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嗳腐吞酸,脘腹胀痛,再加神曲、焦山楂、莱菔子,或用保和丸消导和中。若痰热盛,痰火上扰心神,彻夜不寐,大便秘结者,可用礞石滚痰丸以泻火逐痰。
3。心脾两虚证
症状:不寐,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头晕目眩,四肢倦怠,腹胀便溏,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证机概要:脾虚血亏,心神失养,神不安舍。
治法: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代表方:归脾汤加减。本方益气补血,健脾养心,适用于不寐健忘,心悸怔忡,面黄食少等心脾两虚证。
常用药:人参、炒白术、炙甘草、黄芪、当归健脾益气补血;远志、酸枣仁、茯神、龙眼肉补益心脾安神;木香行气舒脾。
著不寐较重者,加五味子、夜交藤、柏子仁养心安神,或加生龙骨、生牡蛎、琥珀末以镇静安神;若心血不足较甚者,加熟地、芍药、阿胶以养心血;若兼见脘闷纳呆,苔腻,重用白术,加苍术、半夏、陈皮、茯苓以健脾燥湿,理气化痰。
4。心肾不交证
症状:心烦不寐,入睡困难,心悸多梦,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少津,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
证机概要:肾水亏虚,不能上济于心,心火炽盛,不能下交于肾。
治法:滋阴降火,交通心肾。
代表方: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加减。前方以滋阴补肾为主,用于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等肾阴不足证;后方清心降火,引火归原,用于心烦不寐,梦遗失精等心火偏亢证。
常用药:熟地、山萸肉、山药滋补肾阴;泽泻、茯苓、丹皮清泄相火;黄连清心降火;肉桂引火归原。
若心阴不足为主者,可选用天王补心丹以滋阴养血,补心安神。若阴血不足,心火亢盛者,可选用朱砂安神丸。心烦不寐,彻夜不眠者,加朱砂、磁石、生龙骨、龙齿重镇安神。
5。心胆气虚证
症状:不寐,多噩梦,易于惊醒,触事易惊,终日惕惕,胆怯心悸,伴气短自汗,倦怠乏力,舌淡,脉弦细。
证机概要:心胆虚怯,心神失养,神魂不安。
治法: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代表方: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加减。前方益气、镇惊、安神,适用于心胆气虚,痰浊扰心所致的不寐易惊,心悸气短;后方养血清热除烦,适用于阴血偏虚的虚烦不寐。
常用药:人参、茯苓、炙甘草益心胆之气;茯神、远志、龙齿、石菖蒲化痰宁心,镇惊安神;川芎、酸枣仁调血养心;知母清热除烦。
若心肝血虚,惊悸汗出者,重用人参,加白芍、当归、黄芪以益气养血;若木不疏土,胸闷,善太息,纳呆腹胀者,加柴胡、香附、陈皮、山药、白术以疏肝健脾;若心悸甚,惊惕不安者,加生龙骨、生牡蛎、朱砂以重镇安神。
【预后转归】
不寐因病情不一,预后亦各异。病程短,病情单纯者,治疗收效较快。病程较长,病情复杂者,治疗难以速效。而且病因不除或治疗不当,易产生情志病变,使病情更加复杂,治疗难度增加。痰热扰心证者,如病情加重有成狂或癫之势。心胆气虚证者,日久不愈亦有成癫之虑。
【预防调护】
重视精神调摄,避免过度紧张、兴奋、焦虑、抑郁、惊恐、愤怒等不良情绪刺激,保持心情舒畅,以放松的、顺其自然的心态对待睡眠。生活规律,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参加适当的体力劳动,以及参加怡情养性的文艺活动。
晚餐不宜过饥、过饱,宜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睡前不饮浓茶、咖啡等兴奋性饮料。讲究睡眠卫生,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临证备要】
1。注意调整脏腑气血阴阳的平衡。如补益心脾,应佐以少量醒脾运脾药,以防碍脾;交通心肾,C选C书C网xuanCshuC。C用引火归原的肉桂,其量宜轻;益气镇惊,常需健脾,慎用滋阴之剂;疏肝泻火,注意养血柔肝,因“肝体阴而用阳”。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使气血调和,阴平阳秘。
2。在辨证论治基础上,根据不寐虚实的不同,加用重镇安神或养血安神之品。重镇安神常用生龙骨、生牡蛎、朱砂、琥珀;养血安神常用酸枣仁、柏子仁、夜交藤、龙眼肉。
3。活血化瘀法的应用:顽固难愈的失眠,多与脏腑气血失和有关,伴有心烦,舌质偏暗,或有瘀点者,可从瘀血论治,以血府逐瘀汤为主方。
4。心理治疗在不寐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要使患者消除顾虑和紧张情绪,保持精神舒畅。必要时请心理医生进行心理治疗。
【医案举隅】
姚某,女,48岁,1956年10月就诊。
长期脑力劳动,经常不能安眠,每服安定2~3片,已成习惯。心烦急躁,月事提前、色黑,舌红口干,脉弦滑有力。
处方:胆草3g,竹茹6g,陈皮6g,清半夏10g,栀子6g,黄芩10g,苏子10g,焦三仙各10g。
5剂后病证减轻,且能安寐,后每晚以炒枣仁汤送服天王补心丹10g而收功。
编者按:患者长期不能安眠,心烦急躁,月事提前,舌红,脉弦有力,均为肝郁化火,扰动心神之征;脉滑又提示有痰浊阻滞;口干乃郁火伤阴。辨证总属郁热痰火扰心,日久伤阴。先以清化痰浊郁火为法。方中胆草、栀子、黄芩清解郁火,竹茹、陈皮、清半夏、苏子、焦三仙化痰消食。热减痰化后,转从滋养心肝阴血为主,每晚以炒枣仁汤送服天王补心丹而收功。
(赵绍琴著。赵绍琴临床经验辑要。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9)
【古代文献精选】
《医学心悟·不得卧》:“有胃不和卧不安者,胃中胀闷疼痛,此食积也,保和丸主之。有心血空虚,卧不安者,皆由思虑太过,神不藏也,归脾汤主之。……有惊恐不安卧者,其人梦中惊跳怵惕是也,安神定志丸主之。有湿痰壅遏,神不安者,其证呕恶气闷,胸膈不利,用二陈汤导去其痰,其卧立至。”
《古今医统大全·不寐候》:“痰火扰乱,心神不宁,思虑过伤,火炽痰郁而致不眠者,多矣。有因肾水不足,真阴不升,而心阳独亢,亦不得眠;有脾倦火郁,夜卧遂不疏散,每至五更,随气上升而发躁,便不成寐。此宜快脾发郁、清痰抑火之法也。”
《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所治之症目》:“夜不安者,将卧则起,坐未稳,又欲睡,一夜无宁刻,重者满床乱滚,此血府血瘀,此方服十余付可除根。”“夜不能睡,用安神养血药治之不效者,此方若神。”
附多寐
多寐是指不分昼夜,时时欲睡,呼之即醒,醒后复睡的病证。西医的发作性嗜睡病、神经官能症、某些精神病,其临床症状与多寐类似者,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多寐的病机关键是湿、浊、痰、瘀困滞阳气,心阳不振;或阳虚气弱,心神失荣。病位在心、脾,与肾关系密切。病理性质多属本虚标实。本虚主要为心、脾、肾阳气虚弱,心窍失荣;标实为湿邪、痰浊、瘀血等蒙塞心窍。
1。湿盛困脾证
症状:头蒙如裹,昏昏欲睡,肢体沉重,或伴浮肿,胸脘痞满,舌苔白腻,脉濡。
治法:燥湿,健脾,醒神。
代表方:平胃散加减。
常用药:苍术、厚朴、陈皮燥湿健脾,理气和中;薏苡仁健脾利湿;藿香、佩兰芳香化浊;石菖蒲化浊开窍。
2。瘀血阻滞证
症状:神倦嗜睡,头痛头晕,或有外伤史,病程较长,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治法:活血,通络,开窍。
代表方:通窍活血汤加减。
常用药: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活血化瘀;老葱、麝香通窍。
3。脾气虚弱证
症状:神疲乏力,多卧嗜睡,饭后尤甚,纳少便溏,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虚弱。
治法:健脾益气。
代表方:六君子汤加减。
常用药:党参、炒白术、茯苓、炙甘草健脾益气;半夏、陈皮化痰和中。
4。脾肾阳虚证
症状:神疲乏力,多卧嗜睡,健忘,畏寒肢冷,舌淡胖,脉沉细无力。
治法:温补脾肾。
代表方:附子理中汤加减。
常用药:附子、干姜温补脾肾之阳;黄芪、人参、炒白术、炙甘草大补元气;升麻升阳,以助清气上升。
附健忘
健忘是指记忆力减退,遇事善忘的一种病证。西医学中神经衰弱、脑动脉硬化等疾病出现健忘者,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健忘病位在脑。病机以心、脾、肾虚损,气血阴精不足为主,亦有因气滞血瘀、痰浊上扰而成者。盖心主血,脾化生气血,肾藏精生髓,脑为髓之海,思虑过度,伤及心脾,则阴血损耗,房事不节,损耗肾精,均可导致脑失所养,神明失聪,出现健忘。本病以本虚标实、虚多实少、虚实兼杂者多见。
1。心脾不足证
症状:健忘失眠,心悸神倦,纳呆气短,舌淡,脉细弱。
治法:补益心脾。
代表方:归脾汤加减。
常用药:人参、炒白术、炙甘草、黄芪、当归健脾益气补血;远志、酸枣仁、茯神、龙眼肉补益心脾安神;木香行气舒脾。
2。肾精亏耗证
症状:健忘,腰酸乏力,甚则遗精早泄,头晕耳鸣,或五心烦热,舌红,脉细数。
治法:补肾填精。
代表方:河车大造丸加减。
常用药:紫河车、龟板、熟地、杜仲、牛膝填精补髓;人参益气生津;天冬、麦冬养阴;黄柏清相火;酸枣仁、五味子养心安神;石菖蒲开窍醒脑。
3。痰浊阻滞证
症状:健忘,头晕,嗜卧,胸脘痞闷,呕恶,痰多,舌苔腻,脉滑。
治法:化痰开窍。
代表方:温胆汤加减。
常用药:半夏、陈皮、茯苓、甘草健脾化痰;枳实、竹茹清心降火化痰;龙齿、珍珠母、磁石镇心安神。
4。瘀血痹阻证
症状:健忘,言语迟缓,神思迟钝,面唇暗红,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细涩。
治法:化瘀开窍。
代表方:血府逐瘀汤加减。
常用药:桃仁、红花、当归、生地、赤芍、川芎活血养血;柴胡、枳壳、桔梗、牛膝调畅气机,行气活血;甘草调和诸药。
第五节痴呆
痴呆是由髓减脑消或痰瘀痹阻脑络,神机失用而导致的一种神志异常疾病,以呆傻愚笨、智能低下、善忘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轻者可见神情淡漠,寡言少语,反应迟钝,善忘;重则表现为终日不语,或闭门独居,或口中喃喃,言辞颠倒,行为失常,忽笑忽哭,或不欲食,数日不知饥饿等。
中医古籍中有关痴呆的专论较少,与本病有关的症状、病因病机、治疗预后等认识散在于历代医籍中。《内经》中有类似痴呆症状的描述,如《灵枢·天年》云:“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唐·孙思邈在《华佗神医秘传》中首倡“痴呆”病名。明·张景岳《景岳全书·杂证谟》有“癫狂痴呆”篇,指出该病由郁结、不遂、思虑、惊恐等多种病因积渐而成,临床表现变化多端,并指出病机为“逆气在心或肝胆二经,气有不清而然”,至于其预后则有“有可愈者,有不可愈者,亦在乎胃气元气之强弱”之说,至今仍对临床有指导意义。清…陈士铎《辨证录》立有“呆病门”,对呆病症状描述甚详,认为其主要病机在于肝郁乘脾,痰积胸中,盘踞心窍,使神明不清而发病,治疗应以开郁逐痰、健胃通气为主要方法,立有洗心汤、转呆丹、还神至圣汤等方,对临床有一定参考价值。清·王清任《医林改错·脑髓说》曰:“小儿无记性者,脑髓未满;高年无记性者,脑髓渐空。”说明年老肝肾亏损、脑髓失充是本病的主要原因。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风》“(中风)初起神呆遗溺,老人厥中显然”以及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中风源流》“中风后善忘”等,是中医学较早关于血管性痴呆的记载。
西医学中老年性痴呆(Alzheimer病)、血管性痴呆、混合性痴呆以及脑叶萎缩症、正压性脑积水、脑淀粉样血管病、代谢性脑病、中毒性脑病等疾病均可参考本节内容辨证治疗。
【病因病机】
本病的形成以内因为主,多由于年迈体虚、七情内伤、久病耗损等原因导致气血不足,肾精亏耗,脑髓失养,或气滞、痰浊、血瘀痹阻于脑络而成。
一、病因
1。年老肾虚
脑为髓海,元神之府,神机之用。肾主骨生髓而通于脑,年老肾衰,肾精日亏,不能生髓,髓海空虚,髓减脑消,则神机失用而成痴呆。此外,年高气血运行迟缓,血脉瘀滞,脑络瘀阻,亦可使神机失用而发生痴呆。
2。情志所伤
郁怒伤肝,可致肝气郁结,肝气乘脾,脾失健运,则聚湿生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