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有知人之明,看清陈平虽然贫困,将来终有发达的一日。”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中于“张负女孙五嫁而夫辄死,人莫敢娶”语后写道:“按即《左传》成公二年巫臣论夏姬所谓‘是不祥人也!’”看来,“人莫敢娶”,是因为有“克夫”的嫌疑,并不是嫌弃她是“嫁过几次的女子”。
第一部分“梦日入怀”神话(2)
汉代寡妇再嫁不受约束、不失体面的风习,至汉末仍然多有史证。正如董家遵先生在《中国古代婚姻史研究》中所指出的:“揭开《三国志》的妃后列传,最令人注目的便是魏、蜀、吴的第一个皇帝,都曾娶过再嫁的寡妇。”
看来,已婚并且生有子女的王娡能够入宫,并不违背当时的社会礼俗。而臧儿有信心让王娡入宫谋求好的际遇,也一定是因为王娡有比较好的个人条件。
王娡的名字,大概也不是随便取的。据说有莘的女儿就叫做娡,她嫁给了著名的治水悲剧英雄鲧,被称作女娡。
王娡入宫后,果然得到太子刘启的宠爱。她在刘启身边的身份,史书称作“王美人”,又称作“王夫人”。
王娡为刘启生了三个女儿一个儿子。三个女儿是平阳公主、南宫公主和隆虑公主。她的儿子,就是刘彘。
据说怀孕的时候,王美人梦见太阳滚动到自己的怀中。她悄悄地告诉了太子刘启。太子说:“这可是贵不可言的征兆啊。”
《汉武内传》还记载了这样的传说:刘彘尚未出生的时候,刘启梦见赤彘从云中直下降入宫中,又有赤龙遮蔽殿阁门窗,又曾梦见神女捧日授王夫人。据《汉武故事》,汉高祖刘邦托梦刘启,指示这位新生婴儿应当命名为“彘”。
刘彘还没有出生,汉文帝就去世了,刘启即位,成为汉景帝。
怀刘彘的时候,梦见日入其怀,只是王夫人自己的陈述,其他任何人都不能确定地证明这种说法的真实性。古代许多帝王都有出生的时候发现异象瑞兆的传说,真真假假,人们无从评断。明人徐应秋撰《玉芝堂谈荟》卷一讨论“帝王诞生瑞征”,列举历代“史传中所记诞圣瑞征”共计52例,这当然还是很不完全的。我们不能排除孕妇神志恍惚之间偶尔的幻视幻听的可能,但是这些“诞圣瑞征”中,大多数都应当是用来强化臣民的政治迷信的有意编造的谎言。
古来梦日入怀的神话,除了汉武帝之外,比较著名的,还有孙权故事。《宋书·符瑞志上》说,孙坚的妻子怀孙策的时候,梦月入其怀,后来怀孙权的时候,又梦日入怀。她告诉了孙坚。孙坚说:日月分别是阴阳之精,是贵不可及的象征,也许我的子孙真的要飞黄腾达了!又如《晋书·刘聪载记》中记载了刘聪这样的故事:“初,(刘)聪之在孕也,张氏梦日入怀,寤而以告,元海曰:‘此吉征也,慎勿言。’十五月而生聪焉,夜有白光之异。”也说刘聪的母亲怀孕的时候“梦日入怀”,她醒来之后,告诉了刘聪的父亲刘元海。刘元海说,这是吉祥的征兆,可不要对别人说啊。据宋人王称《东都事略》卷一记载,宋太祖赵匡胤出生的时候,也有“梦日入怀”的瑞兆。
《晋书·后妃列传下·孝武文李太后》写道,这位李太后竟然几次梦见“日月入怀”,后来生了孝武帝和会稽文孝王和鄱阳长公主。《十六国春秋》卷六三《南燕录一·慕容德》又说,慕容德的母亲公孙夫人怀孕的时候,曾经“梦日入其脐中”。《北齐书·后主纪》记载,后主的母亲胡皇后梦中“于海上坐玉盆,日入裙下”,于是怀孕。这些故事,也是梦日入怀传说的翻版。
古时候用太阳来比喻帝王,是一种宣扬政治迷信的程式。汉代已经有了这样的说法。对于太阳,西汉人已经有“人君之表”的说法。《说文》说,是“君象”。《后汉书·郑兴传》中也可以看到“日,君象”的观念。《续汉书·五行志六》又写道:“日者,太阳之精,人君之象。”崔豹《古今注》里为帝王作颂歌:“天子之德,光明如日。”称颂帝王是太阳,是帝制时代臣民奴性意识的反映。这种政治迷信,在今天依然在人们心中遗存。汉武帝尽管是有作为的帝王,但是他也是在历史提供的舞台上进行表演的。在今天的人们对汉武帝的赞美之词中,仍然可以看到“中国历史上的一位真正的太阳之皇、圣武大帝”这样的说法,可见古来太阳崇拜所体现权力观的强辐射长久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政治心理。
第一部分从胶东王到皇太子
汉景帝为太子的时候,老祖母薄太后为他选定了一位薄氏女子为妃。景帝即位后,薄妃成为薄皇后。薄皇后不受宠爱,又没有生子。太皇太后薄老太太去世以后,刘启就废了这位薄皇后。
刘启的大儿子刘荣被立为太子。刘荣是栗姬所生,于是被称为栗太子。
这种子从母姓的现象,是汉代的一种特殊的风习。
后来汉武帝的儿子刘据立为太子,因为生母是卫皇后卫子夫,又被称为“卫太子”。刘据的儿子刘进,因为生母是史良娣,所以又称作“史皇孙”。平阳公主也随母姓,号“孙公主”。汉灵帝的儿子刘协,也就是后来的汉献帝,因为由董太后亲自抚养,于是称作“董侯”。淮南国太子有称为“蓼太子”者,据说“蓼”也是“外家姓”,也就是他母亲的姓。这一现象不仅表现在皇族之中。高祖功臣夏侯婴的曾孙夏侯颇娶了被称为“孙公主”的平阳公主,以致后世子孙都为孙氏。世系从母系方面来确定,是远古时代的婚姻关系所决定的。郑樵在《通志·氏族略》中曾经指出,直到三代以后,“姓之字多从女,如姬、姜、嬴、姒、嬀、姞、妘、婤、姶、、嫪之类是也”。保留古风的文明程度较为落后的民族也有姓氏从母的习俗。《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一上》也说,匈奴人据说“其俗贵者皆从母姓”。汉代上层社会可以看到同样的现象,可以看作承认女系这种古老文化现象的遗存。
汉景帝在身体欠安,情绪不好的时候,曾经托付栗姬照料宫中诸姬所生皇子,嘱咐道:等我百岁之后,你一定要善待他们。没有想到心地狭隘的栗姬竟然不肯答应,不仅拒绝这样的托付,而且出言不逊。汉景帝深为不满,但是并没有马上公开发作。
长公主经常向汉景帝夸赞王夫人所生子刘彘形貌品性的美好,汉景帝自己也很喜欢这个儿子。他记得王夫人怀刘彘的时候,曾经梦见日入其怀的吉兆。不过,他还尚未下废立太子的决心。
这时,王夫人察知汉景帝内心对栗姬有所不满,于是暗中策动大臣提议立栗姬为皇后。主管诸侯事务和礼仪典式的行政长官大行奏事,奏文引用了《春秋公羊传》里的话,说:经文里边讲了,“子以母贵,母以子贵”。今太子母应当使用“皇后”的名号。
汉景帝大怒,严厉斥责道:这难道是你所应当插嘴的吗!于是竟然将大行处死,又废太子刘荣为临江王。
不仅自己没有得到皇后的名号,儿子的太子地位也丢了。栗姬愈为怨怒,然而她再也没能够见到汉景帝,终于在忧懑中死去。
汉景帝于是立王夫人为皇后,王夫人所生子刘彘,定名为刘彻,立为太子。又封皇后兄王信为盖侯。就盖侯之封这件事,汉景帝曾经与丞相周亚夫发生直接的争执。周亚夫执意坚持刘邦当年的约定:“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汉景帝却因此更为嫌恨周亚夫。周亚夫后来被免职。他去世之后,王信封侯终于成为事实。
第一部分王宫的书香:刘德和刘余
汉景帝的儿子中,有两位在中国文化史上留有姓名。
一位是好儒学者刘德。
《史记·五宗世家》记述,刘德喜好儒学,山东诸儒中多有热心的追随者。《汉书·景十三王传·河间献王刘德》也写道:“(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现在人们经常使用的“实事求是”的说法,最初就是从这里来的。
刘德从民间用重金征集善本古籍,留下真本,将精心缮写的副本给予书的主人。于是四方各地有学问的人往往不远千里,将祖辈留下的旧书献上。据说刘德所收藏的书籍,竟然与汉王朝国家图书馆所有的数量相当。刘德好学,又注重收集书籍,重视文化建设。班固在《汉书·景十三王传》最后的赞语中,还特别对河间献王刘德“卓尔不群”的“大雅”之风表示称许。
汉景帝的儿子中另一位于文化继承有功的,是鲁恭王刘余。他以“好治宫室苑囿狗马”及“好音,不喜辞辩”著名,却因此意外地导致了一次非常重要的文化发现。
对于鲁恭王刘余“好治宫室苑囿狗马”,陈直《史记新证》写道:“鲁灵光殿遗址,出土有鲁九年所造北陛刻石(现藏北京大学历史系),盖为共王余之物,与本文正合。”
这就是所谓“孔壁中经”的发现。
汉代的墙壁,大多都是黄土夯击筑成的。谁会想到在这夯土中间,竟然深藏着文化呢?
汉武帝时,鲁恭王为扩建宫室拆毁孔子旧宅,在夹壁中发现了古文经传多种,其中包括《尚书》、《礼记》、《春秋》、《论语》、《孝经》等。在这批简牍文书发现之后,与儒学得到发展的同时,曾经出现了搜集和整理图书的热潮。汉武帝命令广开献书之路,又设写书官抄写书籍。当时集中了相当数量的书籍,外廷有太常、太史、博士之藏,宫内有延阁、广内、秘室之府。汉成帝时,又进一步访求天下遗书,并命刘向总校诸书。刘向的儿子刘歆继承父业,在校书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儒学经典的不同底本。他宣布他发现了古文《春秋左氏传》,还说发现了《礼》三十九篇(《逸礼》)以及《尚书》十六篇(《古文尚书》)。这两种书据说都是鲁恭王坏孔子旧宅时所得到,由孔子十二世孙孔安国献入秘府的。刘歆要求把这些书立于学官,并且与反对这一主张的博士进行激烈的论辩,于是经学中出现了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两个流派。
鲁恭王余以孝景前二年立为淮阳王。吴楚反破后,以孝景前三年徙王鲁。好治宫室苑囿狗马,季年好音,不喜辞。为人口吃难言。……恭王初好治宫室,坏孔子旧宅以广其宫,闻钟磬琴瑟之声,遂不敢复坏,于其壁中得古文经传。
——《汉书·景十三王传·鲁恭王刘余》
唐人崔日知《冬日述怀奉呈韦祭酒张左丞兰台名贤》诗写道:“孔壁采遗篆,周韦考绝编。”又如元代诗人柳贯《尊经堂诗》:“济南耄言出,孔壁发神秘。”王逢《后无题》诗之五:“衣冠并入梁园宴,简册潜回孔壁光。”都说到孔子壁中这批经书的发现。因这次非常著名的发现,使当时的人们看到了秦始皇焚书之前宝贵的文化遗存。
第一部分老祖母窦太后
在刘彻由胶东王成为太子的地位变迁中,汉景帝的母亲,刘彻的祖母窦太后起了重要的作用。
直到汉武帝正式登基之后,这位老太太依然对朝政有特殊的影响。
应当说,汉武帝刘彻在成年之前,一直生活在这位尊贵的老妇人的宠爱、庇护、管教和限制之中。
在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里,窦太皇太后去世后,刘彻感叹:“这个老太太,真了不得!”卫子夫说道:“那有什么可奇怪的,老太太一辈子都呆在宫里,这宫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透着她老人家的性情哪!您没看她殿内的那些虫儿,她一走当天就都死了。”刘彻接着说:“有道理。所以老太太一辈子都信那四个字:‘无为而治。’”
汉文帝的窦皇后,汉景帝时代的窦太后,汉武帝登基后的太皇窦太后,确实是一位“了不得”的女人。《汉武大帝》中归亚蕾的表演,体现出对这一人物心灵和性格的准确理解,把握比较到位。归亚蕾所塑造的形象,使得观众对少年汉武帝和他所生活的时代的认识,比较容易接近历史真实。
如果我们让这位作为艺术形象的窦太后卸了妆,洗去她脸上服务于演艺的脂粉铅华,这位老人的真实的历史面貌是怎样的呢?
司马迁用白描笔法为我们画出了窦太后的历史肖像。
窦太后是赵地清河观津人,出生地在今天河北衡水的东边。有人说,她的名字叫窦猗房。《史记·外戚世家》写道:吕太后时,窦姬入宫侍奉太后。太后有一次把宫女赐给各诸侯王,每个诸侯王赐五人,窦姬也在其中。因为家在清河郡,窦姬希望能够离家乡近一点,于是私下请求主管这件事的宦官:请