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解密北京大案-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群众,心里也装着群众,做事也惦着群众。”
  毕玉玺在通县工作时,确实有一定的能力,作风也比较泼辣,胆子大,很有想法,也能从上头要来钱,其中就包括他为县里争取到资金修建运河大街和玉带路。毕玉玺曾经说过,要保证这两条路的质量10年不出问题。实际上这两条路的使用情况也确实不错,由毕玉玺提议修建的运河大街一带,今天已经建成奥体公园和观光码头,成为通州区的著名的风景区。
  但毕玉玺离开通县也正是由于修路中出了问题。那条玉带路修建于1986年到1988年,主持者正是时任副县长的毕玉玺。在1990年,玉带路工程中发生一起贪污案件,一个工程包工头因经济问题入狱,其公司会计在狱中自杀。受此牵连,当时通县市政管理所的所长和书记都被开除了公职。
  玉带路案件发生后,市里派人考察领导班子。调查后,虽没有证据显示毕玉玺与玉带路的贪污案有直接牵连,不过案发不久,毕玉玺就离开了通县。在他离开通县时,并没有惯常的领导班子欢送仪式。
  是恨自己,我觉得毕玉玺没拿我当最低级人那么看,所以我心里很敬佩他很崇拜他,所以造成现在这个后果。而且我一个小人物能与他成为知己,甚至帮他治疗心病,我是感激的,到今天这步我能怨谁呢,怨我自己没学法律知识不懂法。”
  据审判此案的法官介绍,兰义所在的3家公司如今已不复存在了,其中2家在案发前已被吊销,另一家被注销。
  兰义说他一直认为公司要有发展就只能先把领导的腰包填满。但是当他面对法官和检察官,接受审讯和审判的时候,他才真正地意识到正是这种错误的想法促使他走到了今天。也正是用手铐报恩,兰义才和王学英等人,一起搞垮了毕玉玺。

//


第三章证券掮客王小石(1)



  几乎所有的人都把王小石当作贪官,这实在是高抬了他,他只不过是一个掮客而已。
  中国证监会副处级调研员王小石在错误的场合,张罗着跟几个错误的人吃了一顿错误的饭,把自己吃进了监狱,也吃出了名,吃出了中国证监会官员犯罪的一个名案。
  其实王小石张罗着吃错饭不是毛病,他的毛病是吃饭的时候给别人拉了皮条,并伸手拿了他认为该拿、法律却早已经规定不该拿的钱。
  当然,人们之所以那么关注王小石受贿案,不仅仅因为他是证监会的一名官员,而是王小石案考验着中国证券市场的执法环境,人们希望通过对王小石的审判,能够推动中国法律对证券市场的执法力度。
  更多的人关注王小石,是因为媒体把王小石这块小小的石头,膨化成一座横亘在中国证券市场的高山。其实,王小石哪有这等本事,他不可能影响中国上市公司操作规则,他只不过是一个贪小便宜的证券掮客,利用上市公司操作的潜规则获得一点小利而已。更形象一点说,王小石顶多是在证券大鳄们大碗喝酒大口吃肉之后,在狼藉的杯盘之间,捡来三杯两盏残羹剩酒吃吃的小泥鳅。
  至于大家普遍认为王小石是中国证监会第一个倒下的官员,以及他给中国证券市场带来多大灾难,或者最起码王小石是那粒坏了一锅汤的老鼠屎,等等这些对于王小石的看法,其实是一些媒体在传递过程中对王小石的一个误读。可以这样说,正是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甚至把王小石的能量有意无意间夸大了,好像他在中国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的运作过程中是个不可或缺的人物一般,这种对于王小石犯罪能力的浮夸,最终把王小石妖魔化了。
  撩开面纱,王小石孤僻寡语
  王小石出生在一个“革命”家庭,父母都从事党政工作,王小石有3个哥哥和一个妹妹,他在家里排行第四,所以父母都叫王小石“小四”。
  王小石1982年中学毕业后,接母亲的班进入北京市变压器厂工作。1984年王小石考入北京经济学院,也就是现在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1988年7月毕业被分配到国家专利局工作时,王小石已经27岁。在学校里,王小石的年龄偏大,又沉默寡言为人宽厚,所以大家都把他当作“老大哥”。
  认识王小石的人都认为他很实在,但少与人沟通。王小石因为少言寡语而被认为性格孤僻,据有关报道称在与亲友的相处中,他跟几个哥哥和妹妹相处得都不好,尤其是结婚后,他跟家里也不常来往。
  也许是与人相处困难的原因,1994年王小石离开国家专利局,到中国证监会工作。
  有一件事至今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王小石的妹妹大学毕业后到一家证券公司工作,这家公司的领导听说她的哥哥在证监会任职,就派人和王小石的妹妹到证监会拜望王小石,希望通过王小石加强与证监会的联系。但在王小石的办公室里,王小石对妹妹和同事的到来表现得非常冷淡,甚至让妹妹有些下不了台。之后,王小石的妹妹离开了那家证券公司。
  对家人如此淡漠的王小石,给亲人们留下了架子大,性格孤僻的印象。但在外界,依然沉默寡言的王小石性格中,却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为人共知,就是对朋友非常好,讲义气。
  认识王小石的人都认为他为人实在,这也许是他很少与人打交道,所以别人才会这样评价他。很多人认为,可能是他在大家庭中找不到感情的承载,因此转而向朋友寻求,反过来又为朋友做了违法的事情。但遗憾的是,事发后这些朋友也都消失了。
  在中国证监会,王小石因为性格内向的原因,也是一个不显山露水的人,在仕途上也很平淡,直到案发前依然是个副处级干部。在中国证监会系统,厅局级官员为数不少,处级干部所占比例也非常大,而王小石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干部而已,并不像媒体上广泛认为王小石能够呼风唤雨那样神通。
  王小石不过是中国证监会里一颗毫不起眼的小棋子而已,只是他这颗被淘汰出局的小棋子从棋盘上掉在了地上,并且叮叮当当在地上跳了几下,发出一连串清脆的响声,才引起对弈者和观弈者的共同重视而已。其实在整个中国证券市场的棋局中,王小石这颗小棋子,实在是无足轻重。
  那么,应该怎么看王小石呢?
  其实,他只不过是一个拿人钱财,替人牵线,最终从钱眼里掉进法网里的小人物而已。王小石的犯罪应该归罪于他个人的贪心,而不能全部归罪于公司上市过程的不规范。别人常在河边走都没有湿鞋,王小石的脚要是不试探着往水里迈一下,他怎么就掉进水沟里去了呢?
  王小石之所以沦落成罪犯,当然与他个人的贪欲有关,同时很大程度上跟他所在的环境有关。他所在的部门“权力大得让人眼红”,在那里工作最火,也最容易出事。
  众所周知,由于掌握着公司上市的“生杀大权”,众多等待上市的公司都紧盯着王小石所在的中国证监会发行部,只要有机会接触王小石这样的人,很多公司就不惜重金,全力以赴“攻关”。
  王小石在证监会的权力非常小,但有一条是别人做不到的,他可以提前知道发审委名单。这份名单就相当于作战当中敌方的火力配备状况,有这份名单在手,“攻关”的时候当然可以“有的放矢”了。但是,很多人猜测的王小石出卖发审委名单而获罪,在法庭上并没有得到证实,检察院也没有以此向法院提起诉讼。

//


第三章证券掮客王小石(2)



  王小石还有另外的一个便利,就是可以把自己的同事叫出去“吃顿便饭”,这仿佛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正是这顿便饭,就把手握大权的证监会官员和上市公司的人员,聚集到一个私人化的圆桌前面,把一件有条不紊按规矩办的大事情,变成了觥筹交错的交杯酒。
  王小石出事后,他的很多朋友甚至亲人都感到莫名其妙,很多人甚至不能接受这个事实。因为在他们的印象中,王小石连自己亲友的忙都不愿意帮,是一个廉洁得不近人情的人,平时毫无受贿的迹象。而且,王小石的经济状况不错,他的妻子曾供职于某保险公司,后赴澳大利亚学习两年,两人收入都比较高,而且还有两处房产,王小石没有什么经济负担。他的父母甚至感慨:“我们做了一辈子党政工作,没想到自己的孩子竟然在这上面出了问题。”
  高潮退去、尘埃落定之后,中国公关业经过一段时间冷静思考,公开表明态度的时候到了。
  王小石的根本错误在于权钱结合,其实质就是依托权力假借公关为自己捞取好处的的一个典型案例。王小石案的出现暴露出了我们证券制度和机制上的严重缺陷,也说明我国财经公关还很不规范。所以在证券业诚恳地检查自己的同时,公关业也应该从该案中思考。
  首先是潜规则使上市企业偏离了方向。不可否认的是,很多企业上市的目的已经降低到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通过上市大把圈钱。由于企业上市关卡重重,权力失控是财经公关痼疾的根源。在企业上市过程中,证监会发审委有很大的权力,这就为权力寻租提供了条件。这就是为什么王小石张罗着吃顿饭就获得70多万元的报酬的原因。
  我们不能仅仅把王小石案看成个案,而应该把小人物和小问题和整个制度结合起来看。我们不能一味指责中国证监会,作为企业上市审批机构,证监会官员手握重权是毫无疑问的。但不能说掌权就必然意味着腐败,在任何一个社会形态和任何一个时代,都不可避免地有人掌握着这样那样的权力,而且这些权力甚至是生杀大权,难道掌权的就一定腐败吗?答案很简单,不。
  我们要针对的是王小石所揭开的公司上市的公关潜规则,以及那些把潜规则当作法定游戏规则的人。王小石就是把潜规则当作法定规则,这才是他真正的悲哀。

//


第四章铁齿铜牙杨彦明(1)



  因贪污、挪用公款近1亿元,原中国银河证券北京望京西园营业部总经理杨彦明受到了法律最严厉的惩罚。2005年12月13日,杨彦明被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判处死刑。杨彦明成为目前中国证券业界被一审判处死刑的第一人,也因此在2005年中国证券硕鼠榜上独占鳌头。但是,由于杨彦明拒不交代赃款去向,致使7216万元赃款至今下落不明。
  更让人难以相信的是,法院认定的杨彦明贪污的7216万元,是1998年6月到2003年8月的5年之间,杨彦明利用职务便利,多次指使营业部财务人员违规从营业部的资金账户内提取的现金,而且每次提取的数额都不大,基本都是在几万元、十几万元左右。在杨彦明担任证券营业部领导期间,整整这样累积了5年,终于累积成如此触目惊心的巨大数额。
  从杨彦明的这种贪污手段看,他小数额地从单位里不停地往外拿钱,而且从不间断地拿了5年,实在跟昼夜不停从粮仓往自己的窝里偷米的老鼠一样,所以他被称为证券硕鼠,可谓名副其实。但自始至终让人疑惑不解并令办案人员头痛不已的是,这个疯狂贪污数千万元的证券公司总经理,宁可两次选择自杀,宁可以沉默的方式选择死刑,也坚决不肯说出赃款的下落。面对办案人员苦口婆心的教育和劝导,杨彦明的回答始终只有一句话:“我说不清楚。”杨彦明不仅涉嫌贪污挪用公款的数额大得惊人,而且还天生一副铁齿铜牙,标准的宁可自杀也不说的“硬汉”。
  而在一审判决书上,赫然写着“继续追缴被告人杨彦明犯罪所得发还中国银河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杨彦明在一审判决之后,立即提起上诉。目前,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正在审理之中,那么,在接下来的审判中,这个雪藏7000多万元赃款的谜团能不能解开呢?
  杨彦明当上总经理,却养成了刚愎自用的毛病
  外貌憨厚的杨彦明1958年10月生于辽宁沈阳市,父母在沈阳都是级别较高的领导干部,家境不错。1975年杨彦明高中毕业后,响应国家号召到铁岭插队。两年后,不甘平凡的杨彦明在恢复高考后,于1978年4月考入沈阳农学院学习,1982年本科毕业后又成为西北农学院农经系的研究生。
  1983年正在西北农学院读研究生的杨彦明经人介绍认识了在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工作的罗月玫,虽然两人不在一个城市,但是爱情让他们在认识的第二年就喜结连理。
  1985年杨彦明回到沈阳农学院工作后,在大学里自由时间比较多,而杨彦明是一个闲不住的人,他认为自己的才能在金融方面,只在学校教书不能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才干,而且夫妻二人长期分居也不是办法。在20世纪80年代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