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东方名流的情人们-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台下掌声如雷,听众情绪激动不已,演讲已经结束很久,他们还久久徘徊在大师身边不肯离去。年轻热情的何旃理更是被康有为的儒雅气度、救国热肠、深刻思想所折服,不禁奔到康有为面前恭敬地行了个大礼,诚恳地说:“南海先生(康出身于广东南海,故人们尊称其为康南海),您讲得太好了!我还想——听一遍——维新变法的道理呢。”    
    “好吧。”康有为凝视着面前的美丽姑娘,从哥白尼的日心说讲到达尔文的进化论,从文艺复兴讲到法国启蒙运动,从孔子改考制讲到戊戌维新。这些真理如同一块块巨石,投入了何旃理情窦初开的春心,而康有为也深深迷上了这个热情美丽的姑娘。以后数日神思恍惚,不知不觉去华侨那儿了解何旃理的底细。    
    不久,康有为离开菲士那,周游美国各地,他心中不时浮现出这位年仅17岁,有着白皙的瓜子脸的少女倩影。心想:自己要在各国华侨中组织保皇会,宣传君主立宪,办实业,多么需要一名懂外文、知书达理的红颜知己啊。于是,康有为投石问路,发函给何旃理,此举正中已坠入情网的何旃理下怀。他们通过书信交往,共结同心,短短的日子里居然写了上百封情书。    
    这年夏天,康有为接到欧洲弟子来信,敦请他去处理一笔捐款,临别之际,一对老少在如昼的月夜里依依不舍,何旃理偎着康有为柔声说道:“南海先生,我要跟您去欧洲考察,我离不开您!”康有为一阵昂奋,捧着何旃理狂吻不已,他转念一想,双方年纪相差30多岁。结合恐怕有阻力,便叫何旃理回家征求父母的意见,自己决定推迟行程。    
    果然,何旃理的父母及兄弟姐妹万万没有料到如花似玉的旃理会爱上一个50多岁,已娶过两房妻妾,又正被朝廷通缉的头号“钦犯”,个个激烈反对,旃理据理力争:“他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他的变法救国思想是多么地振奋人心!他现在需要我,你们不要反对了,我非他不嫁!”    
    何父气得脸色发白:“你这个丫头,翅膀长硬了,想飞了,我就是不答应!”何旃理忽地披头散发,直奔厨房去拿菜刀自刎,直吓得全家被迫答应这门亲事。但何父要求康有为正式举办婚礼,公开场合何旃理以夫人身份待人接物,何家也备了相当可观的嫁妆。    
    两人婚后漫游世界,何旃理开展夫人外交,使康有为如虎添翼。康有为老来交桃花运,格外疼爱这位三太太。    
    1921年,康有为、梁启超师生同往日本双涛园,彼此非常愉快,可是他们的夫人之间却难以融洽。一方面,何旃理年方二十二岁,而梁夫人李惠仙却是她年龄的一倍;另一方面何自恃美艳绝伦,见多识广,瞧不起小脚夫人,而梁夫人也出身名门望族,多才多艺,更不肯喊能作自己女儿的何旃理为“师娘”。每当康梁在一起切磋学问探索救国方略时,只要双方夫人相遇会立即在欢聚的气氛中掀起难堪的微澜。最后,康有为为了何旃理的自尊心,便搬往须磨湖去住。    
    1913年,康母去世;康有为归国奔丧后,携全家定居上海辛家花园。他们的命运之舟刚驶入宁静的港湾,何旃理却红颜薄命,1919年患腥红热症,不幸病逝于辛家花园,年仅24岁,现葬于江苏金坛县茅山积峰下青龙山,与康母和康有为的弟弟、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康广仁安息在一起。    
    何旃理去世的第10天,康有为在睡梦中忽见满室金光,一个一丈多高的女神,笑盈盈地向他走来,近床铺前时骤然缩小,吹出香风几缕。他睁眼细看,竟是做新娘时的何旃理。他急忙翻身坐起,但金光、女神已幻灭了,他不禁无限深情泻于笔端,一气呵成,灿烂夺目的《金光梦》词,成为康有为诗词中的绝品。


第三部分近代改良派代表 康有为(2)

    康有为在晚年还有一个异国少妻,便是日本女孩市冈鹤子。    
    1911年6月7日,康有为应梁启超的邀请,从新加坡移居日本,次年春,搬至须磨“奋豫园”,此行又播下了一颗爱情的种子。搬到“奋豫园”之后,适逢何旃理怀孕,康同凝等孩子又年幼,生活多有不便,朋友便介绍了一名16岁的神户少女市冈鹤子作女佣。市冈鹤子出身寒门,为了补贴家用,也为了赚份嫁妆,有人介绍工作是求之不得,她再三向中间人鞠躬道谢,满心欢喜地挎着小布包来到了“奋豫园”,这时,鹤子本人也不曾想到,这一脚步地跨出,改变了她一生的命运。    
    第一次来到康家,鹤子拘谨地低着头,用眼角悄悄地打量屋子里豪华的陈设,大气也不敢出,康有为看到她稚气未脱的样子,哈哈一笑,便让她坐下,通过翻译和她聊起了家常。为了舒缓气氛,康有为命何旃理打开留声机,播放起唱片来。鹤子惊讶地望着这个能发出声音的盒子,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望着鹤子手足无措的样子,康有为笑得前仰后合,鹤子微微地抬起头,仰望着这个五十多岁的男人,竟然有种父亲般的亲切感,因为他和她认识的那些不苟言笑的日本男人比起来,有那么多的不一样。    
    果然,鹤子与康有为相处越久,就越为康有为慈爱的长者风度、渊博的知识见闻所倾倒,对他生起了亲切与崇仰之情。尤其鹤子见到来康家的客人,都是气度不凡的中国人和日本名流,就越发肯定主人一定不是普通之辈。当后来她终于知道原来康有为居然是在中国能与清朝皇帝对话的数一数二的大人物时,就不禁对他更加崇拜了,同时也对大海那边的文明古国——中国充满了憧憬。    
    康有为也对日本文字发生了兴趣,他饶有兴致地解读日文,并向鹤子请教发音。望着康有为摇头晃脑学习日语一副童心未泯的样子,鹤子感到是那样地开心有趣。两颗心,跨越了年龄、种族越走越近了。当然,这一切都没有逃过何旃理的眼睛,何旃理也是从心里喜欢这个殷勤的日本女孩,只要她能让她深爱着的丈夫快乐,她的心经过一番曲折地翻腾之后也是快乐的。    
    1913年2月,康有为最后一次携家眷和鹤子游历观光寺,和寺庙的管理人员在大殿前话别,就在这里,康有为和何旃理正式告知了鹤子他们即将归国的决定。鹤子听到这个消息,一言不发,只是身着和服虔诚而又宁静地面向佛像久久合掌祷告,在鹤子的内心深处,已经认为自己的生命和康家紧紧联系在一起了,她仰慕大臣,喜欢他的孩子们,她现在已经无法接受和康家分离的现实,只有在内心默默地向佛菩萨祷告,请求佛菩萨为她点化这个难题。康有为与何旃理仿佛一眼看穿了鹤子的心事,何旃理说:“鹤子,你如果舍不得和我们分开,那就和我们一道生活吧?我们也觉得离不开你啊!”何旃理遂向她提出将其纳为康氏第四妾并一同回到中国的想法,鹤子闻言,默默地抬起头来,脸上泛起阵阵潮红。康有为随后向鹤子父母备出厚礼提亲,鹤子的家长感于康家的诚意,也就同意了这门亲事。于是鹤子回家去做好出阁的准备,而康有为一家先期回国。    
    康回国不久,市冈鹤子也来到了上海。在辛家花园的游存庐,康有为和鹤子举行了婚礼,从此鹤子正式成为了康有为的第四妾。何旃理在世时,鹤子与其姐妹相称,双双得到康有为钟爱;何旃理去世后,康有为极为疼爱鹤子,每逢出游,必携她同行。    
    可是好景不长,大家族常有的那些烦恼像阴云样开始笼罩在鹤子的天空。鹤子已经在中国居住了十多年光阴。和康有为在一起生活的初期是甜蜜而又愉快的,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    
    康有为家是个大家族,人员十分庞杂。家中除有元配夫人张云珠,先后迎娶了包括鹤子在内的五位妾(康有为在1919年又将西子湖畔的浣纱女张光纳为第五妾),同住的有六个孩子,加上仆役和食客,通常是维持一百人左右的居住保有量。在这个大家庭里,鹤子小心翼翼地扮演着自己的角色,但总是有难合人意的地方。上海有阵子发起抵制日货的运动,波及到康公馆,有好事的族人风言风语地称鹤子为“日货”,还在背后调侃说康有为为何不把她“抵制”掉,虽然被康有为发觉并严加呵斥,但给鹤子不小的刺激。特别是与自己最要好的何旃理姐姐不幸染上猩红热症去世了,让她备添感伤。康有为在纳张光为妾后,和自己在一起的时间也逐渐变少了。鹤子默默地忍受这些,总相信时间能改变这些更渴望自己能为康有为生个孩子来改变这一切,有时就靠回忆和思念老家来打发孤寂的时光。    
    1925初,鹤子发现自己怀有身孕了,和康有为结为连理十多年了,终于快有了自己的孩子,鹤子欣喜地把这消息告诉了康有为。但意想不到的是,竟然有人怀疑她所怀的不是康有为的后代,毕竟这年康有为已经是六十八岁的老人了。还有人绘声绘影地猜测揣度可能是鹤子和康有为长子康同箴暗度陈仓所致,一场不可收拾的家庭纷争爆发了。鹤子最后的希望破灭了,终于产生了归国之心。晚秋,鹤子尽管已有身孕,仍是决定回国,遂于一个西风萧瑟、落叶纷飞的日子,与康有为挥泪告别,怆然回国。临别前夜,鹤子舍不得相处多年、由自己带大的同凝,紧紧抱着兄妹俩痛哭。鹤子回到日本不久生下一个女儿;取名为凌子。    
    第二年,鹤子获悉了康有为猝死于青岛的噩耗,遥望中国,鹤子痛不欲生。    
    1974年2月,七十多岁的市冈鹤子在须磨距离“奋豫园”不远处郊外卧轨自杀。    
    


第三部分当代著名作家 李敖(1) 

    李敖:著名的当代作家。1935年出生于中国北京;1949年随全家逃难到台湾。    
    1949年5月12日,西边的太阳已经落山了,李敖一家九口躺在难民船中兴轮的甲板上,从上海漂到了台湾。    
    李敖的中学时代是在台湾中部城市台中度过的。    
    1953年,在台北念高中三年级的李敖18岁。这时的他,满脑子与众不同的思想锋芒,跟刻板拘谨的教学制度格格不入。一次在从学校到家里的路上,偶尔遇见了一位女学生,也许是有缘,他们在同路时随意地聊了起来。    
    她对李敖的博学有好感。慢慢地李敖知道她住在自己家附近的一条巷子里,她父母开着个杂货店,家里经济并不宽裕,他们是虔诚的基督徒,每逢星期日,全家都去思恩堂做礼拜。    
    李敖不信教,但不妨碍他心里渐渐有了她。他给她写了封情书,开头简呼她“罗”。他等在她放学经过的太平路口,当面把信交给她,一切都在不言中。热情如火的情书感动了“罗”,回信也写得文采飞扬。李敖考进台大法学院后,请自己在市中念书的大妹转交情书,每封都写得很长,有一封竟达83页,谈天说地,倾诉衷肠。随后李敖考进台大文学院,这时“罗”也考进台大理学院化学系。李敖不去女生宿舍找她,情书照写不误。    
    一个月夜,“罗”约他到校园的一角见面。纸上的语言被热恋的难舍难分所替代。    
    就在这时,她的家人出来干预了。首先被挑剔的是李敖的信仰,李敖不打算像蒋介石娶宋美龄那样改变信仰,这成了她父母激烈反对李敖的口实;更主要的是“罗”的父母嫌李敖穷,他们反对女儿找这么个穷对象。李敖和罗的名字刻在一对石印上,作为信物分别珍藏着。她父亲看到了大怒把她那颗印磨去名字退还给李敖。当着他的面,她的母亲无情地说:“你将来阔到了做总统,我们也不上你门;你将来穷得讨了饭,讨到我们家门口,请你多走一步!”    
    心上人无可挽回地离他而去,李敖感到前所未有的沮丧。年轻气盛的他万念俱灰,一天傍晚吞了一瓶安眠药,躺在床上等待死神的来临。也许是李敖命大,和他住一个宿舍的一位同学发现他神情有异,床头还有空空如也的安眠药瓶,忙把他送进台大医院去洗肠,把他从死神那里拉了回来。    
    1959年,李敖从台大历史系毕业,考入台大历史研究所。1961年在《文星》杂志发表文章,因主导中西方文化论战而跃为文坛名流。后任《文星》主编。    
    1965年10月,李敖发表《我们对时局的看法》一文,抨击台湾当局,蒋介石亲自下令查封《文星》,李敖被列为黑名单主角。他知道厄运在等待着他,1972年3月19日,跟踪日久的便衣来到李敖的住处,他在卧室里取出现金和一包照片,交给情人小蕾,嘱咐她现金备用,照片不要给别人看,然后相拥而别。    
    此时的李敖,并不惧怕牢狱,他最牵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