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跟庄高手选股技巧-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转入盘局或为回软,做多应该多加注意。  
(3)指数不论原先涨升或下跌很久,如果指数再行下跌之日,其成交量已为减少,并留下上下影线时,可能有两种情况:①上影线

较下影线为长时,如果上影线非为不实利空影响跳空所致,则近期行情仍难乐观看好。②如果下跌之日的下影线比上影线超出很多,

次日股价也能越本日上影线的最高点的话,其势将可望于近期中转跌为升。  
第五节 从成交量看资金流向  
股票价格的运动,从长期看受价值规律支配,价格总是围绕着价值波动。但从一段时间看,股价的变化是特定时期供求关系直接作用

的结果,而某一特定的时期股票市场总供给和某一个股的总股本(或流通股)是相对不变的,因此,从某一时段说,股价的变动主要

取决于需求的变动,即资金的流向。资金的流向是影响股票价格最直接的因素,当资金大量流入股票,股价就大幅度上升;当资金大

量流出时,需求大幅度减少,股票供过于求,股价自然下跌。正因为如此,投资者选股购股一定要看准整个股市里资金进出的总趋向

,一定要看准你所选择的股票有大机构正在投入资金不断购买,即有资金不断有计划有组织地流入该股。几年股市的运作已经证明某

一个股的流通筹码只有完成弱者向强者的转移,方可能有强势的表现。对一个新兴的投机性较强的股市而言,如果某一个股流通的大

部分筹码流入大机构手中(不论是因为承销、配股还是二级市场吸筹),则该股迟早将有惊人的表现;如果哪类个股的流通股在主力

炒作后多数筹码流入中小投资者的手中,则这些个股的市场表现将在相当长的时期里疲弱,前者如大冷,后者如国企大盘股,因此研

究分析资金流向对投资者尤其是短线操作的投资者选股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那么,如何判断个股的资金流向呢?笔者总结长期的实践经验,觉得还是应从价格、成交量两方面入手。成交量、价格与资金运作存

在着必然的联系,那么如何从成交量的变化和量价关系中去判断资金的流向呢?法则如下:  
(1)股票价格经过长期的下跌以后,成交量会逐步递减到过去的底部均量附近,此时,股价的波动幅度越来越小,并停止下跌,成

交量也萎缩到极限。此后,成交量逐步递增,乃至出现放巨量的现象,说明可能有大资金介入该股,因此,投资者应特别关注成交量

形成“散兵坑”的个股。“散兵坑”形成过程,右半球成交量不断递增,成“散价”大幅度上升,成交量剧增,表示供求关系已经发

生改变,已经有大资金在建仓吸筹了;指数跌,个股价格不跌的股票尤其应引起注意。  
(2)在股价变动过程中的相对低位,形成双底、圆底等技术形态,突然有一天产生跳空缺口,配合成交量的有效放大,说明已经有

大资金进入该股。  
(3)在股价经历一定的跌幅后,某一个股价价格率先开始温和上涨,或大盘指数下跌已有相当幅度,某一个股也在下跌,但某一个

股的换手率较高(明显高于大盘的换手率),这类个股有可能有大资金进入,一般来说,在低价区换手率较高,表示有大资金在进仓

,在高价区换手率较大,则可能有大资金在流出。  
(4)由于特定的政策原因或其它原因,股价产生连续暴跌的情况,此时在低档出现大成交量而股价没有出现进一步下跌,此即表示

有大资金在进货。  
(5)股价在连续下跌20%至30%以后,股票已具有相当的投资价值,股价形成小箱体整理的局面,此时,股价忽然向下跌破箱底,

同时出现较大的成交量,此后不跌,股价又回升到原先的箱体之上,要留心是否有大资金在建仓。  
(6)5天、10天的成交量平均线开始向上移动,或5天、10天成交量均线横向移动,而某一天或连续几天成交量突破均线,表示有大

机构在底部收集筹码。  
(7)在某一个股的相对低价区域,市场平时交易不多,某日突然出现大手成交,如果大手交出现而成交价比刚完成的成交价还高,

显示有大机构愿意高价扫货,这类个股值得留心。  
(8)在大成交量出现以后,有时个股会再现股价上升不需要成交量配合,价升量缩的情况,说明该股已经有大主力介入,且正在拉

抬股价,此后,如大盘涨,这一个股不涨,而成交量非常萎缩,表示大资金没有流出意愿,或无法流出,这时股价的震荡可能是机构

的洗盘动作。如果产生大盘上涨这一个股不甚至下跌,成交量不时放大的情况,应留心有大机构在出货。  
(9)当股票价格持续上涨数日之久,出现急剧增加的成交量,而股价上涨乏力,甚至出现利好下跌的情况,显示股价在高档大幅震

荡,成交量放大时,有大机构的资金在流出市场。  
(10) 在股价经过大幅上升后,如果出现股价上升,成交量却逐渐递减的情况,此时的股价只是靠人们的信心在维持,显示有资金

正在从这一个股撤离。  
在某一特定的股市运行阶段,个股表现强者恒强,弱者愈弱,几乎是证券市场的一个必然现象,仔细分析,强势股之所以恒强是大资

金介入的必然结果,因此判别个股是否有资金介入,可以用股价变化的强弱程度来衡量。这里引用股票相对价格强度这一概念来衡量

股票强弱的客观程度。公式如下:  
相对价格强度=某一特定时期个股的涨跌幅度/某一特定时期大盘指数的涨跌幅度*100%  
某股相对价格强度的数值较大,说明股票走势强,说明有资金正在或已经流入该股。相反如其数值较小甚至是负值,说明有资金正在

流出或者该股无主力介入的迹象。当然,有时某一个股大资金介入后主力从某一策略出发考虑会实行洗盘或压盘等手法使该股的市场

表现暂时较弱,这一情况投资者应加以区别。一般而言,有头脑的投资人,其选中的股票相对价格强度就大70至80以上,强势股往往

是某一段行情的主题股,强势股在股市大盘上升时,会比大盘指数升得快,在股市下跌时则降得慢,降幅小;也不排除在大盘盘整和

下跌时,这些个股也会上升。而弱势股的市场表现正好相反,譬如,在前段行情中跟踪鲁润股份、远洋渔业等强势股买入,能避免大

盘下跌的风险,说明有大资金介入的个股表现强势往往有其强的理由,有其内在的良好的基本因素作后盾,因此对一般投资者来说,

最重要的是要摒弃个人的臆测,个人对某类个股的偏好,去正视市场正在发生的事实。股票的相对价格强度所代表的就是股市中最基

本的现实,就是大资金的流向;可以认为,股票相对价格强度是股市投资中最重要、最客观的选择标准之一。  
第六节 热点与主题  
每一轮行情的发展,必然伴随着主题股的大幅上升和市场热点的不断转移,如果能够超前选准主题股,踏准市场热点变化的节奏,那

么,自然是十分成功的投资者。相反,如果踏不准市场节奏,往往会赚了指数不赚钱。  
一、 市场热点形成和变化的原因  
回顾我国股市运行的历史,可以看到每一轮行情中市场热点的形成和变化都有其自身内在的原因,都与当时的基本面、市场面、政策

面密切相关。让我们分析一下宏观紧缩后沪市三次反弹行情中市场热点的形成和变化:  
1993年4月至5月,浦东金桥从11。2元涨至36。5元,上涨了2 倍多,而当时的股价指数从915点反弹至1392点,仅上升52%,显然浦东

金桥是当时反弹行情的主题股,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当时中央对上海浦东发展的特殊支持政策刺激了浦东上市公司的高速发展,成为

当时最有号召力的题材;二是当时两次加息,股市已进入熊市初跌段,市场主力需要利用有号召力的题材,通过市场疯狂的炒作,吸

引市场人气,以达到相对高位顺利出货的目的。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浦东概念股作为市场热点应运而生。  
1994年8月至9月份,沪市指数从333点涨至1052点,市场主题先是大盘股,后期转移至浦东股也是当时市场背景的必然产物。当时尚

需进一步抑制通货膨胀,宏观经济状况还不景气,股市的资金面依然偏紧,这时出台了刺激股市上涨的“三大政策”。由于基本面尚

不能促使股市长期走牛,主力机构便采取“快进快出”的炒作策略。要“快进”,主力机构必须选择有大量筹码的大盘股,较快地将

资金变成筹码,率先做足行情,因此在333点至777点的第一段行情中,大盘股成为市场的主题;要“快出”就必须讲究技巧,调动市

场人气,制造乐观气氛,这就要求主力用有限的资金,炒作聚集人气的板块――浦东板块,以掩护大部队撤退。因此777点至1052点

的阶段浦东股自然成为市场热点。  
1995年7月至10月,沪市指数从610点反弹至792点,其中主要有“三大”热点板块――大盘股、收购概念股、新股。大盘股成为市场

主题的原因是:5。18行情来得突然,去得匆匆,大主力相当部分筹码被套牢在大盘股中,同时大盘股大都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国家有

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发展的政策,且大盘股具有价格低的优势。这些原因使大主力掀起一场有号召力的“大盘股革命”。收购概念成

为市场热点的契机是当时北旅有大量股份被日资收购的消息,这种情况在中国尚属首次,自然被主力机构充分利用。新股仪征化纤成

为后期热点,股价从2。68元大涨至5。81元,其原因有二:一是新股没有止档套牢盘,炒作容易成功,且仪征化纤也是大盘股,炒高仪

化有利于大主力从其他已炒高的大盘股中顺利撤退;二是当一批历史遗留问题股上市,主力有不少筹码,为顺利高位出货,需要炒势

已上市的新股。  
二、判断股市热点形成的基本思路和特征  
假如你认为一轮反弹行情或上升行情即将来临,那么势必遇到一个问题,就是这轮行情的主题股是什么?热点板块从何产生?如果找

不到市场热点从何产生,上升行情又何而来呢?显然如何超前地预测分析市场即将形成的热点板块,对于分析大盘走势,选准个股十

分重要。笔者认为其中的关键是研究股市当时的宏观经济状况及趋势、国家有关发展股市的政策、产业政策或特定的地区发展政策,

分析上市公司的业绩变动和市场的比价关系,分析市场主力的资金流向,分析如分红送股、资产重组、领导层变动等可能引起主力关

注的市场炒作题材。投资者只有综合分析特定时期股市特定的基本面、政策面、资金面以后才能得出一个符合市场的结论。  
一个主题股或一个热点板块形成过程中,盘面上会形成以下特征:  
1、个股或整个板块的成交量明显、连续增加  
2、股价的波动明显增大。收盘时经常有人拉尾市或打压尾市。  
3、某一个股或板块的股价走势配合换手率的增加开始由弱转强。大盘跌,个股不跌;大盘涨,个股涨势超过大盘,这类个股和板块

极可能成为市场热点。  
在分析股市热点时注意以下几点:  
1、热点酝酿的过程就是主力资金介入的过程,一般来说,热点酝酿的时间越长,热点能够持续的时间也较长,或者持续的时间虽不

长但主题股价上升的幅度较大。  
2、股市一般不可能同时出现多个热点板块,如果市场出现多个热点同时疯炒的情况,要留意大盘是否在最后一浪。一般情况下,当

新的市场热点形成时,旧的热点会逐渐冷却。  
3、市场热点转移过程中,大盘往往有一次幅度不小的调整,以利于主力机构调整持仓结构。  
三、 牛市中热点形成和变动的基本节奏  
在牛市中,市场热点的形成和变动往往是依照一线绩优股,再炒二线股,然后炒三线低价股的顺序进行,同时新股板块和基金板块的

炒作也适时而动,这是因为牛市刚刚启动时,很多投资者经过熊市的长期煎熬,对后市不敢看好,一般不敢买入绩差股,而此时绩优

股的市盈率较低,具有明显的投资价值,因此绩优股必然成为首选的炒作对象;由于大量资金追逐一线绩优股,二线股长期受冷落,

一、二线股比价关系日益不合理,到了一定的时候,一线股价格已很高了,人们的注意力自然转向炒作二线股;接下来,市场气氛越

来越热,投机的氛围也逐渐形成。于是低价三线股成为热点,成为最佳的炒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