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276-岁时节日里的中国-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肌匪担骸霸字辞淄醢俟伲源徒鹨κぁH牒仄鞴樗降凇!薄段淞志墒隆肪矶窃兀⒋喝铡按桶俟俅横Α⑹ぃ字辞淄跻越穑嘁越鸸奥薏滴乃荚涸旖鞔褂诟ね分笕胄弧薄! ∶髑迨逼谌杂辛⒋喝沾鞔横Α⒋菏ぶ祝隼此荡怂姿ヂ淞恕! ×⒋夯褂刑舜禾缢住4怂灼鹪春茉纾迪獭堆喔场芳窃兀骸坝嗍橐栽奘保舜褐戊怼!币延行匆舜旱幕疃!毒3晔奔恰匪盗⒋褐找疤舜憾帧备魅贰V撂拼锼煎恪肚Ы鹪铝睢芳窃兀骸傲⒋喝仗舜鹤钟诿拧!彼稳顺埔舜褐轿按禾印薄K问蟹从吵龅笔贝鸵舜鹤窒嗟绷餍小H缦鸟怠痘屎蟾蟆罚骸安梳炻埔舜鹤郑婪铄反纫谕蚰辍!标淌狻抖蟆罚骸按横φ舜鹤郑淦斐跤肼煞纭!贝拚浴对偌塘⒋涸稀罚骸伴榇禾樱昀此垩;杌ā!泵髑迨贝灿刑舜鹤值姆缢祝缂尉负颖薄逗蛹涓尽肪陀屑窃亍W芷鹄纯创怂姿ヂ淞耍饪赡芡┦⑿刑毫泄亍


《岁时节日里的中国》 第一部分上  元(1)(图)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古代称夜为宵,故称“元宵”。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十月十五日又分别是春、秋、冬三季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又称“三元”,即上元、中元、下元。正月十五日为上元,有张灯之俗,所以名之为“灯节”。  灯节之源  上元灯节的起源,有一个从元旦设庭燎到设灯,从元日张灯到望日张灯,又受佛教影响将张灯普及的过程。  中国古代有“庭燎”之礼。根据《周礼•;秋官•;司烜氏》记载,古代国家有大事,供给竖在门外的大烛和门内的庭燎,为众照明。在东汉时期,我们已看到元日朝会既设燎又有张灯的情形。《宋书•;礼一》记载:“臣案魏司空王朗奏事曰:‘故事,正月朔,贺。殿下设两百华灯,对于二阶之间。端门设庭燎火炬,端门外设五尺、三尺灯。月照星明,虽夜犹昼也。’”王朗所说的“故事”,是指东汉的礼仪。当时的灯火很可观,殿下两阶间的灯有“两百”,数量很多,而端门外的灯高达“五尺、三尺”。正月朝会的灯火在晋傅玄的《朝会赋》中也有反映:“前三朝之夜中,庭燎晃以舒光。华灯若乎火树,百枝之晃晃。”(《太平御览》卷二九)赋的后两句告诉我们,灯是布置在枝上的,点亮了像“火树”,实际上是一种灯树。如此,则前文所引汉代的五尺、三尺之灯,也应该是此类灯树。《邺中记》讲后赵武帝石虎正日朝会,于殿前设百二十支灯,以铁为之,是置灯于铁架上。  南朝梁时,正月十五日已有张灯之举。简文帝《灯赋》中说:“何解冻之嘉月,值萱荚之盛开。草含春而色动,云飞彩以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梁简文帝集》)“解冻之嘉月”指孟春一月。萱荚是从月朔开始,日生一荚,至十五日生满十五荚,此后从十六日开始,又日落一荚,至月末落完。所以“值萱荚之盛开”,是说十六日。与解冻和草含春色的嘉月合起来理解,正是指正月十五日。与《灯赋》同时,梁的吴均在《咏灯》诗中有“能方三五夜,桂树月中生”,所谓“三五”是“三五一十五”,即上元月。同样可证明南朝梁正月望日夜有张灯的活动。  梁之后的陈朝,也有歌咏灯的诗作传世。陈后主《宴光壁殿咏遥山灯》描述的“山灯”规模很大,其灯火辉煌“如月”、“疑星”,似是上元观灯。陈后主还有一首《三善殿夕山灯》诗,与前诗同被宋人蒲积中归入上元诗,这是可以认同的。另外陈的江总也有一首歌咏三善殿的《三善殿夜望山灯》:“百花疑吐夜,四照似含春。的的连星出,亭亭向月新。”“含春”、“向月”似乎说这是上元日所咏。这也可证明陈后主咏三善殿的诗可能是上元日的。胡三省《通鉴》注说:“上元燃灯,或云以汉祠太一自昏至昼故事。此说非也。梁简文帝有《列灯诗》,陈后主有《光壁殿遥咏山灯诗》,则柳彧所谓近世风俗是也。”(《陈纪九•;长城公至德元年》)否定了上元燃灯起源于汉代祀太一之说,认为与魏晋南北朝的“近世”上元夜张灯有关。  正如中村乔所指出的,在这些诗赋中,完全看不到佛教的色彩,所有的灯树不过是替代自古以来的庭燎。上述资料说明,那种认为上元张灯是受佛教影响所致的观点,至少在南朝以前尚难以成立,上元张灯有中国古代自己的习俗。  北朝的正月十五另有特点。《隋书•;柳彧传》记载了开皇三年(583年)柳彧要求禁断正月十五日娱乐逾度的上书,可知隋都长安的正月十五日夜是一个大型的以娱乐为主的节日,流行角牴之戏,其中讲到“燎炬照地”,是古代庭燎的传统,而未载张灯之事;“人戴兽面”的记载表明有傩戏表演;“缁素不分”说明除大量普通民人外,还有和尚参加。文中所述的风俗有两个关键:一个是时间上系“近代以来”,因其讲都城长安之事,而隋出自北朝系统,所以当是指北朝。另一个是空间上讲京邑外还“爰及外州”。外州是何处呢?《隋书•;长孙平传》记载,开皇中相州刺史长孙平被免职,原因是正月十五日百姓大戏,与柳彧描述的风俗一致。相州治邺(今河北临鄣)属北朝旧地,盛行正月十五日夜演戏欢娱。  邺曾是拓跋鲜卑族东魏、北齐政权首都,而北朝拓跋鲜卑族正月十五日夜有“相偷”之戏(《魏书•;孝静帝纪》)。从后来女真族于十六日夜,契丹族于正月十三日、十四日、十五日夜三天“放偷”来看,拓跋鲜卑族的“相偷”是互相随便偷窃之意。根据这些事实,吕一飞认为,相偷戏的传统从魏、齐绵延至隋,愈发热闹。在北朝,正月十五日已成为民间一盛大节日。当时全社会参与的夜间欢庆活动,在汉晋史书中没有记载,在南朝史书中也没有记载,断定元宵节起源于北朝(吕一飞《胡族习俗》,书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217~223页)。我想拓跋鲜卑族的正月十五日相偷风俗对北朝正月十五日注入欢庆气氛是事实,但还不能说元宵节起源于北朝,因上元节与第一个月圆之夜是密切相关的,北朝正月十五日的风俗主要是娱乐,并未有关于月亮和灯的活动,而南朝正月十五日张灯的活动虽未普及民间,但却渊源有自。因此就上元节形成角度看,魏晋南北朝无疑是一个重要时期,但不能说此节起源于北朝或南朝,只能说南北方均有一些活动为上元节的形成注入活力。南北朝这一历史阶段是上元节形成期。  事实上,上元节形成中还有另一重要因素,即佛教的影响。隋炀帝《上元夜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诗中说:“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灯树千光照,花焰六枝开。”使我们看到“灯树”是布置在“法轮”、“梵声”的佛教活动中的。不仅如此,隋文帝开皇三年的正月十五日禁令,到隋炀帝时被破坏了。大业六年(610年)正月,“帝以诸蕃酋长毕集洛阳,丁丑,于端门街盛陈百戏,戏场周围五千步,执丝竹者万八千人,声闻数十里,自昏至旦,灯火光烛天地;终月而罢,所费百万。自是岁以为常”。胡三省注:“丁丑,正月十五日。今人元宵行乐,盖始盛于此。”炀帝时代的正月十五日将陈百戏和“灯火”结合在一起,如胡注所云,元宵行乐,始盛于此,即初步形成了元宵节。前引炀帝诗的题目中出现“上元”一词,按照道教的说法,上元是天官赐福之时,要有宗教活动。正月十五日张灯称为上元可追溯于此时。当然,元宵节不可能一下子形成于炀帝时期,它必须有节日的民俗基础,根据以前的分析,可知它同魏晋南北朝时代正月十五日风俗的发展有直接关系。同理,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在魏晋南北朝时代发展,隋炀帝燃灯受到佛教的影响,也应当有一个历史和民俗的基础。就是说,上元燃灯隋代以前已经受到佛教影响了。


《岁时节日里的中国》 第一部分上  元(2)(图)

  关于燃灯与佛教的关系,古人已经指出。《事物纪原》卷八《放灯》条引北宋释赞宁《僧史略》:“《汉法本传》曰‘西域十二月三十日,是此方正月望,谓之大神变,白汉明帝令烧灯,表佛法大明也’。一云因汉武祭五畤,通夜设燎,取《周礼》,司烜灯烧燎照祭祀,东汉以为佛事。”文中所说汉明帝之事得不到证明,但佛教中大神变日即满月正相当于汉族正月十五日,为汉族元宵的民俗融合佛教提供了基础。  如果说佛教对于上元燃灯的影响在隋代以前由于缺乏资料还近乎推理的话,那么唐代资料可以较充分地说明此点。《旧唐书•;睿宗本纪》先天二年(713年)条说:“初,有僧婆陁请夜开门燃灯百千炬,三日三夜。皇帝御延喜门观灯纵乐,凡三日夜。左拾遗严挺之上疏谏之,乃止。”可见佛教是正月十五日燃灯的提倡者。现存唐代敦煌寺院文书中同燃灯节有关的记载很多,“由支出粮油的用途显示,灯节的主要行事是在寺窟燃灯,有专设燃灯僧,寺主、僧官都上窟来贺节”。敦煌遗书中还保存多篇《燃灯文》,是供官民们祝节诵读的。敦煌的灯节筹备,“运用传统的民间社邑形式,组成燃灯社,则社众捐助,支援灯节”(张弓《敦煌春月节俗探论》,《中国史研究》1989年第3期)。可见燃灯是佛教重要活动。其原因何在呢?《涅槃经》说涅槃时,有八恒河沙的诸天女等,复以七宝而为灯树,以种种宝珠为灯明。讲释迦圆寂时天女建灯树。佛教是重视燃灯的,此事如与大神变日满为正月十五的说法结合,对于在中国宣扬佛法争取民众是很适宜的,佛教不会不利用。在扬州,“十五日夜,东西街中,人宅燃灯”,“当寺佛殿前建灯楼;砌下、庭中及行廊侧燃灯,其盏数不遑计”,“无量义寺设匙灯、竹灯,计此千灯。其匙、竹之灯树,构作之貌如塔也,结络之样,极是精妙”(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一)。扬州民间和佛寺正月十五日燃灯既有普遍性,而且从灯制的高水平来看,灯节形成已为时不短。上元灯节在唐代正式形成了,佛教借助了中国古代正月十五日的传统,巧妙地宣传并融入佛教,并给节俗以很大的影响。也可以说,佛教促进了正月十五日张灯之俗的普遍化和正式形成。  灯节之流  唐朝把正月十五日作为“燃灯”节日。天宝三年(744年)规定:“每载依旧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开坊市燃灯,永为常式。”(《唐会要》卷四九《燃灯》)奠定了后世灯节的基本日数。唐末乱世,上元燃灯废,五代梁时恢复,仍因唐制(《旧五代史•;梁太祖本纪》)。  《宋史•;礼一六》说,唐以后常于正月望夜开坊市门燃灯,宋因之。关于宋代的灯期,王栐《燕翼贻谋录》卷三说:“太祖乾德五年(967年)正月甲辰诏曰:‘上元张灯旧止三夜,今朝廷无事,区宇乂安,方当年谷之丰登,宜纵士民之行乐。其令开封府更放十七、十八两夜灯。’后遂为例。”宋代全国承旧制放灯三日,而都城开封则是五日。另外《宣和遗事》记载:“元宵灯烛,至宋开宝年间,两浙钱王又献两夜,展浙灯十七八两夜,谓之五夜。”  南宋时期,综合《梦粱录》、《武林旧事》的记载,可知杭州为五天,起于十二日止于十六日,因哲宗和神宗的向皇后分别死于正月十二、十三,此二日为忌日,国家禁止娱乐,民间私下可作为节日。临安以外的地方,灯节一般是三天。  宋代灯节十分热闹,灯的品种繁多,仅据范成大《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可知,当时灯市兴盛,百姓张灯形式有洞门灯,灯的式样有莲花灯、桥灯、犬灯、鹿灯、万眼灯、琉璃球灯、枙子灯、葡萄灯、大方灯、月灯、小球灯、大滚球灯、马骑灯、长灯、狱灯。除张灯外,民间社火、划旱船也是节日娱乐项目。  宋代还产生了上元节赏灯谜的活动。《武林旧事•;灯品》:“又有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所谓隐语即谜语,藏头是将谜底隐在每句的开头,故名藏头,是隐语的一种。  明朝的上元节,永乐时(1403~1424年)曾规定为三天。但从现存明代中后期地方志看,各地节期不同。北方一般是十四日至十六日三天。“正月十四日试灯,十五日正灯,十六日残灯”(嘉靖《太康县志》)。南方时间较长,尤以闽、浙、苏为最。如浙江杭州府仍是五天;嘉兴府是十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