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喝了一口茶,毛泽东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不错,我们可以写出百条千条理由不出兵,但这百条千条的理由不能敌住6个大字,就是‘不能置之不理’。现在美帝的矛头直指我国的东北,假如它真的把朝鲜搞垮了,即使不过鸭绿江,我们的东北也时常在它的威胁中过日子,要进行和平建设也会有困难。所以,我们对朝鲜问题置之不理,美帝必然得寸进尺,走日本侵略中国的老路,甚至比日本搞得还凶,它要把三把尖刀插在中国的身上,从朝鲜一把刀插在我国的头上,从台湾一把刀插在我国的腰上,从越南一把刀插在我们的脚上。天下有变,它就从三个方面向我们进攻,那我们就被动了。我们抗美援朝就是不许它的如意算盘得逞。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我们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
至此,毛泽东一锤定音,中共中央出兵援朝的决策经过充分讨论正式做出。
在决策出兵后,用什么名义出兵有利,就成为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考虑的一个问题了。
最初,毛泽东与周恩来研究,想用“支援军”的名义出兵。初步意见定下来,决定征求一下民主人士的意见。在此类问题上,毛泽东主席历来看重年事较高的民主人士:“多征求征求他们的意见,他们阅历多,有许多经验,此类事情他们办法多。”
不久,白髯飘飘的民主人士黄炎培求见毛泽东和周恩来。
“有个问题要考虑呀,”黄炎培诚恳而又关切地望望毛泽东,又望望周恩来,继续说,“自古道出师有名,名不正则言不顺,这个仗就不好打……”
“我们叫支援军,”周恩来说,“支援朝鲜人民嘛。”
黄炎培摇头:“这样的叫法需要再考虑。支援军那是派遣出去的。谁派出去支援?国家吗?我们是不是要跟美国宣战?不如用志愿军为好,避免使用政府的名义,而是中国人民志愿组成的部队。”
“哦,有道理。”毛泽东点头赞成,欣然道:“就叫中国人民志愿军,我们不是跟美国宣战,不是国与国宣战,我们是人民志愿的,这是民间的事儿,人民志愿帮助朝鲜人民的,不是国与国的对立。”周恩来兴奋地做了一个手势:“对,有先例,马德里保卫战就有各国的志愿兵,连美国独立战争都有法国的志愿军参加。”
黄炎培频频点头,笑道:“师出有名则战无不胜!”
于是,毛泽东一道命令,聚集东北的几十万中国人民解放军,都换上了那种轧出许多道线的军装,当时人称“国际服”。中国人民志愿军就这么产生了。
志愿军出国参战后,美国也公开承认了这个名字,并指出这支部队是中国正宗的正规军,是四个野战军中的精锐部队的一部分。美国的评价是“中共政府给这些部队起了一个好名——‘志愿军’,中国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两全其美。”
美国一些人的推测也有根据。当美国军队在朝鲜遇到我军的痛击后,美国军政首脑曾纷纷叫嚷他们遇到的是“中共正规军”,根本不是什么“志愿军”。但是害怕把战争扩大,后来也承认了志愿军的名字,以此说明中美之间还未进入战争状态,以安抚国内人民及其盟国。英法等国更是声称自己没有和新中国开战。这些证明,以志愿军的名义参战,有益于限制战争规模,在外交斗争中也处于十分有利的地位。
10月8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发布了关于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任命彭德怀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同日,毛泽东告知金日成:中国政府决定派遣志愿军到朝鲜境内帮助反对侵略军;彭德怀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志愿军的后勤供应由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高岗负责。并请金日成派朝鲜劳动党中央常务委员、朝鲜政府内务相朴一禹到沈阳与彭德怀、高岗会商入朝作战有关问题。
一贯对党忠诚和无私无畏的彭大将军,坚决服从了中央的决定。从此,他只好搁置起建设大西北的宏伟计划,开始了新的战斗生涯。
第二部分:神兵从天降 秋风扫落叶确定出兵援朝(1)
10月7日,中共中央已确定出兵援朝。彭总亲自挂帅出国作战。毛泽东准备在自己家里设便宴为彭总饯行,同时再约他谈一谈具体部署,还要顺便为儿子毛岸英要求上前线向彭老总说情。
清晨,中南海丰泽园,宁静的庭园。毛主席穿着驼色毛衣,脚穿布鞋,在庭院散步。时而止步凝思,时而远眺。他想起毛岸英昨天夜间来请求参军上前线的事。可是岸英和思齐是去年结婚,还不到一年。
毛岸英幼年饱经磨难,8岁就随母亲杨开慧坐过牢,还曾被迫在上海街头流浪。后来他去苏联先后到列宁军政学校和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获坦克兵中尉军衔,在卫国战争中参加了苏军的大反攻,千里长驱,穿越东欧,为打败德国法西斯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在毛岸英回国前夕,斯大林接见了他,为了永远纪念,送给他一支手枪,作为他参加苏联卫国战争的最高奖赏。
回国后,他当过农民,搞过土改。后在北京机器总厂任总支副书记。他悉心钻研工厂管理和高等数学中的微积分,想在厂里呆它十年,干出一番事业来。朝鲜战争爆发,他再也安不下心来,立即向毛泽东、党中央递交了要求参加志愿军的申请书。
毛泽东想,儿子毛岸英申请上朝鲜参战,是第一个志愿报名参加抗美援朝的名副其实的“志愿军”。既然孩子的积极性那么高,还是成全了他为好。
正想着,彭德怀已经由毛岸英陪同到了门口,他兴奋地迎上前去:“贵客到了,开饭!”在吃饭过程中,毛泽东就势提出让毛岸英参加志愿军的请求。
彭德怀看了看毛泽东,犹豫着说道:“主席,战场上枪弹无情……”
毛泽东说:“哪里的话,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他不去谁还去?到战场上去锻炼自己有好处。我看,你就收留了他吧。”
毛岸英高兴地说:“彭叔叔,我本来就是军人,将来要在您的指挥下,做一个好兵。”
彭德怀点点头笑了。
就这样,毛岸英荣幸地成为赴朝参战的名副其实的第一个“志愿军”。
次日上午7时,一辆又一辆轿车打破了清晨的宁静,送走一批负有特殊使命的人物:彭德怀、高岗、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和总参作战部以及几位苏联同志。
不多时,一架里-2型飞机从北京东郊机场起飞,像一只巨大的铁鸟,射向蓝天,飞赴沈阳。
彭总出任志愿军司令员的消息传到13兵团,顿时一片欢腾。
洪学智拿着彭总的任职电报兴奋不已:“太好了,有彭总当司令,还不把美国鬼子打得一塌糊涂!”
满心欢喜的邓华却故意一板脸:“同志哥,可要当心脑袋!彭总我了解,要求严格,责任感极强,在他手下打仗出了纰漏,他发了脾气可是要杀人的!”
洪学智却毫不在乎:“彭总脾气大没关系,咱反正按原则认真老实办事,脑袋只有一个,实在要拿掉,那也拉倒!”
1950年10月8日,彭老总到沈阳的当天下午,立刻在沈阳紧急召集13兵团及东北军区负责人商定于次日召开参战部队军以上高级干部会议,部署出国前的准备工作,进行动员。
辽宁宾馆会议厅,宽敞明亮。20多位军以上干部济济一堂,邓华看见彭总,高兴地说:
“欢迎彭总,有你出任司令员,我们的仗就更好打了,我们大家的信心就更足了。”
“那好,那我们一起打美国人吧。”
然后,彭总又开玩笑地说:
“不过,我可不算志愿军啊,是主席点将来的。”
洪学智见彭总这样风趣,这样和蔼地同大家开玩笑,他也大起胆子开起玩笑来了:“彭总,那我也不算志愿军!”
“哦,你怎么也不算志愿军?”彭总笑着问。
“我是邓华把我鼓捣来的!连换洗的衣服也没来得及带。”洪学智说。
彭总听了大笑,说:“听你这么说,他还挺有办法的!”
大家都笑了起来。
彭总看到杜平立即大声喊他:“杜平,你这个江西老表,我们又走到一起来了。”原来早在红军时期,彭总就是他的老首长。1936年,红军东征回陕北后已10多年没有见到他,这次见面特别高兴。
第二部分:神兵从天降 秋风扫落叶确定出兵援朝(2)
会议室里,高级干部们谈兴正浓,忽听吱呀一声,会议厅的大门打开。由东北局负责人高岗陪同,彭总巍巍地站在会议厅门口,这时到会的同志都坐好,端端正正地注视着。
“中央决定彭德怀同志为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领大家抗美援朝。我们欢迎!”高岗话音刚落,将军们哗地起来,使劲鼓掌。
彭总频频点头表示问候。
接着,邓华向彭总介绍参战部队各军的领导,彭总与他们一一握手。在与炮兵司令员匡裕民握手时,彭总说:“我们的炮比美国少得多、差得远,你们得想办法,打得快,打得准,打得狠。这全仰仗你这个司令喽。”
“我们一定做到!”匡裕民赶紧收腹挺胸,斩钉截铁地回答。
彭总十分满意地点了点头。
彭总先在会上谈了出兵的意义和必要性。然后,着重谈了自己的看法:“我们的敌人不是宋襄公。它不会愚蠢到这种地步,等我们摆好了阵势才来打我们。他们是机械化,前进速度是很快的,我们必须抢时间。中央要我到这里来,也是三天前才作出的决定。”
彭德怀顿了顿,又说:“我这一辈子就是个苦命,不过,如果没有苦,要共产党员干吗?我彭德怀本事不大,确实是廖化当先锋喽!中国生,朝鲜死,朝鲜埋,光荣之至!”
接着,彭总提高嗓门,以洪钟般的声音宣布:“我命令,所有参战部队,从现在起,10天内做好一切出国作战准备!”
第二部分:神兵从天降 秋风扫落叶箭在弦上(1)
正当志愿军秣马厉兵,积极准备出兵之时,斯大林却出尔反尔了。
1950年10月8日,周恩来总理踏上了秘密访问苏联的道路,主要目的是告知中国决定出兵朝鲜,并请求斯大林和苏联政府提供军事援助和派空军进驻东北以及北京、天津、上海等沿海大城市,掩护志愿军出国。在此之前,党中央曾与苏共中央进行了初步协商,中国出兵援朝,苏联即出动空军支援志愿军地面部队作战,并答应给中国20个师的装备。毛泽东特派周恩来访苏,是为了协商落实这些问题。
周恩来和工作人员师哲(兼翻译)10月8日从北京出发,乘飞机到莫斯科。借故不愿担任志愿军司令员的林彪也前往苏联养病。这时,斯大林正在黑海海滨休假。10月10日,周总理、林彪乘飞机到了风光秀丽的黑海之滨休养地会见了斯大林。
宾主见面,寒暄之后很快转入正题。首先由苏联有关人员介绍最近的朝鲜形势。周恩来介绍了中国的出兵决定。斯大林细心听着,然后站起来在室内来回慢慢走动,一会儿又停下来,吸一口烟斗,烟从烟斗中冒出,他慢慢吹散了烟,非常稳重又缓慢地说:
“朝鲜形势严重,如果没有支援,最多只能维持一个礼拜的时间。中国同意出兵援助的考虑是正确的。但是,还应该考虑另一方面,美国毕竟是当今世界上的军事强国,拥有很大的海空军优势和军事技术装备优势。”
周总理说:“我们考虑到了这些问题,准备在朝鲜和美国军队打起来,准备美国宣布和中国进入战争状态,准备应付美国对中国的空中轰炸……”周总理旗帜鲜明地表明中国的态度,然后话题一转,明确点出此行的目的,说:“所以这次毛泽东派我来,为了准备对付可能出现的情况,希望苏联政府提供军事援助和空军支援。”
斯大林皱起眉头说:“这个问题我们考虑过了。苏联政府有实际困难,我们早已声明过,苏军已全部撤出朝鲜了。现在我们再出兵到朝鲜去有难度,因为这等于我们同美国直接交战。中国出兵,我们供应武器装备,并出动一定数量的空军做掩护。你们提出改善武器装备,我们在二战后剩余的军火很多,可由军方同中国同志共同研究解决。”
斯大林的态度不是十分爽快,让周恩来略感担心,但会谈仍然在友好的气氛中结束,斯大林最终答应先装备中国10个师,并同意空军进驻安东一带沿海大城市驻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