邮件是经海事卫星发送的,船上卫星天线装在最高层,不用去寻对方向和仰角,
但也一样会发生断线。加上这个邮件系统匆匆上马,只用20天时间安装调试。麻烦
与烦恼就此接踵而来。
㈢ 发出去的邮件被退回是最倒霉的事情
中科院大气所的邹捍今天一看到我,就讲了他今天遇到的不幸事件:收到了学
生的一封邮件。他的学生看见报纸上登出了邹捍和同事王维在船上做试验的照片和
文字,一高兴,就把报纸扫了下来,以图象的形式发了过来。“400K!”邹捍说,
“我这个收件第一大户是当定啦!”
之前, 船上已经公布了一次电子邮件用时,邹捍收件用时28。85分钟,最多。
提起这事,邹捍觉得冤。他上船后,觉得自己的一张照片挺精神,就发一张给家人
看看,以解挂念之情。没想到,这封邮件不知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又给退了回来。
别人收的邮件都是文字,他自然成了收件用时最多的人。
刚上船时, 技术人员说传送200K的文件用时约3分钟,但船开起来后,发觉不
是这么一回事。我的一个不到100K的文件,一次竟用去24分钟!工人日报的孙覆海
收一个几行的信件,也用了6分钟。船上线路传输数据的速度是9600B/S,与普通传
真机是一样的,不知怎么就变得这么慢了。
每次发稿时,我都要把文本压缩后再发。照片压缩会损失信息,每次照片都压
缩到不能再压的程度。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都用自己带的卫星B站传送图片和文字,
这些单位都表示,通讯费用实报实销。我却整天提心吊胆,通讯费花多了,单位不
愿意负担怎么办?
㈣ 五位科技人员轮流伺候
邮件系统发信一天4次, 一到发信的点记者们就特别紧张的赶稿子,恐怕赶不
上“班车” 。其实,夜里3点那一次完全就没有必要,有没有可能换到白天?我们
开始也问这样的问题,兼职管理员邹斌说,不能,因为软件就是这样的。我感到奇
怪:哪个公司出的软件,这么笨?仔细看原来是微软出的。这个互联网邮件服务软
件控制服务器工作的方法有三个:一是隔若干小时发一次,现在船上就是隔六小时
发一次;第二种是见信就发;第三种就是在指定的时间发,一天只能指定一个时间,
发一次。
前几天这个系统只能发信,不论收信,持续了几十个小时,堵住了72封来信。
有的后来到了,有的永远消失。
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在发信时,有时会发生断线的情况,不知为什么不能
接着自动联接,只能人工重新连接。而且没有断点续发功能,只能从头再来。有人
用船上的电话以点对点传输的方式传稿,每次都很顺利,这基本否定了线路不好的
原因。我和秦为稼、吴金友、邹斌在一起分析,认为传输速度极慢的原因主要在于
信件登陆时在北京排上了队。果真如此,冤枉钱花老了去啦!对此,船上的人都感
到无可奈何。 有时信发出去,编辑部迟迟受不到稿件,最长的一次用了7个小时稿
件才到。着急的话,只好自己到甲板上用自带的电话传稿。
由于大家对这个系统已经彻底失去了信心,每次发完信,都不放心地跑到报务
服务器所在地查问稿件到底发出去没有。邹斌开学有科考任务,显然已招架不住。
为此政委专门与他进行了1个多小时的谈话,然后决定另派4名科考队员轮流值班,
以伺候这个邮件系统。他们是:秦为稼,国家海洋局极地办科技处副处长,工程师;
李亮,国家海洋局科技司,学士;金明明,国家海洋局第二研究所,助理工程师;
孙波,国家海洋局极地研究所,博士。
㈤ 邮件系统给我们带来的欢乐大于烦恼
北极点到北京, 最短距离是5582。81公里。尽管邮件系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但毕竟给我们带来的方便大于不便,欢乐多于烦恼。它使我们随时可以与编辑部和
家人保持联系。时空,因为邮件系统的存在而缩短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北极并
不遥远。编辑部的陈智霞每天收到我发的稿件后,都会给一个反馈。
我的老家是安徽省萧县一个偏远的农村。开船一段时间后,我怕家里惦念,就
打了个电话回去。没几天,我居然收到了住在县城的表叔的邮件,他在家里也能上
网了!上次母亲在电话里听不清我说的话,急得直流泪,他在网上看见了我写的报
道,隔几天就打印一些带给我的家人看。
船开出一个星期后,看到我两天就能收到一封家里的来信,同住一个舱的聂晓
阳坐不住了。小聂在北京时就帮爱人申请了一个信箱,上船后就往信箱里发信,可
迟迟没收到回信。小聂给爱人打了个电话,得知她已忘记了信箱的密码。
小聂的爱人爱好文学和艺术,最不喜欢计算机之类的东西,她认为还是传统的
通信方式好,她只要从邮递员手里接过信,拆开就能读。可电子邮件这东西还得自
己捣鼓计算机、上网,麻烦死了。小聂来前反复教过,就是没学会。
这下邮递员没了,电话也不能总打,不学也得学了。小聂的爱人只好向弟弟请
教。经过几次练习,如今也能运用自如了。有时当天就能收到回信,小聂的爱人说:
“还是电子邮件好。”就在这期间,她换了个工作,到一家网络公司上了班。
0728(BJ0729)雪龙船上小医院,医生少、设备全
前两天感冒,吃消炎药又赶上风浪,胃里直翻腾。找到副政委兼船医裴福余,
请他给打针。原以为船上设备简陋,很可能是农村卫生院常见的消毒钢针,没想到
全是一次性注射器。再多看几眼,发现船上还有手术室以及各种医疗设备,可以称
得上一所海上医院了。
除了一大间诊疗室,还有专门存放药品的房间和一间很大的手术室。手术室里
有万能手术台、无影灯、氧气瓶、电动吸引器、人工呼吸机、麻醉机及多种手术器
械等。裴福余说,虽然至今还没有进行过手术,但这套“家伙”一直处在待命状态,
能进行外科的各种手术及各类创伤的救治手术。
他还带我参观了其它仪器,如心脏监护仪、心电图机、便携式B超、X光机以及
常规化验器具,以及用于消防、救护等各种意外事故伤员现场抢救的两副担架、一
只急救箱。船上还备有急救药品、常用药品和少量的特殊重要。开船以来,已有近
10人来看过病了,大多数是感冒。
眼下这所医院最大的问题是人手太少。唯一的医生裴福余只好把自己锻炼成多
面手。这位1979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海军医学系的学生,一直在船上工作,
经验丰富,在船上处理过心脏病、骨折、砸伤,以及尿路结石、胃痛等病。还在船
上做过阑尾切除手术,当时条件很差,没有手术室,就在长条桌上进行,连麻醉师、
助手都没有。
裴福余说,船在海工作业,医疗救护没有外援,加上医疗设备有限,医务人员
少,因此与陆地上要求不同。一方面要求队员有病要及时找船医诊治,另一方面船
医要尽快、尽量早作出诊断,及时治疗,防止漏诊、误诊,造成不良后果。
不过,令队员们安心的是,船上还有一套远程会诊系统,电脑、激光打印机、
扫描仪、摄像头等等十分齐备,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海区通过卫星线路与上海公
立医院远程会诊中心联通,疑难病症可通过远程会诊得到及时的咨询帮助。这套设
备是两年前公立医院捐赠的,现在也不落后。
0729…1(BJ0730)计算机时代的隐私危机在雪龙号上出现
7月29日, 雪龙号上出现了一件令所有考察队员都感到尴尬的事情:所有通过
船上系统收发的电子邮件,包括私人信件,都被保留在终端硬盘中,任何人都可以
随便翻看。
这一惊人事件是新华社记者聂晓阳首先公布的。他收到一封乱码信后,就在终
端上用各种方法尝试解码。在这一过程中,他发现自己以前已经删掉的信件仍在硬
盘中。他找来几位科学家一起查找,发现所有队员收发邮件都可以看到,不用任何
密码。
机房中的终端由大家公用,在这里把信发送到服务器上,在统一通过卫星线路
传送到北京,入公用互联网。技术人员告诉大家的保密方法是:每个人用自己的密
码登录进入操作系统,电子邮件收发后,在邮件软件界面下删除即可。
但所有收发的邮件实际上并未被删除。在硬盘中C: windows pro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