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乘大方便方广经讲记+印顺法师-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九五一年夏印顺法师在香港屯门净业林讲

  悬论

  一叙大意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简称胜鬘经,为真常妙有的大乘要典。法华、
涅槃、楞伽等经的要义,本经都包含得有。在南北朝时代,流通极广。今先以三
义,来略明本经的要义:一、平等义,二、究竟义,三、摄受义。

  一、平等义:大乘佛法有一名句:“一切众生皆得成佛”。这句话,是极深
刻、极伟大的。一切众生都可以成佛,这是不简别任何人的,人人都可以成佛的。
在六道中轮转的其他众生,无论如何,也终于会有修学佛法的能力,达到成佛的
目的,不可说这些众生可以成佛,那些不可成佛,而是普为一切众生的,所以佛
法极其平等。比之一般,佛法才是真正的大平等,究竟的真平等。佛法虽是为一
切众生的,一切众生皆成佛的,但仍以人类为本;其他众生,要到人的地位,才
能发心修学而成佛。所以唐朝裴休的圆觉经序说:佛法是遍为一切众生的;然其
真能发菩提心的,唯在人道。以人言人,佛法是不简别什么人的,约本经作三点
来说:

  出家与在家:佛法有出家与在家的两类。有以为佛法是出家人的,或出家众
是特别重要的。其实,约大乘平等义说,学佛成佛以及弘扬正法,救度众生,在
家与出家,是平等平等的。像本经的胜鬘夫人,就是在家居士,她能说非常深奥、
圆满、究竟的法门。若说大小乘有什么不同,可以说:小乘以出家者为重,大乘
以现居士身为多。维摩居士,中国的学佛者,都是知道的,他是怎样的方便度众
生呀!考现存的大乘经,十之八九,是以在家菩萨为主的,说法者不少是在

  家菩萨,而且也大多为在家者说。向来学佛者,总觉得出家胜过在家,然从
真正的大乘说,胜过出家众的在家众,多得很。有一次,文殊与迦叶同行,文殊
请迦叶前行说,你是具戒、证果了;迦叶转请文殊先行说,你早已发菩提心领导
众生了:结果是文殊先行。发菩提心的大乘学者,虽是在家众,也是被尊敬的。
从佛教的史实上看:晋时法显去印度时,见到华氏城的佛教,多亏了一位在家居
士罗沃私婆迷的住持。唐时玄奘到印度去,先在北印度,从长寿婆罗门学中观;
次到中印度,跟胜军论师学瑜伽。近代中国,如杨仁山居士等,对佛教的贡献及
影响,就很大。小乘说,出家得证阿罗汉果,在家就不能得;以大乘佛法说,一
切是平等的。反之,佛在印度的示现出家相──丈六老比丘,是适应印度的时代
文明而权巧示现的,不是佛的真实相。如佛的真实身──毗卢遮那佛,不是出家
而是在家相的。不以出家众为重,而说出家与在家平等、为大乘平等的特徵之一。

  男子与女人:现在人都在说,男女是平等的,不知佛法原就主张男女平等的。
以小乘说,比丘得证阿罗汉果,比丘尼同样得证阿罗汉果。以大乘说,修功

  德、智慧,断烦恼,自利利人、男女是一样的。如宝积经中的胜鬘会,妙慧
童女会,恒河上优婆夷会等;大集经中的宝女品;华严经中善财童子所参访的善
知识中,有休舍优婆夷,慈行童女,师子嚬呻比丘尼等;法华经的龙女;维摩诘
经的天女等。大乘佛教中的女性,是从来与男众平等的。但过去,佛教受了世间
重男轻女的影响,女众仍不免有相形见拙之处。这在大乘佛法的平等上说,男女
平等而且都应荷担佛法的!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圆寂后,佛就将她的舍利对大众
说:要说大丈夫,她就是大丈夫了。因大丈夫所能做的,她都做到了。这可见大
丈夫,不是专拘形迹的,能依佛法去做,作到佛法所当作的,不论是男是女,都
是大丈夫。经中每说女子闻佛说法,即转女身为男身;法华经中的龙女转丈夫身
成佛,这不都显示这一番深义吗?本经是极深奥圆满的一乘大教,而由胜鬘夫人
说法,开显了男女平等的真义。

  老年与少年:在形式上,传统的声闻僧团,是重年老上座的,因而佛教养成
重老的习惯,说什么“和尚老,就是宝”。其实,佛教所重的上座,是胜义上

  座,即能证真而解脱的;那怕是年青比丘或沙弥,如解脱生死,就是上座。
其次,有智慧上座,就是受持三藏的大德法师。有福德上座,他的福缘殊胜,得
信众信仰,能因他而得财力,修寺、塑像等,为佛法服务。这三类,胜义上座是
专精禅思的;智慧上座,是受持三藏的;福德上座,是勤劳僧事的杰出者。此外,
还有生年上座,即指出家多年的老比丘,这只是由于衰朽龙钟,而得他人哀愍推
许而已。其实,老有何用?释迦佛成佛时,才三十五岁,七八十岁的老外道,还
要归依佛呢!大乘经中,充满青年信众;许多童男童女,都是发大乘心的。华严
经的善财童子,般若经的常啼菩萨,都是修学大乘法的好榜样。罗什三藏受学中
观论时,不过才十几岁。佛藏经说:老上座们斗诤分散为五部;唯有“年少比丘
多有利根”,住持了佛法。“沙弥虽小不可轻”,小乘经本有此意,到大乘佛法
中,才充分的开展出来。胜鬘夫人,为波斯匿王及末利夫人的爱女,年纪极轻,
宏通大乘法教,引导七岁以上的童男童女,都信修佛法。从青年夫人的弘扬大法,
一切青年的修学佛法来看,显示了大乘佛法的青年老年平等,决不拣别少年而有
所轻视的。

  二、究竟义:上约人说,此约法说。大乘佛法说平等,不是但求平等,甚至
普遍降低,而是要求普遍的进展,提高,扩大,而到达最究竟最圆满的。佛法说
的究竟平等,就是成佛,人人都可到达这一地步,所以是极平等而又最究竟。本
经从一乘章到自性清净章,都发挥这佛乘的究竟圆满义。佛法中有声闻、缘觉,
但这是方便说的,不是究竟真实。究竟圆满处,唯是如来──即是一切众生皆得
成佛的佛;如来才是究竟。这可从如来功德、如来境智、如来因依三点去说。

  如来功德:佛的果德是究竟圆满的,不是小乘可比。所证的涅槃,如来是无
余涅槃,小乘是少分的涅槃。所断的烦恼,佛是断尽五住,二乘只断除了前四住
的烦恼。所离的生死苦,佛是永离二种死,二乘只离去了分段生死苦。所修的道,
佛是一切道,因此而得过恒沙的一切佛法,得第一义智,二乘只是修少分道,得
初圣谛智。不论从那方面看,惟如来的常住功德,才是究竟的。

  境智:境是佛所悟证的──谛,是一灭谛,即诸法实相;智是悟证实相的

  佛的第一义智──平等大慧。智所悟的实相,境所发的实慧,都是究竟圆满
的。通常说:“如如、如如智,名为法身”,即此一灭谛与第一义智。依佛地经
论说:佛果功德,就是以四智菩提,圆成实性,五法为体。所以从佛的无量无边
功德中,统摄为智与境,都超越二乘,圆满究竟。

  因依:如来的能证智与所证理,一般的说来,要到如来才究竟。其实、究竟
的真如,是常恒不变;智慧与无边功德,也是不离于真实而本有此功德胜能的,
一切众生本来具有的,这就是经中所说的如来藏(即佛性)。如来藏即一切法空
性,即一灭谛;而为功德胜能的所依因。人人有如来藏,因而人人都可成佛。从
如来究竟的境智,推求到根源,即指出如来究竟所依的如来藏。如长江大河,一
直往上推,可以发现到它的发源处。人人有如来藏,只要能本著如来藏中的称性
功德智能,引发出来,就是如来。如来是究竟的;由于一切众生有如来藏,所以
一切众生平等,一切终于要成佛而后已。这一思想,在真常妙有不空的大乘经中,
发挥到极点。

  三、摄受义:这从人法的相关说。受是领受,接受;摄是摄取,摄属。摄受
正法,就是接受佛法,领受佛法;使佛法属于行者,成为自己的佛法,达到自己
与佛法的合一。所以摄受正法,在修学佛法的立场说,极为重要。如不能摄受佛
法为自己,说平等,说究竟,对我们有什么用?众生本有功德智慧的根源,但还
是凡夫,具足又有什么用?原因在不能摄受佛法,不能使佛法与自己的身心合一,
未能从身心中去实践,体验。世间没有天生弥勒,自然释迦,弥勒与释迦,都是
从精进勇猛中修学佛法而成。必须使佛法从自己的身心中实现出来,这才能因一
切众生平等具有究竟的如来藏,而完成究竟的如来功德。

  摄受正法,也应分三义说,即信、愿、行三者。通常以为念佛,须具足信、
愿、行;其实,凡是佛法,都要有此三者。“信为欲依,欲为勤依”,以信为依
止而起愿欲的求得心;有了愿求心,就能精进的去实行。但此中最要者,为信,
真常妙有的大乘法,信是特别重要的。如有人能了解佛法,但不依著做去,这就
证明他信得不切。如真能信得佛法,信得佛的功德、智慧的伟大,信得佛法的救

  度众生的功用,信得人生确为众苦所逼迫,不会不从信起愿,从愿去实行的。
信心是学佛的初步,如胜鬘夫人一闻佛的无量功德,就欲见佛;见佛即归依生信。
紧接看,就是发誓愿,修正行,一切都从信心中来。等到说明如来藏为“大乘道
因”,即广为劝信。极究竟的如来乘,惟有极切的诚信心,才能摄受、成就。所
以华严经说:“信为道源功德母”。智论说:“信如手”,手是拿东西的。要得
佛法,就应从信下手。佛法的无边智慧、功德宝,如有信心,就可尽量取得(摄
受);否则,即是入宝山而空手回。佛乘是究竟而又平等的,从平等到究竟,关
键就在摄受正法。摄受正法,以信为初门;有信而后立大愿,修大行,本经中都
是有所说明的,这即是从叹佛功德到摄受正法章。

  平等、究竟、摄受──三个意义,为本经的核心,精要,特先为略说。

  二释经题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经,简别律与论。经是一切经的总称;有大

  乘经、小乘经,今说方广,即简别了小乘经。方广,又是一切大乘经的通名。
大乘经的部门很多,凡是说一佛乘而声闻缘觉是不究竟的,即可称一乘经与大方
便经。如法华经有十三个名字,其中就有称为一乘经与大方便经的。这是大乘经
中会三归一教典的通名。本经在这一类大乘经里,别名为胜鬘师子吼,因为这是
胜鬘夫人所说的。所以经题有三层通别,现在再分开来讲:

  “胜鬘”:胜鬘夫人,是波斯匿王和末利夫人的女儿。传说是七地菩萨──
也有说是八地的。从世间的名义说,梵语室利未利,此云胜鬘。末利是母(末利
夫人)名──此云鬘。印度人多以父母的名字立名,如舍利弗是提舍的儿子,即
名优波提舍。室利,此云胜。所以,胜鬘是父母希望女儿的才貌福德,超越母亲
的意思。鬘,是印度的装饰品,是用花结成的,挂在颈项或头上。如从佛法“依
德立名”的意义说:鬘指种种功德,圣贤以功德为庄严──鬘。如大涅槃经说:
“七觉妙鬘”,“德鬘优婆夷”;维摩经说:“深心为华鬘”。例如华严经,是
以菩萨大行的因华,庄严无上的佛果。法身(如来藏)是一切众生所具有的,但

  因没有功德庄严,而法身还不能显现。菩萨发菩提心,修自利利他行,就是
为了庄严一乘的法身。今胜鬘夫人,修一乘行,宏一乘教,即是以功德鬘庄严一
乘的佛果。人天功德,二乘功德,都可以说是庄严。然菩萨的大行庄严,是庄严
中的殊胜;是殊胜的功德鬘,所以名为胜鬘。

  “师子吼”:师子,为兽中王。经中每喻佛菩萨的说法,如师子吼。师子吼
的含义很多,现在简为二义来说:一、无畏说:师子吼时,在一切兽类中,无所
怖畏而得自在。今胜鬘夫人在佛前说一乘大法,纵横无碍,无所怖畏,所以赞美
为师子吼。胜鬘夫人说法,能‘降伏非法’──‘习诸外道腐败种子’(胜鬘师
子吼章)。如师子一吼,百兽畏伏。无畏说是含有无畏于他,而令他畏伏二义的。
本经称师子吼,特别是指一乘法说。如说:‘说一乘道,如来四无所畏成就师子
吼说’(一乘章)。成就四无所畏,而畅说一乘究竟义,故名师子吼。二、决定
说:传说师子是一往直前而不走曲径的。说法有二种:一、方便说,即是不究竟
不彻底的,说过后,还须另加解释。二、决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