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乘大方便方广经讲记+印顺法师-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喻如凡夫,于如来藏、法身,一点也没有见到,如生下来即坏了眼根的盲者一
样,青黄赤白的颜色,什么也不知道。二、如“七日婴儿不见日轮”,婴儿虽有
视觉,但经不得强烈的日光,婴儿在日光底下,眼睛就睁不开,不能

  正见空中的日轮。这如二乘,虽有净智知生死法,然于如来藏法身,不能正
见。所以合法说:“苦灭谛”,也是“如是,非一切凡夫心识所缘”,也“非二
乘”的“智慧境界”。为什么不能?因为,“凡夫”的心“识”,不能通达无二
无别的一法界性,而常起“二见”;不能正见法相,而都起四“颠倒”。二见很
多,如执有执无是二见,执常执断是二见,执一执异是二见等。总之,众生所认
识的一切,都是相对的,于相对的而执为实有,所以一切都是二见。颠倒,即常
乐我净的妄见。见,是推求执著义。“一切阿罗汉辟支佛智”,“是清净”智。
清净,依本经前后文,即清净智,也即是空智。二乘的空智,是观虚妄杂染法,
于四不颠倒境界转,与如来空智的契证如来藏法身不同。大般涅槃经,于凡夫、
二乘,不能见如来藏、法身、大般涅槃的道理,说得极明白,可为参考!

  子二别遮凡夫丑一遮二见

  ‘边见者,凡夫于五受阴,我见妄想计著,生二见,是名边见,所谓常见断
见。见诸行无常,是断见,非正见;见涅槃常,是常见,非正见,妄想见故,作
如是见。于身诸根,分别思惟,现法见坏,于有相续不见,起于断见,妄想见故。
于心相续愚闇不解,不知刹那间意识境界,起于常见,妄想见故。此妄想见,于
彼义若过若不及,作异想分别若断若常。’

  “边见”,先说凡夫的二见。即二边见。“凡夫于五受阴”境,以“我见”
为本;依此我见而起种种“妄想”和“计著”。我见是六十二见的根本,一切见
依我见而生。种种妄想执著,“生二见,是名边见”。落于二边,边鄙而不中正
的倒见,名为边见。二见极多,今举出特重要的,即“常见断见”。为何特别举
出这断常二见?因佛法宗本,为生死流转与解脱涅槃法。于此二而引生的倒见,
不是误认为常住的,就是错执为断灭的。

  二见的解说,有二番。先约于生死涅槃所起的断常见说:“见诸行无常,是
断见,非正见”。行是有生灭法,如五阴。凡夫见有生灭,见生者必归于无

  常灭,不了五阴无常相似相续,不了如来藏为依而不失不坏。于是就起断见,
以为不免无常,不免一死,终于是什么都没有。有些凡夫外道,厌生死而求涅槃,
“见涅槃常,是常见”,也“非正见”。因为凡夫不能真知涅槃,仅是比对世间
无常,而推想离世间的常住。这样的常见,还是不正见。凡夫于诸行无常起断见,
于涅槃起常见,由于“妄想见”而“作如是”的执“见”。次约有为身心所起的
断常见说:“于”有情“身”分的“诸根”──能见的眼,能闻的耳,到能触的
身。“分别思惟”,于“现法”中“见”它“坏”了。现法即现在,现在生中的
诸根,一旦坏了,不能再起作用,或部分坏了,或完全坏了,如人的死亡。这类
凡夫,专在物质所集成的诸根著想,于是见诸根坏了,就以为有情不再存在。他
对“于”三“有相续”的事理,“不”能明“见”,所以执为什么都没有了,
“起于断见”。这是唯物论者的偏见,由于不契真义,但凭“妄想”的执“见”
而如此。有一类凡夫,“于心相续”的真义,“愚闇不解”。心虽是相续的,但
以愚痴闇昧而不能如实了解,“不知刹那间”生灭

  的“意识境界”,所以“起于常见”;这是唯心论者的偏见。唯心论者,执
有精神的常住;他们以为眼等诸根坏了,心是相续常住而不断的。不知道心──
意识是刹那刹那生灭的相续,如火焰一样,流水一样,是前后相续不断的,但并
不是常住。于心相续所起的常见,也是由于“妄想见”而生起的。

  上面所说的于生死涅槃起断常见,或说于有为的物心二法起断常见,“此妄
想见”,都是“于彼”真“义,若过若不及”,而不能恰当,所“作异想分别”,
才以为是“若断若常”。过与不及,都不合中道正义。不及是损减见,太过是增
益见。如见眼等坏灭,即否认业果不失的缘起法,起于断见,即是不及的损减。
见到心识的相续,误以为常住,这是太过的增益见。这过与不及的断常二见,即
是上来所说的二见──边见。

  丑二遮颠倒‘颠倒众生,于五受阴,无常常想,苦有乐想,无我我想,不净
净想。’

  颠倒,即凡夫的四种颠倒。“颠倒众生”,“于五受阴”的生死诸法,不

  能正确的了解,而起错乱的认识。如诸行是“无常”的,他却作“常想”;
一切有漏诸行是“苦”的,他却起“有乐想”;一切法是“无我”的,他却生起
“我想”;一切有漏法是“不”清“净”的,他却起清“净想”。颠倒以见为体;
于法必先现有错乱的倒想,而后才成为倒见,所以经中都称为倒想。如人是无常
的,但从小到大,有相似相续相,不了相似相续的生灭性,所以起常想。众生的
心境中,似乎有乐,而不知乐是轻微的苦,如为重担所压,感受苦痛;转一转肩,
轻松一些,即似乎快乐,实仍为苦。有漏无常的诸行,众生倒起乐想。五蕴的一
合假相,没有真实的自体,也没有绝对的自由,但众生为我执所蒙蔽,倒觉为有
一自在的自我;自在即我。生死法,一切是不清净的;如身为三十六物所成,秽
恶所积聚,然为薄皮及庄饰所蔽,而倒觉为清净的。凡夫外道,都起此四倒;声
闻法即著重于说明无常、苦、无我、不净,修四念处,以求解脱。

  子三别遮二乘

  ‘一切阿罗汉辟支佛净智者,于一切智境界,及如来法身,本所不见。’

  “一切阿罗汉辟支佛”的果智,是清净的,名为“净智”。此净智,于生死
法的无常等,虽有所了知,但“于”如来“一切智”所知的如来藏“境界”;
“及”因如来藏出缠而成就的“如来法身”,还是“本所不见”,本所不得的。
于生死了知无常等,虽生起净智不颠倒;但如于如来法身、菩提、涅槃,而也看
做无常、苦、无我、不净,那又是颠倒了。否定生死法,而不能肯定的正见涅槃
的常乐我净,所以还不是究竟的正确的知见。

  癸二示正见‘或有众生信佛语故,起常想乐想我想净想,非颠倒见,是名正
见。何以故?如来法身,是常波罗蜜,乐波罗蜜,我波罗蜜,净波罗蜜。于佛法
身作是见者。是名正见,正见者是佛真子,从佛口生,从正法生,从法化生,得
法余财。’

  究竟的真知正见,唯是如来;十地菩萨,也还不能亲切的了知。然而,凡夫、
二乘、菩萨,也可能得正知见,不过不由自力的智慧证知,而是信佛所说

  而来。“或有”二乘而回小向大的,或有凡夫而初发菩萨心的,这样的“众
生”,佛为他们说如来藏法身一乘法,即能“信佛”的“语”言,于如来藏法身,
生“起常想、乐想、我想、净想”;这“非”是“颠倒见”,而“是名”为“正
见”的。无常等约生死法说,生死法不能执常乐我净;然如来法身涅槃,是出世
第一义,是常乐我净的,而不应执为无常苦无我不净。“何以”呢?因为“如来
法身,是常波罗蜜、乐波罗蜜、我波罗蜜、净波罗蜜”。波罗蜜,即事情的究竟
成办。佛果是究竟圆满,有常等的四德,所以名四波罗蜜。如来法身,超越于时
间性,无前无后,无始无终,无生无灭,所以是常。涅槃经说:‘无苦无乐,是
名大乐’,离去凡常的苦乐,不再有恼乱、烦动、变易,得究竟安稳的不系乐。
我即大自在,佛于一切法自在,名为法王。佛离一切系缚,离一切杂染尽,名大
净。如来藏本也具此常乐我净的,但如来法身,才圆满的成就显发了常乐我净的
功德。如来法身如此,所以能“于佛”的“法身作”如“是见”,“是名正见”。

  得此“正见”的,才“是佛”的“真子”。此下,约父子喻说。印度婆罗门,
自称为梵子,从梵生,从梵口中生,得到梵的一分。现在也作类似的赞叹;能于
佛法得正见的,是如来的真子。二乘弟子,虽都可说佛子,但大乘经中,讥二乘
为婢子,不是如来嫡子。佛的真子,是趣向佛乘的菩萨。因佛口说法,依佛音声,
得法气分,所以说:“从佛口生,从正法生,从法化生”。世间子,得父家财:
有的但得父亲的房屋田产,有的能得父的道德、智慧。学佛法的也如此:有不得
佛的法分,但以行布施、持戒,而得福报。有的于佛法修证解脱,即名为“得法”
分──余财。戊三如来依因──一依己一出依体庚一约胜以简劣‘世尊!净智者,
一切阿罗汉辟支佛智波罗蜜。此净智者,虽曰净智,于彼灭谛尚非境界,况四依
智!何以故?三乘初业不愚于法,于彼义当觉当得,为彼故,世

  尊说四依。’

  上文说:‘虚妄法者非谛非常非依’,‘非虚妄法者是谛是常是依’,现在
即著重于依的说明。生死与涅槃,都应有依止;有依止,才成为生死流转,才能
得涅槃还灭。什么是依?就是如来藏──灭谛。依此而有生死,依此而有涅槃。
从世间来看,一切法,凡是存在的,都是有所依的,无依即不能存在。如书依于
桌,桌依于地,地依于虚空。

  上面说到二乘的净智,“净智”,是“一切阿罗汉辟支佛”的“智波罗蜜”。
二乘的果智,如尽智无生智,约二乘断证说,也可说是究竟圆满的,所以说是智
波罗蜜。不过,“此”二乘无学果所有的“净智”,“虽”也可以说是“净智”,
但对“于彼”如来所证的“灭谛,尚非”他的“境界”。果智尚且如此,何“况”
不及净智的初学的“四依智”?四依智,古有二说,一说:二乘初修,依四谛所
生的智慧,名四依智。一说:是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依智不依识的四依智。第二说更好。唐译作‘入流智’,

  意指四预流支。四预流支与四依,本为一事的转说。佛令人亲近善知识;目
的在法不在人。从善知识听闻正法,目的在真义而并非为了名言章句。劝学者如
理思惟,即应依了义经去思惟。法随法行,即依法而行,但这是不应依取相的分
别识,而应依离相空智。佛“何以”要说四依智?因为,使“三乘初”发“业”
的行者,“不”致“愚”昧“于法”的真义,于佛说法的根本目的,究竟意趣,
能正知正见。如法即摄受正法的正法;义即第一义谛;了义即决定说一乘;智即
如来藏空智。“于彼”四依的真意“义”,现在虽还没有能证得,但“当”来一
定能“觉”,一定能“得”。“为彼”三乘初业行者,使他不愚于法,所以“世
尊说四依”,学者也就因此而起四依智。

  庚二据一以遮四‘世尊!此四依者,是世间法。世尊,一依者,一切依上,
出世间上上第一义依,所谓灭谛。’

  “此”上所说的“四依”,“是世间法”,是随顺四预流支而说为四依。

  论到究竟,实只有一依。这“一依”,是“一切依”中的最“上”依。从世
出世间说,是“出世间”依;从上中下说,是“上上”依;从二谛说,是“第一
义依”。这一依,即是常是谛的,非虚妄的无为的,无作四谛中的“灭谛”。生
死也依此,涅槃也依此,为一切的究竟依。

  己二明依义庚一常住不变为生死依辛一略标善说‘世尊!生死者,依如来藏;
以如来藏故,说本际不可知。世尊,有如来藏故说生死,是名善说。’

  先说灭谛为生死依。本经的文义简奥,不大明显。楞伽经曾引本经,说如来
藏为生死依,可以参考。生死流转,即蕴处界流转,生死法是无常、无我的。但
刹那生灭的无常法,怎么能前后延续?作业在现在,受果在未来,前不是后,后
不是前,前后间有什么连系而成为生死轮回呢?外道说,有常住的灵魂

  ,神我。我在轮回,造业者,受果者,是同一的我。佛法说无常、无我,又
说生死流转,即显得非常深奥!为论究这一主题,佛教中有各式各样的解说。真
常唯心论者,即说常住不变的如来藏为生死依。

  生死死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