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进入兵堡的地下室,吕哲立刻就闻到了闷闷的空气,他接着近卫亮起的火把扫视了一下,发现里面摆的东西是一些箱子。
“地下室一般是被用来陈列一些长时间用不上的东西。”蔡阳见皇帝示意甲士打开一些箱子,继续说道:“如陶器等等。”
打开的箱子里面还真的就是一些陶器,造型上有碗或是杯子,看模样根本就是军中的一些用物。
“这些东西已经放置很久了。”蔡阳拿起一个碗,说道:“不是帝国时期的产物,也着实不知道该拿来做什么用。”
那就是曾经魏国遗留下来的东西了,现在它们既是军需品,又是一堆已经被帝**队淘汰掉了的东西。
帝**队早就不适用陶器,先期是使用竹管,后面阔绰了开始转为适用类似于现代的饭盒,并且饭盒是一种廉价的铁皮制作,毕竟这玩意经得起磕碰,陶器可不行。
蔡阳重新将碗放回去,苦笑道:“因为是军需物资,郡里也没有办法拿出去向民间贩卖。”
是这么回事,帝国的军和政分开,军方管不到民政,民政在某些事情上……例如后勤和运输都是能参与到军方,但是也仅限于购入,一旦成了军方的物资,民政官员也就没有插手的余地。
吕哲在下来之前以为地下室会有稻米或是布匹,逛了一圈,发现地下室内还真的全是陶器。
事实上“古人”虽然是“古人”,可并不代表他们傻啊!谁都知道地下室潮湿,该是脑袋缺了多少根筋才会在地下室储存粮食?
陈郡算是在长江流域边上,也正是它的地理位置在这里,又加上离直隶并不是太远,一些发展上真的是超过了很多地方。
皇帝行辕照例是前往郡守府,抵达之后入眼的是那条直通帝都南陵的国道。
陈县通往帝都的国道是一条水泥公路,整体宽度在十五米,分为左右四条行道,两边又分出一条徒步和一条行车或是骑马的不同划定。现在那条道路上人群不少,来来往往的马车亦是众多。
目前拥有水泥国道的路段其实不多,主要是集中在南陵周边。帝国有一个计划,是至少将水泥道再扩建至少三条,分别是从南陵直接抵达辽东郡、陇西郡、雁门郡,等于是有三支箭头分别直插目前帝国最为重视的三个方向。
从南陵通往陇西的道路已经修建到三川郡境内,还会修向內史郡,一路直通下去。这条道路因为皇帝出巡是最先走那边,集中过去的资源相对多,也是建设得最快的一条。
通往雁门郡的这一条其实也将通往辽东郡的部分地段涵盖了进去,是会到了颍川之后才分开岔道。目前这一条国道只是修到了陈郡,且看停息下来的情况,显然短期之内是不会再有动静了。
“执政府那边的意思是,因为帝国需要深入草原,将劳力主要集中到边疆,中原这一块着力恢复民间。”蔡阳见皇帝一直在看那些挖了部分的地基,如此解释。
吕哲当然知道这一件事,他在想的却不是这个。
第一千零一章:到底是荒诞还是辉煌?
非常抱歉啊,昨天一睡直接睡了将近十八个小时,都快成猪了。
………………
吕哲有一个了不起的儿子,这个儿子年纪小小,却是在发明领域上有着惊人的“天赋”,今年不过是十来岁,已经在发明领域上可以说是走在同一时代大多数人的前列。
帝国对长江流域的水力不是在大肆利用吗?是吕哲亲自开了个头,用非常简单的构造常识和物理常识建造了水车和轮轴等物,配合一些相关的部件组装起来就是一座能够利用水力的东西。
得说一句大实话,吕哲可以想出那么一个东西并没有多么了不起,甚至可以说那玩意显得简陋且有一些构造并不合理,可是谁让他不是这方面的专业,能造出来已经是要感谢天~朝的普及教育和生活在信息大爆炸时代了。
吕启是在五六岁的时候开始将目光盯上一些器械模型上面,经过三年的时间让包括吕哲在内的很多人习惯了他对器械的爱好,然后在八岁的时候第一次尝试改进灌溉用的水车。
似乎是理所当然的那般,吕启改造灌溉用水车进行得相当顺利。既然是改造,那肯定是在原有基础上加以改进咯,只是吕哲详细地看了结构图之后,发现很多地方的构造其实变化非常大。
任谁有一个聪明的孩子,作为父母都会感到高兴或是骄傲,吕哲当然也像非常多的父亲那样称赞儿子有了成就,但是内心里的郁闷其实是不足外人道的。
“古时候”发生过很多生而知之的事情,人们并不清楚有些孩子为什么会那么早熟,且不止是早熟这么简单,明明没有经过长年累月的教导,孩子偏偏就对某个领域非常的擅长,就好像他们天生就明白那个领域是怎么回事一样。
如果真的查看史书,能够看到不少人很小的时候,他们通常就会非常的聪慧。这种孩子通常会被称呼为神童,同时很多神童就有“生而知之”的名声。
比较可惜的是,华夏文明在很长时间里其实就是一个“儒~教文明”,因此留在史书中的神童大多是做得一手好诗词。造物上哪怕是有被记载也非常之的凤毛麟角,谁让“儒~教”打从骨子里瞧不起奇技**巧,是不?
“生而知之”那是古人的一种说法,在吕哲看来分明就显得极度的不正常。
一些孩子在很小的时候聪慧,那也只能是在孩童阶层的一种聪明。他们的聪明比之正常的成年来说,成年人有着阅历上的优势,并且成年人是有接受过教育。孩子的聪明就应该是展现在属于孩子的世界,比绝大多数正常的成年人,乃至于是比一些精英还优秀,那怎么都透露着一种诡异。
吕哲自己是个什么情况自己知道,出了个在器械上有顶天天赋的孩子,他能不郁闷吗?索性的是吕启也就在造物上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这孩子除此之外表现的比较温和或者说是冷淡,至少吕哲长期观察下来。吕启并没有将自己那双小手伸向不应该伸的地方。
吕启那不叫冷淡或是温和,是他压根就有点敬畏吕哲,似乎对自己的弟弟吕议也有着一种令人搞不懂的畏惧感。可以想象出来的事情,毕竟他自小成长的环境里,吕哲这个开国皇帝已经被全民族神话并且崇拜,而吕议这个第二任的续任之君就更不用说了,在他能够看到的历史记载里面,吕议可是一个异常铁血的恐怖君王来着。
当然了,哪怕是吕哲有所怀疑,但是怎么都想不到自己那个庶长子会是从被改变历史的那个版本穿越过来。
在吕哲看来。好嘛,吕启怪是怪了点,但是只要不手伸得太长,不管吕启的灵魂是个怎么回事。吕启身上的骨血是他的绝对没有错。既然是自己的骨血,对待自己也是敬重和爱戴,只要不是发生了太过份的事情,他哪怕是觉得怪怪的也能接受。
“不知道启儿研究那个轨道车,研究得怎么样了?”吕哲看着被挖开的路面地基,心里在想的是这个。
在属于大秦的时代里面。轨道用途的车叫驰道,有相关的记录显示,秦国建设的驰道就是一种有路轨的道路,然后提供特制的马车在驰道上进行飞驰,可以日行千里来着。
吕哲有监督过直道的建设,清楚并且明白直道是个怎么回事,他却是没有见过什么驰道。
是的,没错!这个历史版本没有驰道,毕竟始皇帝建设驰道是为了北征匈奴,驰道的构思是为了能够更快将物资运往前线。而这个历史版本在天下一统之后的第三年就开始各地生乱,秦国自然是没有可能在进行什么北征之战,秦国哪怕是有建设驰道的机会也不会付之行动。
过早地发生动乱,并没有将所有主力派往边疆征战或是戍边的秦国,对比没有被改变的历史只能说是相对要好上一些,比如赵地被更早地收复,对楚地也是形成压制,但是秦军的战斗力跟一统时期相比依然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呵呵,陛下,那是因为很多原因。”李斯笑得非常尴尬,他也有尴尬的理由。
要说李斯,他的确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不过为人的品性上很是被许多人诟病。相传,他为了达到在始皇帝心中的地位,设计害死了自己的师兄弟韩非,然后在为官上也是多次刻意打击或者压迫同僚?
也有另外的说法,说是李斯并不是单纯的嫉妒韩非,因此才设计害死了韩非,是韩非为韩国的公子,一旦韩非在秦国得到重用必然是会阻碍秦国攻打韩国,李斯和姚贾等人为了将已经部署好的秦国国策严格执行下去,他们才会想办法除掉可能对攻韩大业会造成障碍的韩非。
李斯现在尴尬的却不是这个,是秦国后面之所以在民心军心士气上不高,他可是首个站出来支持始皇帝改革,进行中央集权制度的人,后面更是作为首领拉拢了一大批人为始皇帝的中央集权制度之路扫平障碍和进行鼓吹。
吕哲执行的可是“变种”分封制来着,不过这并不是关键,是始皇帝在中央集权制度上的变革让秦国转入盛极而衰,像是李斯等一些人有着不可推脱的责任。
自然了。因为现在秦国已经不具备自己做主的权利,也没人再拿以前的事情出来说道,毕竟要是真正的追究起来,谁的屁股能够真的干净?
“往事已非了啊!”吕哲不知道为什么发出了这样的感概。
李斯微笑着。以他的为人绝不对在皇帝目前的状态下说什么事情,暂时只能是充当雕塑,脑海中也回忆着以前的事情。
始皇帝的中央集权制度可不是现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始皇帝的中央集权制度说白了就是将世间所有的权力集中到皇帝身上。事实上当时天下所有的权力也是集中在始皇帝身上,中央集权制度之所以会产生。那是秦国因为十年间灭掉了六国一统天下,因为地盘扩大了,能够产生利益的地方也成倍增加,可是很多利益都是在统一之战时落到了文武官员或是地方大族的手里。
秦国的“剪羊毛”可是在商鞅变法之后的惯例,历代秦君都会对国内的大族进行至少一次的清理。所谓的清理很有值得说道的地方,简约来讲,无非就是将私人财产转为国库,既能增加国帑又能消除掉有可能对君王权力造成障碍的人群。
之前任何一代的秦君,他们在“剪羊毛”的时候都是针对某一些人,不是大面积大范围的“剪羊毛”。或许也是那些人自有取死灭族之道,造成的影响一般都没有多大。另外,历代秦君在“剪羊毛”的时候,其实也多多少少会漏出一些汤汤水水供下面的一些基层,来一个雨露均沾的行为。
始皇帝的中央集权制度是怎么回事呢?他本身就是国家中至高无上的存在,哪怕没干制度上的变革也没有谁敢违抗他的任何命令。他之所以会想用法理来确定那种权力,一是帝国疆域变得太大了,需要干这么件事情来再一次重申权威性;二是很清楚每一次的政~治改革都意味着一次重新的洗牌,之前是因为统一之战一些该清理的人没清理掉,接这个机会来清理;三嘛。那就牵扯到令人膛目结舌的利益了。
在中央集权制没有执行之前,秦国是在执行郡县制吗?毫无疑问,只要是有读过秦史的人,会发现早在始皇帝嬴政出生之前秦国就已经在执行郡县制。所以吧。说始皇帝改革制度是为了执行郡县制,这个说法靠谱不靠谱呢?
李斯当时是廷尉,他一直都是在向着成为丞相的目标前进着,那时候阻碍他坐上丞相宝座的除了隗林这个出身蜀地的老头子,还有始皇帝心中对臣子权力的约束。
始皇帝执政以来,除了没有掌权之前有吕不韦这么一位相邦。到了始皇帝掌权之后慢慢消除相邦的权力,先一步改相邦为丞相,而后又执行左右两名丞相的变革,等于是将权力原本非常大的相邦进行权力分离和削弱。
制度上改革了相邦,相邦的职权由左右丞相来履行,但是很多时候左右丞相并不是健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要么只有左丞相,有要么就只有右丞相,并且只要这个丞相有揽权的行为,很快就该回家去吃自己了。
隗林这位出身蜀地,似乎还是古蜀国的苗裔,他在左丞相的位置上干的事情其实并不是很多,甚至可以说在秦国一统天下的时候存在感实在是有够低,反而是到了天下一统之后开始活跃起来。
在一统天下之后的诸多事宜中,值得称道的事情之中就有隗林与王绾共同主持统一衡量度这么一件事情。他与李斯、王绾等许多人在始皇帝变革中央集权制度的过程中,几个人的表现也各自有着自己的立场。
现在嘛,以前很多秦国的官员其实也是活跃在帝国的官场之上,只是与曾经的地位显赫相比,他们在帝国只能说是中上游。
其实那也是必然的事情,甚至可以说对很多人来说是幸运的事情,吕哲建立帝国之后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