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医内科学-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掌握虚中夹实的特殊性。本病虽属慢性虚弱性疾病,但因感染痨虫致病,要根据补虚不忘治实的原则,同时杀虫抗痨。如阴虚火旺者,当在滋阴的基础上参以降火;若阴虚火旺,痰热内郁,咳嗽痰稠,色黄量多,舌苔黄腻,口苦,脉弦滑者,当重视清化痰热,配合黄芩、知母、花粉、海蛤壳、鱼腥草等;若气虚夹有痰湿,咳嗽,痰多色白,纳差,胸闷,舌苔白腻者,当在补益肺脾之气的同时,参以宣化痰湿,配合半夏、橘红、茯苓、杏仁、苡仁之类;如咳血而内有“蓄瘀”,瘀阻肺络,咳血反复难止,血出鲜紫相杂,夹有黯块,胸胁刺痛或掣痛,舌质紫,脉涩者,当祛瘀止血,药用三七、血余炭、花蕊石、广郁金、醋大黄等。

4。忌苦寒太过伤阴败胃。因本病虽具火旺之证,但本质在于阴虚,故当以甘寒养阴为主,适当佐以清火,苦寒之品不宜单独使用。即使内火标象明显者,亦只宜暂予清降,中病即减,不可徒持苦寒逆折,过量或久用,以免苦燥伤阴,寒凉败胃伤脾。

5。在辨证基础上配合抗痨杀虫药物。根据药理实验结果和临床验证,很多中草药有不同程度的抗痨杀菌作用,如百部、白及、黄连、大蒜、冬虫夏草、功劳叶、葎草等,均可在辨证基础上结合辨病适当选用。

【医案举隅】

宋某,男,27岁。

咳嗽已半年,音哑近4个月。现症:咳嗽不多,音哑喉痛,食欲不振,腹痛便溏,日渐消瘦。舌苔白垢,脉象滑细。

辨证立法:久嗽不愈,伤及声带,遂致发音嘶哑。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不宣,则腹痛便溏。脾胃不强,则消化无力,食欲减退,营养缺少,身体消瘦。幸无过午潮热、夜间盗汗之象,阴分未见大伤,尚冀恢复可期。拟清肺健脾以治。

处方:炙白前5g,炙紫菀5g,半夏曲10g,炙百部5g,化橘红5g,枇杷叶6g,炒杏仁6g,野于术5g,土杭芍10g,焦苡仁6g,紫川朴5g,云茯苓10g,冬桑叶6g,苦桔梗(生炒各半)6g,凤凰衣6g,诃子肉(生煨各半)10g,粉甘草(生炙各半)3g。

上方加减,连续四诊,尚余音哑未见显效外,它症均消失,拟专用诃子亮音丸治之。

按:肺伤音哑,即古人所谓“金破不鸣”,治宜清肺。便溏纳少,治宜健脾,即前世医家所谓“培土生金”之意。本案通过脾肺双治,咳嗽便溏等症状消除甚速。治声音嘶哑,用诃子亮音丸最效。

(祝谌予等编。施今墨临床经验集。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古代文献精选】

《十药神书·葛氏自叙(一)》:“万病无如痨症之难……况为医者,不究其源,不通其治,或大寒大热之药,妄投乱进,不能取效。殊不知大寒则愈虚其中,大热则愈竭其内。……如呕血咳嗽者,先服十灰散揭住,如不住者,须以花蕊石散止之。大抵血热则行,血冷则凝,见黑则止,此定理也。”

《医宗必读·虚劳》:“大抵虚劳之证,疑难不少,如补脾保肺,法当兼行。然脾喜温燥,肺喜清润,保肺则碍脾,补脾则碍肺。惟燥热而甚,能食而不泻者,润肺当急,而补脾之药亦不可缺也。”

《理虚元鉴·阴虚之症统于肺》:“就阴虚成痨之统于肺者言之,约有数种:日劳嗽,曰吐血,日骨蒸,极则成尸疰。……凡此种种,悉宰于肺治。……故未见骨蒸劳嗽吐血者,预宜清金保肺;已见骨蒸劳热吐血者,急宜清金保肺;曾经骨蒸劳嗽,吐血而愈者,终身不可忘护肺。此阴虚之治,所当悉统于肺也。”

第八节肺痿

肺痿是指因咳喘日久不愈,肺气受损,或肺阴耗伤所致肺叶痿弱不用,临床以长期反复咳吐浊唾涎沫为主症的慢性肺脏虚损性疾患。《金匮要略心典·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说:“痿者萎也,如草木之萎而不荣。”

肺痿病名最早见于东汉·张仲景的《金匮要略》。该书将肺痿列为专篇,对肺痿的临床特征、病因、病机、辨证均做了较为系统的介绍。如《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说:“寸口脉数,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者何?师日:为肺痿之病。”唐…孙思邈《千金要方·肺痿》将肺痿分为热在上焦及肺中虚冷二类,提出虚寒肺痿可用生姜甘草汤,虚热肺痿可用炙甘草汤、麦门冬汤等。历代医家均认识到肺痿是多种肺系疾病的慢性转归,久嗽、肺痈、肺痨、喘哮等伤肺,均有转化为肺痿的可能,故常与相关疾病合并叙述。唐·王焘《外台秘要·许仁则疗咳嗽方十二首》引许仁则论云:“肺气嗽经久将成肺痿。”说明久嗽劳热熏肺,肺阴大伤,进而发展成肺痿。明·王肯堂《证治准绳·诸血门》说:“久嗽咳血成肺痿。”明·陈实功《外科正宗·肺痈论》说:“久嗽劳伤,咳吐痰血……咯吐瘀脓,声哑咽痛,其候传为肺痿。”指出肺痈溃后,热毒不净,伤阴耗气,可以转为肺痿。清·张璐在《张氏医通·肺痿肺胀》中将其治疗要点概括为:“缓而图之,生胃津,润肺燥,下逆气,开积痰,止浊唾,补真气……散火热”七个方面,旨在“以通肺之小管”,“以复肺之清肃”,理义精深,非常切合实用。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肺病源流》进一步对肺痿的用药忌宜等作了补充:“其症之发,必寒热往来,自汗……宜急治之,切忌升散辛燥温热。……大约此症总以养肺、养气、养血、清金、降火为主。”

凡某些慢性肺实质性病变如肺纤维化、肺硬变、肺不张、矽肺等,临床表现肺痿特征者,均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本病病因可分久病损肺和误治津伤两个方面,而以前者为主。发病机理为津气亏损,肺失濡养所致。

一、病因

1。久病损肺

如痰热久嗽,热灼阴伤,或肺痨久嗽,虚热内灼,耗伤阴津,或肺痈余毒未清,灼伤肺阴,或消渴津液耗伤,或热病之后,邪热伤津,津液大亏,以致热壅上焦,消灼肺津,变生涎沫,肺燥阴竭,肺失濡养,日渐枯萎。若大病久病之后,耗伤阳气,或内伤久咳,冷哮不愈,肺虚久喘等,日耗肺气,渐而伤阳,或虚热肺痿日久,阴伤及阳,亦可致肺虚有寒,气不化津,津液失于温摄,反为涎沫,肺失濡养,肺叶渐痿不用。此即《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所谓“肺中冷”之类。

2。误治津伤

因医者误治,滥用汗、吐、下等治法,重亡津液,肺津大亏,肺失濡养,发为肺痿。如《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说:“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肺痿之病……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

二、病机

肺痿的基本病机总缘肺脏虚损,津气大伤,以致肺叶枯萎。因肺虚有热,热灼肺津,或肺虚有寒,气不化津,以致津气亏损,肺失濡养,肺叶弱而不用则痿。清·喻嘉言《医门法律·肺痈肺痿门》说:“肺痿者,肺气委而不振也”,“其寒热不止一端,总由胃中津液不输于肺,肺失所养,转枯转燥”,“于是肺火日炽,肺热日深,肺中小管日窒”。指出肺脏虚损,津液亡失,则肺叶枯萎而不用。

病理性质有肺燥津伤、肺气虚冷之分。清·尤在泾在《金匮要略心典·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中说:“盖肺为娇脏,热则气烁,故不用而痿;冷则气沮,故亦不用而痿也。”是以其病理表现有虚热、虚寒两类:①虚热肺痿:一为本脏自病所转归,一由失治误治或它脏之病导致。因热壅上焦,消灼津液,肺燥津枯,虚热内生,燥而且热,以致肺失清肃,脾胃上输之津液转从热化,煎熬而成涎沫。或因脾胃阴伤,不能上输于肺,肺失濡养,遂致肺叶枯萎。火逆上气,肺失宣降,则喘咳气促;虚火内炽,灼津炼液,则成浊唾涎沫。②虚寒肺痿:肺气虚冷,不能温摄津液,津气双亏,或阴伤及阳,气不化津,津枯而燥,以致肺失濡养,终致肺叶痿弱不用。肺虚有寒,气不化津,津液失布,聚为涎沫;复因上焦阳虚,治节无权,不能制下,膀胱失约,以致小便频数,或遗尿失禁。

综上所述,本病总由肺脏虚损,津气大伤,失于濡养,以致肺叶枯萎。其病位在肺,但与脾、胃、肾等脏腑密切相关。脾虚气弱,无以生化、布散津液,或胃阴耗伤,津不能上承润肺,均可致土不生金,肺燥津枯,肺失濡养;久病及肾,肾气不足,气不化津,或因肾阴亏耗,肺失濡养,亦可发为肺痿。

肺痿属内伤虚证,有虚热、虚寒之分。若虚热肺痿日久不愈,阴损及阳,进一步发展,可转化为虚寒之候;反之,虚寒肺痿,亦可由寒郁化热,或阳损及阴,从而转化为虚热之证。肺痿日久,迁延不愈,可以转化为虚劳,如清·江涵暾在《笔花医镜·虚劳论治》中日:“肺金痿者,其受病不同,及其成劳一也。”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1。临床以长期反复咳吐浊唾涎沫为主症。唾呈细沫稠黏,或白如雪,或带白丝,咳嗽,或不咳,气短,动则气喘。

2。常伴有面色咣白或青苍,形体瘦削,神疲,头晕,或时有寒热等全身症状。

3。有多种慢性肺系疾病史,久病体虚。

二、病证鉴别

肺痿可由多种慢性肺系疾病转化而来,既应注意肺痿与其他肺系疾病的鉴别,又要了解其相互联系。

1。肺痿与肺痈

肺痿以长期反复咳吐浊唾涎沫为主症,而肺痈以咳则胸痛,咳痰腥臭,甚则咳吐脓血为主症。虽然多为肺中有热,但肺痈属实,肺痿属虚,肺痈失治久延,可以转为肺痿。

2。肺痿与肺痨

肺痨主症为咳嗽、咳血、潮热、盗汗等,与肺痿有别。肺痨后期可以转为肺痿重症。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辨虚热、虚寒。虚热证易见肺津干枯、阴伤火旺、火逆上气之象,故症见咳吐涎沫,质地黏稠,咳声不爽,气逆喘息,口渴咽干,午后潮热,舌红而干,脉象虚数。虚寒证则多见肺气虚赢、阳衰气弱之象,故症见咳吐涎沫,其质清稀量多,短气乏力,形寒食少,舌质淡,脉虚弱,日久病甚上不制下时,还可见小便频数或遗尿。此外,虚热或虚寒肺痿日久,阴阳互损,可见寒热夹杂之象,此时应当辨其是阴虚内热为主,还是气伤虚冷为主施治,方可中的。

二、治疗原则

治疗总以补肺生津为原则。虚热证,治当生津清热,以润其枯;虚寒证,治当温肺益气,而摄涎唾。临床以虚热证为多见,但久延伤气,亦可转为虚寒证。治疗应时刻注意保护津液,重视调理脾肾。脾胃为后天之本,肺金之母,培土有助于生金;肾为气之根,司摄纳,温肾可以助肺纳气。

三、证治分类

1。虚热证

症状:咳吐浊唾涎沫,其质较黏稠,或咳痰带血,咳声不扬,甚则音嗄,气急喘促,口渴咽燥,午后潮热,形体消瘦,皮毛干枯,舌红而干,脉虚数。

证机概要:肺阴亏耗,虚火内炽,灼津为痰。

治法:滋阴清热,润肺生津。

代表方:麦门冬汤合清燥救肺汤加减。前方润肺生津,降逆下气,用于咳嗽气逆,咽喉干燥不利,咳痰黏浊不爽。后方养阴润燥,清金降火,用于阴虚燥火内盛,干咳痰少,咽痒气逆。

常用药:太子参、甘草、大枣、粳米益气生津,甘缓补中;桑叶、石膏清泄肺经燥热;阿胶、麦冬、胡麻仁滋肺养阴;杏仁、枇杷叶、半夏化痰止咳,下气降逆。

如火盛,出现虚烦、咳呛、呕逆者,则去大枣,加竹茹、竹叶清热和胃降逆;咳吐浊黏痰,口干欲饮者,加天花粉、知母、川贝母清热化痰;津伤甚者,加沙参、玉竹以养肺津;潮热者,加银柴胡、地骨皮以清虚热,退骨蒸。中成药可服麦味地黄丸或七味都气丸。

2。虚寒证

症状:咳吐涎沫,其质清稀量多,不渴,短气不足以息,头眩,神疲乏力,食少,形寒,小便数,或遗尿,舌质淡,脉虚弱。

证机概要:肺气虚寒,气不化津,津反为涎。

治法:温肺益气。

代表方:甘草干姜汤或生姜甘草汤加减。前方甘辛合用,甘以滋液,辛以散寒。后方则以补脾助肺,益气生津为主。

常用药:甘草、干姜温肺脾;人参、大枣、白术、茯苓甘温补脾,益气生津。

如肺虚失约,唾沫多而尿频者,加煨益智仁;肾虚不能纳气,喘息,短气者,可配磁石、五味子,另吞蛤蚧粉。

【预后转归】

肺痿病情较重,在治疗过程中,往往肺体虽得滋润,但涎沫一时难止,肺中津液难复,故迁延难愈。如治疗正确,调理适宜,病情稳定改善,可带病延年,或可获愈;如治疗不当,或不注意调摄,则使病情恶化,以至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