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乘大方便方广经讲记+印顺法师-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庚三摄善法戒‘世尊!我从今日乃至菩提,摄受正法终不忘失。何以故?忘
失法者,则忘大乘;忘大乘者,则忘波罗蜜;忘波罗蜜者,则不欲大乘。若菩萨
不决定大乘者,则不能得摄受正法欲,随所乐入,永不堪任越凡夫地。’

  此为摄善法戒。胜鬘先标示摄正法戒说:从今以后,我“摄受正法,终不忘
失”。本经以下的义理,都从摄受正法而来,所以应特加注意。甚么是摄受正法
呢?如释尊成道后,觉得世间一切法没有可以为佛所依的;佛因证正法而

  成佛,所以说:‘诸佛于正法,恭敬尊重,奉事供养,依彼而住’(阿含经)
这可见,正法是佛所自证的,也即是真如、法性、实相。这是不偏不邪的究竟法,
所以名正法。又如华严经说:‘正法性远离,一切趣非趣’。趣,即六趣轮回;
非趣,即二乘涅槃。正法性是远离凡夫的生死,小乘的涅槃;生死与涅槃,于正
法性中皆不可得。又如妙法莲华经,依梵语-也可译为正法芬陀利(芬陀利是白
莲花)。如竺法护的译本,名正法华经。本经说一乘,法华经也说一乘,而一乘
的根源,即正法。‘诸法实相者,言辞相寂灭’,这是正法的说明。佛证此法而
成佛,即一乘与佛乘的宗本。所以摄受正法一句,应特别留意。摄受,可通深浅:
初发心的,如听闻,摄持而领受、记忆在心,也名摄受。如璎路经说:‘一切诸
法门,摄在我心中,念念不去心’。然从此深入,如精勤修行、证悟而实现正法,
即是究竟的摄受。总之,为正法而学习、修行、悟证,都名为摄受正法。

  次说明摄受正法的重要。“何以”需要摄受正法呢?因为,“忘失”正“

  法”,“则忘大乘”;若“忘大乘”,“则忘波罗蜜”。这里说,忘失正法,
即忘失三事:正法、大乘、波罗蜜。正法,虽可摄正行,而著重于佛所自证的诸
法实相,这是学佛的根本目的,不能忘失。如忘失了,即忘失大乘。大乘虽通摄
一切,而著重于菩萨因行:发菩提心,修六度四摄行。如忘失了大乘,也就忘失
波罗蜜。波罗蜜,此云到彼岸,有六波罗蜜、十波罗蜜、八万四千等波罗密,以
及佛果的四波罗蜜。这里,可约究竟成办的果德说。这是境行果次第:忘失理性,
即忘失因行;忘失因行,即忘失果德,一忘即一切忘了。

  上明忘失三事,此下更说二种不欲:“忘失波罗蜜”,“则不欲大乘”,这
是说没有大乘的胜解欲,欲即愿欲。如没有重视,甚至完全忘却波罗蜜的如来果
德,这当然不想修大乘行,于大乘不起胜解的愿欲。“若菩萨不”能以胜解心,
“决定”趣入“大乘”,“则不能得摄受正法欲”,这是说没有正法欲。不想趣
入大乘,这对于如来自证的正法,也就不求摄受了。既不决定趣入大乘,也就不
能“随所乐”而悟“入”圣果──不能入圣,所以也就“永不堪任

  越凡夫地”。本经特重于摄受正法──受持如来自证的正法,是有甚深意义
的。不知此正法,说妙谈玄,那里能理解得一乘的心髓!

  三事二欲,可以多种不同的方言去说,今且约此意。

  ‘我见如是无量大过,又见未来摄受正法菩萨摩诃萨无量福利,故受此大受。’

  胜鬘的所以“受此大受”,即由于“见”到忘失正法的“如是无量大过”。
同时,“又见未来摄受正法”的“菩萨摩诃萨”,有“无量福利”,即摄受正法,
就能趣大乘行,得波罗蜜果等。菩萨摩诃萨,为菩提萨埵、摩诃萨埵的略称。菩
提萨埵,译义为觉有情,即求得如来正觉的有情。摩诃萨埵,译义为大有情。发
大愿,修大行,断大见,趋大果,于一切有情中大,所以又称为摩诃萨埵,这是
初地以上的大菩萨。

  戊二摄众同行己一胜鬘立誓‘法主世尊!现为我证,唯佛世尊现前证知。而
诸众生善根微薄,或起疑网,以十

  大受极难度故,彼或长夜非义饶益,不得安乐,为安彼故,今于佛前说诚实
誓。’

  菩萨修行,本不为自己,重于教化大众。胜鬘受十大戒,在阿踰阇国,及当
时会众中,起著领导作用。为了摄引大众,都能受此大戒,所以于佛前立誓现瑞。

  法,是从佛自证而宣说出来的,所以称世尊为“法主”。阿含经常说:‘佛
为法根,佛为法本’,也即是此义。胜鬘说:我受十大受,如来“现”前“为我
证”明,也“唯”有“佛世尊”才能“现前证知”,证知我确能受戒而持行。
“而诸众生”中,有“善根微薄”的,听说受此十大戒,“或”者会“起疑网”,
“以十大受”是“极难度”的。疑惑是网一样的,为疑网所缠缚,即不能正信佛
法了。度,即到彼岸,也是究竟成办义。十大受过于广大,本是不容易究竟圆满
的,所以善根微薄众生,会疑而不信,不但自己不能受戒修行,还要疑菩萨也不
能受持,即还要毁谤正法。所以“彼”疑谤的众生,“或”者要因此而在生死
“长夜”中流转不息,常起种种“非义”的不“饶益”事,“

  不得安乐”。谤法的罪重,会历劫受恶果而得不到安乐。所以胜鬘于受十大
戒后,“为”了“安彼”善根微薄众生,“今”又“于佛前说诚实誓”。诚实誓,
即真诚的誓愿。

  ‘我受此十大受如说行者,以此誓故,于大众中,当雨天华,出天妙音。’

  立誓说:如“我受此十大受”,而真能“如说行”的,即“以此”诚实的
“誓”言“故,于大众中”,空中“当雨(落下)天华”,发“出天”上的“妙
音”。华喻发菩提心,受十大戒,将来必得大果。妙音声是有所诠表的,表示胜
鬘说的誓愿,必有实行,所以求雨华出音来证明。

  这类誓愿,即谛语,本经谓之为诚实誓,大乘及本生谈中多载此事。菩萨由
于自心清净,功德严,特别是言行一致,所以能依誓言而现不思议事。

  己二大众除疑‘说是语时,于虚空中雨众天华,出妙声言:如是如是,如汝
所说,真实无异。彼见妙华及闻音声,一切众会疑惑悉除,喜跃无量而发愿言:
恒与胜鬘常共俱会,

  同其所行。’

  胜鬘夫人“说是语时”,“虚空中”即“雨众天华”,并发“出妙声”说:
“如是如是,如汝所说”,受十大戒而能如说修行,是“真实不虚”的。胜鬘发
诚实誓,即刻有此瑞相。“彼见妙华及闻音声”的──与会的眷属及阿踰阇国人
“一切众会”,大家都“疑惑悉除”。胜鬘发诚实誓,本非要显自己的伟大,不
过望大家能信受除疑,也照著去作。所以大众断疑生信,即“喜跃”得不可说,
大家都“发愿言”:我们愿“恒与胜鬘常共俱会”。恒,是常常时义。现在与胜
鬘俱会一处,将来生生世世,也愿与她俱会一处,而且要“同其所行”。胜鬘受
十大戒,我们也要受十大戒,也要如说而行。前面说过,菩萨净佛国土,是要摄
受大众,一起发愿,同住共行,才能成就的。

  己三世尊印许‘世尊悉记一切大众,如其所愿。’

  这是“世尊”印可胜鬘的眷属等,为他们授记:“一切大众”发愿与胜鬘

  同住同行,将来一定能“如其所愿”而成就的。记,不一定授成佛的记,凡
预记未来事,都可以称为授记的。

  丁二发三大愿戊一胜鬘发愿己一发愿意趣‘尔时,胜鬘复于佛前发三大愿,
而作是言:以此实愿,安慰无量无边众生。’

  十大受也是发愿,不过这是誓受即行的;今发三愿,是求乎未来的。依文说,
此三愿即从摄受正法戒引生。论愿体,即菩提心,即法华经所说的‘一切智愿’,
所以能含摄得菩萨的一切大愿。

  先说发愿的意趣。“尔时”──“胜鬘”受毕大受时,她又“于佛前发”如
下所说的“三大愿”。她这样说:“以此实愿,安慰无量无边众生”。胜鬘所发
三大愿,不是空言无实,而是要从实行去完成的,用此去安慰一切众生的。佛菩
萨的安慰众生;不是说几句安慰的语言,是真能使众生得到实利的,所

  以称为实愿。菩萨以利益众生为先,这不是为自己的菩提心,真是大愿!

  己二发愿体相‘以此善根,于一切生得正法智,是名第一大愿。’

  三大愿中,第一是:“以此”先来所修积的称赞佛德、受持大戒等“善根”,
“于一切生”中,能“得正法智”。愿于生生世世中,得到正法的智慧,也即是
法华经的‘佛之知见’,或‘平等大慧’。从发心以去,无论为闻、思、修慧,
或无漏大慧,都愿不失正法的如实知见。有了正法知见,虽历劫在生死中,不致
颠倒沦坠,不致急求自了,而能尽未来际去救度众生,不疲不厌。正法智,虽是
自得正智,然实为安慰众生的基础。如菩萨而没有智慧,生死苦痛不了,那里能
度众生?这“是”胜鬘的“第一大愿”。

  我得正法智已,以无厌心为众生说,是名第二大愿。

  胜鬘说:“我得正法智已,以无厌心为众生说”。本为安慰众生而愿得正法
智,那末得了正智,自然要随时随地为众生宣说此成佛的正法。有缘就说,

  有问就说,决无丝毫的厌烦心。如有了厌心,即舍弃众生,菩萨的事业就败
坏了。所以文殊开示善财童子,首先要有无厌足心。这是“第二大愿”。

  ‘我于摄受正法,舍身命财护持正法,是名第三大愿。’

  胜鬘说:“我于摄受正法”时,或为自己受持体悟,或教众生摄取受持,这
是并不容易的。菩萨修行正法,宏宣正法,每有极多的困难事。教化人而反受世
人的责骂捶打,如法华经常不轻菩萨所受的。或遭遇魔外猖狂,而佛法大受摧残
时,还要有“舍身命财护持正法”的勇气与决心。如以自己的劳力去助人,或以
自己的身体施人与代人受苦,名舍身。因护持正法而失去身命,名舍命。施舍自
己的钱财,名舍财。总之,为了护持佛法,不惜牺牲自己的身命财产。惟有护持
正法,才能摄受正法。如以为学了佛,就得佛菩萨保佑,永得安乐度日,这不是
菩萨心行。菩萨以利益众生为本,要有摄受正法的正法智,更要有舍身命财而护
持正法的决心。中国学佛者,虽自称大乘,而真能从饶益众生,护持正法去作的,
实在太少。中国佛教的衰落,并不意外!

  戊二如来印成‘尔时,世尊即记胜鬘:三大誓愿,如一切色悉入空界,如是
菩萨恒沙诸愿,皆悉入此三大愿中。此三愿者,真实广大!’

  胜鬘发过了愿的“时”候,“世尊”认为她的大愿极好;而三愿的广大,有
的众生还不能知道,所以“即”为“胜鬘”“记”别说:你发的“三大誓愿”,
“如一切色”的“悉入空界”一样。色即是物质,凡有质碍都名为色,如五根五
境的十色界。虚空界,是遍一切色──物质的,凡有色法处,即有空界。如这里
有桌或墙,似乎有质碍处,没有虚空,其实空是无碍而无所不在的。“如是,菩
萨”所有的“恒沙诸愿,皆悉入此三大愿中”。恒是恒河,河中的沙很多,所以
取以比喻数量的众多。佛菩萨的大愿,也是多得难以数量的,然都含摄在这三大
愿中。诸愿如众色法,三大愿如虚空。空遍一切色法,如三大愿遍一切愿,而一
切愿摄入于三大愿中一样。三大愿,体即菩提心愿。菩萨发菩提心,不外乎上求
菩提,下化众生。得正法智,就是上求菩提;为众生说,

  就是下化众生。发菩提心,又有两种:或见众生苦而发心,经中常说:‘菩
提所缘,缘苦众生’。或见佛法衰落──信众放逸,或政治摧残而发心。菩提心
愿,重要在救济众生,护持正法。见众生苦而发心,就是为众生说:见佛法衰落
而发心,就是不惜身命护持正法:这也就是为人与为法。总括的说:得正法智是
大智慧,为众生说是大慈悲,舍身命财护持正法,是大勇大精进。这三者,是菩
提心的内容,所以三大愿,能统摄菩萨的一切大愿。

  丁三摄正法行戊一略明摄正法愿己一请说

  行愿中,先是十大戒,次摄十戒于三大愿,现在再摄三大愿于摄受正法中。
摄受正法,是十大戒的第十戒,也是三大愿的要素。本经广明一大乘;菩萨的行
愿,如来的功德,都是以摄受正法为根本的。上已明发愿,这需要从自利利他去
实行,所以本章重在摄受正法的大行。又分二科,先承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