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老粗手里。
军官们大都是粗通文墨的老粗,可以想见,他们会龇牙咧嘴到何种程度,但在张素元的威逼利诱下,也不得不捧起书本用心学习。
三十四章 阉党
离过年还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张素元觉得内外的条件都已成熟,是到了带领将士们出外历练的时候了。这么做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振奋士气,壮大声势,二是可以堵一堵朝中小人之口,为顾大哥争取一些说话的权力。
张素元目前还不打算收复辽西失地,不是他不想,而是时候不到,他的准备仍不充分,就是此番带兵出巡,他也必须避免与离人大规模作战。张素元知道离人布防的情况,目前辽西并没有多少离人,他出奇不意带兵出巡,吉坦巴赤根本来不及调兵堵截,所以他一定可以漂漂亮亮地达到振奋士气的目的。
云历一六三五年十一月十八日,张素元在取得顾忠信的首肯后,携大将祖云寿、李胜之,率水陆兵马一万五千东巡广宁。
辽军陈兵在广宁城下,吓得广宁主将,吉坦巴赤的侄子济尔哈朗闭门不敢应战。此举极大地振奋了军队的士气,而后,张素元率军从容远去。
历时十三天,张素元率军东巡广宁,谒西镇祠,历十三山,抵右屯,最后经由水路泛三叉河而还。
不久之后,张素元因此次出巡大长国威而晋升为兵备副使,右参议。
春节刚过,张素元即与顾忠信商议,为了巩固辽东防线,决定分兵遣至锦州、桃山、锦山、大凌河、小凌河,所到之处即修城池,屯兵驻守。
一年之后,各处城池、烽火俱都修缮已毕。此后,难民云集,土地得以开垦,兵员得以补充,张素元成功向东开拓疆域二百余里,几尽复辽西旧地,宁远反成内地。
就在辽东形势一片大好之际,京城之中却已戾气冲天。人心不足蛇吞象,秦桧贤轻而易举独掌内廷大权后,当然不会就此满足,他秦某人的胸襟岂是一个小小的内廷就能装得下!笑话,瞎了兔崽子们的狗眼。
狗眼,自然是兔崽子们的,兔崽子们也自然就是掌握朝政的西林党人。
对以秦桧贤为首的内廷太监逐渐干预朝政,西林党的对策是笼络群阉,劝告他不要干预朝政。如此做法无异于与虎谋皮,虽可悲可笑,可哀可叹,但这却是众正盈朝的西林党人的唯一对策。
秦桧贤摸清了西林党对他的想法后,兴奋得连放十八个响屁,又连蹦带窜地折腾了好半天才算缓过劲来。此后,秦桧贤理所当然地更加有恃无恐,但两天的新鲜劲一过,他就发现无论怎么上窜下跳,他都不过是一个太监而已。
虽然皇帝在手心里攥着,虽然西林党迂腐懦弱,但他却是个太监,是个想吃天鹅肉的癞蛤蟆,虽然他这只癞蛤蟆美丽无比,但再美丽却也还是癞蛤蟆。秦桧贤知道,光靠目前的势力还不足以让他这只美丽无比的癞蛤蟆风风光光地吃天鹅肉,他一定还需要一些别的东西。
秦桧贤从不怀疑他能否吃到天鹅肉,对他而言,能否吃到天鹅肉早已不是问题,如何吃到才是他要考虑的问题。他秦某人可能什么都没有,但就是有那么一股狠劲,就是凭着这股狠劲,他一个大字不识的文盲才能走到今天。
每每想起当年他为一屁股赌债所迫,一咬牙,手起刀落进宫当了太监的事,秦桧贤就无不为之而深感自豪,这是他自信的源泉。
有道是有福之人不用忙,这种事根本就不用他老人家自个儿费脑子,正当秦桧贤绞尽脑汁思谋对策的时候,齐、闽、江、浙四党的人来了。当年,他们被一顿从天而降的雷烟火跑打了个懵灯转向,清醒之后方才发觉,昔日的琼楼殿阁已是可望而不可及。
有道是识时务者为俊杰,齐、闽、江、浙四党中自然不乏俊杰,他们一旦认识到已无法与西林党争锋,便即开始千方百计与之和解。
热脸贴冷屁股,这点思想准备俊杰们自然是有的。贴一次你不热,那贴十次你热不热?贴十次你还不热,那贴一百次你热不热?这就是俊杰们的决心。
虽然也许有人会说这是死皮赖脸,但俊杰们认为这是识时务。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这也是俊杰们的决心。
俊杰就是俊杰,想到就要做到。此后,俊杰们付出的努力比他们打算付出的要多得多,但结果却比他们预想的最坏结果还要坏得多,因为锅里的肉就这么多,西林党人自己都还不够吃,又怎能分给别人,更何况是齐、闽、江、浙四党这些昔日的生死大敌!
西林党既然对俊杰们而言是铁板一块,没有丝毫缝隙可以容他们进入,那俊杰们也自然不会在西林党这一颗树上吊死,于是齐、闽、江、浙四党与群阉合流一处也就是必然得发生的事,于是一切就都水到渠成,西林党的败亡已经不可逆转。
秦桧贤虽奸狡阴毒,但政治斗争中云谲波诡的谋略他毕竟还无知的很,如今有了齐、闽、江、浙四党的帮助,他这才如虎添翼,有了横扫西林党如卷席的能力。
在俊杰们的指点下,秦桧贤暂时藏起爪牙,闷头培植势力,他们首先把兵权抓在手中,然后逐渐在各个部门把自己人安插其中。
就在秦桧贤和齐、闽、江、浙四党组成的阉党紧锣密鼓地加紧布置时,西林党诸公却以为秦桧贤听说听劝而满心欢喜,于是就更加起劲地提携同党,大搞党内派系斗争。
等到死党遍于朝廷内外,秦桧贤觉得时机已然成熟,于是他就把手伸向了帝国的权力中枢…内阁,他要把他七十三岁的大儿子高守仁安插进内阁为次辅。
高守仁当然是秦桧贤的干儿子,否则即便他再如何了不起也绝生不出比他自己还大二十几岁的儿子。
高守仁也曾是个人物,不仅文章做得花团锦簇,字也写得龙飞凤舞,早年做过江西总督,这几年因西林党的关系一直不怎么得志,又加之上了几岁年纪,于是不得不在家闲着。
虽然上了几岁年纪,虽然须发也随着年纪变得如霜如雪,但虎老雄心在,他的心依然数十年如一日,火热滚烫。本着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的精神,高守仁的一双老眼无时无刻不在观察着京城的风云变幻,他还要瞧准机会,再跃龙门。
终于,高守仁的目光落在了秦桧贤身上。当机立断,瞧准之后,他当即带着儿子高行义跪倒在秦桧贤面前说道:“大人,小人想给您当个儿子,好在您膝下承欢尽孝,但小人的年纪实在大了点。大人,小人的心愿虽无法达成,但就请让犬子当您的孙子吧。”
秦桧贤虽然已经无耻到了极高的境界,但听了圣人门徒高守仁的一番高论,他还是有点不好意思。高守仁以他的无耻赢得了秦桧贤的信任,在秦桧贤的心目中,老家伙的无耻目前稳居第一,所以他把阉党目前在朝中最高的官位给了高守仁。
西林党此时方才大梦初醒,但已无力回天。
张素元在辽西初步实现他的战略规划之时,也正是秦桧贤大杀西林党人之际。
京城发生的事,事无巨细,张素元都知道的清清楚楚,其实他知道的要比顾忠信早得多也详细得多。秦桧贤掌握内廷之后,方中徇就不定期地把京中发生的大小事务都写信告知他。
方中徇这么做并不是张素元要求的,因为没这必要,京城发生的事无论他知与不知都不会有丝毫的变化,也不会对他产生什么直接的影响,因为他不是顾忠信,他还不够级别。
张素元明白方中徇这么做的心思。形势的发展正一步步印证着他当初的预测,方中徇如今必然不会再对西林党抱有任何幻想,对帝国的走向也必然更加悲观。方中徇对西林党不抱希望,但也不会投向秦桧贤。如秦桧贤这等阉宦得意时肆无忌惮,但他们不过是无根的浮萍,一旦失宠于皇帝,或是新君登基就必遭灭顶之灾。
如果说方中徇此前或仍有首鼠两端之心,那现在一定已完全站在他这一方。方中徇如今最担心的不是形势如何变化,而是他对形势变化的态度,因为他毕竟不是个利字摆中间,道义放两旁的枭雄或小人,如果在关键时刻他一时糊涂,或许仅仅是稍稍犹豫就可能受制于人而万劫不复。
方中徇这么做就是警钟长鸣,时时刻刻都在提醒他不要做傻事。
张素元知道方中徇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如果变故一旦临头他会毫不犹豫吗?这是不可能的,何况还有顾忠信在他身边。
云历一六三七年五月八日,张素元率部再次出巡,离开宁远尚不过百里,顾忠信帐下的中军官就已飞骑追至。
看过中军官呈上的书信,张素元大惊失色,信中说,顾忠信要以巡边为名转道入京觐见皇帝,故辽西一应事务交由他全权处理。
张素元当即传令回师,略作布置之后,他即带着方林雨和三千铁骑疾驰而去。三天后,在榆林道张素元终于赶上了顾忠信。
兄弟二人立马在高岗之上,张素元开门见山地问道:“大哥,您此番进京有何打算?”
“大哥想面见圣上,劝陛下亲贤臣,远小人。”顾忠信沉声答道。
“大哥,皇上会听您的劝吗?”张素元苦笑一声问道。
“素元,听与不听是一回事,劝与不劝是另外一回事。”顾忠信长叹一声,说道。
“大哥,小弟料想您这次根本就见不到皇上。”张素元也轻叹一声,说道。
“怎么可能?”顾忠信转过头惊疑地问道。
“大哥是仁人君子,自然不会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但对秦桧贤及一众阉党您却是以君子心度小人之腹,大哥,您此番带兵入京,秦桧贤他们会怎么想?秦桧贤一定会以为您入京是来清君侧的,您想他又怎会让您顺利进京?他一定会千方百计阻止的。皇上如今形如秦桧贤手中的傀儡,如果他蒙蔽皇上,抑或干脆假传圣旨不许您入京,那大哥打算怎么办?”张素元沉声问道。
良久,顾忠信一脸决然地说道:“素元,不论如何,大哥都要试一试。”
“大哥,您这么做不但于事无补,而且还会惹祸上身。此前秦桧贤笼络您,被您一口回绝,他就已经怀恨在心,若再有此事,那他今后必定会千方百计地陷害您,必欲除您而后快。”张素元无奈地劝道。
“素元,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为国尽忠,死则死矣,又何惧之有!”顾忠信慨然说道。
张素元难过地摇摇头,又抱着最后一线希望建议道:“大哥,凭您手下的八千兵马和小弟的三千铁骑,我们倒不如直入京师,以清君侧。”
顾忠信震惊地看着张素元,稍后才肃容说道:“素元,为人臣子者永远都不能有如此大逆不道的想法。忠君爱国,不忠君又何谈爱国?素元,以后千万不要再说这种话。”
看着旌旗渐渐远去,张素元无奈地摇头叹息。
事情果如张素元所料,秦桧贤听说顾忠信要带兵回朝,吓得魂胆俱丧,他跪在德宗皇帝的御床前痛哭失声,最后德宗连遣三道飞骑逼得顾忠信不得不半途而返。
事情过去后,秦桧贤想除掉顾忠信的心已坚如铁石。顾忠信一年一年动不动就百八十万两地要银子,但他妈却一点也没有上贡的意思,他心里的火早就窝着呢。
虽然想起顾忠信,秦桧贤心里的火就往上窜,但他也并没打算现在就动顾忠信,这一来是因为朝里的事还没完全摆平,二来是因为德宗皇帝非常信任他这个老师。可谁曾想顾忠信竟要给他来个什么清君侧,是可忍,孰不可忍?既然顾忠信如此不知好歹,蹬鼻子上脸,那也就别怪他秦某人翻脸无情!
还没等顾忠信折返山海关,京城中就已谣言四起。
顾忠信不经宣召,无故带兵回朝是想以清君侧为名发动政变,想挟天子以达到他不可告人的目的;顾忠信入辽卫事以来,日耗国库银两数千却一直无甚建树,而且稍不满意就挟兵自重;顾忠信不思进取,一心想效仿赵烈廷,专等离人养精蓄锐后来饱餐一顿;更有甚者,谣传中还有人怀疑顾忠信是不是与吉坦巴赤有什么默契,为何他戍辽以来竟毫无战事?
一人传虚,百人传实,秦桧贤深知其中三味,看看火候差不多了,他便指使监察御史王兴文上书弹劾顾忠信。
王兴文上书说,自顾忠信戍守辽东以来,军费年年增加,但却不闻一丝大败离人的捷报。据他所知,顾忠信将相当一部分军费用于招募流民,但这些流民却只能作苦力之用,战时则毫无用处,所以顾忠信有冒领军饷之嫌,应予以撤职查办。
此时秦桧贤虽大兴冤狱,杀了不少西林党人,但朝中仍有许多西林党人在职。尽管西林党人身上有很多缺点,但他们之中确有很多人铁骨铮铮,丝毫也不畏惧秦桧贤的气焰。
吏部尚书崔承志见王兴文颠倒黑白,立即上书反驳,他言道:顾忠信到任不过数年,前后修复大城九座、堡铺十五处。练兵十一万,立车营十二、水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