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秦之帝国再起-第7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蓝田大营始建于公元前三五零年左右,真正的日期很难考究,那时是周威王在位。它的建立是商鞅变法的产物之一。

春秋战国时代,军营必然有岗哨塔,临时营盘是用木头搭建称为箭塔,固定营盘则是夯土与木材搭建而成,称之为箭楼。

从渭水要前往蓝田需要途经霸上。霸上是在秦惠文王时期建立的另一处庞大军事基地,那是因为嬴驷改变了秦国力主向西开拓的国策,转为东出争霸,秦军的重心自然是要往东进行布置。

出巡队伍临近霸上的时候其实已经能够看出多种端倪,人烟民居变得越来越稀少,各种军事建筑也能时常可见,像是平整的操练场和奔马之地,然而看到最多的就是警戒布哨的箭楼。

霸上是位于霸水边上。它从秦惠文王时期开始就是秦国的两大军事基地之一,另外一处大型军事基地当然是蓝田大营。霸上长期屯兵是为了方便秦军东出征战,作为桥头堡它不止是屯兵那么简单,还建造了面积庞大的仓库。用于囤积粮秣和军事器械。

刘邦建立汉帝国,国都选择咸阳边上,新建一城为长安。汉帝国的将领,他们也是看到了霸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更也是因为秦国遗留下配套的军事设施。拱卫长安的大军驻扎地也就选择在了霸上,还有一层意义是如果山东有变也能快速从霸上出兵。

此后的历史变迁中,只要是从关中之地崛起的国家,或者是将国度选择在关中的国家,历朝历代也是将霸上作为主要屯兵之地,可见霸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帝国和平解决秦地,军队开入关中第一个接管的地方就是霸上,随后又长期进行屯兵,作为一支西进可快速出兵秦川、东出可以直扑韩地的军事力量。

“我们接防霸上的时候,粮仓和兵器库其实已经空了。”共尉介绍说:“当时偌大营盘只有不足三千的老弱。各处营房和设施缺失维护,煞是显得凄凉。”

共尉在秦地待的时间不算短了,他用“凄凉”这个词显然不是单指霸上,是涵盖了整个秦地。

天下大乱之前,秦军大肆在长城集结兵力,尤其是以北地郡和上郡的军队集结得最多。三川郡那边也有秦军集结,为的是作为南征军团的第二梯队进入岭南作战,恰是有先期的集结,后面中原军团的建立也才那么顺利。

天下大乱之后,成立不久的北征军团(长城军团)被抽调部分。由王贲率领在赵地进行征战,南征军团的第二梯队也从三川郡向上党郡等地展开攻势。因为需要防备匈奴和防备吕哲,秦腹地的军队不是被抽调北上就是南下,腹地怎么可能不空虚?

统一之战时期。秦国动辄进行五征,屡次都是征集庞大的人力用于军事征战。所谓既是官宦子、良家子、刑徒、商贩、赘婿,腹地留下的皆是老弱妇孺。

到了后面需要四处平叛,整个秦地能够被征召的人实际上已经被抽空了,因为连续征发徭役和服兵役,直接导致的就是因为主要劳动力的缺失致使生产力急速下降。这种现象又引起了另一层的恐慌。也是秦人没有得到战争红利甚至比之前更加困苦,让秦人对赵氏赢姓的统治失望。

原版的历史上,刘邦进入秦地没有遭遇太大的反抗,秦人不但不抵抗刘邦军队的入侵,反而是一种欢迎的态度,估计是认为头顶上随便换一个统治者都比原来的好。

吕哲的这个历史版本,当时吕哲已经有先期部队为了帮助秦国抵御匈奴的南侵进入秦地,南边也是不断调动粮食进入秦地,过程中其实已经在收拾秦地的民心,直接的效应就是扶苏接位之后秦人根本不想与吕哲的军队作战,秦中枢实在没有办法只能是接受和平方式的吞并。

“我们吞并了十万秦军,中原军团在赵地总共的损失也超过八万,再有匈奴南侵之后损失了四万,一下子没了二十多万,秦地又再进行了三次大征兵,可是征来的部队并没有送来霸上或是蓝田,是立刻投入到各处战场。”共尉现在是镇西将军和西北都尉嘛,自然是要了解之前都发生了什么。他说道:“加上统一之战的损失,另有一再动荡出现的逃兵役、逃劳役,秦地的青壮其实差不多已经空了。”

出巡队伍从函谷关进入秦地,一路走来确实是能够看到各处的荒凉,比之历经过大乱的南阳郡和三川郡更显不堪。

吕哲感叹了一句:“是啊,各处乡村极少能看到青壮和小伙子。”

帝**队现在有三百余万在役士兵,其中原秦卒就占到了五十余万,那是原长城军团和中原军团的士卒,他们后面经过改编成了帝国国防军,不少是进入草原,也有被调派到辽东。

吕哲细想了一下,说道:“明后年军中会有五十万退役的士卒,可以优先让秦地户籍的士卒退役。”

“陛下。臣不是这个意思。”共尉急忙解释:“以臣的了解,他们倒是很希望自己的子弟继续在军中服役。不用特地挑选秦地户籍安排退役复员。”

愣了一下,吕哲笑了。

在帝国服役不是无偿,平时有军饷。战时有津贴,战场缴获还能留下四成,比之秦人早已经习惯的“耕战奖励之策”还要优厚。

秦人闻战而喜是为了什么,不就是可以获得丰厚的奖励吗?他们过这样的生活已经有一两百年的时间,成为士兵上战场博取功名利禄的思想早就深入骨髓。

相较起秦人。其它区域的人,他们普遍并不喜欢战争,那是因为国策的不同,长年国策的区别会产生完全不一样的“习惯”。喜欢战争和不喜欢战争的人攻击性不会一样,所以帝**方在兵源上其实比较喜欢服从度高、且攻击力强、又充满坚韧的秦人士兵。

共尉比较不好意思地说道:“就是……就是……希望陛下能够考虑一下,能不能让秦地户籍的士卒多点假期,好回家生娃?”

吕哲没有说话,旁边的人先笑了起来。

“军中最怕有区别对待,”梅鋗挪揄道:“将军是被困扰得昏了头了?”

这年头假期不叫假期,应当称呼为休沐。本意是闲暇时好好泡个澡小憩片刻,后面被用于官场上的一些修饰。

实际从上古先秦时代就有假期的存在,一年最长的假期在春耕时分和秋收季节,另外冬至节也会有相对富裕的休沐时间。不过嘛,休沐那是文职官员和中高层军队将校的事情,普通士兵在服兵役期间其实不存在休沐的说法,有也只是省亲假,并且很难得到批准。

共尉还真的是昏了头了,哪怕是吕哲能管,以皇帝的身份去特别关注某地户籍的士兵假期。这算是什么事嘛。

苏烈建议道:“尉,你或许可以与太尉沟通。反正近期也没什么战事。”

布置各个军团士兵假期,乃至于军团调动,确实是太尉署那边的职责范围。而得到认可和确定是需要太尉署和将军府共同起草方案,最后上呈给皇帝做最后的裁决。

帝国目前不是没什么战事,北疆草原、西北荒原、南疆密林、海上各处,需要用到的军队并不算少,只是季节进入冬季变成了迟缓期。

现在帝国的疆域可不像上古先秦时代各个战国那么狭小,从最东边走到最南边。哪怕是骑乘快马也需要用上至少三个月,可不是三五天就能一个来回。

“是有些不现实了。”共尉脸上带着尴尬:“请陛下见谅。”

吕哲笑了笑没有什么话。

同样是一个国家,官员到了一地任职,必然是会为当地的人争取更多的好处,先不谈这种行为怎么样,可是也因为那样才算是一名合格的官员。

霸上的固定营盘占地超过方圆三十里,营盘周边二十里之内并没有民居,这是秦时就留下来的规矩。

因为帝**队的进驻,霸上现在可看不出有什么凄凉,原本空了的营盘因为帝**队的入驻重新变得有活力,营盘之内暂时还观察不到,营盘周边却是有一个又一个方阵的士兵正在操练。

皇帝出巡到了这里,军队该干么还是干么,只不过怎么看今天野外操练的部队怎么也显得多了一些?

“霸上营盘目前有驻军二万,”共尉也知道操练的部队着实太多了,干脆说道:“陛下不让铺张,所以……呵呵。”

哦,是用这样变着法子操办欢迎仪式呢?

军队的骑兵大多是被调到边疆地区,本土留下的以步军居多,十来年的时间军队一直在进行改革,像是戈矛这种武器基本已经被淘汰,长枪成了步军的主流兵器,一眼看去正在操练的部队基本都是枪兵。

说不上到底是因为什么,目前的人们身高普遍比较高大,他们身穿战袍手持三米长枪,于军官的口令声中或是刺出、或是格挡、或是横扫,因为太多人挥舞长枪,长棍舞出的风声和士卒呐喊而出的口号,动静颇大。

要是换作天朝特色,有重要人物来了,哪怕是有十万火急的事情要干也得停下来先接待领导。而领导就应该站上高台来一段演讲,一说绝对不会少于十分钟,说上一个小时也算是普遍。

共尉也有问吕哲要不要对全军讲话,来个精神鼓舞什么的。

在吕哲拒绝之后,共尉问道:“蓝田那边我们依然是继承秦军训练军官的宗旨,因此只有军官会待在那边,陛下可要过去?”

既然来了,那么当然是要过去,不过霸上与蓝田并不是相距太远,随行的禁军就不必全军出动了。

蓝田大营在建立之初的时候范围很广,随后的历史变迁之中蓝田大营的规模逐渐减小,特别是改为专门培训军官之后规模上已经不比霸上。

帝国有专门的军事学院,最大的学院就在帝都南陵,军队有军官需要培训最正常的做法就是前往南陵,其余各处只能算是位于南陵的帝**事学院分部。

蓝田的军官培训基地就算是帝**事学院的分部之一,主要是短期培训骑兵战术之类的应用。帝国还有专门培训步兵军官的学院分部,它是被设立在赵地的邯郸边上。两处算是位处南陵的帝**事学院之外最大的培训基地。

吕哲没有在霸上大营进行讲话,到了蓝天大营却是简短地对在该地培训的军官进行了一词不长的演讲,鼓励他们学以致用,用学习到的知识击败自称擅长骑战和运动战的匈奴人。

哪怕是到了近现代,骑兵依然都是战场的主力兵种之一,帝国对于骑兵的建设长期以来的投入就没有降低过,未来帝国想要继续向外更远地开拓,主力兵种只能是骑兵,由不得吕哲不重视。

离开了蓝田大营,吕哲的下一个目的地便是咸阳,那里的边上正在建设一座新城,她的名字叫作长安。

第九百四十六章:张弛之六间

战乱之后应当大治,越乱之后也是好治理,两者差不多是一些有志之士的共同看法。

乱了之后怎么好治理呢?不就是因为战乱的时候死亡和始终的人口太多了,将大部分的土地空了出来,官府进行一轮新的均田,使无产者变成有产者,使有产者变得更加富有,各方各面的利益都得到照顾,自然民心就愿意安定下来大搞生产。

必须说明的是,一直是到汉帝国建立之前,任何一个官府都没有无偿给予人们任何东西的习惯,上古先秦时代讲究的是“天道酬勤”,天道酬勤有比较多层的意思,但是绝没有凭白“获得”这一层意思在内。也就是说什么?是天下间没有不付出就能得到东西,想要获得什么就需要付出,那么当然也就包括官府不会无缘无故地分配土地,像是商鞅在秦国变法就是一个例子。

商鞅变法,第一件做的事情就是将土地归于国有,《为田律》中国家通过制定阡、陌、阡道、陌道、封、埒等田界,将土地割裂为以百亩顷为单位的整齐田块,并且每年定时维修这些田界,这只有在土地国有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如果土地私有,则田块无法规整划一,也很难定时统一维修田界。

秦法中的《为田律》明确禁止了土地的买卖,秦律中还有关于国家公私买卖的一些严格限定,那个时候几乎什么都能够买卖,包括了“妾”和奴隶,唯独土地不在可以买卖的类别当中。

在土地国有的基础上,秦国普遍实行授田予民的制度,这与战国诸国相同。但是商鞅制定土地国有的前提是为了耕战制度的成型,得罪了那么多的勋贵和老牌家族。为的就是使国库丰足起来,那么授田予民当然就是为了能够在粮赋上获得更多的提高。

商鞅执行的是十税一政策,也就是人们需要交纳百分之十的税收,以现代的看法百分之十的税收并不高,但是说实话在上古先秦时代就显得略高了,更不用说当时的人并不是人人都缴税。也就商鞅一边制定制度一边真的落实到需要人人缴税,因此也才得罪那么多的人。

十税一的基础政策上,因为变法给予分配土地,这一类的土地却不在十税一当中,是每年递减的模式,例如第一年需要上缴多达七成的田赋、第二年六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